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兒女》一句細思極恐的臺詞,暴露90%中國父母的錯誤觀念


“小時候覺得游泳難,放棄游泳,18歲遇到一個你喜歡的人約你游泳,你只好說我不會。

小時候覺得英文難,放棄英文,28歲出現一個很棒但要會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說我不會。

人生前期越嫌麻煩,越懶得學,後來就越可能錯過讓你動心的人和事,錯過新的風景。”

年少的我們,總會憧憬那些驚豔世人的成就。我們也曾暗自下決心,渴望在一個技能上面深耕細作努力成就自己。

可最後,少年的玩性,因為沒人“逼迫”,新鮮感褪去的同時,懶惰也相形而生。在我們找了一萬個理由之後,選擇放棄。

很多人,或許都曾在放棄努力後,後悔當初沒人逼自己一把。正如《家有兒女》中的劉星和小雨這樣 …

《家有兒女》一句細思極恐的臺詞,暴露90%中國父母的錯誤觀念


劉星跟小雨抱怨他媽沒有從小去培養他彈鋼琴、拉提琴、吹小號的技能...

一直以尊重孩子想法為傲的劉梅對此非常委屈,“小時候給你報這班那班,想讓你學,你自己不學啊!”

可劉梅沒想到自己的尊重,卻換來劉星的反駁,“我不願意學,您就不讓我學啦?那時候我還小,我還不懂事。”

《家有兒女》一句細思極恐的臺詞,暴露90%中國父母的錯誤觀念


為了讓孩子能夠度過自己年輕時候沒有享受到的完美童年,很多家長通常選擇尊重孩子的意願,甚至溺愛。

可這樣輕鬆自在的生活,卻在未來,換來孩子遇到阻礙時的無情抱怨。

童年過得沒有壓力,擁有著無拘無束的生活。長大後卻未必就會感激這種閒趣。一位網友的話,道出了不少人的心聲...

《家有兒女》一句細思極恐的臺詞,暴露90%中國父母的錯誤觀念


電視劇總是把生活的真相以更加極端的方式展現,也許並不是所有人都會怨恨幼時沒有逼迫自己的爸媽,但大家遺憾當年沒有用心學習的心情卻是真的啊。

《嚮往的生活》中,王迅也講述了他放棄小提琴興趣的過程。

《家有兒女》一句細思極恐的臺詞,暴露90%中國父母的錯誤觀念


明星也是普通人,也會後悔當初輕易放棄的興趣


為了眼下的片刻清閒,很多人都會像王迅一樣,選擇放棄曾經的美好願景。在這種拿起、放下的無效循環中,將自己大好的時光揮霍用盡。

始於興趣,成於堅持!讓興趣成為技能的不是某次練習,而是長期以來的努力和堅持。

“用督促的態度教育孩子,來使他們改變,看似強硬又不通情達理。可這樣卻能夠幫助孩子減輕個性上的怯懦 ,最有可能培養出自信的孩子。”

這一教育觀點,在去年由真實故事改編的《摔跤吧,爸爸》中,得到了充分的印證。

《家有兒女》一句細思極恐的臺詞,暴露90%中國父母的錯誤觀念


嚴苛、執拗、無情的父親,可以說是女兒的童年陰影。與此相伴的還有每天無休止的訓練。

而不受世人理解的父親,在背後所默默付出的,只有站在上帝視角的觀者,才能感受得到。不懂料理的“糙漢子”學會烹飪雞肉只為讓高強度訓練的女兒能補充營養。女性無法進入訓練場,父親就在農田裡開闢出一塊訓練場。

《家有兒女》一句細思極恐的臺詞,暴露90%中國父母的錯誤觀念


所幸,所有的努力都未化作泡影。作為回報,女兒幸福的未來是一個大賽冠軍所遠遠無法比擬的。

因為那是印度,女子14歲就要匆匆嫁給尚未謀面的男子,燒火做飯、生子養育。運氣好的,會成為偉岸男子背後的附屬品。更多的女人一生中,卻只是與掃帚、爐灶相依為命。

隨著世界的開放,很多人從各種渠道瞭解到西方的教育制度,認為西方的教育制度有著無可比擬的優越性。但很多家長錯誤的認為放任才是尊重孩子意願的唯一方式。其實,在孩子形成自控能力之前,家長應該鼓勵孩子發現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做出正確的引導,並幫助孩子堅持下去。

快樂教育並不僅僅是讓孩子簡單的玩玩鬧鬧,而是讓孩子在受教育的過程中,通過努力拼搏,獲得成就所產生的快樂。

文章開頭提到了很多切實的打臉例子。下面這段話或許更加貼近實際。

辛苦半學期覺得累,期末複習馬虎對待,期末考場上看見一道有印象的題目卻只記得這題曾做過,到最後你只好放棄本可以拿分的題目。

為了不讓這種遺憾留下,家長,你們需要領取下面這一系列的期末備考複習資料。更重要的是,領取之後,萬望督促孩子練習要做到位,知識點的識記要做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