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理綜三科萬能答題攻略最全彙總,理綜輕鬆得分就靠它了!

2019高考理綜三科萬能答題攻略最全彙總,理綜輕鬆得分就靠它了!

學大偉業教育(bjxdwy)精英計劃全國招生中

高考理綜分值佔據高考總分值半壁江山,從某種意義上來講,“理綜”分數的高低,直接決定高考的成敗,得“理綜”者得高考。但是,很多同學只能拿到200左右的分數,失分甚是慘重!那麼,在距離高考僅有50天的日子裡,有哪些行之有效的方法還能把理綜成績再往上提一提呢?

2019高考理綜三科萬能答題攻略最全彙總,理綜輕鬆得分就靠它了!

學大偉業教育(bjxdwy)

一、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理科與其它高考科目相比,主要有三大特點:

首先,時間緊。做題速度的快慢直接決定了理綜成績的高低,兩個半小時的考試時間對大多數同學來是是不夠用的。

其次,分值高。總分300分。選擇題每小題6分,後面的大題都是幾十分一道。選擇題多錯了幾道,就會拉開幾十分的差距。

其三:難度大。理綜是才高考的重頭戲,試想如果每一道考生都能做的出來那還能選拔出人才嗎?高考,最重要的就是將考生分層,也方便高等院校擇優錄取。


二、除了充足的複習準備外,答題技巧同樣重要

1.答題時間分配

按分值分配,生物需25-35分鐘完成,化學需45-50分鐘完成,物理需要1小時完成。選擇題安排50~60分鐘左右完成,非選擇題大約安排90~100分鐘左右完成為宜。做題時,謹記容易題力求全對,中檔題少丟或不丟。難題就要學會取捨或者放棄。

2.做題順序

如果自己比較自信,就從頭到尾做;如果不自信,就可以有選擇的先做自己擅長的。做題要秉承“動筆就有分,有效答題”的信念。一般來講按照生物,化學,物理來做的順序是比較合理的。前面的化學,生物認真做,保證對的前提下,提高速度,方便留給物理思考時間。

3.考場技巧

● 選擇題的解題技巧

①分析理解題幹,弄清楚選什麼?

②由問題聯想答案 問題→答案→供選答案

③由題肢聯想問題 供選答案→答案→問題

④兩面夾攻 問題→答案→供選答案

⑤ 擇優汰謬,去偽存真 如果所給的四個答案中,有一個是優真的,那麼這麼優真的供選答案就是應選的答案。

為防萬一失誤,即使一眼就看破的題,也需要多方考慮,仔細推敲,因為“容易題容易錯”。

⑥ 特殊情況,不能放棄 有時在所給的四個供選答案中,自己連一個也肯定不下來,可使用排除法,最後所剩的那個無法否定的供選答案就是應該選擇的。

這是一種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才使用的方法。注意,題目不會,千萬不要空著不答。隨便寫個答案還有25%的正確率呢!

● 解答題的解題技巧

①認真閱題,首先要抓關鍵字詞。有必要把關鍵字詞圈起來,我建議大家把簡單的演算過程直接寫在題捲上這樣不僅節約時間,還能在檢查時清晰明瞭地知道當時是怎麼算的便於檢查。

②審慎思考:將有效信息與所學的基礎知識聯繫起來,找出解題的突破口。如解遺傳題時,在閱題時,把題目給的已知條件寫在草稿紙上,在思考時,找出已知條件,挖掘出“隱藏”的已知條件,根據所學知識,建立推導出答案的“邏輯鏈條”,即解題思路。

③規範書寫:這個規範書寫,不是說要讓你把字寫的有多好,而是要用學科語言將自己的思路做法表達出來。

要做到:

用學科專業術語表達:在高考中,不能用自編的、自造的詞語來組織答案,要用本學科的專業術語和本專業的規範的表達方式、格式來組織答案。

答題層次要分明。如果一個答案,不是一句話能表達的,要制定一個“小提綱”,確定先說什麼,後說什麼,再說什麼。

消滅病句和錯別字。特別是專業名詞和概念,寫錯別字高考絕不會給分的。


④平衡心態:遇難題,心不慌。有的同學一遇到難題,心發慌,以為別的同學能做上,而自己做不上。(其實,後來才知道大多數同學也沒做上)學知識,不“懷疑”。有的同學在剛開始考試時,心態正常,本來選擇題做對了,但是,後來由於心態不平衡,在考試結束時,又改錯了。

