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情 奮鬥者】劉曉梅:為靜寧攬雲測風增雨防雹書寫“大氣人生”

【爱国情 奋斗者】刘晓梅:为静宁揽云测风增雨防雹书写“大气人生”

2019年1月30日,劉曉梅從靜寧縣氣象局局長的職位上退休。退休前她主持建設了觸摸式的一鍵式氣象服務站,是靜寧縣氣象對外服務的新窗口。今年4月初,在位於靜寧賓館大廳的一鍵式氣象服務站前,她向遊客介紹該窗口使用情況。

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 王佔東

4月以來,甘肅河東地區已經迎來了兩場春雨。

每當天空凝含水汽,雨水將要到來時,作為剛退休下來的靜寧縣氣象局原局長劉曉梅還有著氣象工作的慣性,她瀏覽著手機上的天氣預報,關注著人工增雨的天時,一些蘋果果農還像以前一樣,通過微信向她諮詢著人工增雨的天氣條件。

在靜寧的許多鄉鎮、農村,提起劉曉梅,有農民笑著對記者說:“我們聽過她的課,教我們如何增雨和打冰雹。”

56歲的吳雙學是城川鎮吳廟村的果農,他說:“劉曉梅是我們縣的老氣象局長!我認識她哩。這些年跟我們一起增雨、防雹保豐收!我還是城川鎮人影作業點的炮員呢!有一年,她曾跑到會寧縣增雨,靜寧降下了一場透雨!當時都上新聞了!”

記者在靜寧縣氣象局採訪瞭解到,2019年1月30日,劉曉梅從靜寧縣氣象局局長的職位上退休,她不僅是一位縣級氣象工作的管理者,還是一名人工影響天氣專家。在靜寧15年的工作中,她曾開創了甘肅省跨市、縣聯合開展人工增雨的先例。靜寧 7·19特大冰雹被記入《中國氣象風雲錄》後,她力推靜寧人工影響天氣事業發展,甘肅省第一個縣級多普勒天氣雷達站率先在靜寧縣建成,甘肅省防雹高炮升級試點在靜寧拉開,靜寧還在脫貧攻堅中率先提出氣象防災減災精準扶貧,至今靜寧縣24個鄉鎮建有32個高炮防雹點,有的鄉鎮有兩到三個防雹點。

“用火箭來增雨,用高炮來防雹。”“你不把冰雹雲轟走,冰雹就把蘋果砸下來!”“我就是防雹點的炮長……”說起種蘋果和天氣的關係,許多農民對人工影響天氣工作充滿親近和熟悉。

她為靜寧增來的那場春季透雨,成為美談

【爱国情 奋斗者】刘晓梅:为静宁揽云测风增雨防雹书写“大气人生”

劉曉梅向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介紹靜寧縣一人影作業點的設施建設情況

靜寧縣位於甘肅省東部,六盤山以西,華家嶺以東,屬隴中黃土丘陵溝壑區,是平涼市的西大門。

在靜寧縣的自然災害中,氣象災害佔到80%以上,而乾旱是靜寧最為嚴重的氣象災害之一。一年12個月中有8.5個月屬於乾旱少雨月份,且大都發生在農作物生長關鍵期,是典型的“十年九旱”的雨養農業縣。

對於許多靜寧農民來說,2013年4月19日是一個難忘的日子,那一天靜寧迎來了“久旱逢甘霖”的大喜事兒——靜寧縣降下了有氣象記錄以來最明顯的春雨!最大降雨量出現在李店,達到29.5毫米。後來的雨情監測顯示,靜寧李店也是那場全省降雨的雨強中心。

而這一場春雨的背後,也寫下了甘肅省迄今唯一一例跨市縣聯合增雨的歷史。

2013年4月18日中午,省、市兩級氣象臺發來了帶著喜訊的天氣預報——全省將有一次降水過程。

靜寧縣氣象局立即通過雲圖進行分析、研判,這次降水的雲水資源有望當日夜間抵達會寧縣、靜寧縣之間。為搶抓有利天氣形勢和難得降水天時,讓盼雨久矣的靜寧大地迎來一場酣暢的春雨,時任靜寧縣氣象局局長劉曉梅立即召開會議,謀劃實施人工增雨作業,且應該搶抓時間率先到雲水行進的上游——會寧縣作業,讓雲水資源在從會寧上空向靜寧上空移動時得到凝結加強,這樣才能促進靜寧的雨下得更大更強。

