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人讀書能記住內容,而有的人讀過就忘了?

黃周海


許多人推薦《百年孤獨》這本書,說此書的金句精闢到噎死人。我用了一個月時間讀完,讀到後面,書中人物的名字都搞混了,金句差不多忘光了,只有上校製作小金魚這一個細節,勉強記得住,且不懂是什麼意思。

為什麼我記不住書的內容,而有的人讀書能過目不忘呢?我開始從古今中外的書籍中尋找答案。

一、溫故知新

孔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反覆溫習已經學過的知識是很快樂的事。想要記住書中內容,就得多讀幾遍,“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百年孤獨》是什麼樣的故事?為了讀懂它,我開始讀第二遍。馬孔多小鎮是沼澤中的孤島,開始一切都是公平的,自從吉普賽人帶來了外界的新鮮科技,小鎮就開始開放繁榮,同時也帶來了疾病、戰爭、殖民、娼妓和血腥,最後小鎮一切全部消失。

這個故事說明了什麼?還是不大懂,於是我讀第三遍。原來小說真正的偉大之處,是通過描寫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的傳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鎮馬孔多的百年興衰,反映拉丁美洲一個世紀以來風雲變幻的歷史。

至此我才基本讀懂,如果進一步延伸閱讀,瞭解作者生平和他們國家的歷史,那本書的內容就能記住,甚至可以借鑑魔幻現實主義寫作風格創作自己的創作。

溫故知新的讀書方法,曾國藩運用得最出色。他五歲啟蒙,十四歲開始參加縣試,屢考屢敗,屢敗屢考,二十一歲參加秀才考試,還是名落孫山,被學臺懸牌,責其“文理太淺”。他意識到自己是個天資愚鈍的人,於是以“笨”為基礎,制定自己計劃,不求一天讀一本,而是反覆讀一本書,讀通一本再啟一本,持之以恆,終成一代大儒。

有些書只需要快速翻過,不需要全部記住,忘了就忘了。有些書必須讀懂讀透,“半部論語治天下”,說的就是這樣的書。

二、選擇對的書

要麼讀喜歡的書,要麼讀專業書。

做喜歡的事多苦也不苦,陪喜歡的人多累也不累。讀喜歡的書相當於和喜歡的人見面,是一種享受。看到精彩的片斷能反覆讀,有哲理的金句會直接背,這樣的讀書當然能記得住。

選擇喜歡的作者,把他當老朋友,看他的人生經歷,生活狀態,探索他的思想變化,進取精神。當自己碰到坎坷磨難時,設想他會如何處理,從而給自己以啟示。

選擇喜歡的書,廢寢忘食地去讀,從而養成讀書的好習慣。不管有用的書,還是無用的書,往往能拓展自己的視野,能用不同維度去解讀問題,從而心胸開闊,心情愉悅。

每個人都得懂一門技術作為安身立命之本,讀專業的書,就是使自己快速成為專業人士,讀經典原著相當於和著名專家在一起,會讓你從外行走向內行,從內行走向專家,知識轉化成自己的技能,在實踐中不斷應用,到時你想忘也忘不了。

《易經》上說:“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日本的奧野宣之也說:

“在某個領域取得成功的人士寫的一本書裡,包含三十年的經驗之談,如果你讀完一百本這樣的專業書,就和修煉了三千年的功力沒什麼區別”。

讀經典書,能使你在這個行業快速做到極致,甚至在別的行業駕輕就熟。

選擇專業領域的系列叢書和最新線索。科技發展日新月異,要想在專業領域有所建樹,不僅要掌握必要專業的知識,還要及時瞭解專業動態,更要了解專業未來的發展趨勢,這樣才會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

讀喜歡的書,就像和情人見面,情投意合。又像和智者交流,解開迷霧。讀專業的書,就是掌握了開啟科技的鑰匙,能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

三、讀書有技巧

記憶有奧秘,讀書有技巧,讀書方法得當,天智愚笨的人也能記住內容;讀書方法不對,智力超群的人也是讀過就忘。

帶著問題讀。讀書必須帶著問題去讀才會有收穫,讀書有四問:

一是這本書講了什麼?二是這本書想解決什麼問題?三是作者講的道理我贊同嗎?四是這本書和我有什麼關係?