排除一切雜念。在高考考場上,要善於有意識調節自己的心態。要從容、鎮定。此外,在考前要把自己的“生物鐘”調節到最佳狀態。要有充足的睡眠。另外,考前的幾天,在高考相應的時間,最好做些題,不要在這個時間段睡覺。避免正在高考時間,你正好想睡。


三、功夫還在平時

1.巧妙運用答案

很多的題,無論是在考試或者平時做作業,我們都很難將它們全都寫出來,這個時候答案就發揮很大的作用了。很多人覺得看答案沒有任何用處,反而會使自己的惰性大增,成績不增反降。

這裡建議大家不要一味地拿著答案就是抄個答案結果就算了,你完全可以自己把答案扣起來,看自己是不是不看答案再次把這道題的整個過程寫出來。時間長了,可以很多地鍛鍊自己的解題思維。

2.訓練正確率和解題速度

最重要的就是思維的培養。思維的快速反應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是一個長期努力的過程。表現在上課積極的於老師互動,你可以不冒泡,但一定要多多思考過程,形成自己的一套解題意識。

自己會做的題一定拿出來回鍋,你覺得你這道題會做但是你卻很不熟悉,這樣你在考試中就很難將它快速的寫出來。思考很長時間,這真的是一種浪費,你想一想如果你足夠熟悉,你可以秒寫答案,或者說十來秒就寫答案,有什麼不好呢?

越努力越幸運,即使到了最後一刻,也絕對不要放棄。高考必勝!

高考化學40個常錯點,平時常看看~

化學是理綜裡面的一科,但很多時候總給人一種“理科中的文科”的感覺,原因無它,需要記憶的地方有點多啊!尤其是一些細節,比如高溫或常溫反應條件,氣體過量或少量通入等等,讓人有點凌亂~

下面總結了高考化學中40個常錯知識點,希望能幫助大家複習化學知識,並且學會怎樣繞開這些陷阱,在考試中少出錯,拿高分!

1.錯誤地認為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屬氧化物,非金屬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金屬氧化物一定是鹼性氧化物。

辨析:酸性氧化物與非金屬氧化物是兩種不同的分類方式,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屬氧化物,如CrO3、Mn2O7是酸性氧化物;非金屬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和NO2等。

鹼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屬氧化物,而金屬氧化物不一定是鹼性氧化物,如Al2O3是兩性氧化物,CrO3是酸性氧化物。

2.錯誤地認為膠體帶有電荷。

辨析:膠體是電中性的,只有膠體粒子即膠粒帶有電荷,而且並不是所有膠體粒子都帶有電荷。如澱粉膠體粒子不帶電荷。

3.錯誤地認為有化學鍵被破壞的變化過程就是化學變化。

辨析:化學變化的特徵是有新物質生成,從微觀角度看就是有舊化學鍵的斷裂和新化學鍵的生成。只有化學鍵斷裂或只有化學鍵生成的過程不是化學變化,如氯化鈉固體溶於水時破壞了其中的離子鍵,離子晶體和金屬晶體的熔化或破碎過程破壞了其中的化學鍵,從飽和溶液中析出固體的過程形成了化學鍵,這些均是物理變化。

4.錯誤地認為同種元素的單質間的轉化是物理變化。

辨析:同種元素的不同單質(如O2和O3、金剛石和石墨)是不同的物質,相互之間的轉化過程中有新物質生成,是化學變化。

5.錯誤地認為氣體摩爾體積就是22.4L·mol-1。

辨析:兩者是不同的,氣體摩爾體積就是1 mol氣體在一定條件下佔有的體積,在標準狀況下為22.4 L,在非標準狀況下可能是22.4 L,也可能不是22.4 L。

6.在使用氣體摩爾體積或阿伏加德羅定律時忽視物質的狀態或使用條件。

辨析:氣體摩爾體積或阿伏加德羅定律只適用於氣體體系,既可以是純淨氣體,也可以是混合氣體。對於固體或液體不適用。氣體摩爾體積在應用於氣體計算時,要注意在標準狀況下才能用22.4 L·mol-1。

