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寄宿制背后的真相:寄宿制下长大的孩子,是半个孤儿院儿童!

让不让孩子“寄宿”,“寄宿制”好不好?一直都有很大的争议。有很多家长反对寄宿的,也有很多家长支持寄宿的。

支持的家长认为,“寄宿”可以培养孩子生活上的能力,让孩子学会独立。

反对的家长认为,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这两种说法,各有各的理,谁也说服不了谁。那么到底“寄宿制”好不好呢?

在我看来,寄宿弊大于利,为什么这么说呢?下面我给大家分析一下。

校园寄宿制背后的真相:寄宿制下长大的孩子,是半个孤儿院儿童!

在如今这个社会,父母大多数是双职工家庭,留守儿童一直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农村家庭尤为显著)。

大多数父母迫于生活的压力,不得不把孩子留守在家,由爷爷奶奶带;(对于农村老一辈带孩子的思想,相信大家心里都有数吧!这里就不多说了。)

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和孩子分开,“寄宿”学校就成为了孩子们的不二之选,一个星期回家一次,甚至一个月回一次,在小小年纪就要学会“自力更生”,父母美其名曰:“让孩子从小学会独立,锻炼魄力”,殊不知,这只是家长们一厢情愿的想法。

父母从小不在身边,孩子从小“寄宿”学校,这与孤儿院的孩子有何区别?

校园寄宿制背后的真相:寄宿制下长大的孩子,是半个孤儿院儿童!

我是反对孩子寄宿的,至少在大学之前我是反对的。

事业不是你对孩子放任不管的理由。

可能有些家长会说,一家子都要我去养,生活压力大,不得不外出打工挣钱养家,我也想留在孩子身边啊,但是现实不允许。

谁没有压力?就连那些拥有万贯家产的人同样有压力,但这不应该成为你离开孩子的理由;把孩子带在身边,哪怕每天抽几分钟陪陪孩子,那也是有意义的。

就算你事业有所建树,但孩子毁了,你所奋斗的意义在哪里呢?将来只会留下悔恨的泪水。

校园寄宿制背后的真相:寄宿制下长大的孩子,是半个孤儿院儿童!

寄宿给孩子带来的危害

这是一所农村学校宿舍

校园寄宿制背后的真相:寄宿制下长大的孩子,是半个孤儿院儿童!

给大家讲讲我的故事:

我出生在农村,在我的印象中,父母的形象是模糊的,从我懂事起,他们就不在我身边了,外出打工,几年见一次,从小学五年级开始,我就开始了寄宿生涯。

谈论起寄宿生涯,我现在都记忆犹新,一间三十来个平方的房间,却住着16名学生,整个宿舍除了上下铺铁架床,空余的地方屈指可数。

虽说寄宿让我学会了独立,但一年四季下来,除了和同学一起,与父母电话交谈的次数寥寥无几,没有家庭的关爱,没有父母陪在身边,别提有多“可伶”了。看着同学和父母走在一起时,眼中慢慢的羡慕。

“寄宿”让我和同宿舍的同学打成了一片,以前我算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孩子,上了初中后,室友每天讨论的都是游戏,最后受室友的影响,让我沉迷上了游戏。(结果不用多说了,学习成绩下滑,每天都想着游戏,沉迷其中。)

“寄宿”容易让人“学坏”。做一个好孩子很难,但学“坏”只需要一秒,未成年孩子心性未成型,很容易受外界影响,“学坏”只在一念之间。

饮食,环境各方面的弊端,在这里我就不一一阐述了。

校园寄宿制背后的真相:寄宿制下长大的孩子,是半个孤儿院儿童!

从小寄宿制下长大的孩子,是半个孤儿院儿童!这句话说得一点都没错。

现在很多父母都没有正确意识到,寄宿制所带来的弊端远远大于利。父母才是最好的老师,家才是最好的学校。

我们只看到了让孩子独立,却忽视家庭、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情感,这些是未来难以弥补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交流也会产生阻碍。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最好的寄宿学校也不能代替父母”。父母和孩子相处的时间只有早期的十几年,等到孩子外出工作后,忙于工作,相处的时间只会越来越少。

学校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而言,只是极小的一部分,大部分还是来源于家庭,父母。

在这里我给大家一个建议:如果有条件,最好是别让孩子寄宿,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是孩子的人生导师,父母的作用远远大于学校的教育,大学之前能不寄宿最好别寄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