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茂公深受唐朝三代皇帝隆恩,为何最后却倒向武则天?

刘红


徐茂公在《隋唐演义》中的印象是呼风唤雨、神机妙算,与《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和《水浒传》中的公孙胜有几分神似。历史上的青年徐茂公是当时瓦岗寨的核心领导人之一。

徐茂公,原名徐世绩,字懋功,后为避李世民讳改名李绩。徐茂公十七岁参加了翟让的军队,曾经劝说翟让拜李密为老大。后来李密归唐复叛被杀,徐茂公披麻戴孝亲自为其守灵,可见他对旧主的忠诚之心。

唐初三代皇帝确实都很倚重徐茂公,因为他是一个“纯厚的臣子”,这是李渊的原话,意思很明了,徐茂公就是臣子的典范。我们可以从他与这三代皇帝的故事中来一探究竟。

李密降唐后,原来李密的大部分地盘都归徐茂公掌握,虽然他也有降唐之意,但他并不争功,坚持要让李密亲自向朝廷献出地盘,以换得功劳。此事被李渊知晓,非常赞赏徐茂公的做法,夸他是个懂得感恩,不抢功劳的人。此后,徐茂公就一直追随李渊,辅佐李世明平定四方,开疆拓土。

一次,李世民正率军攻打王世充的城池,他不知道一个危险人物正向他靠近——单雄信轻骑简出准备袭杀李世民,幸被徐茂公发现,及时呵斥道:“不可放肆,此秦王殿下!”单雄信才羞愧而退。单雄信被俘后,徐茂公多次替其求情,虽然无果,但单雄信死后,仍然收养了他的孩子。

徐茂公对旧主、旧同僚的深厚感情,李渊和李世民父子俩是又爱又烦,可为什么还是隆恩厚重?因为徐茂公是个处理君臣关系的天才。

“玄武门之变”当夜,李世民曾邀请徐茂公共商大计,徐茂公深知厉害关系,以不便介入家庭纠纷为由,把李世民给打发了。

贞观二十三年,李世民在病危之际,又演起了托孤大戏,只是这个托孤大戏与之前的帝王玩的不一样——徐茂公被贬了。

李世民将徐茂公贬为叠州都督,消息一出,满朝大臣错愕,太子李治也大惑不解,亲自求见皇帝,这时,李世民才对太子说:“李绩才智有余,然汝与之无恩,恐不能怀服,我今黜之,若其即行,俟我死,汝于后用为仆射,亲任之;若徘徊顾望,当杀之耳”,意思是:你对李绩没有什么恩惠,我现在准备贬他为外官,我死后,你就授给他仆射的官职,他就受了你的恩惠,必定为你尽死力。如果他有顾虑撂挑子,就直接干掉他。

其中的奥秘徐茂公自然清楚,他二话不说,撸起袖子精神饱满地直奔新的工作岗位。李治登基后,徐茂公被召回长安,委以重任,后被拜为司空。

跟着两个厉害的领导人都顺利活下来了,面对年轻的李治,他更是游刃有余。刚当了五年皇帝的李治,想废王皇后而立武则天为后,群臣争吵不休,李治就去征求徐茂公的意见,徐茂公故技重施,又以不方便介入家庭纠纷为由敷衍李治,只是与上次不同的是,徐茂公临了对李治说了一句话:“此陛下家事,何必问外人?”这句话无疑给了李治莫大的精神鼓舞,顺理成章地把事情给解决了。

值得注意的是,徐茂公确实深受三代皇帝的隆恩,但依他的性格分析,是不可能倒向武则天的,只是偶尔做做顺水人情罢了。

徐茂公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他以独有的政治头脑,在险恶的环境中保全了自己与家人。在徐茂公去世十五年后,其孙徐敬业以反对武则天、恢复李唐正统为由起兵,但很快就被朝廷剿灭,徐家一门皆被斩首,徐茂公也因此受到牵连,被愤怒的武则天下令开棺戮尸、挫骨扬灰。可惜了这位大唐开国元勋竟落得如此下场。


东观太史


我谈谈我的看法。

所谓李勣最后倒向武则天,主要指的是永徽六年(655)立武氏为后的事情吧。

我认为,在这件事情上,李勣说不上倒向了武则天,只不过李勣支持高宗的做法而已,而且说实话,李勣的支持力度也比较有限,只不过因为他位高权重,所以他的立场直接影响了这件事情的结果。

当时,高宗李治召长孙无忌、李勣、于志宁、褚遂良入内殿,就废王皇后、立武氏为后的事情讯问这几位重臣的意见。当时,李勣的应对措施是,”勣称疾不入“(《资治通鉴》),可以看出,此时,李勣还不想就此事表态,他是采取了躲避的措施,这说明,李勣刚开始是不愿意掺和立武氏为后这件事情的。这一次,因为褚遂良的坚决反对,这事儿没搞成。

第二天,高宗又提出此事,褚遂良再次反对,而且态度非常激烈,高宗也动了怒,是长孙无忌出言相救,才救下了褚遂良,这一次,史书仍然没有记载李勣的态度,只是说当时于志宁在场,”于志宁不敢言“。据此看,李勣要么又称疾不来,要么来了但还是不说话,总之,此时李勣依然是置身事外,不想表态。

最后,高宗单独召见了李勣,其意图已经非常明显了,就是让李勣必须表态。直到此时,李勣才不得不说了一句:

此陛下家事,何必更问外人!

