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寄宿制背後的真相:寄宿制下長大的孩子,是半個孤兒院兒童!

讓不讓孩子“寄宿”,“寄宿制”好不好?一直都有很大的爭議。有很多家長反對寄宿的,也有很多家長支持寄宿的。

支持的家長認為,“寄宿”可以培養孩子生活上的能力,讓孩子學會獨立。

反對的家長認為,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家庭,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這兩種說法,各有各的理,誰也說服不了誰。那麼到底“寄宿制”好不好呢?

在我看來,寄宿弊大於利,為什麼這麼說呢?下面我給大家分析一下。

校園寄宿制背後的真相:寄宿制下長大的孩子,是半個孤兒院兒童!

在如今這個社會,父母大多數是雙職工家庭,留守兒童一直是一個普遍存在的現象(農村家庭尤為顯著)。

大多數父母迫於生活的壓力,不得不把孩子留守在家,由爺爺奶奶帶;(對於農村老一輩帶孩子的思想,相信大家心裡都有數吧!這裡就不多說了。)

在這種情況下,父母和孩子分開,“寄宿”學校就成為了孩子們的不二之選,一個星期回家一次,甚至一個月回一次,在小小年紀就要學會“自力更生”,父母美其名曰:“讓孩子從小學會獨立,鍛鍊魄力”,殊不知,這只是家長們一廂情願的想法。

父母從小不在身邊,孩子從小“寄宿”學校,這與孤兒院的孩子有何區別?

校園寄宿制背後的真相:寄宿制下長大的孩子,是半個孤兒院兒童!

我是反對孩子寄宿的,至少在大學之前我是反對的。

事業不是你對孩子放任不管的理由。

可能有些家長會說,一家子都要我去養,生活壓力大,不得不外出打工掙錢養家,我也想留在孩子身邊啊,但是現實不允許。

誰沒有壓力?就連那些擁有萬貫家產的人同樣有壓力,但這不應該成為你離開孩子的理由;把孩子帶在身邊,哪怕每天抽幾分鐘陪陪孩子,那也是有意義的。

就算你事業有所建樹,但孩子毀了,你所奮鬥的意義在哪裡呢?將來只會留下悔恨的淚水。

校園寄宿制背後的真相:寄宿制下長大的孩子,是半個孤兒院兒童!

寄宿給孩子帶來的危害

這是一所農村學校宿舍

校園寄宿制背後的真相:寄宿制下長大的孩子,是半個孤兒院兒童!

給大家講講我的故事:

我出生在農村,在我的印象中,父母的形象是模糊的,從我懂事起,他們就不在我身邊了,外出打工,幾年見一次,從小學五年級開始,我就開始了寄宿生涯。

談論起寄宿生涯,我現在都記憶猶新,一間三十來個平方的房間,卻住著16名學生,整個宿舍除了上下鋪鐵架床,空餘的地方屈指可數。

雖說寄宿讓我學會了獨立,但一年四季下來,除了和同學一起,與父母電話交談的次數寥寥無幾,沒有家庭的關愛,沒有父母陪在身邊,別提有多“可伶”了。看著同學和父母走在一起時,眼中慢慢的羨慕。

“寄宿”讓我和同宿舍的同學打成了一片,以前我算是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孩子,上了初中後,室友每天討論的都是遊戲,最後受室友的影響,讓我沉迷上了遊戲。(結果不用多說了,學習成績下滑,每天都想著遊戲,沉迷其中。)

“寄宿”容易讓人“學壞”。做一個好孩子很難,但學“壞”只需要一秒,未成年孩子心性未成型,很容易受外界影響,“學壞”只在一念之間。

飲食,環境各方面的弊端,在這裡我就不一一闡述了。

校園寄宿制背後的真相:寄宿制下長大的孩子,是半個孤兒院兒童!

從小寄宿制下長大的孩子,是半個孤兒院兒童!這句話說得一點都沒錯。

現在很多父母都沒有正確意識到,寄宿制所帶來的弊端遠遠大於利。父母才是最好的老師,家才是最好的學校。

我們只看到了讓孩子獨立,卻忽視家庭、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情感,這些是未來難以彌補的,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溝通交流也會產生阻礙。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說,“最好的寄宿學校也不能代替父母”。父母和孩子相處的時間只有早期的十幾年,等到孩子外出工作後,忙於工作,相處的時間只會越來越少。

學校教育對於孩子的成長而言,只是極小的一部分,大部分還是來源於家庭,父母。

在這裡我給大家一個建議:如果有條件,最好是別讓孩子寄宿,父母是孩子最親近的人,是孩子的人生導師,父母的作用遠遠大於學校的教育,大學之前能不寄宿最好別寄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