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的多尔衮是皇帝吗?

123278980662



要说实际权力,皇父摄政王多尔衮在顺治元年到顺治七年猝死之际,一直就是行使的皇帝权力,毕竟是“皇父”!

若以官方来看,清朝是先追封承认多尔衮是皇帝,在多尔衮猝死以后,顺治帝为了稳住多尔衮的余部,追封多尔衮为清成宗,谥号为:懋德修远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

可以称之为成宗义皇帝,这个义的谥号其实是意指多尔衮比较义气比较仁义,辅佐了顺治帝这么多年,还打下这么大的疆域。

但两个月后顺治帝亲政成功,马上开始了报复,先是剥夺多尔衮的所有封号,后来更是掘其墓。

等于是废除了多尔衮皇帝称号。

乾隆四十三年,乾隆帝为多尔衮平反,恢复了多尔衮睿亲王封号,评价其“定国开基,成一统之业,厥功最著”。

注意只是恢复了多尔衮在皇太极时期的睿亲王封号,并没有恢复他的皇帝称号。而且说他是功劳最大的王爷,定义他为王爷。

经过清朝官方这么一折腾,所以不论是当时还是今天来看,多尔衮都不能说是皇帝。当然如果不用太在意这些承认不承认的问题,就以实际权力实际享受来看,多尔衮肯定是皇帝级别的。


宋安之


木木来回答这个问题

清朝的多尔衮不是皇帝。

统一六国后,嬴政自以为自己“德兼三皇、功盖五帝”,创“皇帝”一词作为华夏大地最高统治者的正式称号。嬴政是中国封建史上第一位皇帝,是始皇帝。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皇帝就是中国封建帝制下最高的统治者。


那么,多尔衮是不是清朝皇帝?

爱新觉罗·多尔衮,是努尔哈赤的第十四子,生于帝王之家,也是一个将相之才。1628年,年仅17岁的多尔衮就因为卓越军功被封为“墨尔根戴青”,成为八旗中正白旗骑主。皇太极病逝时,作为最有势力的多尔衮,退而求其次,未追皇帝大位,反而扶持皇太极年仅六岁的儿子福临登上大位,并当上了清初的摄政王。一同成为摄政王的还有努尔哈赤的养子郑亲王济尔哈朗。只是,济尔哈朗才能比不过多尔衮,宫廷之中多是明哲保身。最后,济尔哈朗被多尔衮弹劾,被踢出权力核心圈。


明末,天下大乱,李自成攻入北京城。多尔衮乘势收降吴三桂,大破李自成,征伐南明,打败大西张献忠,基本完成中国的统一大业。身经百战,军功显赫的多尔衮,可谓大清入主中原第一功臣。入关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多尔衮大权独揽。所得的封号有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一路晋升。此时的多尔衮位极人臣,权倾朝野,风光无限。可以说,顺治在多尔衮摄政期间,是实实在在的毫无实权的傀儡皇帝。但即便如此,当时皇帝仍是顺治皇帝,而不是多尔衮。这就有点类似于东汉末年汉献帝与曹操的关系,由始至终,曹操均未有称帝,正统仍是汉献帝。


顺治七年,多尔衮暴毙,死后被追封为“清成宗”,谥“懋德修远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但仅仅过去两个月,顺治帝就掘墓鞭尸,剥夺封号。可见,多尔衮摄政期间做了多少僭越的事,以至于顺治连他的尸首也不放过。

直至百年后的乾隆时期,乾隆为平衡宗亲力量,恢复了多尔衮的睿亲王封号,评价其“定国开基,成一统之业,厥功最著”。所以,多尔衮终其一生,都没有真正登基大位,成为名正言顺的皇帝,君临天下,所以他不是清朝的皇帝。

多尔衮真的没有实力取而代之称帝吗?

