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的兒子戰死綿竹,看完原因後,大呼:“死不足惜”!

公元263年十月,魏國大將鄧艾偷渡陰平,佔領江油關,劉禪命名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前去禦敵,諸葛瞻和鄧艾戰於綿竹城外,兵敗生死,劉禪投降。

諸葛亮的兒子戰死綿竹,看完原因後,大呼:“死不足惜”!

以前讀書的時候,每每看到這裡的時候,都痛心疾首。鄧艾明明是孤軍深入,糧草不濟,就算佔領了江油,江油只是一個小關隘,能有多少補給?換做是我,只要堅守城池,清野堅壁,等待姜維救援,鄧艾軍必不能長久,鄧艾偷渡陰平小路,道路險阻,肯定沒有帶攻城器械,軍中也必定都是作戰的精壯兵士,也沒有會打造攻城器械的能工巧匠,據城而守,如此簡單,為什麼一定要跟鄧艾野戰呢?鄧艾是魏國大將,和姜維不知道打了多少次,作戰經驗豐富,士兵強悍,諸葛瞻從沒有帶兵打過仗,而且帶的都是禁衛軍,戰力不強,野戰肯定不是鄧艾的對手,退一步說,就算鄧艾不來進攻城池,轉而去截擊姜維援軍,諸葛瞻也可以再出擊,與姜維前後夾擊,鄧艾必不是對手。

諸葛亮的兒子戰死綿竹,看完原因後,大呼:“死不足惜”!

很多人都把諸葛瞻兵敗原因歸結於諸葛瞻能力不足,諸葛瞻確實能力不咋地,卻沒一個人想過諸葛瞻為什麼要急於和鄧艾野戰,我這種普通人都知道堅壁清野、據城而守,等待援軍,諸葛瞻為什麼要這麼做呢?小編認為主要有下面兩點原因

一、一生順風順水,驕傲自大

諸葛瞻是諸葛亮的獨子,諸葛亮病死五丈原的時候,諸葛瞻還不到八歲,諸葛亮連年征戰,並沒有多少時間悉心教導諸葛瞻,所以諸葛亮的謹小慎微諸葛瞻一點也沒學到。

諸葛亮死後,諸葛瞻繼承了諸葛亮的武鄉侯爵位。公元243年,十七歲的諸葛瞻就娶了蜀國的公主當老婆,又被授為騎都尉一職。

諸葛亮的兒子戰死綿竹,看完原因後,大呼:“死不足惜”!

公元244年,諸葛瞻擔任羽林中郎將,先後擔任射聲校尉、侍中。因為諸葛瞻自幼聰明,什麼東西看幾遍就能記住,又擅長繪畫,所以蜀人都很喜歡愛戴他,再加上蜀人都很懷念諸葛亮,所以每當朝廷頒佈一項好的政令,儘管跟諸葛瞻一毛錢關係都沒有,百姓們都會把功勞安在他的頭上。諸葛瞻的美名被過分渲染,有些名過其實,長此以往,連他自己都飄飄然了,以為自己真有多大本事,驕傲自大。

公元244年——260年,諸葛瞻升官當尚書僕射,加官軍師將軍。

公元261年,諸葛瞻擔任代理都護併兼任衛將軍一職,和輔國大將軍董厥共一起執掌尚書檯政務,統領國事。

直到綿陽兵敗,諸葛瞻的一生可謂順風順水,要權有權,要名有名,這也導致他自我認知錯誤,以為自己真有與之相應的能力,驕傲自滿,殊不知,這都是他老爹諸葛亮的遺澤罷了。

諸葛亮的兒子戰死綿竹,看完原因後,大呼:“死不足惜”!

正因為他的驕傲自大,所以手下勸他派兵搶佔險要地勢他也置之不理,誓要與魏國大將正面決戰與平原。

二、內心壓抑,嫉妒姜維

人們只要一提到諸葛瞻,就說這是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他老爹的名望太大了,給他資源的同時,也壓得他喘不過氣來,長此以往,他內心一定壓抑,心中一定有終有一天要靠自己的能力來證明自己的想法。

公元262年,姜維北伐失敗,諸葛瞻與董厥等人認為姜維窮兵黷武,導致國力衰弱,於是上表劉禪,要貶姜維為益州刺史並削奪姜維兵權。

諸葛亮的兒子戰死綿竹,看完原因後,大呼:“死不足惜”!

北伐一直是諸葛亮的政治方略,以攻代守,不然蜀國偏安一隅,必不能長久,姜維只不過是繼承了諸葛亮的遺志而已,而諸葛瞻作為諸葛亮的兒子居然不理解,要反對老爹的政治方針,這在古時候看來是大逆不道的,那麼,諸葛瞻真是發對他老爹的政治方針嗎?

姜維是諸葛亮的關門弟子,繼承了諸葛亮衣缽,在諸葛亮北伐時就大放異彩,最後又自己獨立掌握蜀國軍權,可謂是諸葛亮的代言人。諸葛瞻能不氣嗎,自己明明才是諸葛亮的兒子,榮耀卻都是姜維的,自己心裡肯定也在和姜維暗暗較勁,從上面他上表劉禪奪取姜維軍權就可以看出來,諸葛瞻自己也是想掌握兵權的,掌握兵權就能打仗,打贏了就能證明自己

諸葛亮的兒子戰死綿竹,看完原因後,大呼:“死不足惜”!

劉禪派諸葛瞻抵禦鄧艾的時候,諸葛瞻就知道統兵作戰的機會來了,他肯定不會死守城池,那樣才有多大的功勞,在野戰中打敗讓姜維連吃苦頭的鄧艾,不就能證明自己比姜維強了嗎?

一個是諸葛瞻不能清醒的認識自己,驕傲自大、一個是內心壓抑、想要向蜀人證明自己的心裡才決定了諸葛瞻會和鄧艾野戰。所以,蜀國能被一戰而滅國,諸葛瞻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幫助劉備建立了蜀漢政權,諸葛瞻在綿竹之戰中浪戰兵敗身死,蜀主劉禪因此投降,可謂一飲一啄,自有天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