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孩子与父母疏离?被忽视的“寄宿制”问题,值得所有家长思考

经常有家长反映说,孩子和自己一点都不亲近,每周放假回来也不跟父母聊聊学习和生活,感觉家就只是一个睡觉的地方,睡醒拿着下个月的生活费,又匆匆回学校。一年到头没什么机会聊天,但是也不能埋怨孩子,学习任务重,一个月才回家一次,回了家还要赶作业,也没什么时间玩,即使到了寒暑假也有赶不完的补习班。明明是最亲密的人,坐在一起却没什么可聊的,一位高三学生的母亲这么说道:我一直以为孩子上了高中以后,话变少了,后来才发现,他和他的同学还是很能聊的,只是和我们没话说。

为何孩子与父母疏离?被忽视的“寄宿制”问题,值得所有家长思考

很多家长把问题归结于,父母和孩子之间有代沟。但是往往忽略了“寄宿制”这个问题,今天我们就聊聊“寄宿制”所存在的问题。

说到“寄宿制”,相信各位都不陌生。既然寄宿制普遍存在于各个阶段的学校,那么一定是有许多优点的。首先,不是所有孩子都住得离学校很久,有的孩子回一次家路上会花费好几个小时。如果每天都要从家里到学校往返显然是不现实的。其次,寄宿制能让孩子尽快独立生活,生活在学校就不同于在家里,在学校没有父母叫你起床也不会有人帮你打扫卫生,所有的生活细节都要自行完成。

为何孩子与父母疏离?被忽视的“寄宿制”问题,值得所有家长思考

寄宿制的优点大家都知道,那么缺点呢?

1.不适用于所有学习阶段

大部分孩子是从初中还是寄宿,但是到现在,许多小学甚至幼儿园就可以寄宿。这么小的孩子真的适合寄宿吗?打着让孩子独立的旗号,但对于这么小还需要父母陪伴的孩子,无疑于是揠苗助长。非但不能让孩子独立,还会让孩子内心情感缺失。根本不易于孩子身心发展

2.与父母相处的时间减少

相处时间减少,父母与孩子难免缺少沟通。未成年的孩子三观还没有定性,很容易被外界不良信息干扰,这时候需要父母的引导,但是几乎没有交流的双方,很容易因为相互之间的不理解产生矛盾,从而导致许多孩子与父母疏离。

3.缺少安全感

青春期时期很多孩子都会叛逆或者情绪波动,而大部分青春期出问题的孩子都是因为寄宿在学校与父母缺少交流,他们内心缺少安全感,尤其是在学校和同学发生矛盾时,只能用一些过激的行为去宣泄内心的负面情绪,而这些孩子是非常需要父母的关心与陪伴的。

为何孩子与父母疏离?被忽视的“寄宿制”问题,值得所有家长思考

但话说回来,由于现在社会生活压力大,许多父母都有繁重的工作,还要照顾家里的老人,可以说分身乏术。让孩子寄宿在学校,除了方便学习,另一方面也确实是无奈之举,毕竟不是所有家庭都买得起学区房,不是所有家庭都可以辞职陪读的。但是笔者在这里想说的是:与其说是“寄宿制”引发的问题,不如说是孩子与父母相处产生了问题。父母除了保障孩子的日常开支,更重要的是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沟通交流,相互理解才是打破“代沟”和“疏离”的正确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