帶著這四問去讀書,去思考,就會有四得:

一是瞭解書中內容,二是得到知識和技能,三是形成自己的思想,辨析自己的行事方式和成敗得失,四是確定自己的努力方向和奮鬥目標。

帶著筆墨讀。古人說不動筆墨不讀書,好記性不如爛毛頭,說的就是讀書必須做好筆記。寫讀書筆記既是加深記憶,也是整理讀書思路,更是消化吸收的有效手段。讀以致用,用輸出倒逼輸入,把書本內容轉化成自己的知識,在應用中提高。

帶著問題讀,就是翻開目錄,自己設計問題,打開書本找到答案,合上書本想一下收穫了什麼?如果這樣的內容由你來寫會是怎樣的作品,作者知識和技巧比你高明在哪裡?找到了差距,就找到了努力的方向。

帶著紙筆讀,把觸動自己的地方寫下來,摘錄精彩部分做成卡片,讀完以後用自己的語言複述內容,寫下書評,這樣消化吸收後,書本內容就變成了自己的知識儲備,記憶深刻。

大腦用進廢退,書讀得越多,大腦越是靈活。堅持多讀,溫故知新。選擇讀對的書,愉悅心情,增長知識。帶著問題去讀,帶著筆墨去讀,以輸出倒逼輸入。這樣讀書,你也會記住書中的內容,久久不忘。


END.


博書


有一次,我和朋友聊天,她說起之前看過的《追風箏的人》。當時,我脫口而出,“這本書我也看過,‘為你千千萬萬次’,是吧。”她很開心,興致勃勃地和我聊起書中的內容,然而我很尷尬,因為就只記住這一句,其他的早忘得一乾二淨。那是我第一次有種深深的感覺:明明看過某本書,但具體是講什麼的,卻懊惱怎麼也記不起來,腦袋裡像團漿糊一樣。可其他人卻不一樣,他們總能將讀過的書記得很清楚,並能發表自己的見解。相信不少朋友也有類似的困擾:為什麼自己讀過就忘了,好像讀書也沒有什麼用,打擊讀書的積極性,甚至說出“讀書無用論”,從此不願意讀書。

那要怎樣解決這樣的困擾呢?後來我終於在奧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的書中找到了答案。《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中,通過利用讀書筆記從如何選書、購書、讀書和活用,為我們解讀了怎樣才能掌握書中的精華,內化書中的知識為我所用的問題。

可能很多朋友不瞭解作者奧野宣之,他畢業於同志社大學新聞學專業,是日本有名的“筆記本作家”。奧野宣之表示,一味盲目閱讀等於沒有讀過,著有《“處方箋”讀書法》、《三本書創造好點子》、《智慧創造鍛鍊法》等,他獨創的信息整理書和智慧創造法在商務人士中大受歡迎,累計銷量超過50萬冊,幫助人們學會有限閱讀。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中作者奧野宣之通過以下三點向我們解答了怎樣選書、怎樣閱讀和怎樣記住書中內容並加以活用的方法。

一、主動選購真正想讀的書,為提高閱讀效率做準備。“選購”包含“選擇”和“購買”兩層含義。有時我們在書店裡瞎逛,想找一本自己喜歡的書,可效率特別低,有時還會衝動性購買那些不想讀得書。其實,如果當初我們買書時有個書單,那我們就能準確的買到自己想讀得書,也不會存在買而不讀的現象。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書中,就提倡大家用筆記本收集生活中所有與書有關的信息,選出自己想讀的書,在書單上記上:書名、作者名、出版社,培養帶著目的去讀書的意識。書中還講了個小技巧,就是找出“樞紐書”,即“書裡推薦的書”,如《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中還提到過《學會學習》好方法比努力更重要,從個性出發,找到學習的制勝關鍵,這本書也進入了我的書單。當我們選了自己真正想讀的書,無形中就為更好地吸收做好了準備工作,也提高了閱讀主動性。舉個例子,你的老師給你講個知識,你腦袋中卻在想今天中午吃什麼,偶爾吸收一點知識;而你的同學認真聽講,聽了之後,又主動看了相關的知識,可想而知,你和你的同學在這個知識點上的吸收程度就很不一樣。我們讀書也是一樣,這本書就是你的老師,作者寫的相關知識,你不感興趣,閱讀主動性就低,獲得的信息就少,學會選書購書,這就將大大提高閱讀效率。

