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夥代表中國參加國際能源工程賽,他們總結出7種“英才”的特質

2013年,中國科學、教育部共同組織實施了一項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計劃,名為中學生科技創新後備人才培養計劃(簡稱"英才計劃")。

小夥代表中國參加國際能源工程賽,他們總結出7種“英才”的特質

目的是選拔一批品學兼優、學有餘力的中國學生走進大學,未來能實實在在在科研上有所建樹。這些學生,在高中就已和大學有了“緊密聯繫”,例如每週與導師溝通、到高校實驗室做實驗、高中開始就要嘗試寫論文。

小夥代表中國參加國際能源工程賽,他們總結出7種“英才”的特質


他們的導師不少也是"大師級"的。"英才計劃"的導師以兩院院士、"千人計劃"國家特聘專家、"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等等。

小夥代表中國參加國際能源工程賽,他們總結出7種“英才”的特質


近日,川大附中接到了一個好消息,去年入選“英才計劃”的2017級葛逸飛同學獲得參加“2019年土耳其國際科學能源工程大獎賽”資格,將於2019年6月赴土耳其伊茲密爾參賽。

他是四川唯一一名獲得參與此項賽事的化學學科學生,與此同時,新一批英才計劃的學生也誕生了。24小時探校探長來到川大附中,葛逸飛與本屆英才計劃學子正在分享赴北京參加2019年中國科協青少年國際科技交流項目遴選冬令營的經歷。

其中,能看到這些學子共有的特質。



代表中國出戰化學國際競賽

“科創=自己做好+講好+對社會的作用”

2018年下半年,第一次採訪葛逸飛,當時他剛好作為高一年級的優秀代表被選拔進入“英才計劃”。整整一年,他像是研究生一樣,用課餘時間去提問、研究、做實驗、寫論文,他研究的課題是《有機磷和丙烯酸酯協同催化對位醌的1,6-加成反應研究》。

小夥代表中國參加國際能源工程賽,他們總結出7種“英才”的特質


在中科大舉行的公益夏令營中,他獲得了在眾多院士、專家面前講述自己研究成果的機會,且獲得非常好的評價,入圍2018年的冬令營。

第二次參與中學生拔尖人才的“盛宴”,他又有新的感受:

“我們都為研究方向準備了超過一年的時間,這次的選拔不是單一的書面或科研選拔,而是對綜合能力的測試。我們先準備好展板,當專家評審走到你的面前,你需要進行講解,從而是答辯,答辯時間會持續一上午,因為是參加的國際競賽,所以需要英文表達,這比第一次參加活動,我又提前準備了很多專業詞彙。”

一年時間,他的認識也變得更加成熟:

“不僅是企業針對銷售自己的產品,需要宣傳與告知,科技也應當如此。我們做的這些課題:不是做出來就完了,要讓別人知道,科創=自己做好+講好+對社會的作用。”

葛逸飛提到參加冬令營的學生都非常優秀,參加英才計劃、明天小小科學家、全國青少年科學創新大賽,以上三個條件都必須滿足才有資格參加交流。所有人都非常認真,英文水平、國際競賽、創新能力等都是考核的重點。

小夥代表中國參加國際能源工程賽,他們總結出7種“英才”的特質




他們擁有7條脫穎而出的特點

川大附中作為英才計劃在四川的選拔學校,研究基因生根校園,又一批高一學生入圍2019年的計劃。

據瞭解,從上交論文選題、到年級選拔面試再到省事選拔,每一位學生都是學科領域的佼佼者,同時都是喜歡研究、可靜可動的學子。

這些孩子,在身上有如何的特質呢?而父母又可以怎樣挖掘你自己的孩子的優點與亮點。

1 比解決問題更重要的,是提出問題

高一·九班的龔林楓,他入圍了“英才計劃”生物學科。談及入選經歷時,他說,“比起同齡人我們不是在解決問題的方面,而是在提出問題的方面比別人強。”

高一·十三班的龍昕睿是計算機英才計劃的學生,他認為:“英才計劃培養的是尋找問題的能力,有積極思考去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案。不只是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案,而是怎麼是最優化的方案的能力。”

2.製造機會去見比你更厲害的人

龍昕睿說:“平臺對於我們來說很重要。這一次去中山大學計算機冬令營,院士對課題區塊鏈+人工智能的理解,讓我們知道學習有什麼作用。會有更厲害的人告訴你,你有什麼問題,來告訴你該怎麼努力。”

小夥代表中國參加國際能源工程賽,他們總結出7種“英才”的特質


3.製造機會提前去嘗試你想做的事

龔林楓很實際:“我們相當於提前一年進入大學,不知道適不適合,例如我研究的植物學週期長,見效慢。植物學,入讀就要讀博,30歲才開始工作,博士研究生壓力大。如果大學再選擇植物系,到時候並不喜歡。我們現在就是一次實驗。我們的興趣是不是未來發展的方向。”

“努力培養好自己的,對未來已經有更好的規劃,今後的視角肯定和別人不一樣。英才計劃,培養週期是一年,對我們的影響,至少影響到大學或者是研究生,對未來選專業和不同。”

4.我們希望追求更優的學習方法

高一·九班的熊悠然剛結束廈門大學物理冬令營,她說:“我們參加英才計劃,其實希望學到更好的學習方法。在冬令營中,大家比拼的是對一個問題的解決能力,對新知識點的學習獲取能力。從小學到高中,我認為學到的一個是能力,二是學習方法的進步。在這裡,我們就能提前接觸大學的學習方法。”

小夥代表中國參加國際能源工程賽,他們總結出7種“英才”的特質


5. 英語,是國際化的必備語言

高一·十三班張洧梽入圍“英才計劃”計算機科學,“做科技,未來一定是國際化的,我們提前做好這樣的準備。所有的選拔要求,是英語要好,這次報名和20117年不一樣,我們必須得證明自己有英語學科學習與語言表達的能力。

據瞭解,有的學生單科在全年級排名靠前,但是英語稍微弱勢,並沒有

6.永遠葆有好奇心,興趣是最好的動力

徐東雲喜歡數學,剛剛入選的他,說:“我早就在期待開課,而驅使我們去參與的,是興趣,是興趣讓我們學到更多的知識。興趣是最好的動力。”

小夥代表中國參加國際能源工程賽,他們總結出7種“英才”的特質


7. 我們的時間把控能力都不錯

入圍生物學科的楊智翔生物說:“或許,我們在坐各位對時間把控比較好。我也知道,等學習與研究搞到後面,我們每週都要去實驗室,隔三差五,同時還不能丟掉原本學業。”

通過“英才計劃”入圍學子的描述,我們不難發現,在他們身上最可貴的品質在於對未來有著高度的認識與計劃,同時有著高效的自我管控意識,他們眼光更高,自然也能看得更遠……



附:

英才計劃簡介:為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有關要求,切實促進高校優質科技教育資源開發開放,建立高校與中學聯合發現和培養青少年科技創新人才的有效方式,中國科協和教育部自2013年開始共同組織實施中學生科技創新後備人才培養計劃。

“英才計劃”旨在選拔一批品學兼優、學有餘力的中學生走進大學,在自然科學基礎學科領域的著名科學家指導下參加科學研究、學術研討和科研實踐,使中學生感受名師魅力,體驗科研過程,激發科學興趣,提高創新能力,樹立科學志向,進而發現一批具有學科特長、創新潛質的優秀中學生,為“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輸送後備力量,並以此促進中學教育與大學教育相銜接,建立高校與中學聯合發現和培養青少年科技創新人才的有效模式,為青少年科技創新人才不斷湧現和成長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