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南阳知府段坚后人来南阳寻根: 盼找到当年留在南阳的段坚后人

明代南阳知府段坚后人来南阳寻根: 盼找到当年留在南阳的段坚后人

4月17日,甘肃兰州段续纪念馆馆长段德洁来到南阳寻根寻亲。第一站,他来的是南阳府衙。

一个兰州人,何以到南阳寻根寻亲?又何以将府衙作为第一站?这,还要从明代南阳知府段坚说起。段坚是南阳历史上较有影响的知府之一,任南阳知府九年,重视教育,兴建书院,为政勤廉,全府大治,深受南阳百姓爱戴。段坚去世60年后,南阳唐县人朱徴到兰州做官,还特意在兰州东稍门外为段坚立了牌坊。

段德洁就是段坚后人。兰州段氏家族相当显赫,明清出了五个进士(段坚、段炅、段续、段补、段士俊)、9个举人,其中,段续是段坚的侄重孙,为兰州水车创始人。段德洁说,当年段坚在南阳口碑极好,离任时百姓不舍得他走,他就留下二儿子在南阳,上世纪70年代,南阳段坚后人到兰州把族谱“请”到了南阳。所以,他此行目的有三,一是探访先祖段坚在南阳的足迹,二是寻找南阳段坚后人,三是寻到族谱,把兰州、南阳段氏的族谱续上。

明代南阳知府段坚后人来南阳寻根: 盼找到当年留在南阳的段坚后人

重教育重农桑,段坚在南阳建了三所书院

段坚于景泰五年(1454年)考中进士,历任山东福山知县、莱州知府、南阳知府,他在各地创书院、建社学、捐俸金购书籍,同时公正断案、合理徭役赋税,每到一处,均使之大治。

明代宪宗成化八年(1472年)至十七年(1481年),段坚出任南阳知府,一到任便召集州县学官,讲述古人为学之道并让他们劝导百姓读书。在南阳,他创建了志学书院、豫山书院,并重建卧龙岗武侯祠、恢复诸葛书院旧观。他既重视教育,也重视人才,举荐内乡柴升(累官南京礼、工、兵部尚书)等有名儒士为志学书院讲师,还将家境贫寒的南阳才子王鸿儒(后官至户部尚书)送至豫山书院深造——不仅免缴学费还以自己的俸禄资助对方。除了振兴教育,段坚还严打歪风邪气、惩办贪官污吏,同时鼓励农桑、扶持生产,千方百计减轻百姓负担。在他的治理下,南阳全府大治,赋役均平,百姓安居乐业,他也因此深受南阳百姓爱戴。成化二十年(1484年),离职归乡三年后,段坚在兰州家中病逝,消息传到南阳,南阳人悲伤不已,将他与南阳先贤同祭一堂。明正德年间,御史毛伯温巡按河南至南阳,为段坚在南阳的事迹所感动,遂向时任南阳知府袁摈建议为其立祠纪念,于是段坚祠庙在府署左侧落成,时任南京工部尚书的柴升作了《南阳太守段公祠堂记》载段坚之功绩。就在段坚去世60年后,南阳唐县人朱徴到兰州做官,还特意在兰州东稍门外为段坚立牌坊,正面前额书“段容思先生德教坊”,背面书“理学名臣”。

“朱徴所建的这个牌坊非常大,是兰州当时最高的建筑,可惜抗战时期拆除了。”段德洁说。

明代南阳知府段坚后人来南阳寻根: 盼找到当年留在南阳的段坚后人

百姓不舍得他离开,段坚在南阳留下一支

在府衙工作人员讲解下,段德洁兴致勃勃地参观了府衙——540多年前先祖段坚曾经工作、生活过的地方。他说自己从小就知道段坚,因为大人们常常讲起段坚的故事,“我们叫他段坚爷。他在兰州的影响很大,1454年他就创办了容思书院,这是兰州最早的书院,后来的兵部尚书彭泽等很多名士都出自他的门下。”对七八年前就想到南阳寻根的他来说,此行到南阳后不仅没有生疏感,反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亲切,“老祖宗几百年前就在这里,为官一任,确实为百姓做了一些事,当时南阳人怀念他、现在南阳人还在研究他,作为段家后人我感到很自豪。”

得知段坚当年修复的诸葛书院尚存、志学书院尚有碑刻,段德洁决定前往探寻。他说,南阳不仅是段坚当年任职过的地方,他还在这里留下了一支。成化十七年(1481年),段坚称病辞官归里,因一生清廉,离任时行李萧然、仅书卷和祭器十数箧。得知段坚要离开,数不清的南阳百姓哭着为他送行,抢着给他挑行李,送了一程又一程。 “感念南阳百姓的不舍,段坚将一个儿子、据说是二儿子留在了南阳。”段德洁说,上世纪70年代,南阳段氏后代来到兰州,从兰州段氏最后一任族长段连第手中得到段氏族谱,并将族谱带到了南阳,“南阳曾有段家祠堂,找到段家祠堂是最好的办法。”他希望能够联系到南阳段氏后人,以便于把兰州段氏后代和南阳的段氏族谱续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