二、使用讀書筆記法,幫助我們理解書中的精髓。我們解決了選書和購書的問題,現在來看如何高效吸收書中精華內容。《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書中提到,當你為別人講解書中的內容時,才會真正理解它。而當你以思想輸出為前提去讀書時,思想輸入的質量也會有所提升,寫文章的好處比口述要多。讀書筆記法需要我們多次閱讀給書畫重點、寫讀書筆記。

1、對重要內容進行提煉。第一遍通讀,將你覺得有價值的那一頁折角;第二遍重讀,將你折角的那幾頁重新重讀一遍,如果仍然覺得好,就將那頁的另外一角折起來;第三遍標記,重讀折起上下兩角的幾頁,第三次仍覺得值得一讀,就用不同的記號在上面做標註,如直線代表“重要”,波浪線代表“非常重要”,圓圈代表“關鍵詞”等,當然折角工序也可以用不同顏色的書籤代表三道程序,如黃色書籤代表通讀,紅色書籤代表重讀,綠色書籤代表標誌,看你自己的喜好。

2、“蔥鮪火鍋式”摘抄+評論讀書筆記法。反覆閱讀我們之前做過記號的內容,嚴格刪選出自己認為可以多讀幾遍的部分,然後摘抄+評論。重點是一定要摘抄讓自己心動的語句、顛覆自己之前觀點的句子,用“O”表示後面是摘抄,表上頁碼,用“☆”表示後面是自己的評論,寫一些對摘抄部分的感想、思考和補充,最後加上日期,書名,作者名。

三、重讀讀書筆記,學以致用進行思想輸出。我們在學生時代,很多人都會將自己做錯了的題,摘抄到一個錯題本里,久而久之,一本厚厚的錯題本就出來了,然而有很多同學,根本就沒有回過頭去再看一眼,導致的結果就是以前做錯的題後來照樣不會。讀書也是一樣,為了更好地吸收內容,我們需要重讀讀書筆記,並學以致用。

1、如何重讀?《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中將一本書比作一個“場所”,讀書筆記就是拍攝的照片,在不同時刻去同一個場所拍照,拍出的照片會有所不同,對那個場所的印象也會發生變化。因此,我們應確定固定的時間、固定的場景,比如一週一次,晚飯後20點到21,在書房回顧那些摘抄的內容,如果有新的感想,再把它寫在筆記裡。當然,時間和地點,各位朋友可以自己制定。

2、怎樣使用?一是,寫書評輸出內化知識。我們之前使用“蔥鮪火鍋式”讀書筆記法,將摘抄的內容和評論的內容以圓圈和五角星區分,這時,我們就可以整合兩方面的內容,結合實際,在博客、微博、微信公眾號、豆瓣讀書等平臺寫書評;二是,為我們更好地生活或工作提供思路。《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中作者奧野宣之常會將自己當做因為某個主題而煩惱的人,比如以“工作與結婚”主題為例,他將選擇選擇三本同主題的書:A倡導保持工作和生活平衡的書,;B講解如何與異性交流的書;C提倡“讓婚姻為工作提供助力”的書;通過“蔥鮪火鍋式”讀書法,分別將三本書的要點和評論寫成讀書筆記,然後針對三本書中針對某個問題提出的不同意見,一邊自己討論,一般反覆修正,最後得出讓自己信服的結論,從而解決我們最開始的困擾。

“讀書筆記是一種昇華工具,可以讓讀書活動完成從生搬硬套到獨創思維的飛躍。”我們在讀書時要善用《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中的讀書筆記法,認真選擇滿足自己需求的書,抒寫讀書筆記,以輸出為目的內化成自己的知識,活學活用,這樣你就不會再有“記不住”的困擾。


豆芽樹11


以前我有個同事,感覺她真是從小到大讀了很多書,更令人羨慕的是,她好像讀了書就牢牢地記住了。

有一次,我買了一套《平凡的世界》,說實話,看了好多遍,我自己感覺很努力地背下來了。於是,在她猝不及防的時候,我跟她聊起這套書,結果,我發現,這套書,她多年以前讀過的,她不僅裡面所有人物都記得清清楚楚,而且裡面所有的細節都記得,而且人家還在那裡分析,潤葉怎麼樣,田福堂作為村支書怎麼樣等等,幾乎是滔滔不絕講了大半天。

