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偏安政權大多定都南京,而南宋為何卻定都杭州?

黃子久的小迷弟


歷代王朝在選擇政治中心首都的位置主要根據四個方面的條件:

一是經濟條件,都城附近要是一片富饒的地區,較大程度能滿足統治集團的物質需要,無需或只需少量仰仗外地。

二是地理條件,要求都城所在地區要有形勝之便,有利於制內和御外,進可攻,退可守。

三是交通條件,都城的位置要處於王朝適中的位置,距離全國各地都不能太遠,同時也要具備便利的交通條件,方便政令迅速傳達四方,利於中央與地方的聯繫。

四是統治集團的地域背景條件。這是指這個政權統治集團發軔或依靠的地域實力。這個集團在建立全國性政權後,都城的位置儘可能不能離其最初的根據地太遠。

南宋建立的背景

我們知道,北宋的滅亡是突然的,而南宋的建立是坎坷的。僥倖逃脫的宋高宗,一路上顛沛流離,被金人從江北追殺到江南,還曾一度逃亡到海上。

在南宋建立的前6年裡,新生的南宋時沒有都城的。趙構在河南商丘,也就是北宋的南京應天府匆匆登基後,就開始逃亡生涯,江北之地盡失後,好不容易逃到了揚州,但金兵立馬又殺到了江南,他狼狽渡江,經鎮江到杭州,在經歷了“苗劉兵變”之後,金兵開始渡江,無奈又逃到越州(紹興),接著又逃明州(寧波),從定海(舟山)漂泊海上,又輾轉到浙江,最後才在建炎四年,金兵撤離江南後,重新回到了紹興府(紹興)、臨安府等地,隨後將臨安定位南宋的行在。

這一時期,南宋名義上的國都,還是東京汴梁城。雖然趙構一路逃亡很狼狽,但作為金兵首要打擊目標,他為抗金形勢還是做出巨大貢獻的,起碼因為他這個大“紅名”一直引著金兵跑,讓其他地區的抗金力量迅速茁壯了起來,最終才使得金兵放棄了渡江南侵的計劃。

金兵暫時不南下了,戰線也延伸到了江北地區,江南算是保住了,這時候問題就來了。作為一個暫時穩定下來的政權,不能沒有實際意義上的國都,原來的國都汴梁,看樣子是恢復無望了,那麼就只能在南方選擇一個。

建康與臨安的比較

而當時南方的大城市,經濟比較發展,交通比較便利的也就建康和臨安府兩處。而關於定都的問題,但是的南宋朝廷中也持有兩種意見。

建都建康的,主要的出發點是在經濟交通兩個條件大體持平的情況下,建康的形勝條件更好。建康的重要性在於,可以依靠長江。因為有長江的掩護,才成為偏安王朝的政治和軍事基地。建康進可攻,退可守。而從經濟角度而言,建康可以控制富庶的整個江南,從軍事方面而言,建康西北兩面有寬闊長江可依,又有鐘山盤石、石關虎踞的地理優勢。

而臨安的優勢在於,它是當時江南最為富庶的兩浙地區的中心,經唐末吳越國的經營,臨安儼然已經成了“東南第一州”。交通條件也十分便利,是京杭大運河的終點,漕運發達。

建康有形勝的優勢,但劣勢也十分明顯,首先這個地方作為都城的政權,都是短命王朝,宋朝建立後,幾乎都不怎麼重視建康的發展,其次,建康在建炎二年,被金兵攻佔,又在建炎三年被金兵焚燬,損失相當大,比當初被方臘攻陷的杭州荒涼得多。

當然南宋最終選擇臨安,還有其他更深層次的原因。

當時臨安的社會風氣與汴梁有相似之處。《宋史•地理志》中記述臨安:“善進取,而急圖利,而奇技這巧出焉。”直白點說就是臨安的商業氛圍很好,也屬於科學技術的集中地,這兩個特點與北宋的汴梁相合,北方人到了臨安後不會因為生活上的不適應而產生失落感。


文話史


割據江南的大型偏安王朝,一般都會把都城定在南京,比如東吳、東晉、南朝的宋齊梁陳、南唐、明初、南明。南宋比較特殊,把國都定在浙江杭州,在江南王朝中是非常罕見的。

南宋選擇杭州“定都”,而不是南京(宋朝稱金陵、建康),原因何在?

