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卸下父母这个身份,也只是个普通人

父母卸下父母这个身份,也只是个普通人

大学时做过一段时间家教,教的是位一年级的小男孩。

刚接手的时候,他的前任家教老师给我传授“经验”,小男孩家长工作忙,没时间陪他写作业,你只需要监督他写完作业就可以。

接触一段时间后,发现小孩子属于老师口中那种“聪明但不用功的学生”,对于逃避写作业,他能想出一百万种理由:

老师,我想上厕所;老师,我想喝水;老师,我能不能等下再写这个……

某次监督他写作业时,小孩的爸爸走进来,难得地陪儿子写了会儿作业。但围观了半天,发现自己儿子低着头不是在算数,而是在睡觉。

还没等我提醒小孩,家长直接怒从中来,对孩子拳打脚踢,边打边骂:

“老子每天辛苦供你吃供你喝,你就给我这样学?”

“我怎么生了你怎么个废物!”

“还学不学?学不学!”

被打的小孩边护住自己边哭喊着说

“爸爸别打了,爸爸我学,我学”

在一旁还没反应过来的我目瞪口呆,人生第一次认识到,原来还有这种家长,对孩子一言不合就开骂/打,而背后的原因,仅仅因为孩子的表现没达到家长的预期

4月17日晚十点,上海卢浦大桥上,一名17岁男孩从车里下来,冲向桥边护栏,用5秒钟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父母卸下父母这个身份,也只是个普通人

身后的母亲紧跟孩子脚步,但还是反应不及,没追上要跳桥的孩子。

亲眼目睹孩子从眼前跳下去后,母亲双膝跪在地上,嚎啕大哭,不断用手锤击地面。

孩子结束生命的理由很简单。男孩在学校和同学发生矛盾遭遇到了批评以后,母亲将其接回家,在路上,母亲情绪无法控制地批评了他,谁知男孩打开车门从桥边跳了下去。

五秒钟的时间,没有任何犹豫,他完全没有给母亲任何反悔的机会。

事后,网上出现了部分批判男孩的言论:

“现在的小孩心理素质太差了吧”

“现在的小孩就是被宠的太过了,打不得骂不得”

这部分批评孩子的声音,我猜大部分来源于家长吧。

经常被父母“教育”的孩子,是能够理解这位孩子的。

有位网友甚至直言:

其实他做的事,是我从小到大一直都想做的,只是没有勇气。每次我爸骂完我,我都想直接自杀一了百了。每次过马路看到疾行的车辆,都想立刻冲出去被撞死,但是还是懦弱,也许这个孩子只是受够了。

知乎上曾经有人问:被父母骂得想自杀是种什么体验?

有个回答是,在我伤心难过得哭到虚脱的时候,父母却看着我说「发什么神经」,除了绝望不知道应该怎么形容。

父母卸下父母这个身份,也只是个普通人

在多数中国式家庭里,太多的父母把自己放在高高在上的位置,把孩子作为自己的附庸品,认为即使是指责和打骂孩子,也是出于“想要把他教的更好”

而在教育孩子这点上,很多父母沿袭了“棍棒底下出孝子”等传统观念,用自认为很好的“打压式”教育,一根根拔掉孩子身上的逆鳞。

每一个孩子从出生开始,都在按照父母设定的路线行走,但凡孩子出现一点父母期盼以外的情况,都是“不争气”的表现。此时,父母就会行使“教育”的权利。

“你怎么这么不争气?”

“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你就是这么浪费我的钱的?”

“我千辛万苦供你读书难道是为了我吗?”

为了孩子的未来,他们用自认为正确的方式一遍又一遍地“教育”孩子,教育的方式无非那么几种,“打是亲,骂是爱”,反正都是“为你好”

父母卸下父母这个身份,也只是个普通人

“我把你生下来,千辛万苦把你养大,连教育你的权利都没有吗?”

以前看过一部电影——《找到你》,从影院出来,我给一位困扰在家庭关系中的朋友强烈推荐了这部电影。

电影主要讲述的是女性在当今社会上如何平衡职场与家庭的关系,但里面有句台词至今令我印象深刻:

“我觉得生孩子是天底下最自私的事,是在用别人的生命来完整自己。”

很多孩子从生下来开始,就被灌输的观念就是,父母生养你很不容易,即使父母做错了事情,也都是出于爱你。

但实际上,每位家长对孩子的爱,不过是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任而已。在生育孩子之前,家长们并没有问过孩子的意见,愿不愿意来到这个世上,愿不愿意和父母一同成长。

相反,是孩子的到来满足大人们作为家长及逃避舆论的需要,也是他们带领着父母一起成长,让他们体会到为人父母的快乐。

当父母卸下父母这一身份,他们也只是个普通人而已。可是又有多少大人,正试图利用“父母”的身份,绑架孩子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