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崛起为何必然面临地缘困境?欧洲均势格局使然

土耳其海峡,作为中东和欧洲巴尔干半岛之间、黑海和地中海之间的重要交通枢纽,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发生在公元前五世纪的波希战争,强大的西亚霸主波斯在第二次入侵时,其陆军就是从这里进入欧洲的。如此关键的战略要地,却从中世纪开始被奥斯曼帝国占据,时刻威胁欧洲的安全。

俄国崛起为何必然面临地缘困境?欧洲均势格局使然

不过奥斯曼兴起的迅速,衰落同样迅速,被基督教世界,尤其是奥地利帝国阻挡,始终难以挺进欧洲腹地。1618至1648年,欧洲三十年战争爆发,中西欧基督教世界原先对统一帝国的重塑理想破灭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新的均势体系。各国不再谋求恢复罗马帝国时代的荣耀,转而尊崇威斯特伐利亚合约中的国家主权平等原则,这给了衰落中的奥斯曼帝国喘息的机会。

然而当蒙古人的潮水从东欧褪去之后,沙俄崛起了。为了争夺出海口,开拓对外贸易和扩张的海路途径,俄国人北击瑞典、南伐奥斯曼,先后打通了南北两个出海口,而其中地处温带水域的黑海更成为俄罗斯的最佳海港。克里米亚半岛、亚速海周边、黑海沿岸等大片奥斯曼领土相继被俄国人占据。另外在1683年第二次围攻维也纳失败后,奥地利人同样不断攫取原先臣服于奥斯曼帝国的匈牙利领土,奥斯曼的颓势尽显。

俄国崛起为何必然面临地缘困境?欧洲均势格局使然

19世纪上半叶拿破仑战争后,欧洲维也纳体系建立。以四国同盟、神圣同盟和大国一致原则为核心的欧洲均势格局重新出现。沙皇俄国为了维护欧洲君主国的统治四处奔走,俄军成为实质上的欧洲宪兵,并协助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镇压了匈牙利的起义。俄国在拿破仑战争后的一家独大局面显然也威胁到了比邻而居的奥斯曼土耳其,然而克里米亚战争改变了一切。

维也纳体系之中的诸国,英法两国的国内启蒙思想氛围相对浓郁,而俄普奥三国则较为保守,所以实际上是由这三国维持欧洲君主制度的合法性,三国之间的同盟关系非比寻常。俄国亦出出于此种考虑而帮助奥地利镇压了匈牙利民族运动。然而随着奥斯曼势力的褪去,俄奥两国在巴尔干地区出现了激烈竞争。当沙俄南下准备对地处巴尔干半岛末梢、比邻土耳其海峡的伊斯坦布尔进行入侵之时,遭受了英、法、奥三国的激烈反对。

俄国崛起为何必然面临地缘困境?欧洲均势格局使然

如若是在三十年战争前,沙俄的行为还能被看做是恢复罗马故土的光复战争。然而经历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和维也纳体系的漫长熏陶,俄国的行动被视作了破坏欧洲均势的表现。

当英法联军站在沙俄的对立面,同奥斯曼军队协同作战之时,沙俄独霸欧洲的野望就已经宣告破产了。保留一个拥有较强实力的奥斯曼帝国可以有效的帮助英法普奥等国从南方制约俄国,进而维系整个欧洲的均势。不过在这其中,奥地利帝国的邦交行为最为短视。面临英法土三国联军的围攻时,俄军在克里米亚力有不逮,于是想到了向自己曾经帮助过的奥地利帝国求援。然而奥地利不仅拒绝了俄国的救援请求,反而在外交上大力配合英法,俄奥同盟由此破灭。

俄国崛起为何必然面临地缘困境?欧洲均势格局使然

此后不管是法国协助意大利击退奥地利在亚平宁半岛北部的势力,亦或普鲁士为统一德意志而排斥奥地利的普奥战争,俄国均坐视一旁,再也没有像当初镇压匈牙利起义那般积极了。不过也正是俄奥交恶,以及英法等国对奥斯曼帝国的需求,给了土耳其苟延残喘的机会。奈何奥斯曼自身实力不济,在一战前的数次巴尔干战争中损兵折将,最终被德国海军恐吓而加入了同盟国阵营,惨遭肢解。

一战后的奥斯曼帝国瓦解,丧失了70%的领土,但却保持住了土耳其占据多数的小亚细亚和千年故都君士坦丁堡地区。当时的希腊为了收服拜占庭故都,甚至出兵干涉。但英法两国不仅不给予军事上的支持,在外交上同样选择了与凯末尔的土耳其媾和,最终独立不久根基不稳的希腊战败。

俄国崛起为何必然面临地缘困境?欧洲均势格局使然

英法两国留存土耳其的原因在于1917年沙俄的变天。为了应对苏俄的威胁,扶持一个亲西方的、政教分离的土耳其政权符合欧洲战后重建均势体系的诉求。凡尔赛体系虽被历史证明是脆弱的,但在当时却广泛被欧洲精英阶层认为是理所当然之举。

总之,正是三十年战争后欧洲所形成的均势体系,给了土耳其得以延续下去的政治空间。而俄国则在这场均势游戏中屡屡受挫,始终未能突破西欧诸国为其在南线设置的阻碍,限制了其由陆权扩展为海权国家的雄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