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免死令牌有什么用?李善长说:我免二死,却依然被灭满门

自古以来,免死令牌都是皇帝对功臣的莫大恩赐,代表这个臣子将来即便犯了死罪,也能逃过一劫;当然,官方的名字不是叫免死令牌,而是叫丹书铁券,又称“丹书铁契”;这种制度最开始起源于汉高祖刘邦,并且为了取信和防止假冒,将铁卷从中剖开,朝廷和诸侯各存一半。


朱元璋的免死令牌有什么用?李善长说:我免二死,却依然被灭满门


在《水浒传》中,小旋风柴进家就有一块免死令牌,柴进乃是后周世宗柴荣的后人;在宋代时,宋太祖赵匡胤在陈桥驿“黄袍加身”,从后周柴家手中谋得皇位,为了安抚民心,宋太祖赵匡胤下旨厚待柴氏子孙,并赐柴氏“丹书铁券”,即使柴氏后人犯罪也不得加刑。

在元末明初时期,原本只是乞丐和尚的朱元璋加入了反元的浪潮中,没想到自此便不可收拾,一步步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势力,而后又打败了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等强大的对手,最终建立了明朝。朱元璋之所以能建立强大的明朝,与其麾下的一大帮文臣武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朱元璋的免死令牌有什么用?李善长说:我免二死,却依然被灭满门


在朱元璋建国后,分封功劳,其中武将之首是徐达,而文臣之首则是李善长;在这里主要说的就是这个李善长,李善长智勇双全,自从跟随朱元璋后,便成了朱元璋的参谋,并给朱元璋出谋划策,参与重大事务的决策,主管军队的物资供应,很受朱元璋的信任。

朱元璋威名日益显著,诸将前来投靠的,李善长考察他们的才能,禀告给朱元璋。又替朱元璋对投诚者表达诚挚情意,使他们能够安心。有人因为某些事情相互意见不合,产生矛盾,李善长便想方设法从中调解。朱元璋称吴王时,任命李善长为右相国。


朱元璋的免死令牌有什么用?李善长说:我免二死,却依然被灭满门


李善长通晓典故,裁决事务非常迅速,又善于辞令。朱元璋招贤纳士时,总是让李善长起草文告。朱元璋前后率军征讨,都命李善长留守,将吏顺从,居民安然,为前线将士运输兵饷、粮饷,从不缺乏。后来李善长又恢复制钱法,开矿冶铁,制定鱼税,国家财富日益增长,百姓也不再贫困。

朱元璋建国后,论平吴之功,封李善长为宣国公。改官制,以左为大,以李善长为左相国。而且李善长还一手规划了明朝的礼仪及官制,包括分封功臣之事,也是李善长主导的。大封功臣时,朱元璋说道:“李善长虽无汗马功劳,但跟随我多年,供给军粮,功劳很大,应当晋封大国。”


朱元璋的免死令牌有什么用?李善长说:我免二死,却依然被灭满门


于是授他为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中书左丞相,封为韩国公,年禄四千石,子孙世袭。并授予铁券,免李善长二死,其子免一死。当时被封公者,有徐达、常遇春之子常茂、李文忠、冯胜、邓愈及李善长六人,李善长位居首位,诏书中将他比作萧何,对他褒奖备至。

但李善长外表宽厚温和,内心却爱嫉妒,待人苛刻,还曾挤兑走刘伯温。胡惟庸是李善长举荐的,两人关系密切,而且还有一定的亲戚关系;后来胡惟庸因谋反被诛杀,受牵连而处死者甚多,但李善长仍然如故。后来有人告发李存义父子(李善长的弟弟)实为胡惟庸的党羽,朱元璋下诏免死,将他们安置在崇明,但李善长没有表示感谢,朱元璋因而怀恨在心。


朱元璋的免死令牌有什么用?李善长说:我免二死,却依然被灭满门


公元1390年,当时李善长已经七十七岁,但仍以胡惟庸党追问,朱元璋将李善长连同其妻女弟侄七十余人一并处死;只是不知道,朱元璋将李善长抄家灭族的时候,不知道有没有想起曾经赐给李善长的免死令牌;不过这里也透漏了免死令牌的一个漏洞,那就是十恶不赦;李善长是以谋反罪被抄家,所以不在免死令牌赦免之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