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三歲,脾氣大,什麼原因?

雲朵朵園丁


孩子脾氣大的原因有很多種,寶媽可以具體分析寶寶發脾氣的原因,採取措施,慢慢培養寶寶的好脾氣。

原因分析

寶寶脾氣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遺傳因素;

2.家庭環境導致;

3.身體不舒服,煩躁不安;

4.遇到不開心的事情;

5.叛逆期;

舉措建議

1.家長是孩子的第一老師,父母的榜樣作用很重要,父母平時要和諧相處,為寶寶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

2.叛逆期的孩子,家長要有耐心,和孩子講道理,把孩子作為獨立個人,絕對不能硬碰硬;

3.在合理的情況下,適當滿足寶寶的需求;

注意事項

養育孩子的過程是人生必經的必修課,父母一定要有耐心,要有足夠的信心,不可以以家長、大人的身份命令孩子等。


張掖小草1


三歲的寶寶脾氣大,家長們要留心一個細節了。

通常三歲的寶寶脾氣大,有兩個原因:

1. 尋求過度關注;

2. 跟父母爭權奪利,操控父母;

這是因為每個孩子都會窮盡一切辦法尋求自己的家庭定位。這兩個原因表面看非常相似,但是判斷錯誤就不好解決,他們有一個非常大的不同點,體現在一個細節中:

尋求過度關注的孩子,被制止後會稍微停下來;而跟父母爭奪權力操控父母的孩子,被制止後會變本加厲。

一、尋求過度關注

舉個例子,大家在看電視,孩子就是非得弄點聲響。媽媽:“寶寶,媽媽要看電視,能不能安靜點呢?”孩子應諾並消停了幾分鐘。可沒一會兒,孩子又重複弄出聲響,此時媽媽生氣了:“你能不能安靜點!說了很多次我在看電視了!”

孩子認為,如果你不是為我忙,那麼我就什麼都不是。他就是在用行動來告訴家長:“快!看我!和我玩!”

而家長的怒氣,則把孩子逼向了壞脾氣。因為這會讓孩子感受到,我用乖巧的方式(不弄聲響了),你就會不理我(只顧看電視),那麼我情願你罵我,起碼你認真的看我了。

要改變孩子的這種狀況引起的脾氣,我們需要關注的是孩子自身,而不是他的行為。倘若媽媽換一種說法:“寶寶是無聊了嗎?陪媽媽一起看好嗎?你看那個哥哥多有禮貌呀!(引導孩子注意電視內容)”,那麼就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了。

二、爭權奪利

舉個例子,到了睡覺時間,媽媽讓孩子關掉電視,回房間睡覺。可媽媽澡後出來,孩子還是窩在沙發看得嘻嘻哈哈的,“我叫你關了電視!到點睡覺了!”“再看一會兒,這快播完了!”

又一會兒過去了,孩子仍然沒有關電視的意思。媽媽強制關掉電視,孩子就開始打鬧耍潑。

通常出現在父母強行制止孩子要求關注的行為後,孩子會決心用權力之爭來擊敗父母,從拒絕父母的正當要求中得到滿足。在這種情況中的孩子會覺得,如果順從父母,就是屈服於比自己強大的權力,就失去了自己的價值感。對有些孩子來說,被比自己強大的權力打敗,讓他們不安,結果他們就會通過所有努力展示自己才有更強大的權力。

此時再與孩子糾纏下去,就只會陷入孩子的陷阱中。其實媽媽只需要在一開始的時候,就過去和孩子說:“我們該睡覺了,媽媽抱你進去吧!”,而後關掉電視,抱起孩子進房,事情就結束了。


所以,三歲寶寶脾氣大,到底是哪一個原因,就需要題主進行判斷了。須記得的解決原則是:

過度關注=>關注孩子本身,而不是他的行為;

權力之爭=>不給孩子爭的機會;


希望能為題主帶來幫助!


熊孩子專治


你好,謝謝你的提問!

關於寶寶三歲,脾氣大,我覺得可能家長更多的是看到脾氣大這個行為,但是沒有看到冰山以下孩子的感受,想法和信念。

我們可以從以下三點來覺察一下寶寶脾氣大的原因。

1. 看看孩子是否通過發脾氣,引起你的關注。

分辨的方法是,家長去感受一下自己的感受,是煩惱,惱火,擔心的感覺嗎?

