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日產陳昊:向兩百萬體系衝擊 時刻警惕“灰犀牛”事件丨經觀汽車

編者:在上海車展,春意似乎正在趕來,不論是仍在擴大數目的新造車企業還是掙扎著生存向上的自主車企,正印證了那句話,“有裂縫的地方,就會有光照進來”。最美人間四月天,滬上春光帶來的除了未來之光,還有希望之光。

本期上海車展特刊“滬上春光”將目光聚焦在車企的努力與自我革新上。在中國車市持續低迷,以及通信、互聯網、電子行業等跨界技術加速“入侵”汽車業的的大背景下,無論跨國車企還是自主品牌,都在上海車展上顯現出前所未有的主動求變姿態。這一點從接受經濟觀察報記者專訪的車企掌舵者口中,得到了清晰的呈現。

东风日产陈昊:向两百万体系冲击 时刻警惕“灰犀牛”事件丨经观汽车

作為東風日產的銷量支撐,軒逸迎來了自己的換代。4月16日,在上海車展上,東風日產宣佈第十四代軒逸正式亮相。軒逸是東風日產旗下最暢銷的經典車型,而第十四代軒逸是日產全新CMF-CD平臺打造的首款量產車,其市場表現被寄予厚望。

第十四代軒逸外形更加年輕,軸距提升後內部空間擴大,百公里油耗低至4.9L。尤其突出的是,新車在智能化配置上搭載了日產智行的許多新科技,如IFCW超視距碰撞預警系統、EAPM油門誤踩智能糾正等。而在變化的背後,第十四代軒逸依然維持了自然吸氣和CVT的動力搭配。

在換代之後,軒逸的競爭力無疑將大幅度增強,這將進一步保障東風日產未來的發展。在今年一季度,東風日產銷量實現了逆勢增長3.4%。儘管市場表現一貫穩定,東風日產卻開始了內部的變革和自我刷新。這體現在產品、營銷、服務等各個方面。

據東風日產銷售總部總部長辛宇透露,基於對客戶體驗的強調,東風日產在內部成立了新的部門“客戶發展部”,專門從事從數字到O2O的一套銷售體驗的無縫連接。東風日產副總經理陳昊在接受經濟觀察報記者採訪時強調要每天保持緊迫感、危機感。

此外,東風日產還在強化智能網聯汽車以及新能源汽車的佈局。在2018年,東風日產發佈了首款純電動車型—軒逸純電,日產新一代e-POWER技術將在兩年內導入中國市場。據悉,2022年之前東風日產會導入四款VC-TURBO車型、四款e-POWER車型、三款EV車型。

智能網聯方面,東風日產去年發佈了自主研發的“智行+”品牌,成為最早一家全系搭載智能互聯的合資企業,L2級的自動駕駛也已經在全新一代天籟上搭載。不過對於共享化,東風日產表示由於目前沒有合適的盈利模式,需要謹慎佈局。

陳昊指出,市場整體環境正在發生急劇變化,要想穩定就必須要變。整個外部環境在發生變化,企業也必須去調整。“我們要對外部環境的變化有敏銳性和敬畏之心,時刻關注外部環境發生的變化,及時調整自己的佈局,而不是滿足在以往的成績上。”

|訪談|

东风日产陈昊:向两百万体系冲击 时刻警惕“灰犀牛”事件丨经观汽车

東風日產乘用車公司副總經理 陳昊

經濟觀察報:任何組織和個人達到臨界點的時候都需要自我刷新,您覺得東風日產應該怎麼刷新?

陳昊:企業每天都有很深的危機感。現在整個行業正在重新洗牌,會對行業造成一定的影響。比如看起來很簡單的客戶投訴,如果處理不好就可能發生黑天鵝事件,引發蝴蝶效應,就是我們所說的“灰犀牛”事件。

東風日產每天保持緊迫感、危機感,時時關注外部的環境和變化,儘量使自己的決策不要犯一些錯誤,能夠跟上這個時代發展的步伐,這是最重要的。變的目的是為了穩,要想做“壓艙石”必須要變。整個外部環境在發生變化,企業也必須去調整。

經濟觀察報:東風日產已經連續幾年實現了百萬輛的銷量,下一步要往那裡去?

陳昊:從市場方面看,儘管我們認為今年的市場環境可能不會太好,但經過去年的發展,目前日系處在上升階段,對東風日產來說,這是一個好的外部機會。東風日產在2015年達成一百萬臺後,經過三四年的發展,已經進入進一步發展的通道,我們講今年是東風日產從初中的100萬輛到高中的150萬輛的中考之前,希望建立兩百萬輛的體系。

經濟觀察報:未來在網聯化、智能化這些方面,東風日產將怎樣引領?

陳昊:在智聯網和新能源方面,中國市場從供應商、技術來源包括髮展速度,都領先於全球其他市場。在中外合資的汽車企業的中方技術團隊,應該發揮更大的作用,而且你要做得好的話,可以會輸送到全球去,比如智能網聯繫統。另外中國技術團隊也可以在電動化和智能網聯,包括共享化上進行探索,作出更大的貢獻。

东风日产陈昊:向两百万体系冲击 时刻警惕“灰犀牛”事件丨经观汽车
东风日产陈昊:向两百万体系冲击 时刻警惕“灰犀牛”事件丨经观汽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