而且她還能一段段背下來。我要是沒仔細認真地讀,都聽不大懂她在說什麼。

後來又有一次,我斗膽跟她討論了紅樓夢,也是如此,她隨口就開講。不說經典段落都記住了,而且對所有人都有自己獨到的分析,比如薛蟠,比如賈母,更別說林黛玉啥的了。

又有一次,我還跟她說起射鵰,人家隨口說,黃藥師比丘處機還小。我沒感覺,她隨口告訴我在哪一段,說是黃蓉心裡嘀咕的。結果丟人的是,我回家去翻書也找不到。

至於圍城,茶花女,基督山伯爵等等,好像她都是如數家珍。

於是有一天,我問她“你是怎麼都記住的呢”她驚訝地說“感興趣的書,壓根不用記。讀了就自然記住了呀!”她說不感興趣的書,她不願意看,也記不住。

我發現同樣發了報紙,她比我看的快,而且看了之後,裡面的文章真是隨口就能背出來。

她讀書真的特別投入,而且記憶力真的很好。

這跟她從小看書多看的廣是分不開的。她有一次說,只要看了,書就會自己浮現在腦子裡。但是不感興趣的,比如政治歷史,她說她背得特痛苦。

用她的話來說,就是特別喜歡,專注地看,就行。

我感覺,這種讀書的感覺,應該從小培養,也許大了就不太行了吧。


Longsuixinyuan


為什麼有的人讀書能記住內容,而有的人讀過就忘了?

個人體驗

其實這個問題我也想了很久,然後也自己去嘗試了,檢驗了一下自己的效果,就發現一個情況。就是有的書我去看我從事領域類型的一些書籍,我看了之後,印象比較深刻,就是對這些內容本來我就比較熟悉,然後來看這些內容呢,他就很容易進入我的知識體系裡面,這個是屬於哪個部分,那個是屬於哪個體系的,它是屬於哪個方面的一些內容,他又是如何去分析的,如何去思考問題的……這些我就能看明白,這本書我就看得懂一些,看的明白一些。

往往那一些書我們看了之後就記不住,這些書都跟我們的這個學過的東西、跟我們自己的知識體系沒有太大的關係,甚至毫不相干。也就是說這本書與我已有知識體系和框架間聯繫和連接度非常少,所以我們在看到這些書的時候就會有點頭痛啊,或者有點糊塗啊,看得濛濛的,不明白書上究竟在說什麼。後面乾脆就全部忘掉了,或者說大部分都忘掉了,只留下一有一些比較共同點的那種感覺在裡面。

專家式的閱讀

後來我接觸到一個人,他看了兩萬多本書,他就從中總結了一些看書的經驗,看書的方法。他說看書,分成幾個層面來看的:

第一個層面就是看書是不是在描述事物的表面現象。就是看這本書描述的事情大概是什麼樣子、它是什麼、大家認識的情況是什麼樣的、它的基本樣貌是什麼樣的,也就是它的表面現象是麼?

第二個層面看書就是看這本書是不是在解決問題層面。他寫講的內容是不是在解決一個問題啊、它解決的方法是怎麼去解決的、他是從哪個角度去解決的、然後他的解決過程當中用到些什麼工具啊,用到了什麼樣的器具,用的那些什麼步驟啊……看書還要這樣去思考,這樣去分析這個內容,然後對這本書的判斷就非常清晰了。

第三個層面的就是看書的時候要看他的本質。這本書他是不是講的這個現象的這個本質呢?是不是把他背後的這個秘密給講透了,或者說在講的本質講到了什麼程度……

從三個層面去問一些問題,對這本書進行思索、進行探討,就會發現很多書的內容,自然而然的就裝在大腦裡,自然而然的裝入了知識的一個大體系裡。這就像我前面提到的我個人情況類似,就是我熟悉的東西,然後我再去看同類的東西就會非常容易,理解非常快速,明白,他們在說什麼,就是從一個知識體系去看別人的書。但這位老師直接用思維高度、思維模型來消化吸收別人的知識,又比我這個層次快了很多。