6年之後的春天,回憶起那次人工增雨作業,已經退休的劉曉梅依然記憶猶新。

她向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說,人工增雨就是在有降水的有利天時條件下開發雲水資源,向天借水。就像一條河往這裡走,你開個渠引進來,不影響你的總量,你給我們多一些。人工增雨火箭彈裡裝的是碘化銀,它是一種讓雲中水汽凝結成雨滴的凝結核,當凝含水汽的雲靜悄悄地在那兒時,增雨火箭彈把碘化銀在雲中和雲上安靜地播撒,讓雲中水汽凝結成雨滴,雨滴隨著重量的增加,便墜落下來,形成降水。

判斷到這一有利趨勢後,靜寧縣氣象局即向省、市上級主管部門提出人工增雨申請。很快,省市氣象局批准靜寧縣氣象局聯合會寧縣氣象局實施跨區域火箭人工增雨作業。劉曉梅立即向靜寧縣委、縣政府做出專題彙報,並請求縣委、縣政府在這次跨市、跨縣人工增雨作業中給予支持和協調。

劉曉梅回憶,接到報告後,靜寧縣委、縣政府給予了大力支持,專門從靜寧縣農牧局抽配一輛越野車作為人工增雨作業發射火箭彈的牽引。獲悉這次作業行動後,靜寧縣電視臺也派出記者現場採訪報道。晚7時30分,靜寧縣人工增雨作業團隊攜設施向會寧縣出發,晚9時30分抵達會寧縣城。

晚10時30分,增雨作業在會寧北郊開啟,至晚12時共發射人工增雨火箭彈32枚。增雨現場,會寧下起了小到中雨,作業人員充滿振奮和欣喜。

19日凌晨2時,在會寧縣增雨的團隊接到電話,靜寧縣開始下起了明顯的雨水。

“那一刻大家毫無倦意,充滿著興奮!雨水從安全帽上流到臉上、脖子上,非常欣喜!”劉曉梅回憶說,“靜寧縣第二天普降中雨,局地大雨,最大降雨出現在靜寧李店,降雨量達到29.5毫米!是那次全省降水的最大降水量,也是靜寧縣有史以來最大的春雨。這場難得的春雨對改善全縣的土壤墒情、緩解嚴重旱情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劉曉梅說:“第二天,靜寧縣委、縣政府即對靜寧縣氣象局進行了表揚!並給予了一定的人工增雨經費。”

“其實,當時靜寧縣氣象局人工增雨基礎設施建設有很大缺口。為最大化發揮增雨作用,靜寧縣氣象局向會寧縣氣象局借了8枚增雨火箭彈。2018年初,這8枚彈才拉回會寧。”說起那次跨區域人工增雨作業,劉曉梅充滿感慨,“這也是甘肅目前唯一一例跨區域聯合人工增雨作業。”

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靜寧縣氣象局跑到會寧縣人工增雨的案例,在甘肅氣象部門多次被人提起,紛紛為劉曉梅點贊,稱讚她“敢於擔當!主動作為!”

靜寧7·19特大冰雹被記入《中國氣象風雲錄》之後的人影變革

【爱国情 奋斗者】刘晓梅:为静宁揽云测风增雨防雹书写“大气人生”

靜寧7·19特大雹災中的冰雹

靜寧縣位於六盤山以西的迎風坡,丘陵溝壑區的海拔在1340—2245米,這一地理地貌容易形成空氣氣流的二次抬升,形成冰雹。

之所以會出現冰雹,是因為在春季、夏末至初秋時段,太陽烘熱了大地,低層升溫很快,而高空卻依然相對冷卻,由於鋒面、地形等的抬升作用,使低層的暖溼氣流發生抬升冷卻,其中的水汽就凝結成小水珠。小水珠在上升氣流抬升中繼續冷卻,變成了冰晶。小冰晶在下落過程中碰並了許多0℃以下的小水珠而逐步增大,當重量增大到上升氣流無法再托住時,它就一落千丈,降至地面,即是冰雹。