多尔衮完全有实力也有机会称帝。一是在皇太极去世后出现的大位之争。手握三旗兵力的多尔衮,是皇叔派重要拥护对象。那时,多尔衮要夺取大位,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二是扶持少主顺治期间,顺治年少不掌权,多尔衮已经是功高盖主,要取帝位也不是不可能的。或者,多尔衮完全没想到的是自己会寿命不长。



木木读史


多尔衮虽然不是皇帝,但是他作为摄政王期间,皇帝只是他股掌中玩物罢了。为何这么说,您听下面分解:

其一:大清能够定鼎中原,能够一统天下,多尔衮在关键时期是起了关键作用的,可以夸张一点讲,没有多尔衮大清能不能成气候都说不定,虽说大明王朝已经气数已尽,但俗语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当时的八旗兵人数还是有限的,能在局部打赢,不一定能在全国畅行无阻。正是由于多尔衮的精明,入关后利用矛盾打着为崇祯皇帝复仇而稳定了北京的政局,在北京站稳脚跟后,多尔衮再一次力主迁都,把战略眼光放到了全中国。这是一般人所不具备的雄心。

其二:多尔衮在入关前几乎距离皇位一步之遥,在他皇兄皇太极死后,他是最有可能登上皇位的人选,但为了防止内讧,他选择了退让,同意皇太极之子福临继位,而他成为了摄政王。这样所有的清军部队可以调转矛头一致对外,给大清创造了扩张逐鹿中原的可能。

其三:虽然多尔衮入关后在名义上不是皇帝,也没有住在紫禁城,但他在离紫禁城一街之隔的南池子营建了豪华的摄政王府,在这里很多的规制都超越了皇宫,在其任“皇父摄政王”期间,他直接让百官到他附上议事,以前还把商量后的决意带进宫让小皇帝盖章发行,后来直接把皇帝的玉玺拿回摄政王府,直接不经过皇帝直接发布各种命令,所以说这个时候的多尔衮是不是人们口中的皇帝还重要么?


多尔衮死后,顺治皇帝终于忍不住了,他下令削夺多尔衮的王爵,其大罪名之一就是他在府中议政。这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呀,目前多尔衮当年豪华的摄政王府也已经大部分荒废,仅仅剩下个大殿还残存,笔者前几日探访于此,下面发几张照片给各位分享下。


老猪的碎碎念


其实多尔衮是不是皇帝这个问题,要看从哪方面来说。

从狭义上来说,多尔衮不是皇帝,因为他没有正式即位,没有接受三跪九叩。广义上来说,虽不是皇帝但却胜之皇帝,为什么这么说呢?

一、多尔衮虽没继承大汗之位,却劳苦功高

多尔衮是努尔哈赤十四皇子,阿巴亥第二子。1626年,努尔哈赤大败于袁崇焕的宁远城下,天性自负的努尔哈赤心理受到极大的打击,不堪忍受心理加身体双重折磨下,一代枭雄含憾而终。此时多尔衮才14岁,在皇太极等四个贝勒的联合密谋下,阿巴亥被逼生殉,自然而言,多尔衮也无缘继承大统。所以,他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皇帝。

此后,在皇太极在位期间,努尔哈赤可以说是立下了汗马功劳,征讨蒙古察哈尔部(唉,我古老的大张家口,哈哈),收降蒙古林丹汗之子额哲,松棉大战立下大功等等,可以说,大清有一半是他打下来。此时,才24岁的多尔衮已是和硕睿亲王,已列六王之第三位。

二、多尔衮以皇父的身份摄政顺治朝政

1643年,皇太极的突然去世,6岁的福临成了小皇帝,1644年改年号为顺治。多尔衮一步一步以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把持着朝政。虽说多尔衮在顺治在位期间,嚣张跋扈,但不得不承认,他有这个资本耀武扬威。在多尔衮摄政期间,迁都北京,保护故宫;攻占南京,统一中原;免除三饷,兴利除弊;和善蒙古,治理西藏;惩治贪污,整顿吏治;兴文崇教,亲善汉人。

