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破天驚:誕生客觀與主觀之外的第三觀!


王建平:每日一文:《客觀、主觀與感知觀》

在人們的思維與認識中,事物以兩種形態存在和運行,一是客觀形態,一是主觀形態。人們都在追究這兩種形態的正確與否和矛盾所在,卻鮮有追究為什麼產生這兩種形態?為什麼是兩種對立的形態?它們對立的意義是什麼?

人們反問過嗎:為什麼生成了主客觀?如果客觀是真正的事實的存在,人為什麼會生出與之不同的主觀意識呢?如果是因為認識客觀、理解客觀和把握客觀非常困難(人們已經把客觀自然結論為不可知),人們就因之生出想當然的主觀認識?人們憑什麼生出主觀認識?是主觀認識在先還是客觀認識在先?如果客觀是事實,主觀是概念,那麼人為什麼會產生與事實不符的概念?如果客觀是唯物的、主觀是唯心的,人為什麼要區分唯物與唯心?如果人的認識不是唯物的就是唯心的,人只能作這兩種選擇嗎?有沒有既不客觀,也不主觀的第三觀?

石破天驚:誕生客觀與主觀之外的第三觀!

要回答上述問題並不難,首先解決客觀存在的來源問題就一解百解了。客觀事物來自哪裡?我們知道嗎?我們是怎麼認識和定義客觀存在的?我們將感知到的一切作為客觀存在,這就是所有問題的根源。客觀存在是以什麼方式存在的?是隻在感知中存在?還是以多種方式存在?是在感知前就存在?還是在感知中存在?事物存在與感知有關還是無關?人與存在是什麼關係?人在感知中是什麼角色?……如果不清楚、不回答、甚至沒有考慮過這些問題,籠統地把感知對象定義為與人無關的客觀存在,不但太過牽強,而且很不講理,是低級、粗暴的強詞奪理。

定義出客觀世界的後果極其嚴重,它不但不能自圓其說、邏輯不通,還將事物放置到人的對立面,將人的認識引入歧途,讓人深陷物質的迷宮,最終得出"不可知論"。而且,客觀世界一旦成立,作為感知者的人的主體地位立即喪失,人與物的關係被扭曲為依附關係,生命與生命、人與人的關係被定義為競爭關係。物理存在作為真相,人的存在作為假像;感知事實作為客觀,感知主體作為主觀;事實狀態為客觀規律,主體狀態為主觀意志……這些明顯荒謬的區分和定義竟然成了一統人類主流意識的唯物觀,雖然人有不服和不滿,但卻無法動搖其認識的主導地位,並且不自覺間連反對者也不得不使用唯物思維來闡釋自己,這就更加坐實了唯物觀念的基礎地位,使人類的智慧覺悟難上加難。

石破天驚:誕生客觀與主觀之外的第三觀!

將事物的成像固化為客觀存在是人犯下的最大錯誤,就是這一錯,導致後來一系列的錯上加錯,唯物主義理論造就了人類的物質文明,卻使人全面進入精神困境,人類為此付出的代價是慘重的,它幾乎一筆勾銷了人類的全部智慧,幸好,人們本能地對客觀觀念進行了精神反叛,這就是與客觀對峙的主觀觀念和主觀意識,人不自覺的堅持了主觀態度和主觀精神,才使人保留了介入事物的主動行為和主動能力,這些行為被唯物論解釋為主觀能動性和創造發明。

事實上,人是無法不主觀的,關於客觀存在的認識和定義其本身就是人的主觀行為,只不過人用了一套客觀理論來否定了自己的主觀,殊不知客觀存在的理論就是人最大的主觀,唯物與唯心之爭實際上仍然是人的主觀之爭,人是以擬定的客觀存在來反對自我直接的主觀立場,那個擬定的客觀存在是人搬來壓在自己頭上的巨石,人竟然咬住牙關將它頂住數千年之久,可見人的主觀意志是多麼的強烈和堅韌。

客觀存在本來是人對認識對象的評估式判斷,這個判斷在使用中逐漸變成了事物的本質,人被自我的主觀判斷誤導了。其實本無主觀客觀之分,事物的存在就是人感知運動的結果,人的感知信息的總和就是存在,就是世界。人再無其他方式存在,也再無其他方式與存在物發生關係,所以,一切存在都是人的感知存在。事物在感知方式中作感知運動就是存在,沒有客觀存在和主觀存在的區別,唯物與唯心之分毫無意義,存在既不是客觀的,也不是主觀的,是人感知的。感知不是客觀的結果,也不是主觀的產物,感知有極簡單的本來原理,也有極複雜的精神過程,人最終獲得的感知事實無法以客觀或主觀來定性,它就是存在的綜合性結果,而且也是存在的最終結果。這個結果才是真正的客觀,因為人只能擁有一個感知結果,所以是唯一的,也是絕對的。

石破天驚:誕生客觀與主觀之外的第三觀!

重建感知概念,不再客觀的人也不會再主觀,人尊重感知結果,服從感知判斷,達到感知目的,人從客觀與主觀的對立中解放出來,人擁有了第三觀——感知觀,人從感知原理出發,遵守感知法則,遵循感知規律,脫離了客觀的壓迫,人不再主觀地掙扎,人與存在重歸一體,這時的人才會發現:將整體存在分割開是多麼的愚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