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讓李鴻章支援湘軍,李鴻章上演教科書式拖延,把勝利拱手讓出

在李鴻章的成長道路上,有一個人的影響至關重要,他就是曾國藩,他和李鴻章亦師亦友,不僅是他人生道路的引路人,更是仕途上的提攜者。

李鴻章得勢以後,也時時刻刻把曾國藩放在心裡,在攻克天京之際,朝廷讓李鴻章支援湘軍,李鴻章上演教科書式拖延,把勝利拱手讓出,曾國藩不怒反笑,生動的展現了一段師徒默契的佳話

朝廷讓李鴻章支援湘軍,李鴻章上演教科書式拖延,把勝利拱手讓出

曾國荃焦慮

李鴻章能成功的組建淮軍,說起來還得感謝一個人,曾國藩的九弟曾國荃,要不是曾國荃要把攻克天京做為首要大事,李鴻章能不能被派出去自立門戶還很難說。

命運就在此刻被劃分成了兩條截然不同的道路,曾經曾國藩手下的幕僚李鴻章,一躍而成為了一個軍事集團的首領,而當時是曾國藩手下大將的曾國荃還在原地踏步。

所以,當後來朝廷下令讓李鴻章帶領淮軍去支援曾國荃攻破天京的時候,曾國荃才會感到焦慮。

一方面,這種焦慮來源於和李鴻章的對比,一個比你出道晚的人現在已經和你不相上下並駕齊驅,這讓自尊心很強的曾國荃心裡十分的不舒服,而這個晚輩如今還要來支援自己,看起來好像自己能力不行。

另一方面,這種焦慮來自於對於戰功的保護,曾國荃圍攻天京時間已久,耗費了許多的人力物力,如今李鴻章被朝廷派來,雖說是支援,但與摘桃子搶戰功無異。

朝廷讓李鴻章支援湘軍,李鴻章上演教科書式拖延,把勝利拱手讓出

教科書式的拖延

當李鴻章接到命令,讓他去支援曾國荃的時候,他的內心其實是拒絕的,雖然攻克天京看起來是天大的功勞,但他並沒有被狂熱衝昏頭腦,越是在這個時候,越是能想起老師曾國藩的教誨,想起曾國藩。

曾國藩湘軍的建立是由於太平軍的興起,而攻克天京又標誌著此事的完美落幕,李鴻章才不會去破壞湘軍的有始有終,說起來他也是湘軍的一員。

而曾國藩和曾國荃兄弟二人在攻克天京這件事上傾注了太多的心血,肯定不願意別人過來橫插一腳,共享勝利果實。李鴻章心裡當然也拎的清,在天大的功勞和曾國藩曾國荃一生的感激面前,他選擇了後者。功勞只有一次,但他送給曾氏兄弟的這份情誼卻可以受用終身。

朝廷讓李鴻章支援湘軍,李鴻章上演教科書式拖延,把勝利拱手讓出

但此時又有一個很嚴峻問題擺在他面前,朝廷已經下令了,他該怎麼做,既能讓朝廷挑不出他的毛病,又能把事情辦了呢?李鴻章思慮再三,一邊給曾國藩寫信讓他們抓緊攻破天京,一邊上演了教科書式的拖延。

第一,稱病。他給朝廷說自己身體有恙,需要在當地調養數日,朝廷準了他的要求。過了一段時間朝廷又催他趕快去支援,結果李鴻章還是說病沒好,這次朝廷還是準了他的病假。但第三次催他的時候,他知道不能再拖了,只能收拾啟程。

第二,拉練。剛走了沒多久,李鴻章又給朝廷說,淮軍人員複雜,需要多加鍛鍊,要不然怕不是太平軍的對手,到了戰場上會給曾國荃拖後腿的。

朝堂內部經過討論,給了他短暫的拉練隊伍時間,於是李鴻章就鑽到了深山老林裡去拉練,朝廷的命令要找到他,就要多費一番周折,這樣也拖延了一段時間。

朝廷讓李鴻章支援湘軍,李鴻章上演教科書式拖延,把勝利拱手讓出

第三,外援。前邊兩個計謀的使用,已經讓朝廷起疑,朝堂內部已經有人看出了李鴻章的心思,李鴻章也知道接下來只能放大招了,小打小鬧怕是糊弄不了朝廷了。

於是他借道進入浙江,順便清理此地的太平軍逃兵,而此時左宗棠正是閩浙總督,在左宗棠的地盤上和他搶戰功,左宗棠豈能忍他,馬上就參了李鴻章一本,說他不守規矩,讓朝廷治罪。

李鴻章是故意這樣做的,就是利用左宗棠一直看他不順眼,才專門挑釁左宗棠,為的就是二人可以在慈禧面前扯皮,扯的時間越長越好,這樣就能多拖延一段時間。

左宗棠參了李鴻章一本以後,李鴻章立馬停了下來,開始和左宗棠打起了嘴仗,看看誰才是真正的嘴強王者,雙方你來我往斗的好不激烈,最後還是慈禧首先反應過來,李鴻章是在這拖時間呢,她立刻讓李鴻章去支援曾國藩,不得延誤。

朝廷讓李鴻章支援湘軍,李鴻章上演教科書式拖延,把勝利拱手讓出

第四,分兵。最後在慈禧的催促下,李鴻章也不敢再明目張膽的拖延了,否則自身就難保了。於是他就玩了個心眼,把他的軍隊分開,一批一批的派過去。

這樣過去以後,也只是小部隊的人,攻城的大部隊還是曾國荃的部隊,這是李鴻章最後的努力,也是他給曾國藩曾國荃展現出的最大的誠意。

李鴻章在抗命的邊緣拖延,另一邊的曾國荃也加足了馬力攻城,終於在李鴻章的部隊來自前攻克了天京,把這個天大的功勞握在了自己手中,李鴻章在曾國荃打掃完戰場以後才姍姍來遲,曾國荃也把這份心意記在心裡,曾國藩對於他的拖延不怒反笑,很欣慰自己的徒弟能做出如此善解人意的事情來,太講究了。

朝廷讓李鴻章支援湘軍,就是想早點攻克天京,結束這場曠日持久的內耗,避免夜長夢多,而李鴻章不想搶了老師曾國藩兄弟的大功勞,所以上演教科書式拖延,把勝利拱手讓出,這就是李鴻章的處世哲學,務實為主,長遠為要,不在乎眼前的利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