这时虽说龙椅上坐的的是福临,但实际掌权之人确是多尔衮。

1650年8月,重权在握的他追封自己的母亲阿巴亥为“孝烈恭敏献哲仁和赞天俪圣武皇后”,一并将牌位放置在太庙之中。

多尔衮平常穿的也是龙袍,比皇帝的九龙只少一龙,朝中几乎所有事情都得他下定夺,他与福临母亲孝庄也不清不楚。

由此可见,福临只是个象征性的皇帝。所以这点可以说,多尔衮只差一个“皇帝”的头衔,实际就是皇帝。据记载,多尔衮去世后,顺治厚葬:顺治封多尔衮为义帝,下葬完全按照皇帝的规格进行;无数珍宝陪葬,顺治几乎搬空了国库;牌位请进奉先殿,供后世膜拜,给予了其极大的殊荣!(我觉得顺治此时厚葬他叔叔很不乐意,但人家是真的功不可没,没有理由不厚葬)

也正因为多尔衮的骄傲,自负,以自己劳苦功高而把顺治架空,得罪了朝中不少官员(其实顺治也恨之入骨,据记载,多尔衮是顺治和孝庄一起害死的),所以在多尔衮去世不久,朝中其政敌便纷纷出来翻案,揭发他的大逆之罪,然后便正式宣布多尔衮的十四条罪状,追夺一切封典(其实不管案件是真是假,以顺治对多尔衮的恨,必然定罪)。所以,多尔衮死后仅过了两个月的“好日子”就被毁墓掘尸,斩首鞭尸焚尸(好惨,这得多大的恨),他母亲阿巴亥封号被顺治废除,其神牌也从太庙撤出,从此修史者不再提及有关阿巴亥。直到1778年,乾隆才正式为多尔衮翻案,下令为他修复坟茔,复其封号。




历史小迷妹77


说多尔衮是皇帝,他还差一个名分,说他不是皇帝,但皇帝该有排场他都有了。死后多尔衮圆了皇帝梦,被追封为清成宗。两个月后,顺治亲政,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列出了多尔衮的十大罪状,继而挖多尔衮的墓,然后鞭尸泄愤。由此可见,顺治对多尔衮的仇恨,估计他这个摄政王做的太僭越,同时,不得不佩服顺治对付死人还真有一套。
(顺治皇帝)

努尔哈赤共有16个儿子,8个女儿,多尔衮是他的第十四子,并深得努尔哈赤的喜欢。但是当家人死的突然,小儿子只有被欺凌的份儿,而且连母亲阿巴亥的命都搭上了。所以,权力的角逐很残酷,它也不分种族,还很任性。

皇太极暴毙,隐忍了十多年的多尔衮卷土重来,但是命运之神并没偏袒他,为了避免满清陷入四分五裂的纷争,关键时刻他又选择退让。看似有些折辱,实则是他人生的转机。当上摄政王后,多尔衮变的强势、咄咄逼人,另一个摄政王齐尔哈朗选择了韬光养晦。这样一来,在幼弱的顺治面前,多尔衮扮演了多个角色。顺治称他为皇父,所以他不必行君臣之礼,而大臣们必需向他跪拜。
(多尔衮剧照)


如果把顺治比做汉献帝,多尔衮就是曹操,但是多尔衮做事不如老曹地道。老曹喜欢抢别人家的媳妇,多尔衮专做家里的强盗。大侄子豪格远赴四川平灭张献忠,多尔衮在家里就惦记上了豪格几个姿色过人的老婆,等豪格回来马上下狱整死。然后,多尔衮和哥哥阿济哥就把侄儿的几媳妇占为己有。还嫌不够,后来又把皇太极的老婆庄妃拉上了自己的床榻。

所以,顺治恨多尔衮是有道理的,当然也不可能再让一个死人登鼻子上脸。所以说,只要有多尔衮的存在,很难有顺治的出头之日,他能不能活到出家那天都很难说。

感谢朋友点赞、关注!欢迎发表不同看法!


国史春秋


知史局【2018】总第277期

多尔衮是大清的英雄传奇,但他不是大清的皇帝,尽管他事实上那么像皇帝,尽管顺治七年(1650年)冬天,他死于塞北狩猎途中,顺治帝曾追封为“清成宗”——谥懋德修远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但两个月后,就去掉了这至高无尚的尊荣,甚至削掉了他的王爵,甚至宣判他的罪行。

多尔衮的真实身份是政治家、军事家,是铁帽子睿亲王,是智勇双全的摄政王。

忽尔追封为皇帝,忽尔连王爵也削掉,这到底是为什么?

