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希特勒的计划中,击败苏联之后,他的下一个目标是谁?

076178


英国,如果希特勒拿下了苏联,欧洲剩下的也只有一个英国了。

其实对于英国的态度呢,希特勒还是比较暧昧的。打了半天,想议和,随后干脆把英国扔了,去打苏联。如果,希特勒拿下了苏联,那掐着手指头都知道,希特勒下一个要拿下的是谁,只有英国了。


英国不是非打不可

希特勒发动战争的时候,并没有将英国列入黑名单。德国人算是,从波兰开始发动战争,到进攻苏联,基本上就是所有战争都到了一个不得不打的地步了,并不是希特勒想打,而是形势已经不允许希特勒低调了。


从希特勒对捷克斯洛伐克采取行动,他就是英法的眼中钉,进攻波兰,和英法就撕破脸了。几个国家已经处于交战状态了,不得不打了。

等拿下法国,针对英国开战时,德国人却傻了,德国人一条登陆艇都没有,这还玩什么?希特勒在这个时候看到,英国久攻不下,自己消耗不起,就选择和英国议和,结果呢,英国人死缠烂打的打个不停。

丘吉尔放话“我们决不投降”。

希特勒“丘吉尔就是个顽固不化的农民”

其实德国人要的很简单,让英国人承认德国人在一战之前的一切利益就可以了。只要英国人同意了,对于希特勒来说,打不打过去都无所谓了,反正想要的都拿到了。

而希特勒将后背亮给苏联之后,就意识到了,再和英国打,后面就一片空虚被钻空子的危险太大。如果德国击败了苏联,希特勒一准打英国。虽说打苏联的时候,德国人消耗很大吧,但是,德国人不会傻到立马就对英国大动干戈,这个时候的重点是修整,发展海军。



除非这个时候英国人主动议和,否则德国人不会放过他们。与其留着一个威胁在旁边,和自己隔海对峙,不如过去干掉他们。英国从最开始就是抵抗到底的态度,希特勒也不会再议和。


拿下苏联之后,德国人就没必要和英国议和了,英国只剩下美国一个伙伴了,对英国的行动,势在必行了,德国人需要的是时间,去让自己的实力远超英国,然后一举拿下。


军武文斋


二战时期,德国确实令全球军迷刮目相看,几乎是以一己之力,挑战整个欧洲列强,包括来自北美非常强大国力远在德国之上的美国。

事实上,所谓的同盟国日本和意大利,从来就没有帮上德国什么忙,在莫斯科战役打得如火如荼之际,希特勒请求日本出兵夹击苏联时,但日本却始终无动于衷,将希特勒的请求当耳边风。

意大利,似乎更是德国的累赘,由于侵略希腊等国失败,希特勒不得不派兵进攻毫无战略价值的巴尔干半岛,拯救墨索里尼的意大利军队,导致“巴巴罗萨计划”推迟了一个多月,将近百万大军毫无意义地干耗在了巴尔干半岛。

此外,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仆从国的军队,也没有什么像模像样的战斗力,德国国防军反而像救火队一般,经常要去将他们从水深火热中捞出来,反倒严重拖了德国军队的后腿,所以二战时的德国拥有的全都是猪一样的队友。希特勒攻击苏联目的,一是看中了乌克兰的天然粮仓,能够提供德国国内取之不尽的优质食物;二是高加索地区丰富的石油资源,能支撑德国庞大战争机器的运转;三是看中了苏联的人力资源,以弥补德国国内劳动力的紧缺局面等。

一旦征服了苏联,就回顾头来全力以赴对付英国,所以英美两国政府对希特勒的企图是门清的,尽管和苏联有意识形态的冲突,但此时希特勒德国成了他们的共同敌人。

苏联斯大林政府绝对不能倒台,苏联绝对不能亡国,一旦苏联灭亡了,那么,德国就成将成为欧洲大陆的主宰,将补齐德国最大的短板-海军,此时,即便英国皇家海军也难以阻挡德军在英吉利海峡的登陆,一旦征服英国,那么德国最大征服对象就剩下美国了。

于是,1941年6月27日,巴巴罗萨行动开始不久,英国就组织了规模空前的PQ-17船队,顶着恶劣的天气从冰岛出航,运载了20万吨战争物资支援苏联,用来抵抗德军的入侵。