7.在計算物質的量濃度時錯誤地應用溶劑的體積。

辨析:物質的量濃度是表示溶液組成的物理量,衡量標準是單位體積溶液裡所含溶質的物質的量的多少,因此在計算物質的量濃度時應用溶液的體積而不是溶劑的體積。

8.在進行溶液物質的量濃度和溶質質量分數的換算時,忽視溶液體積的單位。

辨析:溶液物質的量濃度和溶質質量分數的換算時,要用到溶液的密度,通常溶液物質的量濃度的單位是mol·L-1,溶液密度的單位是g·cm-3,在進行換算時,易忽視體積單位的不一致。

9.由於SO2、CO2、NH3、Cl2等溶於水時,所得溶液能夠導電,因此錯誤地認為SO2、CO2、NH3、Cl2等屬於電解質。

辨析:(1)電解質和非電解質研究的範疇是化合物,單質和混合物既不是電解質也不是非電解質。

(2)電解質必須是化合物本身電離出陰、陽離子,否則不能用其水溶液的導電性作為判斷其是否是電解質的依據。如SO2、CO2、NH3等溶於水時之所以能夠導電,是因為它們與水發生了反應生成了電解質的緣故。

10.錯誤地認為其溶液導電能力強的電解質為強電解質。

辨析:電解質的強弱與溶液的導電性強弱沒有必然的聯繫,導電性的強弱與溶液中的離子濃度大小及離子所帶的電荷數有關;而電解質的強弱與其電離程度的大小有關。

11.錯誤地認為氧化劑得到的電子數越多,氧化劑的氧化能力越強;還原劑失去的電子數越多,還原劑的還原能力越強。

辨析:氧化性的強弱是指得電子的難易程度,越容易得電子即氧化性越強,與得電子的數目無關。同樣還原劑的還原性強弱與失電子的難易程度有關,與失電子的數目無關。

12.錯誤認為同種元素的相鄰價態一定不發生反應。

辨析:同種元素的相鄰價態之間不發生氧化還原反應,但能發生複分解反應,如Na2SO3+H2SO4===Na2SO4+SO2↑+H2O,此反應中H2SO4表現強酸性。

13.錯誤地認為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質子、電子和中子構成的。

辨析:所有的原子中都含有質子和電子,但是不一定含有中子,如1(1)H原子中就不含有中子。

14.錯誤地認為元素的種類數與原子的種類數相等。

辨析:(1)同一種元素可能由於質量數的不同會有不同的核素(原子),因此原子的種類數要大於元素的種類數。

(2)但是也有的元素只有一種核素,如Na、F等。

15.錯誤地認為最外層電子數少於2的原子一定是金屬原子。

辨析:最外層電子數少於2的主族元素有H,屬於非金屬元素。

16.錯誤地認為離子鍵的實質是陰陽離子的靜電吸引作用。

辨析:離子鍵的實質是陰陽離子的靜電作用,包括靜電吸引和靜電排斥兩種作用,離子鍵是這兩種作用綜合的(平衡)結果。

17.錯誤地認為含有共價鍵的化合物一定是共價化合物。

辨析:(1)只含有共價鍵的化合物才能稱為共價化合物;

