陣容更換能理解,節目名字更換也是常事,國產綜藝何時才能原創?

​各大衛視電視臺的競爭一直都存在,但不知何時已經從節目收視率,轉變成了到自家自制綜藝節目的比拼。各大衛視紛紛推出新綜藝節目,出了電視臺的收視率,還有各大網絡平臺的播放量。哪家電視臺綜藝節目受歡迎,就代表著這家電視臺比較優秀。這番的演變,不知道是代表著進步,還是該感到悲傷。

陣容更換能理解,節目名字更換也是常事,國產綜藝何時才能原創?

甚至很多資金比較充足的電視臺,一年下來推出多部綜藝節目。拿湖南衛視來說,《快樂大本營》《我家那閨女》《天天向上》《嚮往的生活》《聲入人心》等不計其數的綜藝節目。比起十年前的湖南臺來說,收視率的確是成幾何倍數的增加。但口碑呢,卻嚴重下滑。不少人稱湖南臺已經成為了培養流量明星的一個平臺。

陣容更換能理解,節目名字更換也是常事,國產綜藝何時才能原創?

但就某一點來說,湖南臺還是有可取之處的。雖然前幾年湖南衛視引進大量的韓國電視劇和綜藝節目,但是原創節目也不在少數。《聲入人心》這檔節目就比較成功,較好的聲譽和口碑不說,最起碼他是國產原創的綜藝節目。

陣容更換能理解,節目名字更換也是常事,國產綜藝何時才能原創?

與其相比,國內其他很多當下比較火熱的綜藝節目,《奔跑吧》《極限挑戰》《中國好聲音》等等,哪一個不是引進韓國的節目。這幾款節目的確很出色,節目形式比較新穎,確實給觀眾帶來了很大的快樂。但是說實話並沒有什麼營養價值,看完了能夠觀眾留下什麼,關於明星的真實生活狀態?《國家寶藏》這檔節目,央視自制的節目,不僅可以體會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還可以享受一場視覺盛宴。但奈何這樣有價值的綜藝節目少之又少!

陣容更換能理解,節目名字更換也是常事,國產綜藝何時才能原創?

前些天看了一句深有感觸的話“一個蔡徐坤養活了多少自媒體人”。貌似還真是這樣,蔡徐坤只是一個縮影。在這個流量為王的時代,一些小鮮肉流量明星擁有的流量莫名其妙。隨便出個機場,發個自拍便能引起一場渲染大波。

陣容更換能理解,節目名字更換也是常事,國產綜藝何時才能原創?

綜藝節目看重的正是這一點,所需要的正是那些自帶流量的明星。有了這些人的參加,自家的綜藝節目才會有更高的流量。甚至一些電視臺說出了這番話“對於此次節目組的較大變革,我們更加願意給新人提供發展的機會”。綜藝節目真的是一個捧紅明星的好平臺,一個不知名的18線小明星可能參加個綜藝節目便能大火起來。火起來之後,他們要做什麼,自然是去拍戲,但自身演技的不足,只會給這個市場帶來更多的爛片。自身道德品質的不足,只會讓娛樂圈更加混亂,給群眾造成惡劣的影響。因為他們沒有演技,有些人還是早早輟學的孩子,根本就沒有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出名憑藉的只是節目組的炒作。

陣容更換能理解,節目名字更換也是常事,國產綜藝何時才能原創?

所以對於當下比較火熱的綜藝節目,很多明星都想以此作為跳板助自己成名,節目組又何樂而不為呢?哪怕是陣容大換血,在他們看來,在換幾個新人就完事了。完全是忘記了自己的初衷,拿《奔跑吧》來說,當初這檔節目之所以能火,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其給觀眾灌輸的口號“we are family”。觀眾看到了這檔節目成員之間的情義所在,才追這部綜藝節目的。好不容易對此產生了情懷,節目組又突然告訴你“對不起,我們的家人跑丟了”,這讓觀眾如何能夠理解。

陣容更換能理解,節目名字更換也是常事,國產綜藝何時才能原創?

其實陣容更換能理解,畢竟節目更換名字都是常有的事情。《奔跑吧》《中國好聲音》等節目都還頻繁地改過節目的名字呢。對於觀眾來說,節目組無疑在向觀眾宣佈“對不起,你的家給你挪了個地”

陣容更換能理解,節目名字更換也是常事,國產綜藝何時才能原創?

綜藝節目為何要改名,還不是因為版權問題。為何要更換陣容,那就存在多方面因素了。但是電視臺和節目組的種種做法都是在避重就輕。想法設法穩住這檔王牌綜藝,保住他的收視率,但國產綜藝節目的原創到底在哪裡?何時才能規範綜藝節目的秩序,讓綜藝節目帶給觀眾一些真正有價值的東西,而不是讓觀眾生活在一個流量明星當代的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