当德国彻底打败苏联以后,下一个目标是英国,然后接下来就是美国,符合希特勒分三步走,瓜分全球的战路目标,即建立包括中欧的大德意志帝国;击败法国和苏联,成为欧洲的统治者;在拥有整个欧洲的工业基础和人力资源以后,迅速向海外扩张,打败美国以后,从而称霸全球。

但进攻苏联的失败,英美盟军开辟欧洲第二战场,让希特勒的理想打败苏联、征服英国、最终打败美国,称霸世界,沦为了空想。

毕竟德国的国力无法与美英苏等国相提并论,战争打到后面就是综合国力的比拼,最终,德国失败了,希特勒蛇吞象的野心终归无法实现,征服世界的三部曲,终止在征服法国,只是完成了一部半而已。


国平军史


希特勒当初如果击败苏联,下一个目标就是与英美讲和然后休养生息。

对于希特勒这个战争狂人来说,狂是因为有资本,所以当资本不够的时候他一定会选择继续积累资本。

研究过二战历史的读友都知道,当时的欧洲除了苏联之外基本地域都十分有限,即便是当时号称欧洲强国的法国本土面积才区区55万平方公里,希特勒的“闪电战”也是基于欧洲国家国土面积狭小的特点而针对性制定的,所以在这种快速分割围剿的攻击下,德国其实并没有耗费多大的战争资本就基本将西欧全部纳入怀中。


在二战中唯一难啃的两块骨头一个是“英伦三岛”,另一个就是当时国土面积辽阔的苏联。

一,英吉利海峡易守难攻。英国因为英吉利海峡这道天然屏障给德国进攻其本土制造了巨大的困难,因为受到一战战败的影响德国不仅丧失了大片领土,而且还背负了巨额的战争赔款,德国想要全方面崛起是不可能的,当时德国最强大的是陆军,空军和海军相对较弱,所以面对英国的时候只能围困,因为没有强大的海军支持德军登入英国本土。

二,苏联幅员辽阔。咱们再来说说苏联,苏德战争爆发初期德军的闪电战优势明显,苏联前线部队基本上一触即溃,但是随着战争的不断深入,德军的补给线也在不断的拉长,闪电战的弊端也随着地域的辽阔性开始显现,大规模的装甲集群和士兵都需要巨大的补给,最主要的是苏联同样拥有百万雄兵,可不是西欧那些国家可比的,并且苏联军队在广阔的战略纵深支持下对德军进行了全面反击。

之所以列举苏联和英国,主要是因为如果希特勒想要占领欧洲只需要击败法国、英国和苏联即可。

所以我们会发现希特勒想要称霸欧洲必须要越过三座大山,对于德国至关重要的三场战争希特勒其实只能勉强算是打赢了一场半,也就是说对于德国来讲这三场战争是最为重要的,也是最考验希特勒领导才华的。德国把对苏作战安排在最后可以说希特勒也是经过慎重考虑的,因为如果德国打败苏联那么将会和日本所在的亚洲连成一片,到时即便是美国有心加入战局面对强大的亚洲和欧洲自然也不敢轻举妄动。

最主要的是在占领苏联之后德军的燃料补给将会再无后顾之忧,只需要经过短暂的修养就可以在西线战场对美国形成巨大的战略威慑,英伦三岛在德国潜艇和飞机的轮番袭扰之下物资补给必然会出现巨大困难,投降也只能是时间问题。

攻打苏联实际上是真正决定德国命运的战争同时消耗也将是巨大的。

以当时德国的国力是不足以支撑他战胜苏联之后继续扩大战争规模的,如果不进行一段时间的战略修整,德国也将会因为战线过长过大而走向死亡,因为如果德国占领欧洲大陆不仅部队需要补给,占领区内普通民众的生活补给也将会是德国最为头疼的问题,这对于德国来说将会是一个巨大的问题,因为战争必将破坏一个国家的整体工业基础,当时仅苏联就有1.6亿人口,如果德国占领苏联必将会背负巨大的经济负担,所以根本就没有能力在短时期内向美国或者英国发动大规模的登陆作战。


世界浅谈


无知,希特勒打苏联是被逼的。

德国不打苏联,再过几年,苏联必然进攻德国。这早已是人所共知的了。而苏联打芬兰时的拙劣表现,再加上几乎杀掉了几乎全部的高级将领,使得希特勒觉得机不可失,必须进攻苏联。