首先要說明一點:南宋雖然苟且於江南,但在嘴上還是要收復失地的。所以,南宋朝廷一直對外宣稱杭州只是行在(臨時國都),將來一定要打回汴梁。在法律意義上,杭州並不是南宋國都,但杭州卻具有國都的實際功能。

另外,還要說明一點。南宋只是後來“定都”杭州,但南宋第一個國都卻在南京歸德府(河南商丘)。公元1127年,康王趙構在南京歸德府(下稱的金陵,皆指今江蘇省南京市)稱帝,然後被金兵一路追著往南逃竄。甚至有一段時間跑到海上避難,被人諷刺為航海家。

對趙構本人來說,他是傾向於“定都”於杭州的。建炎三年(1129年)二月,趙構南逃至杭州,把杭州知府衙門升為行宮,以顯寧寺為尚書省。七月,趙構升杭州為臨安府,更為“定都”進一步打下基礎。不過,主戰派並不希望趙構“定都”於江南。即使“定都”江南,首選也應該是金陵。

和州(安徽和縣)防禦史馬擴給趙構出上、中、下三策,上策是趙構率兵出川陝,中策是趙構出荊襄北伐,下策才是駐守金陵,保護好長江防線,準備戰船北伐。馬擴的三策都是進攻性的,趙構哪裡還有心思收拾舊河山?不成為“金邦四太子”的座上客就謝天謝地了。

另外,杭州有個官員叫衛膚敏,他見趙構後,力陳不可“定都”杭州。衛膚敏認為:杭州相較於擁有長江之險的金陵,位置更偏,一隅之地,不是最理想的都城所在。有人說吳越國不也“定都”在杭州嗎?衛膚敏駁斥說:吳越國是個偏安小王國,豈能和大宋這樣的大國並比?再說錢氏以杭州為都也是迫不得已,吳越國只有十三州,杭州是最大城市。衛膚敏認為最適合在江南“定都”的城市,只有金陵。

衛膚敏給出三個理由:一、金陵連山帶江,號稱天下險塞。如果“定都”金陵,進可過江北伐收復失地,退可守住江南半壁。而且,守江必先守淮,只要守住淮河防線,置重兵於壽陽、合肥、九江、武昌、江陵、襄陽,金兵就不能越淮河而臨長江。如此,則金陵安,金陵安則江南安。

可在當時,金兵已過長江,當年十二月,金兵攻陷杭州,趙皇帝撒開腳丫子沒命地跑。此後,金兵把杭州當成了臨時指揮部。杭州都不在手上,更遑論“定都”於金陵了。

金兵撤出江南後,趙構才羞羞答答地回到臨安,美其名曰“暫時居住”,此時是紹興元年(1131年)十一月。趙構派太監楊公弼在杭州開始營建宮殿,這更說明趙構已下定決心“定都”杭州了。次年正月,趙構回到杭州,從此“暖風燻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即使是當年年底,杭州發生大火,燒掉很多官舍,趙構都沒捨得離開杭州。

名將張浚對趙構“定都”杭州並不是很認同,他依然堅持應該“定都”金陵。張浚說:“東南形勢,以金陵為最,大宋要中興,非“定都”金陵不可。杭州什麼都好,就是位置太偏東南,不利於北伐,收遠近人心。” 其實,趙構並非不知道金陵的重要性,紹興七年(1137年)三月,趙構來了趟金陵,以示朝廷不棄金陵。

但在“定都”問題上,趙構還是傾向於杭州。何之?趙構說得天花亂墜,歸根結底就是一個原因:新都離金國的邊界越遠越好。

金陵固然有長江之險,但金兵並非沒打過金陵。而且,歷代“定都”於金陵者,最後不都被北方王朝過江給滅了嗎?趙構覺得只要守住淮河,金兵就難以再渡長江。守住長江,金陵安全了,比金陵位置更南的杭州自然也更安全了。

還有一點。如果“定都”金陵,萬一金兵再過長江,趙構要出海避難,就不如在杭州就近下海方便。趙構從金陵入海,需要在陸地長途奔襲數百里才能達到海邊。金兵的騎兵無敵天下,自己再拼命跑,能跑到過金朝騎兵?弄不好在路上就被金兵一鍋端了。

經濟上的原因也有,在宋朝,有吳越國經營在前,杭州的經濟要好於金陵。而且,江南經濟重鎮,如蘇州、常州、紹興、寧波,多集中在杭州周邊。“定都”杭州,朝廷的吃喝用度也比較方便。

綜合考慮,趙構才把南宋的國都定在杭州,而不是金陵。

更多歷史地理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地圖帝


地圖帝


文|小河對岸

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江南地區自古富裕繁華,而南京又處其形勝,向來被認為有王者之氣。諸葛亮曾目睹秣陵(南京古稱)山阜,而嘆曰:“鐘山龍盤,石頭虎踞,此帝王之宅。”此即成語虎踞龍盤的來歷。而孫中山亦曾對南京評價道:..其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區。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種天工鍾毓一處,在世界之大都市誠難覓如此佳境也。故而,將中華民國的首都定在了南京。

