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聞天怎樣處理群體性事件

张闻天怎样处理群体性事件

1946年5月上旬的一天,合江省(存在於1945—1949年,現已併入黑龍江省)政府的一個科長,帶著老婆乘馬車在省城佳木斯招搖過市,撞倒了一名東北民主聯軍的傷病員,引起在場的其他傷病員的不滿。事後,省政府未及時做出妥善處理,以致發展到近千名傷病員圍攻、辱罵甚至毆打黨的工作人員,進佔省政府辦公大樓。這是一起典型的群體性事件,影響非常惡劣。不久,合江省的富錦等地也先後發生類似事件,事態有進一步蔓延的趨勢。

時任中共合江省委書記的張聞天親自出面,與傷病員代表談話,既肯定了他們正當的訴求,也對他們打罵工作人員、進佔政府大樓的過激行為提出了嚴厲的批評,及時平息了這一事件。張聞天是我黨傑出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家,具有堅定的黨性原則、敏銳的政治眼光,善於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分析和解決實際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妥善應對傷病員鬧事這一群體性事件,充分體現了張聞天良好的工作作風和鐵一般的擔當精神。

實事求是,親自參與調查研究。張聞天是調查研究的行家裡手,早在抗日戰爭時期就以膾炙人口的《米脂縣楊家溝調查》聞名。處理這樣大規模的群體性事件,張聞天做的第一步還是親自調查,查明事情的來龍去脈,理清是非曲直,根據實際情況,對症下藥。經查,肇事的科長是留用的偽滿時期的公職人員,雖在人民政府工作,身上仍沾染著不少舊習氣,平時高高在上、頤指氣使,動輒指手畫腳、罵罵咧咧。這次帶著老婆坐大馬車在鬧市顯擺,撞了人不但不停車查看,反而揚長而去。事後,省政府既未及時處置肇事者,又沒有妥善安置受害人,這才最終激起了眾怒,引發了傷病員衝擊政府大樓的群體性事件。查清了事情的原委,張聞天決定親自出面,與傷病員代表對話,協商解決問題。

身先士卒,勇於擔當。面對聚攏在政府大樓前眾多群情激昂的傷病員,有些同志擔心這幫人正在氣頭上,怕他們會圍攻、辱罵甚至傷害到張聞天,勸說他不要出面:“這幫當兵的氣勢洶洶地聚在一起,氣焰十分囂張,什麼事都幹得出來,是否考慮調部隊過來?即使談判,張書記最好不要出面,由省委辦公室的負責同志代表談話就行了”。張聞天不同意這樣的意見,堅定地說:他們都是在前線殺敵英勇負傷的,是革命的功臣,不是我們的敵人。我必須親自出面與傷病員代表談話,協商解決問題。

在談話的時候,張聞天首先肯定了傷病員為革命英勇負傷的壯舉,虛心接受了他們對後方一些幹部作風的批評,同時主動承擔了領導責任。他說:你們在戰場上的表現都非常優秀,是人民的功臣。現在光榮負傷來到後方休養,理應受到組織上的關懷和照顧。可是因為種種原因,我們後方的工作沒有做好,對你們照顧不周,使同志們在治療過程和平時生活中都發生了不少困難。省委過去對這件事沒有很好過問,作為省委書記,主要責任在我。但是,你們圍攻、打罵工作人員,是完全錯誤的,是黨紀和軍紀所不容的,這也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現在問題發生了,我們首先要做的是想辦法解決,打罵於事無補,單靠批評和處分也解決不了問題。

張聞天入情入理的一席話,化解了劍拔弩張的緊張氣氛,讓傷病員們消了氣。接著,張聞天仔細聽取了傷病員的意見,指示嚴肅處理肇事人。對傷病員其他的合理要求,當即責成有關部門一一做了妥善安排,並代表省委、省政府,對過去關心傷病員不夠承擔了責任。不到一星期,這場轟動全省的傷病員事件就得到了平息。

堅持群眾路線,相信依靠群眾。事情平息後,有的同志問他為什麼敢於出面講話時,不怕挨衝動的傷病員的打嗎?張聞天風趣地說,我是省委書記,就必須勇於擔當,要身先士卒嘛。至於怕不怕打,這是相信不相信群眾的問題。如果我們的工作真的出了大紕漏,讓黨和人民群眾的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群眾打罵我們也是可以理解的!事實證明,這次事件中的絕大多數傷病員是通情達理的,是我們自己的工作作風出了大問題!不論到什麼時候,大家都要時刻牢記:相信和依靠群眾,這是馬克思主義的一條根本道理!毛主席也說過,群眾是真正的英雄,而我們自己往往是幼稚可笑的。只有相信群眾,才能開展工作,只有依靠群眾,才能做好工作。後來他多次在省委會議上抓住傷病員事件,把那位飛揚跋扈的留用科長作為反面典型,嚴厲批評了省委機關中的某些幹部作風的問題,要求廣大黨員幹部很好地從這個事件中吸取教訓,做群眾的貼心人。

目前,我國正處於全面深化改革的歷史轉型期,存在一些錯綜複雜的社會問題。這些問題如果不能及時解決,就可能引發大規模的群體性突發事件。群體性事件大多屬於人民內部矛盾,在處理這類問題時,我們有必要學習張聞天處理群體性事件的方式方法,堅持實事求是原則,堅持密切聯繫群眾的優良作風,勇於擔當。要相信群眾、依靠群眾,在充分了解事實的基礎上,耐心細緻地做群眾的思想工作,講法律、述事理,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以理服人。及時回應群眾的合理訴求,切實解決群眾的實際困難,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化解矛盾、解決問題,最終贏得人民的擁戴。

张闻天怎样处理群体性事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