德国应该没有太长远的计划,他只不过是想抱一战的仇。法国拿下了,英国其实拿不拿得下并不是太重要。只不过苏联太可怕,一定要毁掉它。

德国人第一年进攻晚了一些,虽然导致了被动,但仍旧在苏联坚持了三年,占领了油田。只是后来美国居然援助苏联。而德国人国家还是太小,综合国力不行。所以最后必然失败。

希特勒到底想干什么没人知道,他只是替欧洲人杀了犹太人,替西方国家去消灭苏联。他如果打败了苏联,英美会欢欣鼓舞,苏联这个社会主义国家就不存在了。然后英美德会走到一起,讨论利益分配。估计还是把德国人以前的东西还给德国。停止屠杀犹太人。苏联解体。

这样也就不存在冷战了。世界完全是另一个模样。

总之,英美德本来就都是日耳曼人,他们的共同敌人只有苏联。


会意而忘食


笔者认为是英国!

战争狂人希特勒的战略思维真的是一般人难以捉摸透的。

西线作战结束后,纳粹德国基本上将整个中欧、西欧全部纳入囊中,特别是夺取了全欧大部分工业区,获得了空前庞大的战争潜力,虎视眈眈的看着海峡对岸那个掌控着全球最大的殖民帝国——英国。

但是志得意满的希特勒却没有要征服英国的心思,这主要源于他发自内心对英国和不列颠民族的一种敬意,他认为要想振兴西方世界,需要陆权大国——德国和海权大国——英国合作。

在战争发动之前,英国人借助希特勒这种心态想在欧洲搞平衡,当德国发动对波兰的战争后,英国人意识到了希特勒的真面目,不敢再随便言和。

但是匪夷所思的是,希特勒居然不忘初衷,在饮马英吉利海峡后重新向英国人伸出了求和的橄榄枝。 面对西欧陆沉、自身又刚刚经历了一场惨败的严峻局面,英国国内出现了强烈的议和暗流,这些人多半被希特勒的赫赫武功吓破了胆,认为以目前英国的力量于德国人开战无非是自取灭亡,不如趁着希特勒开出的和谈价吗还不算太低,就坡下驴,与希特勒言和。

只有以丘吉尔为首的主战派认为目前英国尚有实力与德国一战,国际局势转换的因素还存在。首先是英国背后还有一个潜力强大的美国支持,美国要想不被这场世界大战淘汰,就必须加入欧陆战团,而英国则是美国人唯一可以借力的国家。再者,英国虽然军力蒙受了巨大的损失,但是还有一道让几千年来无数欧陆英雄竞折腰的英吉利海峡,完全可以成为英国人进可开关击敌、退可闭关自守的战略屏障。更重要的是,英国如果持续抵抗,就会增大原本就面和心不和的苏德同盟瓦解的因素。

相反,一旦英国向希特勒屈服,那么不仅仅是向德国屈服这么简单,而是向整个法西斯阵营屈服。届时,一心想要重温罗马帝国旧梦的意大利会在英国在巴尔干半岛和北非的势力范围下手切割,亚太的日本则会将马六甲海峡以东属于英国的殖民地收入囊中,完成大东亚共荣圈。这样一来,就等于是法西斯国家不费吹灰之力就把几代英国人建立起来的日不落帝国零敲碎打的瓜分干净了。

于是,丘吉尔不顾国内多数政客的反对,坚决主张与希特勒血战到底!

对于丘吉尔这种顽固派,希特勒自然心凉了半截,本来是带着朋友之道与英国人谈合作,却没想到丘吉尔却理性到了神经敏感。思索再三,希特勒决定以战逼和! 在接下来的不列颠空战中德国战争机器终于暴露出来尺有所短的弱点,英国的国际形象得到空前提高。原本想要和德国一道瓜分英国在海外殖民地的意大利、日本此时也开始犹豫不决,而苏联则趁着德国在西欧力扛英国的时候在东欧一步步拓展地盘。 这就让希特勒开始有点坐立不安,战略思维也开始出现混乱。

他本来是因为英国不好对付所以才联合苏联,现在却又因为英国的持续抵抗让苏联渔翁得利,甚至是意大利、日本这两个伙伴对自己也有点离心离德。于是,希特勒便自欺欺人的认为英国敢于抵抗完全是因为苏联的存在,干掉了苏联,英国也就大势己去了。

于是,希特勒想要来一次急如闪电的突袭先放倒东面的苏联,再回过头来收拾那个不识抬举的英国。正如前文说到的,希特勒想要统治欧洲,建立一个世界性的大国,就不能忽视掌控着全球大多数制海权的英国,无论是征服还是合作。


大将军威武K


下个目标……中国!