(2)離子化合物中也可以含有共價鍵,如Na2O2中含有非極性共價鍵,NaOH中含有極性共價鍵。

18.錯誤地認為增大壓強一定能增大化學反應速率。

辨析:(1)對於只有固體或純液體參加的反應體系,增大壓強反應速率不變。

(2)對於恆溫恆容條件的氣態物質之間的反應,若向體系中充入惰性氣體,體系的壓強增大,但是由於各物質的濃度沒有改變,故反應速率不變。

(3)壓強對反應速率的影響必須是引起氣態物質的濃度的改變才能影響反應速率。

19.錯誤地認為平衡正向移動,平衡常數就會增大。

辨析:平衡常數K只與溫度有關,只有改變溫度使平衡正向移動時,平衡常數才會增大,改變濃度和壓強使平衡正向移動時,平衡常數不變。

20.錯誤地認為放熱反應或熵增反應就一定能自發進行。

辨析:反應能否自發進行的判據是ΔG=ΔH-TΔS,僅從焓變或熵變判斷反應進行的方向是不準確的。

21.錯誤認為任何情況下,c(H+)和c(OH-)都可以通過KW=1×10-14進行換算。

辨析:KW與溫度有關,25 ℃時KW=1×10-14,但溫度變化時KW變化,c(H+)和c(OH-)不能再通過KW=1×10-14進行換算。

22.錯誤認為溶液的酸鹼性不同時,水電離出的c(OH-)和c(H+)也不相等。

辨析:由水的電離方程式H2O==OH-+H+可知,任何水溶液中,水電離出的c(OH-)和c(H+)總是相等的,與溶液的酸鹼性無關。

23.酸、鹼、鹽溶液中,c(OH-)或c(H+)的來源混淆。

辨析:(1)酸溶液中,c(OH-)水電離=c(OH-)溶液;鹼溶液中,c(H+)水電離=c(H+)溶液。

(2)鹽溶液中,若為強酸弱鹼鹽,c(H+)水電離=c(H+)溶液;若為強鹼弱酸鹽,c(OH-)水電離=c(OH-)溶液。

24.錯誤認為只要Ksp越大,其溶解度就會越大。

辨析:Ksp和溶解度都能用來描述難溶電解質的溶解能力。但是隻有同種類型的難溶電解質才能直接用Ksp的大小來判斷其溶解度的大小;若是不同的類型,需要計算其具體的溶解度才能比較。

25.錯誤地認為原電池的兩個電極中,相對較活潑的金屬一定作負極。

辨析:判斷原電池的電極要根據電極材料和電解質溶液的具體反應分析,發生氧化反應的是負極,發生還原反應的是正極。

如在Mg—Al—稀H2SO4組成的原電池中,Mg為負極,而在Mg—Al—NaOH溶液組成的原電池中,Al作負極,因為Al可與NaOH溶液反應,Mg不與NaOH溶液反應。

26.在電解食鹽水的裝置中,錯誤地認為陽極區顯鹼性。

辨析:電解食鹽水時,陰極H+放電生成H2,使水的電離平衡正向移動,OH-濃度增大,陰極區顯鹼性。

27.錯誤地認為鈉在過量氧氣中燃燒生成Na2O2,在適量或少量氧氣中燃燒生成Na2O。

辨析:鈉與氧氣的反應產物與反應條件有關,將金屬鈉暴露在空氣中生成Na2O,在空氣或氧氣中燃燒生成Na2O2。

28.錯誤地認為鈍化就是不發生化學變化,鋁、鐵與濃硫酸、濃硝酸不發生反應。

辨析:鈍化是在冷的濃硫酸、濃硝酸中鋁、鐵等金屬的表面形成一層緻密的氧化膜而阻止了反應的進一步進行,如果加熱氧化膜會被破壞,反應就會劇烈進行。所以鈍化是因發生化學變化所致;鋁、鐵等金屬只在冷的濃硫酸、濃硝酸中發生鈍化,加熱時會劇烈反應。

29.錯誤地認為,金屬的還原性與金屬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價有關。

辨析:在化學反應中,金屬的還原性強弱與金屬失去電子的難易程度有關,與失去電子的數目無關,即與化合價無關。

30.錯誤地認為可用酸性高錳酸鉀溶液去除甲烷中的乙烯。

辨析:乙烯被酸性高錳酸鉀氧化後產生二氧化碳,故不能達到除雜目的,必須再用鹼石灰處理。

31.錯誤地認為苯和溴水不反應,故兩者混合後無明顯現象。

辨析:雖然兩者不反應,但苯能萃取水中的溴,故看到水層顏色變淺或褪去,而苯層變為橙紅色。

32.錯誤地認為用酸性高錳酸鉀溶液可以除去苯中的甲苯。

辨析:甲苯被氧化成苯甲酸,而苯甲酸易溶於苯,仍難分離。應再用氫氧化鈉溶液使苯甲酸轉化為易溶於水的苯甲酸鈉,然後分液。

33.錯誤地認為苯酚酸性比碳酸弱,故苯酚不能與碳酸鈉溶液反應。

辨析:苯酚的電離能力雖比碳酸弱,但卻比碳酸氫根離子強,所以由複分解規律可知:苯酚和碳酸鈉溶液能反應生成苯酚鈉和碳酸氫鈉。

34.錯誤地認為欲除去苯中的苯酚可在其中加入足量濃溴水,再把生成的沉澱過濾除去。

辨析:苯酚與溴水反應後,多餘的溴易被萃取到苯中,而且生成的三溴苯酚雖不溶於水,卻易溶於苯,所以不能達到目的。

35.錯誤地認為能發生銀鏡反應的有機物一定是醛。

辨析:葡萄糖、甲酸、甲酸某酯可發生銀鏡反應,但它們不是醛。

36.錯誤地認為油脂是高分子化合物。

辨析:高分子化合物有兩個特點:一是相對分子質量很大,一般幾萬到幾百萬;二是高分子化合物的各個分子的n值不同,無固定的相對分子質量。而油脂的相對分子質量是固定的,一般在幾百範圍內,油脂不屬於高分子化合物。