顺治帝登基两个月后,就是顺治帝元年的元月,按今天通行的说法,叫1644年。对,多尔衮就是从这一年的6月初一的早上做出的重大历史选择。

这天早上,北京城的天气晴朗,霞云如万朵玫瑰在东方波涛那样翻卷着怒放,清新的鲜活的生命气息飞向四面八方。云雀在高空,知了在树上,纵情歌唱并且热烈议论。

和平终于回到了人间,万千生命在人间重新找到了生存的位置。如果说要有什么神圣的话,那么,这就叫神圣了。是的,没有什么比生命更神圣的了。生命是神圣之最。

两个月前,即4月30日,李自成给北京城留下一片废墟,还有废墟上久久散不尽的烟火,然后,他匆匆地逃走了。现在,绿草长出来了,鲜花开起来了,京城里的军民们在大兴土木,重建家园。全城内外,到处呈现复活与新生的景象。

披一身霞光,33岁的多尔衮阔步走进武英殿。他像皇帝上朝一样,宾至如归地坐上了龙椅。多尔衮的表情威严而又略带谦逊。这是个刚柔相济的人,他至刚,也至柔。

这位摄政王看了看殿下朝臣一眼,突然纵声大笑起来,笑声爽朗,充满雄性的力量,在大殿上下飞旋,声震屋瓦。

让我们近距离地看一看这位叱咤风云的大清第一王,清代历史上最年轻的将帅。

多尔衮,明万历四十年十月廿五日(1612年)生,清顺治帝七年十二月初九(1650年)逝世,是努尔哈赤的第十四子,是清代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少年的时候,多尔衮就多次随父兄出征蒙古与明朝,是满洲有名的娃娃英雄。因为屡建功勋,16岁那年,他获皇太极赐予“墨尔根代青贝勒”(满语“聪明王”)之号,并且成为正白旗的旗主,成为清代历史上最年轻的将帅。这位身材高大体格健壮的少年,骑在战马之上,不仅光彩照人,而且他的目光穿过硝烟,看得似乎比其他将帅更为长远。

他的八哥皇太极逝世后,他和大他13岁的堂兄济尔哈朗以辅政王身份辅佐福临继帝位。第二年,多尔衮以摄政王身份率八旗军入关。他是确立清初政权及清廷各项政策的最重要的决策者,顺治帝曾加封其至“皇父摄政王”。顺治帝七年(1650年)冬天,他病死在塞北狩猎途中,顺治帝追尊他为成宗义皇帝,庙号成宗。不久,顺治帝又追论其生前谋逆罪,削去了他的王爵。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弘历追念这位叔高祖的赫赫功勋,复还他睿亲王封号,追赠谥号“忠”,神位列于太庙之中,配享列祖列宗。

多尔衮十五岁那年,父亲努尔哈赤去世。他和同母哥哥阿济格、同母弟弟多铎眼睁睁地看着母亲按照古人传下来的殉葬规矩,用弓弦扣环的办法自缢。

那天早上,太阳红红地照着纸窗上面,母亲阿巴亥盛妆端坐在清宁宫的大殿里,从容不迫地将弓弦环在颈上,扣在一条绫子巾上,那是皇阿玛努尔哈赤生前送给母亲的,洒着桃花红点子的绫巾子。母亲回头深情地看了看跪在众大臣中间的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三兄弟,表情无化的眷恋。母亲凝视了许久,才对他们说:“好好听皇上的话,听哥哥们的话,额娘侍候你们的皇阿玛去了。”说罢,满面微笑,引颈自缢。

这是女真人的古老风俗,认为女子殉夫是一种最高的光荣。兄弟三人和皇太极,还有诸王大臣一样,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看着母亲一点一点归去。

大殿里的气氛,庄严肃穆,宫廷乐师奏起了古乐,那乐声仿佛从天上飞来,又飞回了天上。

这个壮烈的场面,对少年多尔衮是最大的刺激,同时,也是他坚毅性格形成的根源。

皇太极看着这位14弟在悲痛中长大,对他一向呵护有加。对八哥的厚爱,他心领神会。多尔衮不负皇恩,他参加了太宗时期几乎所有的重大战役,在每次战役中他都有优异的表现,他逐渐成为著名的军事统帅。