不要幻想侥幸,希特勒击败苏联后,必然会联合日本进攻中国,建立雄踞亚欧非的法西斯政权同盟!

希特勒作为极端民主主义者,一切种族都要为高贵的日耳曼人腾出生存空间,甚至包括他的盟友意大利和日本。

不可否认,清末到二战前夕,德国对中国进行很多援助,工业建设,武器设备,甚至帮助蒋中正训练军队……但反过来看,实质是德国需要在中国谋求政治利益。

国与国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二战爆发,德国一路高歌,一统西欧大陆,而这段时间已经停止对中国的援助。反而是苏联派遣空军,援助军用物质(当然苏联也不是好鸟,只是希望中国能拖住日本,避免苏联东西受敌)。

假如德国真的击败苏联,那么下一个目标就是联合日本彻底征.服.中国!

中国本就风雨飘摇,被日本.压制得喘不过气来,希特勒趁着大胜之威,一鼓作气席卷整个东亚,说不定顺手还将日本这个盟军敲掉。毕竟日本经过与中国的消耗,实际上已经脆弱不堪了!

当然,历史没有如果,历史由胜利者书写!所以对任何国家都应该抱有警惕之心,“巴铁”兄弟的例子还历历在目,自身强大才是硬道理!


煮水论史


这个几乎不用考虑,肯定是英国了,希特勒打苏联就是担心英国和苏联联合,现在苏联打败了,那就必须转过头来对付英国了。美国和德国之间隔了一个大西洋,在没有建立强大的海军之前,德国对美国是无从下手的。



从军事角度来看,德国对付英国还是老一套,依靠是利用空军和海军潜艇部队对英国本土进行全面的封锁。唯一不一样的就是德国打败苏联后,其陆军和空军的大部分都得以腾出,用于地中海战场,这也是唯一可以投入陆军使用的战场。一面德军会大大加强隆美尔的非洲军团,使其具备向埃及做深远突击的能力;另一方面在苏联结束战争的德军南方集团军群主力极有可能会经高加索向南进入地中海,从北面攻向苏伊士运河和伊拉克、埃及等敌,对英军形成两路夹击的态势,最终将英军逐出地中海。


希特勒一直认为英国之所以敢于坚决的抵抗德国就是因为有苏联的存在,只要苏联存在英国就可以联合苏联一起挑战德国的欧洲霸主地位,如果打败了苏联,那么英国也会最终屈服。希特勒无法同时应付海上和陆上的双重威胁,德国的工业实力仅够维持一支强大的陆军或者一支强大的海军,而无法同时维持。所以在击败苏联后,希特勒将裁撤相当数量的陆军,转入全力发展空军和海军,最终占领英国本土,以及冰岛等大西洋上重要岛屿,只有占领这些岛屿才能使德国的西线一劳永逸的不受海权的威胁,那些岛屿是重要的两栖登陆的反攻基地。这样德国就真的不再受到任何严重的威胁了,德国的安全将得到绝对的保障。


不过在德国继续对付英国的同时,也极有可能对东亚的盟友日本实施军事援助,派出海军甚至一部分陆军协助日军夹击印度,这里是盟军最重要的反攻基地,时刻威胁着轴心国的地中海和东南亚区域,只有在占领印度,控制印度洋后,轴心国的势力范围才算是真正联系起来,尤其是建立其关键的陆地连接,不再像之前那样各自处于较为封闭的战场。他们的海军、空军甚至陆军可以实现联合行动,最终实现全球的扩张。最终的决战将是轴心国和美国的决战,而仅靠美国抵抗坐拥三大洲的轴心国势力胜算是在是太低。


战略论


二战时期,德国确实令全球军迷刮目相看,几乎是以一己之力,挑战整个欧洲列强,包括来自北美非常强大国力远在德国之上的美国。事实上,所谓的同盟国日本和意大利,从来就没有帮上德国什么忙,在莫斯科战役打得如火如荼之际,希特勒请求日本出兵夹击苏联时,但日本却始终无动于衷,将希特勒的请求当耳边风。

意大利,似乎更是德国的累赘,由于侵略希腊等国失败,希特勒不得不派兵进攻毫无战略价值的巴尔干半岛,拯救墨索里尼的意大利军队,导致“巴巴罗萨计划”推迟了一个多月,将近百万大军毫无意义地干耗在了巴尔干半岛。此外,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仆从国的军队,也没有什么像模像样的战斗力。

