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禪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嗎?看完這篇文章或許你會有不同觀點

歷史是什麼:是過去傳到將來的回聲,是將來對過去的反映。——雨果

文|小毅說歷史

本文分為四個部分。

一、劉禪一生概述

二、諸葛亮輔政時期

三、劉禪親政時期

四、蜀漢滅亡原因

劉禪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嗎?看完這篇文章或許你會有不同觀點

劉禪


劉禪一生概述

劉禪,劉備的嫡長子。

207年,劉禪出生。而就在同一年,其父親劉備遇到人生中的一次重大轉折,拜訪諸葛亮,請諸葛亮輔之,著名的《隆中對》由此誕生。

219年,劉備佔領漢中,稱漢中王,同時,立劉禪為王世子。

221年,劉備稱帝,劉禪作為嫡長子順理成章成為了皇太子。

同年,劉備為了給逝去的兄弟關羽報仇,以及為了眾大臣證明自己能力,大舉出兵伐吳,夷陵之戰慘敗使得劉備非常沮喪,最終病逝在白帝城。

223年,劉禪繼位,當時劉禪年僅十七歲,在位時間長達四十年有餘,是三國時期在位時間最長的一位皇帝。

271年,在洛陽病逝,享年六十四歲。

值得一提的是,諸葛亮輔佐劉禪是在223年~234年,僅11年,234年~263年,後諸葛亮時代長達29年。

劉禪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嗎?看完這篇文章或許你會有不同觀點

諸葛亮

諸葛亮輔政時期

在劉禪初登皇位之時,採取的是“無為”的策略,主要原因在於。

一、初等皇位,各方勢力盤根錯節,需要經歷一段漫長的適應期。

二、因為其父劉備安排了兩位輔政大臣,將事物交給諸葛亮處理,不僅服人心,再加之有李嚴的制衡,劉禪就更為放心。

三、與劉禪早期接觸的思想有關,在早期劉禪接觸了許多道家的思想。

劉禪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嗎?看完這篇文章或許你會有不同觀點

劉備

劉禪親政時期

234年,諸葛亮在五丈原結束了自己傳奇的一生,之後劉禪獨攬大權,在位期間主要舉措如下。

一、人事調整。廢除丞相制度,任命蔣琬為大司馬,任費禕為大將軍,兩者都可以同時管理行政和軍事,這樣很好避免了大全獨攬,把相權一分為二,通過此達到相互制衡的作用。

二、重視經濟發展。不僅通過各種政策去促進經濟的發展,還曾到各水利工程的現場,親自視察。《三國志·後主傳》記載,在蜀漢亡國之時,國庫中存有大米,換算為現在的單位為2500萬公斤,金銀多達2000斤,還有各種錦繡彩捐等等。通過這一記載,就可以反映當時劉禪實施的一系列政策是收到了效果的。

三、加深和東吳之間的關係。劉禪自己也非常清楚,蜀漢和東吳的綜合國力都不如魏國,而只有兩者聯合起來,才能抵抗強大的魏國。

劉禪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嗎?看完這篇文章或許你會有不同觀點

關羽

263年,鄧艾與鍾會大軍兵臨成都城下,劉禪最終選擇了開城投降,被後人所恥笑。然後就是劉禪這一決定,使得蜀漢的許多老百姓免受了家破人亡之苦,也讓眾多官員保全了性命。雖然作為亡國之君,但是能在危難之際作出如此決定,可見也非昏庸之人。

《三國志》曾記載,有一次司馬昭在宴會上宴請劉禪,問劉禪:“是否想念蜀地”,劉禪回答他說:“不想念,我在這裡很快樂”。樂不思蜀由此而來,我們通常用這個成語來譏諷劉禪,但是結合當時的環境來看,或許這是一種最明智的回答,使得劉禪平安的渡過了晚年,而反觀孫皓在投降後的第四年就死去了。

根據《三國志·杜徽傳》記載,諸葛亮曾這樣評價劉禪,劉禪仁敏,愛惜人才,劉禪是德才兼備值得去輔佐的明主。

劉禪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嗎?看完這篇文章或許你會有不同觀點

張飛

蜀漢滅亡原因

一、資源不足。我們都知道在蜀漢統治的益州,被稱為天府之國,諸葛亮曾在《隆中對》中提出了一地區“沃野千里,天府之土”,我們不能否認這一地區確實自然條件優越,物產豐饒,基本上是沒有經歷東漢末年的戰亂。但是,在農耕時代,中原地區一旦恢復穩定,其增長速度遠高於益州。再加上在古代,人口和土地就是絕對的資本,而我們可以看到,蜀漢僅僅佔領了十三州中的一州即益州,而反觀曹魏集團佔領經濟最為發達,人口密度最大的冀州、徐州等九個州,東吳也有揚州等三州,因為蜀漢相比起來太過渺小。

雖然在歷代蜀漢的領導階層,大力發展農業、經濟、人口等,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卻還是不足以支撐起整個國家的長期軍事開支,這一點在姜維北伐時表現的特別突出。

劉禪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嗎?看完這篇文章或許你會有不同觀點

趙雲

二、人才匱乏。在如今的社會,大量人才都集聚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其實在古代這個現象也是存在的。在曹魏、孫吳、蜀漢三個集團中,當屬曹魏的人才是最多的,這個與曹魏佔了中原有力位置有很大的關係。而江東的位置相比益州也是隻好不壞,孫策曾這樣說:“中國方亂,夫以吳、越之眾,三江之固,足以觀成敗。

另外再加上蜀漢政權內部勢力相互的猜忌和不信任,這主要表現在益州勢力和其它勢力之間的矛盾,這就導致了不重視和培養益州集團的人才,特別是在東州集團和荊州集團的人才相繼凋零的情況下,出現了後續人才補充不足。

三、地理位置原因。荊州的丟失,這就導致了蜀漢集團無法再按照諸葛亮《隆中對》的戰略去執行了,因為隆中對的要求是需要共同佔領荊州和益州,然後從兩路出兵。反觀曹魏集團,如果要統一中國,必然需要先佔領長江上游,而佔領益州的蜀漢便成了曹魏集團統一中國第一個要掃清的障礙,之後隋、宋等統一都是如此。

因此,蜀漢滅亡的根本原因,並非在於劉禪。劉禪只是,不是一位能夠完成大一統的皇帝,而並非我們所說的“扶不起的阿斗”,劉禪並非庸才,如果生在盛世,他可能也會成為一位合格的君主。

參考《三國志》、《資治通鑑》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