天聪五年(1631年)在攻打大凌河城的战役中,多尔衮像一头狮子,径直冲到大凌河的城下。城上的炮弹和飞箭暴雨一样泼下来,后金的军队一时伤亡惨重。他毫不畏惧,一边猛冲,一边命人攻城。八旗将士听了他的呐喊,特别振奋,排山倒海一样冲向古城。

城,就这样攻下来了。

战斗结束后,皇太极非常后怕,他在朝上怒责多尔衮的部下说:“墨尔根戴青也冲锋而入,倘有疏失,必将你等处以严刑,断不宽容!”

下朝后,皇太极私下规劝弟弟不要总是冲在前面,要注意保护自己,统帅要在统帅的指挥位置。

皇太极:“10万兵马我也不换一个14弟。你懂吗?”

多尔衮:“臣弟知错了,下次再不这样了。”

皇太极心疼地看着他,从腰间解下佩剑。

皇太极:“赐你护身吧。”

多尔衮:“谢皇上!”

十年以后,即崇德六年(1641年)4月下旬,多尔衮率部进攻锦州城,他早忘了哥哥的规劝和自己的承诺。

火炮一响,他又是一马当先冲在前面。。

明将祖大寿的军队从锦州城头向南发炮,洪承畴的军队则由南向北发炮,多尔衮受到南北夹击,弹片在他的四周上下翻飞。他一面大笑,一面纵马奔驰,战刀在日光下闪闪发亮。

多尔衮在努尔哈赤的16个儿子中,论年纪,他排序在14位,他岁数较小,他甚至还没有他的侄子如杜度、岳托、豪格大,他和他大哥褚英的孙子,也就是杜度的儿子杜尔祜是同龄人,他只比人家大三岁。也就是说,他在爱新觉罗这个军事家族中,他是个童子军。但是,他除了过人的勇敢之外,还有惊人的智慧。在明末清初的悲壮大戏里,他迅速成了男一号,他的政治地位飞快超过了他的哥哥和侄子们。

天聪七年(公元1633年),皇太极与诸贝勒、大臣商讨进一步兴国的大计。皇太极询问他们一个问题。

皇太极:“诸位爱卿,你们看看征明及察哈尔、朝鲜,应该应该把哪一项放在最前面?”

21岁的多尔衮略一思索,率先站出来。

多尔衮:“以征明为先。我们先从动摇明朝的根基开始,最后再一步步夺取国家大器。我们每年要整顿兵马,乘谷子成熟的时候深入明朝境内,围困燕京并且者截其援兵,同时摧毁他们的在每个村屯设的军事堡垒,这样,可以消耗掉他们的国力。”皇太极:“嗯,不错!”

多尔衮的话简短,但句句在要害上面,而且态度从容不迫,仿佛一切都在掌控之中。

皇太极越听眼睛越亮,其他王公大臣更是频频点头,大家都认为多尔衮的见解是真知灼见。最后,皇太极采纳了他的战略思想。那个时候,山海关外一带地方还是由明朝重兵把守,多尔衮率八旗军队绕道蒙古地区,越过长城,多次深入明朝的腹地,如入无人之境,明朝军队屡屡受到他沉重打击,国力一天天衰弱下去。

天聪九年(公元1635年)二月,皇太极下诏,令多尔衮等率精兵万人,前往黄河河套地区,去招抚察哈尔部。多尔衮率部疾风一样冲向宣府水泉口,先后在那里招降林丹汗的妻子囊囊福晋、苏泰福晋、儿子额尔克孔果尔额哲。林丹汗生前曾经得到了元朝传国玉玺,上有“制诰之宝”四字。囊囊福晋把这个玉玺献给了多尔衮,多尔衮搬师回朝后,将玉玺呈献给皇太极。群臣认为这是上天在帮助皇太极称帝,他们纷纷奏请皇太极上尊号称帝。皇太极特别高兴,他率领大臣们出迎时,竟然跳下大白马,紧紧拥抱了14弟。这在君臣之间,是极其少有的礼节。

多尔衮因为这一桩奇功,而被晋封和硕睿亲王。从此以后,这颗后金的明星更加耀眼。

多尔衮有机会当皇帝,却放弃这个抉择,为何?