西线作战结束后,纳粹德国基本上将整个中欧、西欧全部纳入囊中,特别是夺取了全欧大部分工业区,获得了空前庞大的战争潜力,虎视眈眈的看着海峡对岸那个掌控着全球最大的殖民帝国——英国。

但是志得意满的希特勒却没有要征服英国的心思,这主要源于他发自内心对英国和不列颠民族的一种敬意,他认为要想振兴西方世界,需要陆权大国——德国和海权大国——英国合作。在战争发动之前,英国人借助希特勒这种心态想在欧洲搞平衡,当德国发动对波兰的战争后,英国人意识到了希特勒的真面目,不敢再随便言和。

但是匪夷所思的是,希特勒居然不忘初衷,在饮马英吉利海峡后重新向英国人伸出了求和的橄榄枝。只有以丘吉尔为首的主战派认为目前英国尚有实力与德国一战,国际局势转换的因素还存在。更重要的是,英国如果持续抵抗,就会增大原本就面和心不和的苏德同盟瓦解的因素。

对于丘吉尔这种顽固派,希特勒自然心凉了半截,本来是带着朋友之道与英国人谈合作,却没想到丘吉尔却理性到了神经敏感。思索再三,希特勒决定以战逼和! 在接下来的不列颠空战中德国战争机器终于暴露出来尺有所短的弱点。结果以德国的失败告终。

而苏联则趁着德国在西欧力扛英国的时候在东欧一步步拓展地盘。 这就让希特勒开始有点坐立不安,战略思维也开始出现混乱。他本来是因为英国不好对付所以才联合苏联,现在却又因为英国的持续抵抗让苏联渔翁得利,希特勒打苏联就是担心英国和苏联联合,干掉了苏联,英国也就大势己去了。

于是,希特勒想要来一次急如闪电的突袭先放倒东面的苏联,再回过头来收拾那个不识抬举的英国。


打彩开户找505484


希特勒,法西斯的大傻逼!但是比意大利这个扯后腿的强太多了!

希特勒,闪电战拿下波兰,苏联斯大林来个互不侵犯,拿下另外一半波兰。过了没多久,德国绕过马其顿防线,半个月,法国沦陷,接着刷刷刷,欧洲GG!

德国准备干苏联,因非洲意大利不争气,先去了非洲,解救小弟。回来攻苏联。跑了几个月,觉得苏联太穷了,连路都没有,车都没法走!终于到了十月,地冻上了,但是又太冷了,没有攻下莫斯科,转攻为守!

如果打破苏联,那就要越过高加索山,进攻印度了,与日本在印度会师了!!

但是,美国大哥说。欺负我小弟就算了,还欺负到我了。来个珍珠港奇袭!大哥参战,结果已定!

历史没有如果,我还想,如果早出生,或许还能赶上那波淘金时代呢!所以我能能做的就是了解历史,不让机会错过,不让历史重演,不让悲剧发生,不让故事延续!!!

芸芸众生,生活不易,还是想想当下,历史不会因为你的篡改而失掉它本来的面貌,或者将来时光鸡可以带你去看一看历史。原来,没人知道真正的历史,一切都是虚构的历史。历史看看就好!!

抗击日寇英雄的历史不能忘记。

有些人说应该打英国,说实话,要打早打了!!


你不要的一曲相思


德国在轴心国中的政治体制是与意日完全相反的,意日反而与苏联高度类似,都是富国强兵的战时共产主义,所有工业都要为军事生产让路。德国是一个帮派林立,政商结合,高度封建化的国家,表面严刑峻法,实际上也分三六九等,严重拖累了生产。直到1942年才开始动员,但是1941年,刚刚经历过斯大林格勒惨败后,军事产值反而降到了最低。德国的装备竞标很多,标准复杂,本质就是不同商业集团追求利润的产物,这与苏意日效率至上大相径庭,结果德国的技术水平和投人力资源欧洲最丰富,但是坦克飞机大炮产量却比不上苏意日。

结合德国的封建主义传统,我推断,在苏联战事结束后,希特勒可能被隆美尔和720众等早就不满的政敌清洗,然后这些政敌宣布改革,在占领区成立一个个傀儡政府然后占山为王。这是对被占领区人民和德国人民都最黑暗的一条未来。一个暴行累累的侵略者自己放下武器,就意味着你不能去清算他以前官员,罪行和支持的人民,被整个打烂至少还能不破不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