在靜寧的農村,一小塊冰雹雲就會讓幾個村的蘋果園受災,輕者把果實打落,嚴重者直接砸得果樹脫皮,需要重新栽植新的苗木,意味著農戶再等五年才能收穫蘋果。

冰雹對蘋果產業大縣的靜寧來說,是高懸在蘋果之上的一把利劍,且這把利劍經常跨越春夏秋三季,嚴重影響著靜寧縣經濟社會的發展。在靜寧縣氣象局繪製的冰雹入侵路徑圖上,冰雹入侵靜寧縣的路徑多達5條。因此,冰雹也成為靜寧繼乾旱之後的第二大氣象災害。

【爱国情 奋斗者】刘晓梅:为静宁揽云测风增雨防雹书写“大气人生”
【爱国情 奋斗者】刘晓梅:为静宁揽云测风增雨防雹书写“大气人生”

靜寧7·19特大雹災後的景象

據靜寧縣氣象局統計,自1971年以來,靜寧冰雹災害頻發,年年有雹災。以往一年最多出現9次,2015年截至8月中旬已經出現大小冰雹11次,刷新了歷史紀錄。冰雹最早出現在3月,最晚出現在10月,90%以上的冰雹集中在4—9月份,6—8月份降雹最集中,成災的頻率也高。

【爱国情 奋斗者】刘晓梅:为静宁揽云测风增雨防雹书写“大气人生”

冰雹入侵靜寧縣的路徑

2008年7月19日,在蘋果豐收在望的季節,靜寧縣卻發生了讓世界為之震驚的特大、罕見冰雹災害。

那場雹災有多重?

【爱国情 奋斗者】刘晓梅:为静宁揽云测风增雨防雹书写“大气人生”【爱国情 奋斗者】刘晓梅:为静宁揽云测风增雨防雹书写“大气人生”

靜寧7·19特大雹災後,當地動用推土機清理路面上的冰雹。

記者在靜寧縣氣象局提供的災害照片前看到,在冰雹的重災區,比雞蛋還要大的冰雹在路面上堆積成山。為清理路面的冰雹,竟然動用了推土機。八里鎮部分村莊的房屋瓦片被擊碎。司橋鄉司橋村的蘋果樹枝被打斷,蘋果樹主幹樹皮剝落,果實在地面落了一地。一張拍攝於靜寧縣城的照片顯示,一輛出租車的擋風玻璃被擊穿。據後來有關方面統計,那場冰雹讓全縣97條232公里道路損壞,全縣果園受災面積達28696畝,其中絕收16719畝。

【爱国情 奋斗者】刘晓梅:为静宁揽云测风增雨防雹书写“大气人生”

靜寧7·19特大雹災後的景象

後來,這場特大冰雹被記入《中國氣象風雲錄》,拍成《中國氣象風雲錄—靜寧7·19特大冰雹》紀錄片,成為氣象界研究和應對冰雹災害的典型案例。

【爱国情 奋斗者】刘晓梅:为静宁揽云测风增雨防雹书写“大气人生”

靜寧7·19特大雹災後的景象

災害發生後,劉曉梅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面對乾旱、冰雹這些災害性天氣,一個縣級氣象局能做的只是提前預報、預警,沒有其它能力。尤其那時縣級氣象部門還沒有多普勒天氣雷達站,不能及時看到自己上空的雷達拼圖,預報是省市氣象臺預報出來後,縣級臺才能報。而放眼全縣人工影響天氣設施,只有兩個人影作業點。

帶著這些思考,劉曉梅撰寫了兩項報告——《關於7·19冰雹災害天氣預報服務情況的彙報及人影管理工作需要加強的幾項措施的報告》和《關於中北部地區設立防雹作業點的報告》,呈報給靜寧縣委、縣人大、縣政府、縣政協。報告引起了縣上領導的普遍重視,多次召開論證會進行研究,並委派她帶隊去外地考察小型氣象雷達的運行情況。