37.使用試管、燒瓶加熱液體時,忽視對液體量的要求,所加液體過多。

辨析:用試管加熱液體時,液體不能超過試管容積的1/3。用燒瓶加熱液體時,液體不能超過燒瓶容積的1/2。

38.使用托盤天平稱量固體藥品時,記錯藥品和砝碼位置,稱量NaOH固體時,誤將藥品放在紙上。

辨析:用托盤天平稱量藥品時,應是左物右碼。稱量NaOH固體時,應將NaOH放在小燒杯內或放在稱量瓶內。

39.混淆量筒和滴定管的刻度設置,仰視或俯視讀數時,將誤差分析錯誤。

辨析:量筒無“0”刻度,且刻度值從下往上增大,滴定管的“0”刻度在上端,從上往下增大。觀察刻度時相同的失誤,誤差相反。

40.混淆試紙的使用要求,測pH時誤將pH試紙用蒸餾水潤溼。

辨析:使用石蕊試紙、澱粉KI試紙時要先用蒸。

對於高三理綜來說,它的模式相信現在大家都很熟悉了。如何提高理綜成績,也是許多同學頭痛的問題。理綜包括物理、化學、生物三科,提升理綜成績也就是提升這三科的成績。那究竟誰先誰後?有老師說成績優異的學生90%是按正常順序,也就是物理-化學-生物。這個順序,開始可能會有些不適應,但物理上去後發現這確實是得高分的技巧!


我們按照順序來吧!首先是物理。

請大家明確一點:理科生高考,物理數學考好了,你就基本上贏了!針對新課標而言,高考物理分選擇、實驗、大題三個模塊,很多同學物理分不高,很可能就是因為選擇題做不好。選擇題包含的知識點非常廣,鞏固起來比較耗費時間,短期內成績提高卻又不大。

因此,我們先攻克實驗題!實驗題綜合性非常強,而對應的知識點又特別專一,你在認真研究實驗題之後會發現,許多知識點腦海中就清晰起來。實驗題難度單一適中,這對基礎不好的同學來講十分容易上學,同時計算方面的練習會培養大家的準確率和算術能力。

另外,建議大家做一個總結試題調研,實驗專題的小本子,難度就是高考水平,完全貼近考試,也用不了多久時間。開始做可能不適應,因為實驗題非常綜合。但是做一週你就會發現可以流暢做完一道大題,同時你的實驗題成績會上升很快。


但前提是你一定要學會總結!

總結什麼呢?

1.力學,電學模版都會涉及的定理和公式,你要通過答案和解析給彙總出來,這些都是你必須背的。

2.電學以定理為主,計算為輔。你也同樣需要總結都有什麼題型。

定理:螺旋測位器,遊標卡尺,如何測量。這個都是要死背的。

常考類型:測電阻(定值&半導體),改裝電錶。

題型又通常有:

(1)畫電路圖:這就需要你做題,把常見電路圖畫出來,同時需要判斷內接外接,又有多種方法,這些在常見練習冊上都有詳細講解。

(2)研究座標來判斷電阻/電源內阻/G表內阻,和電動勢大小。這就需要觀察橫縱座標,原點,交點,延長線交點等等。不斷做題中尋找讀圖的規律。

接著,大傢伙就可以去攻克選擇題了。選擇題首先需要你知識點全面,然後再學會技巧(排除法,極限法,帶入法,整體法,隔離法)。在實驗題搞好之後,你會發現自己有了一個全面的提升,這個時候就因人而異了:

1.基礎不好的同學首先要揹物理的一級和二級公式!著手做物理的練習冊,學校一輪複習的就可以,一定要有知識點和題型分類,不要盲目做題。

2.基礎好的同學就做理綜的物理6道選擇即可。

上述兩個方法,都需要大家準備一張紙,寫上力學,電學,磁學,選修等板塊——越詳細越好。根據選擇錯的題型在上面打對號,這樣就能知道自己哪裡薄弱,然後挑專題專攻。

不過提醒大家的一點是,高考物理的選擇題基本上不可能全對,每次物理保持在錯一個半左右就是非常好的分數了。這是正常情況,不要追求完美,學會取捨。

物理的選擇題搞得差不多了,實驗題也鞏固之後,就剩下大題了。對於大題,物理就像數學一樣版塊十分鮮明,第一道力學,第二道電學。但側重點因人而異:力學掌握的好就努力把力學題做完,電學掌握的好久儘量把電學題做完。第一道,第二道難度相對不大,只是不同人對力、電的掌握不同罷了。

注意一點:上述方法適合大多數四五百分的同學,總分200-400的學生建議先練基礎,把課本吃透!