看看自己是否想去提醒孩子,哄勸孩子,或者幫孩子做他能做的事,同時覺得孩子怎麼那麼煩人。

其實孩子想要表達的是媽媽,多看看我,多陪我玩,多重視我,讓我發揮作用。

舉個例子:

我的孩子上幼兒園到了中班的時候突然不願意自己走進幼兒園,

每到幼兒園門前就哭鬧,我先詢問了孩子在學校的情況,排除了在學校遇到不愉快的事情之後,

我把關注點拉回到自己身上,我覺察是否自己陪伴孩子的時間不夠長,

因為那段時間正好是我做海報設計量比較多的時候,有時候晚上也需要作圖,

每天放學都很晚才去接孩子,孩子多次跟我反應:媽媽,你早點來接我啊,你第一個來接我。

我才醒覺,是自己把太多心思放在了做圖身上,而忽略了孩子,

包括在陪伴孩子的時候,我腦子裡都是在構想怎麼作圖。

這不是說通過一兩天孩子就立刻變好,我用了挺多的時間,

我每天即使有圖還沒有做完,我還是會提早去接孩子。

週末帶他上完興趣班,興趣班後跟他一起特殊時光,

每天晚上專注親子閱讀,放下手機,放下做圖的事情,

同時我把接圖的數量減少下來,真正做到去陪伴孩子。

終於到了大班的時候,他又再次開心的自己走進學校了。

2. 看看孩子是否通過跟你爭奪權力,而發脾氣。

分辨方法同樣是家長要先感受一下自己的情緒,是憤怒,受到挑戰,受到威脅,被打敗的感覺嗎?

家長想要制服孩子,要自己說了算,

特別如果是超級主觀認知型的孩子,家長越是想要制服孩子,孩子會越反抗,

因為他們其實是需要尊重,需要自己選擇的權力。

當我們把選擇權交還給孩子的時候,多去尋問孩子的感受,瞭解其想法,那麼孩子會更願意表達自己。

3. 父母覺察一下自己的情緒整理能力。

三歲的寶寶很多感受自己都不太能表達出來,當他們表達不出來的時候,

其實是很著急的,而父母又不理解他們的話,他們會更加著急,脾氣會越來越大。

那麼這個時候父母是比較耐心地去了解孩子,引導孩子,還是自己也會著急起來,而發脾氣罵孩子呢?

那麼孩子能學到的也會是發脾氣。

所以榜樣的力量很重要,父母學會整理好自己的情緒,對於緩和孩子的情緒有很大的幫助。

家長可以通過以上三點來覺察一下原因,切記任何原因都不能著急說立刻,馬上能解決,

有時候確實是需要一些時間才能有所改善,只要我們保持正向的信念,一切都不是問題。



美華育兒說


很高興為你解答這個問題。

這是因為每個孩子都會窮盡一切辦法尋求自己的家庭定位。這兩個原因表面看非常相似,但是判斷錯誤就不好解決,他們有一個非常大的不同點,體現在一個細節中。

下面為大家分享一下這個問題,希望我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能夠幫助到大家,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

舉個例子,大家在看電視,孩子就是非得弄點聲響。媽媽:“寶寶,媽媽要看電視,能不能安靜點呢?”孩子應諾並消停了幾分鐘。

可沒一會兒,孩子又重複弄出聲響,此時媽媽生氣了:“你能不能安靜點!說了很多次我在看電視了!”

孩子認為,如果你不是為我忙,那麼我就什麼都不是。他就是在用行動來告訴家長:“快!看我!和我玩!”

以上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如果大家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最後,祝大家在新的一年有一個美好的開始,美好的生活,每天開開心心的生活,快快樂樂成長,謝謝!



創想慧童


我家大寶4週歲,剛從3週歲的階段過來,所以經驗分析是有3種情況的:

1、無名火:

主要還是體質問題,肝火旺,就跟大人一樣,需要調理下身體問題。把這個問題解決了,情緒就沒那麼大的波動了。一般遇到這個問題,我們家都是做小兒推拿解決;

2、家庭環境:

朝夕相處的家庭成員有人脾氣大,情緒化,愛發脾氣,大人言傳身教,孩子想要性格溫和都很難,像這種情況就需要家長一起調整情緒,用心養育孩子的過程,本身也是家長審視自我、改正自身缺點的過程;

3、到了孩子的情緒敏感期,這種情況家長就需要引導孩子如何用語言去表達自己的心情和情緒,比如“我現在很生氣,我現在很難過”,當孩子表達情緒時,我們就應該蹲下身用溫和的語氣去追問孩子,比如“寶貝,可以告訴媽媽你為什麼生氣嗎?媽媽非常希望能幫助你”。這樣既能教給孩子溫和的溝通方式,也能鼓勵孩子學會表達自己情緒的良好方法~

陪伴孩子成長的同時,我們也應該一起成長,用心去觀察,用愛去溝通~


曉孟當媽


首先,孩子3歲是孩子“自我“意識的發展階段,好奇心和探索欲也相對比較強烈。很多時候,幼兒的反抗其實是孩子有自己想法,想自己做選擇,而拒絕父母太具體的照料。比如說他想自己穿鞋,或者自己打開瓶蓋,或者對一些事物的好奇,但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能力有限有些事情可能做得一團糟,這些“反抗”、“任性”行為被家長認為“脾氣大”。其實寶寶並不是毫無道理地抵抗,他們只是在堅持自己的主張。如果這些主張得以實現,對於寶寶“自我”的確立和培養孩子的探索欲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這個階段的孩子,語言能力還不足以表達自己的需求。如果是有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的4~5歲寶寶,那麼他可能會說:“我自己穿鞋子可以嗎?”“我想自己把這個瓶蓋打開可以嗎?”但是語言表達能力還比較匱乏的幼兒,本身只會說“不要”和“自己做”,很難把自己的想法傳達給做父母的我們,或者表達不出自己的需求;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也不及大人。

事情做不好或者需求難以表達孩子會急,會脾氣暴躁,其實都是這個階段孩子發育的正常現象。作為家長的我們,對孩子多一點耐心,多一點理解看到孩子背後的需求,對孩子做好引導就很重要了。

(感謝你的閱讀,我們一起來幫助寶貝成長吧。歡迎圍觀關注微觀養育!)