崇德八年(公元1643年)农历八月初九日,皇太极不幸逝世。他生前没有来得及立嗣,这就给后金国留下了点麻烦。多尔衮二哥代善的次子贝子硕讬、孙子郡王阿达礼两人站出来力劝多尔衮自立为皇帝。

硕讬、阿达礼:“十四叔,你是大清第一王,这皇位非你莫属?”

两位王子的刚音刚一落下,当即跳出来一个人,这就是护军统领瓜尔佳氏鳌拜,他的右手紧紧地握着腰刀。他的后面站满了两黄旗的大臣。

鳌拜:“我们这些臣子,吃的是先帝的饭,穿的是先帝的衣,先帝对我们的养育之恩有如天高海深。如果不立先帝之子,我们宁可从死先帝于地下!”

多尔衮一愣,思索片刻,当即向两位侄子投去愤怒的目光。

多尔衮:“混帐,你们这是谋反,推出去,斩了。”

两位王子眼睛里充满疑惑地回望这位睿王,多尔衮面如霜雪,纹丝不动。

就这样,多尔衮权衡利弊,最后从大清的前途命运考虑,不但没有听从两人的建议,反而认为这是谋反,他诛杀了侄子硕讬和侄孙阿达礼。一场内乱,被他剿灭在萌芽状态里。然后,他与诸王、诸贝勒、群臣拥戴小侄福临即位。朝廷议定,由郑亲王济尔哈朗与多尔衮左右辅政,等福临年长后,当即归政。多尔衮的这一举动,顾全了大局,安定了朝野,大清江山摇了几下,又稳如泰山了。事后,多尔衮带着御酒亲赴二哥代善王府,向二哥谢罪。老代善申明大义,抱住这位14弟。

代善:“老十四,你做得对,我大清不能乱。”

多尔衮:“多谢二哥,小弟真的为我大清的千秋大业呀!”

兄弟俩紧紧拥抱,两杯酒同时洒在地上,献给为国捐躯的硕托和阿达礼。

而恰恰在这个时候,关内已经乱成了一锅粥。明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三月,得了势的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攻克北京城。崇祯皇帝慌慌张张地逃到煤山上吊自杀,明王朝就此宣告下课。

大智大勇的多尔衮看准了这一历史契机,当即决定入关,在北京让皇帝再登一次基,宣告从此一统天下。

多尔衮长相之谜?

那么,这位权倾天下的摄政王长得什么样呢?我们在《清实录》、《清史稿》里看不到相关的描述。但是,在我们这部长篇小说女主人公德川慧子和国田等人所著的《满洲漂流记》看到了他的形象描写——

“他是皇帝的叔父,是一位年纪在三十四五岁,身材瘦长,留有美髯,皮肤微黑,面貌英俊,目光锐利的人。他是皇帝下面第一个有地位的人,其他各王和所有的臣下,都尊重他,上上下下都怕他。有什么事情都不能随便参见。趁他上街的时候,我们这些人借机会参见。街上的行人都得匍匐在地,不许抬头仰视。 可是对我们,他却是一个和蔼和容易接近的人。他的态度很温和,在问我们问话时,柔声细语的。”

从这个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得出,多尔衮是个大帅哥。只是年纪上,她多说了几岁,多尔衮那年只有32岁。

多尔衮功过的探讨!