实际上,这句话从字面意思上看,李勣还是没表态,他只是让高宗自己决定。但是,这至少表明,李勣并不反对高宗立武氏为后,从而形成了对高宗事实上的支持。

但无论如何,李勣此举,只是表明李勣支持高宗,而不是支持武氏,高宗是皇帝,而武氏当时连皇后都不是,李勣作为武德年间就混得风生水起的人物,怎么可能跳过高宗去支持武氏。

而且,此后,李勣依然是保持他一贯的作风,闷声发大财,不过多的掺和朝局,对于朝中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李勣基本还是采取置身事外的态度,倒是对打仗仍然很热心,在总章元年(668),以70多岁高龄,坚持率军讨平了高句丽。李勣临终时,向他弟弟李弼交代后事,依然是小心谨慎。

综合以上情况,李勣并未倒向武氏,他原本不想介入这件事,是高宗坚持要他表态,李勣才采取了对他个人而言最安全稳妥的办法——支持皇帝,李勣对于武则天,并没有什么倾向性的态度。

以上是我的一点简单分析,欢迎大家讨论。

如对唐朝历史感兴趣,请关注我,继续深入讨论。


详侃历史


这个问题其实还是有些问题的,

说徐茂公倒向武则天,也不是很准确,当时是唐高宗要立武则天为皇后,这个时候武则天还是武昭仪呢!受到了褚遂良、长孙无忌为首的顾命大臣的强烈反对,理由其实就是武则天的家室不好,不是有名的门阀贵族之后!而王皇后就不一样了!

唐高宗李治当了皇帝之后处处受到褚遂良和长孙无忌,尤其长孙无忌的挟持,这样下去,他哪里还是皇帝,感觉长孙无忌才是皇帝,对于作为皇帝的唐高宗来说是十分受不了的!

而且唐高宗还百般讨好长孙无忌,给长孙无忌送礼,还给长孙无忌的孩子升官,换来的也是不冷不热的回报!这让唐高宗是十分的不爽!

他是无论如何都要找个借口要把长孙无忌干掉的,否则他这个皇帝就做的不舒服,没有皇帝的权利!

这个时候徐茂公看出来眉目,他也不掺和长孙无忌和褚遂良他们这边!

当唐高宗一再的找不到援手的时候,就在立武昭仪为皇后的这个问题上去问徐茂公,徐茂公直接就来了一句,“这是陛下的家事,何必要问别人呢?”

这下子唐高宗高兴坏了,一想,是啊,这是我的家事啊,然后就直接下旨了,立武昭仪为皇后了!

长孙无忌和褚遂良也必须要受到惩罚了,于是唐高宗就开始讲褚遂良贬官,同事通过一个案子直接的用一种诬告的方式制造了长孙无忌的谋反的证据,就这样长孙无忌,也被处死了!

曾经长孙无忌在处理高阳公主谋反案的时候杀害的大量的人,这也算是一种报应吧!


鹏程日志


徐茂公,即李勣,原名徐世勣、李世勣,唐初名将。一生历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

一生无重大挫折,并且善终,陪葬唐太宗昭陵,极尽殊荣。

当时武则天已有一定的权势或者说已初露野心,倒向武则天乃是智慧之人的必然选择,所以他不反对高宗立其为后(此陛下家事,何必更问外人)。

李绩活着善终了,但是死后却不得安宁。其孙子徐敬业曾起兵反武则天(那篇著名的檄文即出于此,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搜一下《为徐敬业讨武曌檄》),兵败被杀,徐氏满门抄斩,李绩也被剖棺戮尸,后唐中宗夺权之后才平反,改葬,这已被考古发掘所证实。







考古实习生


徐世勣,或者称他为李勣,作者第一回听到这个名字是来自于《资治通鉴》,《资治通鉴》上面写了这个人的一生,而且说到这个人了,他拿下了高巨丽,拿到了隋炀帝和唐太宗李世民都一生想要做,但却没有办法做到的事情。

我一开始的时候感觉很奇怪,说这么著名的一个人,为什么在后来很多的历史书里面,尤其是在《隋唐演义》里面没有找到这个人的名字,后来一去查,原来这个人就是徐茂公的原型。

徐世勣这个人很讲义气,怎么说呢,当时他手底下有一个兄弟放了事情,李世民想要杀他,然后他亲自去见了李世民,说他是我兄弟,我敢保证他以后不会背叛,你能不能饶过他,李世民不相信他割下自己腿上的肉,(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李世民证明他不会背叛李世民才,然后他可是接下来又背叛了,这回他二话没说,上去直接把他兄弟给抓了杀了!