南京是我國的四大古都之一,每當中原地區遭到異族殘破。漢民族通常都會選擇在南京定都,以延續華夏正朔,並等待時機、收復中原。桓溫、劉裕等多番從此處出兵北伐,卻都功敗垂成。而大明、太平天國、中華民國亦先後在此建都,終得推翻蒙元、滿清的統治。故而,南京也可稱得上是漢民族的匡復之都。

而歷史上偏居江南的王朝與割據政權,也都會首選南京為都,先後有東吳、東晉、宋、齊、梁、陳、南唐、明初、南明、太平天國、中華民國等在此建都。那為何南宋卻選擇了杭州,而沒有選擇南京為其都城(行在)呢?

南宋政權曾經的確有意在南京建都。南京位於長江之濱,而有長江之天險,不但是中原百姓避難的第一立足點,也是南方軍隊結集北伐的最佳前沿之所。故而,有志於收復中原的政權,皆會優先考慮在南京定都。南宋初年,朝野上下要求定都南京的呼籲聲極高,宋高宗御筆道:“建康(南京)之地,古稱名都。既前代創業之方,又仁祖興王之國。朕本繇代邸光膺寶圖,載惟藩潛之名,實符建啟之義。蓋天人之允屬,況形勝之具存,興邦正議於宏規,繼夏不失於舊物,其令父老再睹漢官之儀,亦冀士夫無作楚囚之泣。江寧府可改為建康府,其節鎮舊號如故。”

1137年,宋高宗第二次來到建康,進駐建康府行宮,並詔築太廟,有在此建都之意。但是,宋高宗於次年還是決定返回臨安(今杭州),而在建康府留設行宮“以備巡幸”。南京(建康)雖未能如願成為南宋的國都,但還是因其特殊的戰略位置而成為了南宋的“留都”。

宋高宗之所以會放棄在南京定都,還是因其“恐金病”作怪。南宋初年,金人曾渡江南侵,並制定了“搜山檢海捉趙構”的計劃,完顏宗弼(金兀朮)曾攻下了建康,並一路直奔臨安而來。而宋高宗率臣僚一路南逃,並從明州(今寧波)下海,長期漂泊海上,後來又逃到了溫州。直待金兵撤出江南之後,宋高宗才返回了臨安。

金人的這次渡江南侵,給宋高宗帶來了極大的心理陰影。在宋高宗看來,不但建康城兇險,就連臨安府也未必安全。但臨安與建康又相隔了一段距離,且又有錢塘江與大海相連,有足夠的緩衝逃跑時間。故而,宋高宗命人在錢塘江上時刻準備著200多艘大船,並在舟山群島上備下了大量的物資,以備再次流亡海上之需。

宋高宗選擇定都臨安的另一個原因是,伴隨著“五胡亂華”、“安史之亂”、“殘唐五代之亂”等多次北方動亂,而南方卻較為安定,中原百姓大量南下避難與開發。經過六、七百年的發展,臨安府的周圍已成為人口稠密與繁華地區,且吳越國又曾在此建都與建設,而使臨安具備了建都的條件。

參考史籍:《宋史》等等


有知社


南宋一開始的都城是在建康府(今南京市),南宋雖然沒有正式定都建康,但建康在南宋初期一直起著都城的作用,定都臨安(今杭州市)以後,還一直把建康作為留都,後來南宋之所以選擇定都臨安,是因為長江防線被金軍突破,建康府被金兵佔領,就連臨安府也被金兵給付之一炬了,金軍撤回到長江北岸以後,宋高宗出於安全方面的考慮,只好暫定臨安府為行在,這樣一來,就確立了南宋定都臨安的國策。

(宋徽宗畫像)

公元1129年,金軍一路南下,前鋒直指臨安府,當時的金軍喊出了“搜山檢海捉趙構”的口號,宋高宗無路可走,只好採取入海避敵的策略,東南沿海有很多的城市,如越州、明州、定海、溫州等等,宋高宗若走陸路,次第逃入這些城市,很容易被金軍活捉,金軍騎兵雖然強悍,但不善於海戰,所以對宋高宗來說,乘船沿著海岸線逐步南下是最安全的。