2009年7月,甘肅省氣象局和靜寧縣政府共同投資進行靜寧氣象雷達站工程建設。2010年7月,甘肅省第一個縣級多普勒天氣雷達站率先在靜寧縣建成並投入使用。

【爱国情 奋斗者】刘晓梅:为静宁揽云测风增雨防雹书写“大气人生”

全省第一家縣級多普勒天氣雷達站

“這等於是打開了我們的天眼!雷達每6分鐘掃描一次靜寧上空的天氣狀況,為全縣氣象預警預報服務提供及時可靠的依據。從那時起,靜寧冰雹預警可以提前三小時發出,可以說這是靜寧縣氣象事業發展的一個里程碑!”劉曉梅說。

緊接著,劉曉梅帶領靜寧縣氣象局加快推進全縣人工影響天氣基礎設施建設速度。

2016年—2018年,按照《靜寧縣氣象防災減災精準扶貧實施方案》,由地方政府投資建成了15個標準化人工防雹高炮炮點,實現全縣24個鄉鎮有26門高炮作業點,全縣外圍基本實現全包圍的防雹炮點佈局網。

“有了雷達,有了高炮防雹網,我們就有應對冰雹的武器了!冰雹的致災率大幅度下降!”劉曉梅說,“冰雹雲要來時,雷達會監測到,冰雹雲到哪裡了,我們提前作業,將其打散或驅走!防雹從原理上講,一個是化學原理,一個是物理原理。 冰雹在雲中形成後上下沉浮、不斷滾動,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滾到一定程度時就下來了。冰雹雲在路上時,我們用人影高炮把碘化銀打進去,碘化銀有融化功能,把大冰雹化成小冰雹,小冰雹化成雨滴滴落下來。同時,高炮在發射中有爆炸的衝擊波,也能促進冰雹顆粒的碎與融。”

“前幾年,有些鄉鎮領導說,誰誰的防雹炮點把冰雹打到我們這邊來了。縣上領導安排我發言,讓我講原理,其實防雹就是自我保護。增雨要跑到上游,而防雹就是要管好我頭頂這一片。我的力量強就把我的保護了,你想力量強,你就要建炮點。我們聯合起來對抗、阻擊,你打、我也打,我們就把它打到外面去了。我打、你不打,就把冰雹打到你跟前去了。所以各鄉鎮爭先恐後地要炮點。只要有炮點,有對流天氣來,可以在沒有進入我的區域之前將其打散。我們在雷達上看,一塊冰雹雲快要來時,幾個炮點同時作業,雲就分開或散了,或擦著邊就移過去了。”劉曉梅說,“所以,我們附近縣有的氣象局長給我說:‘看著這個冰雹雲到你們那邊去了,你們硬是給我們憋回來了!冰雹把我們砸了!’”

【爱国情 奋斗者】刘晓梅:为静宁揽云测风增雨防雹书写“大气人生”

目前,全縣基本建成從北向南貫通7條防控線,從西北到東南5條防控線,從東北到西南5條防控線,全縣外圍基本實現全包圍的防雹炮點佈局網,針對各個方向移來的對流雲都有相應的防線進行阻擊,最大限度地減輕各類氣象災害造成的損失,為脫貧攻堅保駕護航。

2016年以來,劉曉梅每年都組織人影作業技術培訓班,召開炮長工作會議。她經常在人影指揮群裡發雷達回波圖,告訴炮長們冰雹雲到哪裡了,初形期發彈量是多少,發展期的發彈量是多少,培養了一批訓練有素的作業隊伍。

【爱国情 奋斗者】刘晓梅:为静宁揽云测风增雨防雹书写“大气人生”

讓農民走近人影防雹高炮培訓現場

針對作業隊伍不穩定問題,在劉曉梅的建議下,靜寧縣政府將作業人員的工資待遇納入財政預算並予以落實,並協調保險公司為作業人員辦理了綜合意外傷害保險。一個人影作業點配備一名炮長、三到四名炮手。

【爱国情 奋斗者】刘晓梅:为静宁揽云测风增雨防雹书写“大气人生”