那麼通過這一位老師,他給我的講述之後,我也開始嘗試改變自己的閱讀方法,從本質、方法、現象的層級來看書。祝大家讀書學習更有收穫。

我是童教雷老師,為您分享寫作的根本方法,解決寫作的苦惱,歡迎關注我


讀經典養正氣


首先需要專心。不專心看了也是水過鴨背。

在專心的基礎上,為什麼有人讀書能記住內容,依我看一個是記憶力(有先天,也有後天習得)。另一個是學習方法。

我這人天生的記憶力一般般,也不算差,小時候開始便有留心看大戲聽故事甚至從旁聽大人閒聊,過後還會像牛吃草一樣反芻,把內容在心中過一遍,久而久之成了習慣。

到後來看小說裡面說有的人能一目十行過目不忘,自己做不到當然一直羨慕不已,直到至今。

在初中二,遇到我今生的貴人之一,她是同班同學,是她幫助我在原有基礎上提高了記憶力。

她人很清瘦,可以講是面青口唇白但很堅毅,不但學習好,連體育的長跑爬竿都沒把她拉下。我倆都沉靜好學,上學的路很遠,為省時間常在回家路上一問一答把功課都複習完了。所以成了出雙入對的好朋友。(可能連她自己都不知有病,到中學畢業考後放學回家途中,快到岔路口,夏天她穿短西褲,幾個同學同行我走在後面發現她小腿水腫得發亮,我叮囑她一到家先告訴你媽媽。後來聽老師說她第二天去看病,說是心臟病要留醫,年輕的生命就永遠擱在那裡。我和一同學曾去醫院找過她,因年少不懂門路尋不著,那天回家路上一別就陰陽永隔,每想到她就婉惜不已)。

講回正題,我倆當時每天放學後就避開嘈雜,鑽進在擺放在學校操場下水道渠筒。(那時廣州市在全面整治臭水溝,所有內街河涌改建為暗渠好大工程用時也很久)。我倆人細,正好對面而坐。她想出一個遊戲方法,那時有文學課,課本里很多長篇故事,她說一齊各自看一遍後,輪流一個人閉上書把內容複述一遍,另一人對著課文檢查對方的錯漏。開始只要求總體沒錯漏就0k,我於是抓著重點及轉折等關鍵的去記,另外理解也很重要,它能助你順藤摸瓜。(就如你認路,不可能個個鋪面都記得,記住有標誌性建築和路牌及遇到什麼就要拐彎順著走就成)。但遊戲越到後來,連用詞連字眼都很少有出入。經過大半年後操場上下水道渠筒都用完了,我倆這遊戲也告結束。

以後看書看報看資料,只要看完就基本記得,如遇考試怕臨場緊張,我笨人有笨方法,我會把答案的內容默寫一遍確保到時快兼不會忘字錯字,可萬無一失。這樣一來考試時見到題目,那該回答內容,公式,分子式,分子量運算方法一切用得上的都會湧現在腦海中,只需動筆抄出來就是。就這樣使我愛上了考試。

又比方我現在寫頭條問答寫完了發佈了,有時閒著沒事,覺得還有需要還會把內容在腦中過一遍電影,看那裡還可以作點修修補補。


小笙常談


誠然,我們大多數人都是普通人,不可能通過一次閱讀就能記住書中所有的內容。說說我的感受吧,小時候的我不喜歡讀書,所以也無從談起,隨著年紀的長大,慢慢覺得並不是所有書都需要我們記住,每本有那麼一些東西留下就好。

此處,提供一些我自己的讀書方法好了。

一。閱讀養成記筆記的好習慣。

個人覺得讀書筆記最好記到書上,那樣重來閱讀時會有一些提及。即使說可能書讀完了,全書內容沒記得多少,但起碼你自己的思想會留下。這種形式的讀書筆記,我喜歡稱為瞬時輸出,就是我們一瞬間想法的誕生,雖然可能記憶沒有背誦深刻,但當提及時,依然會有很多想說的話。

二。養成讀後寫些書評或者讀後感的習慣。

有時書讀完了,書也完了,總感覺沒有任何意義。可能書的內容很枯燥,沒能留下很多印象,但隨手幾筆的主要故事情節,內容等寫下來,也算是一種閱讀輸出。這種形式的輸出我喜歡稱為平均輸出。可能一本兩本書,效果不明顯,但多了,自然顯示出他的價值。

三。好書重讀多感悟。

這個相對而言要求高些,那些我們買來的書,不應該只看一次就束之高閣,特別是經典,值得多次研讀。每次看都會找到一些從前不曾發現過得問題。紅學之所以稱為紅學,也是因為經得起推敲,而推敲的過程本身也是一種學習。