徐世勣这个人聪明,而且做事情很讲原则,当然有的时候看起来很矛盾,但事实上我提到这件事情,大家一看就知道他是十分钟忠心于李世民的,可以说李唐王朝如何变化,他就跟着如何变化。

李世民死的时候,把他贬到了其他地方做地方官,并且召回自己的太子,说今后我死了以后呢,赶紧把他给重新召唤回来这样的话,父亲做的罪,儿子来赎罪,徐世勣将会更加死心塌地的帮助你成就皇位。

再后来,唐高宗李治想要废掉之前的王皇后,徐世勣直接选择,称病在家,不去参与这件事情,由此可见,徐世勣对于掺和李唐王朝自己家里面的事情没有任何的兴趣,只是想做好自己的事,况且武则天当初也是自己一时不忍,不愿意去打搅才登上的皇位,现在出去反对她,那岂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武则天虽然越位,自己当了皇帝,但是他毕竟是李世民的妃子,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可以说是整个李唐江山的二把手,后来唐高宗李治死了以后,更是直接的一把手,她当不当皇帝,这是李唐王朝自己家里面的事情,与他本人无关,自己所要做的,只不过是帮助李唐王朝去建立自己的功绩和家园。

所以武则天站出来的时候,徐世勣表示与自己无关,况且武则天在对待士卒大家的问题这上,和徐世勣两个人是出奇的不谋而合,徐世勣投靠李世民的时候,光杆儿司令一个,就只剩下几十个骑兵,他也挺痛恨那些在李唐江山里面作威作福的世族大家,能够找到一个人帮他了却平生之愿,他也是在高兴不过。


漩涡鸣人yy


这个应该从当时的形势来说,隋唐时期,整个政治斗争的主线就是皇室和世家门阀的斗争,伴随着关陇贵族和南方士族集团的斗争,从杨坚杨广到唐朝李渊李世民,都脱离不了这个基本格局,武则天虽然夺取了李家的皇权,但并不意味着武则天就是站在李世民父子的对立面,武则天掌权之后,奉行的是打击门阀士族的策略,这和李唐皇室应该是一脉相承的,可以说武则天做的就是李世民想做而没有做到的事,从这个角度来说,武则天实则是李世民事业的继承人。

对于徐茂公而言,受三代皇帝恩宠,说明他是新兴势力的一员,是李世民事业的铁杆支持者,所以对徐茂公而言,在政治上的抉择取决于属于哪个集团,谁能代表本集团的利益,他就会支持谁,徐茂公在政治上,是站在门阀的对立面的,那么他必然选择支持武则天了。

另外,武则天虽然掌握权力,但是仍然属于李唐皇室本身,只不过从以前的女性幕后执政,前进了一步,走向前台而已,对于政治利益上的矛盾来说,都是小问题,真正决定政治人物立场的是利益而不是其他什么东西,所以徐茂公的选择从政治利益上,只能选择武则天。


由豫之海


徐茂公本名徐世勣,李渊时被赐姓“李”,自此改名李世勣。唐太宗时避李世民之讳,改名李勣。隋末唐初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和“军神”李靖齐名。从594年出生到李渊武德二年(618年)24岁的时候就被李渊封为黎阳总管,上柱国,莱国公。后又加授右武卫大将军,改封曹国公,赐姓“李”。历史上位数不多的天才人物。此时的成就对他人而言就是巅峰,对李勣而言却仅仅只是开始!

直奔主题为何倒向武则天,这里应该指了是唐高宗李治时的“废后事件”,李治欲废王皇后,立昭仪武氏为后。李治召众顾命大臣商议时刚开始李勣是称病不到,而褚遂良坚决反对。事后李治暗中询问李勣,他回答说“这是陛下的家事,何必更问外人!”自此李治坚定了立武则天为后的决心,也就是武则天能当上女皇,李勣功不可没。其实当时李治想立武则天的心思已经是人人皆知的事情,李勣只是用了春秋笔法式的回答顺势而为,既能得到李治和武则天的信任,还不用得罪他人(当然他也不怕得罪人哈)。故不存在倒向武则天的说法。


187211355


官方直营,大额无忧。一言九鼎 诚信天下!



seehiu


他儿子徐敬业不是在杨州造反了吗?骆宾王帮他写的《讨武氏檄》文釆斐然,流传千古。他也被牵连,从坟中刨出鞭尸!到头条怎么他从坟中爬出来倒向了武则天?太奇葩了。


山骡


没有吧,人老徐一直是“谁是中央拥护谁,永远紧跟X中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