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行---人人皆可師

“三人行,必有我師”是論語中最廣為流傳的經典名句,可謂是耳熟能詳。告訴我們為學要謙虛。但真要懂得這其中意義能按這樣去做,並且能形成習慣意識,那就沒幾個人能做到了。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人行,哪三個人?一個人是自己,另外兩個人則是指一個是有優點的人,一個是有缺點的人。這裡的善與不善不應以當善惡或是愚賢講,而當理解人之優點、缺點。對那個善的,我跟他學,對那個不善的,我對照自己,看看他身上的缺點,我身上有沒有,如果有,趕緊改掉。所以他們兩位,都是我的老師。正是“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則善惡皆我之師。”以此反省自己。


三人行---人人皆可師


虛心向學,說著簡單,做著很難。因為我們內心總有一種傲慢的心理,自大的心理。按照孔子的的要求,對比自己好的人要尊敬要向他看齊“見賢思齊”。但是往往卻是每當看到比自己優秀的,特別是與自己同齡優秀的人,自己心裡總是很難受,心裡總這樣想:當年他還不如我呢!不過是憑藉別的力量才比我強呢!我要是有他那樣的機會做得比他還好呢!各種不服。反之,我們人類還有個天性,總能發現別人的缺點,誰在人後不說人?對於不如自己的人,心裡油然而生的是優越感,他還不如我呢!各種傲嬌。如果我們養成這樣一個習慣,把說別人的不是,都記下來,一條條對照自己,“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那保證進步飛快!


三人行---人人皆可師


所以孔子這兩句話看似平淡,由於人類有這樣的劣根性,真正能做到謙虛向學的又有幾人?而更重要的是自我辨別與判斷能力,形成自我的是非觀念,才能“擇善而從”、“不善而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