多尔衮在摄政期间,严重打压异已,特别是那些与他抗衡的王公大臣,打击皇太极支脉的龙子龙孙,甚至根本不把顺治放在眼里,甚至代替顺治“签字”,玉玺也拿回王府,“所用仪仗、音乐及卫从之人,俱僭拟至尊”,即是说多尔衮不仅实权在握,而且在礼仪排场上也开始向皇帝看齐。凡一切政务,多尔衮不再有谦恭请示之举,未奉皇帝旨意,却一律称诏下旨,俨然如同皇帝。而且,他任人唯亲,任意罢免和提升官员。特别是“不令诸王、贝勒、贝子、公等入朝办事,竟以朝廷自居”,命令上述人等每日于自己的王府前候命。经济上搞小圈子,处处为自己所辖的两白旗谋利益,甚至不不惜侵害代表皇家利益的两黄旗。

利令智昏,睿王也无了智,他忘记了摄政王也是臣子。这是他忽尔天堂忽尔地狱的根本原因。然而,毕竟功劳太大,无他,难有大清。所以,在削爵126年后,乾隆还了他的亲王封号,并且把他的神位请进了太庙之中,与爱新觉罗列祖列宗供在了一起。


知史局


多尔衮一生有两次机会和皇位擦身而过,不是不选择当皇帝,而是他没有能力能坐上皇位也没有能力坐稳皇位。

第一次:皇太极去世时。努尔哈赤遗诏规定皇位继承人必须由满洲贵族八旗旗主共同议定,皇太极去世时,多尔衮虽然掌握了两白旗和镶蓝旗,但是两皇旗和正蓝旗支持的是豪格,正红旗支持的是代善,而镶蓝旗能够作主的却是济尔哈朗。几方势力相持不下,如果多尔衮要硬拼,肯定会造成八旗分裂,那么清军入关进驻中原的大局就会被破坏,何况那时还是清廷和明军对抗的关键时候,八旗内讧只会便宜明军,对清廷一方没有丝毫好处。如果扶持皇子登位,多尔衮凭借军功和权势完全可以在朝廷管理上占上风,于是由济尔哈朗提出指定皇子继承皇位,他们几位军功显著的权臣来做辅政,多尔衮不得己之下只能放弃争坐皇位。

第二次:顺治帝登基后亲政前,多尔衮这个时候已经权势涛天,打败排挤掉了所有的对手,整个朝廷唯他独大。他为什么没有自己登位呢,很多野史都说是为了孝庄太皇,因为爱情。实际上多尔衮好色是一点不假的,而以他狠辣嚣张的个性不可能会把男人对权利的野心欲望放在感情之后,他之所以没有登位是他自己没有想到他活不长,而且他一直觉得顺治还小,还没有长大,威胁不到他最高辅政的权利地位。何况这时候顺治帝已是皇室正统,多尔衮是皇室宗亲,他要是坐上皇位是篡位之举,是要背负骂名的。最最重要的还是他不知道他三十九岁就会死,早知道他肯定不会在乎是不是篡位,坐上那个位置再说了。

但是在他活着时期,虽然无皇帝名分却有相当实权。他从叔父摄政王到皇叔父摄政王到皇父摄政王,权倾天下,顺治是个傀儡皇帝而已。等到他死后,顺治还封他为清成宗,安抚拉拢。待时机成熟后就翻脸无情,消除封号,刨坟掘墓,挫骨扬灰。直到乾隆他恢复他睿亲王的爵位,一百年都该过去了。


讲古人


爱新觉罗·多尔衮是后金(清朝的前身)的开创者努尔哈赤的第十四个儿子。明万历四十年(公元1612年)十月二十五日降生在赫图阿拉,生母阿巴亥,姓乌拉纳喇氏。长大之后凭借自身的聪明才智,成为正白旗旗主,后拥立顺治帝福临为帝。顺治元年(1644年)指挥清军入关,清朝入主中原,先后封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顺治七年(1650年)冬死于塞北狩猎途中,追封为“清成宗”,谥懋德修远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

从上面的主要历史来看,多尔衮生前没有当过皇帝,最高也只做到过皇父摄政王;但另一方面,因顺治帝当时年幼,多尔衮功高卓著,加上又是皇帝叔父,实际掌握了清朝执政大权,只缺一个皇帝头衔,实际行为与皇帝无异。


沧海拾遗录


多尔衮,算是个有实无名的皇帝。没正式当过皇帝,但曾经连续很多年掌握着相当于当皇帝的实权。


TeaC


多尔衮生前是摄政王,没有当上皇帝。顺治七年(1650年)冬死于塞北狩猎途中,追封为“清成宗”,谥懋德修远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