微觀養育


因為你的孩子已經到達了完美的敏感期了!

根據學前兒童發展的特徵,隨著年齡增長,學前兒童身體和心理變化普遍會存在發展不平衡的特點。人的發展不是等速的,學前期和青春期是發展的兩大加速期。兒童年齡越小,發展速度就越快,這也是學前兒童心理發展的規律。



兒童到了1.5歲-2.5歲開始有了自我的意識,他們的個人意志就開始形成。這時兒童就會用“我”“我的”來區別,並通過“不”來展現自我意志突出自我的重要。這時成人如果違揹他們的心意,兒童就會採用大哭,鬧的方式。這時的兒童表現出以自我為中心,對不滿意的東西說不,脾氣變壞,非常固執。


兒童需要有秩序得環境幫助他們認識事物,熟悉環境,一旦秩序被打破,兒童會感到慌張,通過苦惱來宣洩情緒,兒童從環境中逐步開始建立秩序的同時智力也在建構成,秩序敏感期從1歲開始,3,4歲是發展的關鍵期


兩歲多的孩子開始進入自我意識的敏感期,很多父母想要讓孩子把壞習慣改掉,實質上知識兒童開始認識自我,形成自我意志希望自己控制自己的生活,家長應該理解這個時間段孩子的行為,儘量順從孩子的主張(不是什麼主張都順從,看到壞習慣還是要糾正)


敏感期是兒童在成長過程中的一個短暫的過程,一但錯過就不可重來,兒童的成長也只有一次。這個階段也是兒童有強烈學習慾望的時間,錯過在日後即使有雙倍付出也不一定能達到之前的效果,因此家長要對兒童進行科學的引導。


第一:尊重孩子,要注意兒童不是家長的附屬品,兒童是具有獨立人格的,他們應該享有快樂的 童年第二:把握每一個發展階段,瞭解兒童的動作和情緒發展,針對不同時期,為兒童提供不同的幫 助,幫助他們順利度過每一個敏感期。

第三:為兒童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根據不同時期兒童的發展需求,為兒童營造不同的學習環境

第四:給予兒童嘗試和探索的機會。除了尊重和信賴,成人還要給予兒童探索的權利

第五:足夠寬容,給兒童犯錯的機會,成長需要不斷地嘗試,犯錯也可以磨練人的意志。


愛吃草莓的老仙女


一是寶寶在模仿身邊的親人。如果親人脾氣急躁,也很容易傳染給寶寶。他也會很快學會這種情緒。所以,父母和爺爺奶奶在寶寶面前,要樹立好的榜樣,控制情緒。

二是寶寶自身的吃喝拉撒的基本生理需求,是否及時得到滿足。如果父母疏忽大意,寶寶就會感覺難受。又不能表達清楚,只能通過哭鬧來表達。

三是寶寶很聰明,會察言觀色,希望通過自己的情緒表達來控制大人。這種情況,父母就要認真對待。合理的要求要滿足,不合理的要求,就要講究策略和方法,不能嬌慣成性。


女性生殖健康宣傳大使


這個時期的寶寶脾氣都很大,寶寶有了明確的自我意識,脾氣大跟很有可能是因為家裡人太過寵溺的緣故,我們對孩子的寵愛應該有個度,不能出現寵溺的現象。首先我們要弄清楚寶寶為什麼發脾氣,是不是寶寶很有可能是想要表達什麼,可是我們沒有理解,這時寶寶就會發脾氣;還有可能寶寶為了引起我們的注意,這時就要給予寶寶足夠的關注,讓寶寶知道你的注意力在他那,是關心他的。

寶寶發脾氣的時候我們不要急著批評他,應該先安撫寶寶的情緒,然後找出寶寶發脾氣的原因,把事情的本質找出來,耐心的教他怎麼做,分析不對的地方。實在是哭鬧不止,想辦法轉移寶寶的注意力,過後再和寶寶談,因為他在鬧我們說什麼他都是聽不進去的。


源媽小余


這個時期的孩子已經有了自我意識,想要表達自我觀點,在孩子發脾氣時,我們要耐心溝通。我的孩子也有這樣的階段,有次逛超市他要玩具,我沒同意,他就發脾氣。剛開始我跟他講道理,可是他一點都不聽,我就在旁邊看著她將脾氣發完後,我再跟他說道理,他也就接受了,剛開始發脾氣階段不要理他,過段時間再跟他溝通就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