培訓現場

在人工防雹中,靜寧縣人影作業點形成了由縣氣象局與所在鄉鎮政府共同管理的雙重管理體系,以及一年四季都能開展人影作業的綜合作業體系。

在這一機制下,劉曉梅堅持領導帶班制度,積極主動、準確及時、細緻周到地做好氣象服務的把關和指導,並親自參與預報服務業務,靠前指揮,做到“一年四季不放鬆,一次過程不放過”,受到各級領導和社會的好評。

2018年,甘肅省人工影響天氣辦公室將全省防雹高炮升級試點放在靜寧,靜寧防雹高炮走向遠程自動化控制階段。2018年8月,在甘肅省人工影響天氣60週年座談會上,甘肅省氣象局有關負責人說,2017年靜寧縣出現26次強對流天氣,發射588次11877枚火箭彈和炮彈,佔到全省的1/3。

氣象工作你要鑽進去,可以乾的事兒非常多!

【爱国情 奋斗者】刘晓梅:为静宁揽云测风增雨防雹书写“大气人生”

圍繞“高效安全作業”,劉曉梅多次組織召開全縣人影工作炮長會議,24個鄉鎮26個炮點的炮長以及部分鄉鎮幹部到靜寧縣氣象局接受培訓。

2018年4月,靜寧縣氣象局被甘肅省人工影響天氣辦公室授予2017年度甘肅省人工影響天氣工作先進集體,被靜寧縣委、縣政府授予“2017年支持地方經濟發展先進單位”稱號。

劉曉梅在退休前多次當選為平涼市、靜寧縣黨代會代表、人大代表,獲得“靜寧縣十佳科技人才”稱號;多次被評為“全省氣象部門雙文明標兵”、“全省人工影響天氣先進個人”、“全縣優秀黨務工作者”和“全縣優秀共產黨員”等稱號;撰寫的論文被《十二五氣象工作務實精要與發展方式轉變探索》選錄;連續三年考核優秀,被甘肅省氣象局記三等功。

然而,這一切都源於劉曉梅長期以來的勤勞、勇敢的奮鬥和拼搏。

1984年12月,劉曉梅在平涼市招考中以全市第二名成績考入平涼地區氣象局,分到辦公室做行政工作。但是,她覺得進入氣象部門就要學氣象業務。這一想法給領導提出後,領導告訴她,學業務就要下到基層臺站。1985年1月,劉曉梅到了崇信縣氣象局,先後當觀測員、預報員、氣象服務員。2002年被提拔為崇信縣氣象局副局長,2005年調任靜寧縣氣象局局長。

“在崇信,我由一個20歲的小姑娘變成一箇中年婦女,到靜寧成為一個老太婆,退休了。”劉曉梅說,“在靜寧縣這15個年頭是我最辛苦,也是最有成就感的,這期間幹了很多事兒,上級氣象主管部門和靜寧縣委縣政府給予我很大的支持、鼓勵和榮譽,我很自豪、很欣慰。我也一直抱著感恩的心來工作。”

採訪結束之際,記者從劉曉梅的微信朋友圈裡看到,她曾於退休前發出了這樣一條心情:“一天為什麼不能有48小時?”

她說:“我總是感覺還有一點兒遺憾,許多事兒才起步,像氣象為農服務、林果觀測站、直通式氣象服務,去年還建了四個觸摸式一鍵式氣象服務站,就是氣象對外的服務窗口,這幾年在服務上鉚足勁兒地開拓到多個領域。但是按照國家政策,到年齡了,該退休了。希望在接下來的同志們的努力下,將靜寧氣象事業發展得更好,更上一層樓。”

她說,新時代氣象事業發展的形勢非常有利於年輕人的發展。年輕人要熱愛本職工作,應該靜下心來、沉下身子、鑽進業務去幹,氣象工作你要鑽進去,可以乾的事兒非常多!氣象領域特別豐富,有很多課題。像靜寧是蘋果大縣,在蘋果上做文章,氣象與蘋果結合起來,有很多事情可以做。她希望年輕的氣象工作者要珍惜氣象工作,在能幹事兒的時候鉚足勁兒地幹。因為你不進步就是退步,不要因為虛度年華而懊悔,要站在祖國氣象事業積累的新起點上,走得更遠更寬闊。

(本稿除第一、二張照片外,其餘照片均由靜寧縣氣象局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