虞姬自刎前说了这十个字,项羽要是明白了,就不会被刘邦赶尽杀绝

虞姬自刎前说了这十个字,项羽要是明白了,也不会被刘邦赶尽杀绝 在楚汉战争的时候发生了一场爱情悲歌,后世无数人为此感叹。在故事中男主角曾经是叱诧风云,能够一争天下的将领,而女主角则是一直陪伴于这个威武将领身边的美丽女子。按照故事的发展,本应该是将领夺得天下,与女子一起过上美好生活,然而残酷的事实却是当楚汉战争到了最后阶段,男主角与女主角纷纷身死,女主角是为了男主角而殉情,男主角则在乌江边自刎。 没错,这个悲情的爱情故事的男主角正是西楚霸王项羽,而女主角则是一直陪伴他的虞姬。“霸王别姬”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大家纷纷对虞姬殉情而感叹万分。然而如果项羽身边没有虞姬这个角色会怎么样呢?战争的最后结局是否会反转?

虞姬自刎前说了这十个字,项羽要是明白了,就不会被刘邦赶尽杀绝

大部分人都知道项羽在征战过程中,其实是一个非常无情的人,但是他对虞姬却是非常的重情重义。很多人就以为是虞姬的介入,才让本有可能夺得天下的项羽,最后一败涂地,所以认为项羽失败的原因之一归结到了虞姬身上,以“女色亡国”来解构项羽的失败。 或许有人认为“女色亡国”是诋毁预计,为在战争当中因自己谋略而失败的项羽辩解。然而纵观历史,的确是只要有美女的介入,胜利的天平就会倾斜。

虞姬自刎前说了这十个字,项羽要是明白了,就不会被刘邦赶尽杀绝

实际上历史上并没有记载虞姬到底叫什么名字,甚至就连项羽的妻妾也没有地方找到史料的详细记载。《史记》中有记载“项王不信人”,然而随后又有“非诸项即妻之昆弟”。想要表达的意思就是,除去那些项羽自己的氏族以及他的妻妾的兄弟姐妹外,是不信任任何人的,即使是非常有能力的人,也不会去重用。所以肯定的是,项羽不信任别人,也不会重用奇才,但是对于虞姬却很上心,从这一点来看,在征战过程中项羽确实是在虞姬身上分了心。但是从虞姬的死我们又能看出其他的一些端倪。

虞姬自刎前说了这十个字,项羽要是明白了,就不会被刘邦赶尽杀绝

《楚汉春秋》记载项羽的军队遭到了刘邦军队的围堵,虞姬在项羽身边是一步也不离开,希望项羽恢复自信,重新变为霸王,然而项羽却唱出了《垓下歌》,其中一句“虞兮虞兮奈若何”,更是感叹自己曾经是个多么英勇之人,然而如今却连自己喜欢的女子都保护不好,项羽这个叱咤风云的人物,也有着英雄气短的哀叹。 虞姬听到项羽的《垓下歌》,没有犹豫拔起剑,留下“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便自刎而死。虞姬可以说是大义凛然了。然而虞姬的死是否是因为她看不到希望项羽突围的希望,觉得早晚要死,不如自刎呢?

虞姬自刎前说了这十个字,项羽要是明白了,就不会被刘邦赶尽杀绝

从另一个方面来讲,虞姬可能是看到了项羽,没有了自信,她想要以自己的死来激励项羽,让项羽没有后顾之忧,不再担心自己,才能让他下定决心,找回自信,然后胜利突围。然而最终项羽还是没有能够成功。 从中国历史上来看,帝王的女人一般在亡国之后,要么被敌国掳去当王妃,要么被处死,而自刎的人是少之又少。其实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虞姬是想要用自己的死来激励项羽,让项羽重新成为楚霸王。另一方面虞姬可能也知道,如果项羽战败被杀,自己也会被刘邦俘虏,被糟蹋。所以选择自刎,对于虞姬来讲是最好的归宿。

虞姬自刎前说了这十个字,项羽要是明白了,就不会被刘邦赶尽杀绝

可惜虞姬的用心良苦,最终是没有换来西楚霸王的重生。不过在战场上也许项羽是一个失败者,然而在爱情上,项羽却得到了虞姬这样能为自己如此着想的女子,他是一个胜利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