物理說完,其次是化學。

化學這一科提高,總結就幾乎是全部了。總結什麼?總結化學常考什麼,然後不斷練習,熟練解題方法!

通俗地講也就是總結出足夠量的題型和相應解法,並熟練掌握。在這個過程紅,把錯題用專題的方式放在一起總結不失為一個好的方法。

1.基礎知識填空要記住:書上會有填空的地方,你不需要揹著寫,你只需要照著學校或自己買的書答案抄上,然後在自己有些陌生的地方用紅筆勾出來,記在本子上都可以。本來明白的不需要死背,重點是自己不熟悉的地方

2.題型(選擇):題你一定要做,化學的特點就是各種各樣的奇葩元素物質用你學過的知識點像你介紹然後推測性質等,所以你一定要做夠足夠的題(比物理,生物更多)。每章,你都會有極其不熟練的題,一般是選擇計算題居多,這個時候你可以把它剪裁或抄到一個本子上,仔細研究解析的方法。

3.大題:大題是個很綜合的題型,學姐建議要著重關注這幾類:推斷題,化學(水解)平衡題,電解(燃料)電池,實驗(有機&無機)即可。這是高考最常見的題型,平常考試也會設計這些題型,大家在這幾個大題方面引起重視。

在此建議大家把近些年高考題和模擬題的大題分以上幾類分別放在一起做,做之後你就會熟悉它經常考什麼題:比如實驗會問你器材,推斷會問你最基礎的幾個問題,燃料會問你材料,有機會問你除雜……化學題眾多,但放在一起你就會發現考的就是那麼幾個問題,這個時候你就應該分析這些題型應該用什麼方法做。


最後,就是生物了。

生物是一個非常好提升的科目,許多同學高一下學期就被遺傳搞得頭昏眼花,但高二假期瘋狂練習必修三的練習冊,背下知識點後,高三考試就能考的比較高了,這說明,決定高考生物很大程度在於基礎知識,而不是鬧心的遺傳題計算。

● 課本

無論學習好壞的同學,一定要仔細研究生物課本,也許一輪複習的你們正處於生物練習題的狂轟濫炸中,到了下學期,你就會發現班裡的同學扔掉了手中的練習冊,每個人到哪裡都捧著一本生物必修書。

那麼現在你們該如何利用生物課本呢?

每當看見一道題(選擇居多),請在做完之後認真將四個選項中的關鍵詞找出來,有時會只考一個知識點,不管是否正確,都要翻開書,找到這一頁,看看這道題問的知識點在書上怎麼說的。

不需要整章就看,很多選項就涉及幾句話的長度,就看這些就行。

你也許會問,生物題這麼多,一個一個照課本翻多麻煩?

初期這是必然的,但肯定不會長久如此。做了幾天題,翻了幾十遍書,就會發現很多地方會重複,重複到自己已經很熟練書上這點的內容了。這時再遇見,你就沒有必要再看這裡了。

如果遇見題目涉及到的頁數章節你頭一次翻,那你一定要實踐,久而久之,你就會相當熟悉知識點,甚至考到這個知識點能聯想到相關題型,有題目的結合,比死背知識點強很多!

這在高三後期的讀書中,你會佔到絕對優勢——在別的同學熬夜看生物課本時,你能複習你自己薄弱的其他科目。

● 練習冊

建議高三同學買一個知識點小冊子,數理化生放在一起的那種巴掌那麼大的冊子。這樣查起來比同班同學方便很多!也方便你背最基礎重要的知識點,不求知識點多。哪個冊子都差不多,隨便買一個就行。大的練習冊建議就用學校發的一輪複習書就可以,題足夠你做了!

● 錯題本

千萬不要因為自己懶惰才放棄錯題本,錯題本的重要性之前的文章裡就說過,它是讓自己查缺補漏的重要工具,自己的缺陷、薄弱環節全部記錄在它那裡。因此,錯題本一定要記得總結分析,讓自己不要在老坑裡摔兩次。

最後祝大家最終都能取得自己想要的成績,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