高宗先是逃往明州(今浙江省寧波市),當金軍先鋒只逼明州之時,高宗只好坐船逃往定海(今寧波市鎮海區),再逃昌國(今舟山市定海區),公元1130年的這一年,高宗乘海船在溫州沿海一帶漂泊了長達四個月的時間,在海上建立起了南宋朝廷,而此時金軍已經攻陷明州,正在積極渡海,準備活捉趙構。

(宋高宗畫像)

金朝統治者認為摧毀南宋朝廷的首要任務就是活捉趙構,宋高宗一旦被俘,南宋朝廷就不可能得到重建,所以,在建炎年間,金軍南征的主要戰略目標就是活捉趙構,因為金軍對宋高宗的窮追不捨,所以前路先鋒得以直指明州沿海一帶,但是,金軍長驅直入又帶來了一個重要的問題,那就是後勤補給有可能被宋軍給切斷。金軍不善於水戰,又不適應南方潮溼的氣候,再加上在海上吃了敗仗,擔心後方退路被宋軍切斷,於是準備北撤,在北撤的途中又遭到了各路抗金義軍的圍追堵截,損失慘重,在黃天蕩(今鎮江市西北部一帶)被韓世忠圍困長達四十八天之久,後來又在建康(今南京市)附近的牛首山中了岳飛的埋伏,岳飛在取得牛首山大捷之後,收回了被金軍佔領的建康府,並把金軍趕回至長江北岸。

金軍退回到北方以後,宋高宗於公元1131年定臨安為行在,並於公元1138年正式定都於臨安,定都臨安以後,建康一直是留都,其實臨安和建康在名義上都不算是大宋王朝的正式都城,臨安是行都,建康是留都,其中隱含的意思就是宋王朝的都城還在東京(今開封市),但無論怎麼樣,臨安成為了南宋王朝事實上的正式都城,到了後來,南宋統治集團內部有的人不思進取,甚至還把臨安當作了開封。

(宋孝宗畫像,宋高宗後來傳位於宋孝宗。)

南宋作為偏安政權,一共存在了150多年的時間,杭州作為南宋王朝的都城,確實也為南宋政權的安全提供了保障,金軍想要攻佔南宋的臨安府,越過長江以後,還需越過江南地區眾多的河湖港汊與山嶺,或者通過海路,直取臨安,這就是說進攻臨安的屏障比進攻建康的屏障要多一些,建康作為留都營建,與臨安之間起到了互相協防的作用。後來完顏亮攻打南宋吃了敗仗,就是因為金軍既沒有成功渡江佔領建康,也未能通過海路攻佔臨安。總的來說,南宋把臨安作為都城,確實是多了幾道防線,有利於防守。


騰飛說史


南宋一開始也是選擇在南京的,前幾年都是在南京,後來金兵南下,杜充投降,導致長江防線崩潰,宋高宗只得南逃。整個南宋,南京還是留都,杭州是行在。


zjh190


首先定都南京的政權,並非安於偏安。

東吳三分天下 有問鼎中原之志 東晉 南北朝宋齊梁陳 一直在不斷的北伐 試圖恢復中原 只是沒有成功 明早期定都應天 北伐成功 民國北方成功也算一個 太平天國定都南京也是想以此北伐 所以歷史上定都南京的大多數是想以此為基地上課攻 退可受 恢復中原 平定天下 不存在偏安一說 南宋高鍾跑到杭州 其實是被金人嚇破了膽 南京離前線太進 杭州風景人文經濟俱佳 適合當偏安的南宋都城。






哈哈微聞


被人打怕了,直接遷到了杭州,如果人家繼續追來,南宋只能遷都廣州了。


俗不可耐151798807


簡單的解釋一下我的個人看法。

首先杭州是江南的杭嘉湖平原的最南端,南邊是山區,西邊也是山區,沒地方可以跑了,只有選擇這個地方做臨時的都城。在古代養活大量的人口必須靠農業的,沒有平原不行。

其次,金兵南下要搜山檢海捉趙構的時候,趙構只要在錢塘江上備些大船,隨時可以跑路,沿著杭州灣跑到海上去。


Sean3


歷史證明偏安於南京都不會長命,那麼換個地方也許不一定,於是高宗選擇了杭州。後來歷史證明偏安杭州,南宋換回152年壽命,在中國朝代歷史中,已算可以的了。


錢唐天堂


南宋開國皇帝趙溝,歷經“靖康之難”後的逃難經歷,使他失去了生育能力,記憶猶深。南京、蘇杭一帶當時是“漁米之鄉”,嶺南部分還是荒蠻之地。然而,南京(當時稱“健康”)相對離邊境較近,臨安(“杭州”)才是較好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