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跌不休”的银行理财

处在资管新规过渡期,新老业务交替阶段的银行理财,正在经受从未有过的压力:资产端的变化,新规则的合规考验,“老产品”的整改等等。重压之下,理财市场“跌跌不休”,目前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已连续下跌一年,至4.27%。

一季末收益未见回暖

刚刚过去的一季度末,银行理财产品收益未能如期迎来反弹。普益标准监测数据显示,一季度424家银行共发行了27358款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银行数减少11家,产品发行量增加3016款。

本季不同保本类型理财产品收益率一览

“跌跌不休”的银行理财

其中,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人民币产品平均收益率为4.27%,较上期下降0.14个百分点。银行理财产品收益自2018年2季度以来收益呈单边下滑,从2018年1季度的4.86%后连续下跌至4.27%,虽然3月中下旬以来,货币市场利率明显上升,但是银行理财收益率并没有随之反弹,仍处在下行通道。

国有控股银行保本型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

“跌跌不休”的银行理财

股份制商业银行保本型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

“跌跌不休”的银行理财

城市商业银行保本型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

“跌跌不休”的银行理财

农村金融机构保本型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

“跌跌不休”的银行理财

普益标准认为,收益持续下跌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市场资金面总体宽裕,供求关系作用下资金价格下跌,底层资产收益的下滑反映到产品收益层面的下滑。二是新的监管环境对产品刚兑、投资管理方面提出新的要求,过去依靠刚性兑付维持高收益的局面难以为继,而投资管理端的规范化也使得投资收益面临下滑的压力。

部分银行理财业务收入降幅超50%

随着资管新规、理财新规的相继落地,2018年银行理财市场经历了一场巨变。近期披露的上市银行2018年年报显示,银行理财业务收入普遍下滑,部分银行理财收入降幅超过50%。

此外,尽管银行理财规模整体波动不大,但在保本理财规模压缩、非保本理财向净值化“蜕变”的背景下,银行理财规模仍呈现一定幅度下降。

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报告(2018 年)》 显示,截至2018年底,非保本理财产品4.8万只,存续余额22.04万亿元,该规模较2017年减少了1300亿元。

其中,股份制银行和农村金融机构存续余额下降最为明显,降幅分别为 2.98%和9.64%。在此背景下,银行理财产品收入下滑成为普遍现象,部分银行下降幅度甚至超过50%。例如,2018 年平安银行理财手续费收入为13.65亿元,较 2017年的34.11亿元下降60.0%;浦发银行理财业务收入为60.67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39.08亿元下滑56%:中信银行理财业务收入为27.5亿元,比上年下降50.32%;建设银行理财产品业务收入为111.13亿元,较上年下降44.55%。

建设银行资产负债部总经理刘方根认为,建行理财业务收入下降幅度较大是因为在资产端,按照监管的要求,高收益的资产配置受到了限制;在负债端,整个市场负债成本上升比较快。中信银行也在年报中解释称,理财业务收入的下滑主要是受资管业务系列新规、货币市场及缴纳增值税等因素影响,该行理财资金投资节奏放缓,资管业务整体收益率有所下降。

对此,普益标准认为,理财手续费收入的下降一方面是由于受资管业务系列新规、货币市场及缴纳增值税等因素影响。尽管经历转型阵痛,但不破不立,随着银行调整产品和投资结构,银行理财市场正在迎来新的曙光。多家银行在年报中透露了转型的具体策略,包括压降保本理财产品、加快推出合规的净值型理财产品、稳步调整资产配置结构等。

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提速

尽管收益表现差强人意,但由于当前不少产品将投资门槛下调至1万元,可预见的是,二季度银行理财依然是部分资金有限的稳健投资者的首选。由于理财新规过渡期后,所有银行理财产品都将转型为净值型产品,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加速。

比如,3月份全国银行理财市场净值产品存续量为6209款,环比增加689款。全国净值转型程度指数为4.66点,环比上升0.38点,较去年同期上升3.51点。同时,伴随着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推进,银行理财产品的呈现形式也悄然变化,其中传统的“预期收益率”正逐步被“业绩比较基准”所替代。

传统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通常在发行时设定一个预期收益,在产品到期清算时绝大多数产品可以达到预期收益率。而业绩比较基准是净值型理财产品未来收益的目标,并非产品收益承诺。从投资者的角度出发,设置业绩比较基准,是为了帮助投资者对净值型理财产品的收益情况形成大致判断,同时打破理财产品刚性兑付的固有印象。

投资者要如何理性看待业绩比较基准?普益认为,业绩比较基准并不等于实际收益率,投资者可关注产品净值表现及产品投资的运作情况,了解资产质量变化、投资策略变动、资产组合调整对产品收益的影响。需要提醒的是,在关注产品净值表现和运作情况的同时,投资者应更多地结合自身流动性需求和投资风险偏好选择适宜的产品,以达成自身的投资目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