個人比較喜歡秦漢文學,諸子百家,拿易經來舉例子,易經這本書,圖是一個人畫的,後來的辭是不同的人寫的,時間越久,理解越多,才成為了我們現在看到的易經。所以,看書請不要吝嗇自己的思想,想到什麼就寫下來。這樣不僅增強記憶,更重要的是用來指導生活。而這種重讀我喜歡稱為延時輸出。

總之,讀書的同時不忘記輸出,那樣書才不會白讀,才會最終變成你的氣質。


三更燈雨


看到你的問題,我很想問,為什麼我和同事兼閨蜜一起逛街,身邊有什麼熟人經過她都能看到,甚至馬路對面有一個同事經過,她都能知道。而我呢,非得那個熟人在我面前了,我才能認出來,常常是她和我說,剛才XXX在幹什麼,你看到了吧?而我一臉懵逼。這是因為我不太擅長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為此我會沮喪嗎?開始有點,後來我就想開了,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是她的優點,我沒有,但是我專注力好啊,如果我在認真看書,有人坐對面打擾我,對我也毫無影響,有的優點是不可兼得的。

為什麼有的人讀書能記住內容,因為他最愛做的事情是看書啊,甚至那本書還是他最喜歡的書,他怎麼可能記不住呢?為什麼有的人讀過就忘了呢?因為他對這本書不是太感興趣,甚至是被逼著去讀的,怎麼可能記得住呢?可是讀書讀過就忘的人,有其他的優點啊,為什麼非要用自己的短處和別人的長處比較呢?只會徒增沮喪。就是因為每個人都不一樣,世界才精彩,而且這個世界有那麼多的崗位,需要不同特質的人。

如果是學生,必須要記住書中的內容怎麼辦?可能你不愛讀書,但是你可以用你喜歡的目標來督促自己讀書啊,比如你想上北大或者你想留學,甚至你想有一天和你的偶像站在同一個舞臺上,這都需要好好讀書,積累知識才能辦到。而且你還可以把枯燥的知識,轉變成你喜歡的方式來記憶。“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要你願意,一定能把書讀好。


趣學俱樂部


讀完書卻記不住書中的內容,這是很多人的苦惱。為什麼有的人卻能很好地記住呢?我認為大致可分為兩種情況:

  • 天賦好,記憶力極強。這樣的人很少,我活了30多年也只見過一個,真的是那種一目十行,過目不忘的那種。但這種人鳳毛麟角,我們學不來。

  • 掌握了正確的閱讀方法。絕大多數能很好記住書中內容的人,都是因為掌握了正確的閱讀方法。


為什麼沒記住?

艾賓浩斯遺忘曲線瞭解嗎?

從圖中可以看出,在閱讀的20分鐘之後,我們能記住的只剩下58%,而在1個小時之後僅剩下44%。如果你看完書後想不起來內容,這很正常,不是你腦子有問題,而是自然現象。

那為什麼別人能記住呢?


如何閱讀?

這是一個比較大的話題,我不可能在這裡用三五百字說清楚,只能介紹一下大致的閱讀方法。

古語有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可見要想掌握書中內容,只讀一遍是不夠的。當然讀百遍也有點誇張。我這幾年讀書算多的(去年100本,今年已經看了20多本),其中關於閱讀的書也看了不少。很多人覺得我記憶力好,因此能記住那麼多內容。實際上並非如此,我只是比別人看得多而已。一本書我會看3-4遍左右,每次的閱讀深度是有差異的。具體步驟如下:

  1. 瀏覽,這是閱讀的第一步。主要目的是瞭解該書的大致內容,確定是否值得一讀。


  2. 泛讀,正是開始閱讀。主要目的是瞭解該書的框架體系,主要觀點和推論,是否合理等。

  3. 精讀,這是真正的閱讀過程,是詳細閱讀,同時是帶思考的閱讀。在這個過程要用批判性思維去進行閱讀。

  4. 重讀,好書就得多讀幾遍。不過好書很少,多讀些經典書籍吧。

如何記憶?

僅僅掌握閱讀方法還是不夠的,還需要掌握一些幫助記憶的小訣竅。幫助記憶的方法很多,我只介紹我用下來效果較好而且比較容易上手的。


做好筆記。筆記的形式有很多種,可以先從最簡單的摘錄式筆記開始。把書中那些你認為重要的、有共鳴的、眼前一亮的觀點或句子記下來。如果你不想重讀一本書,那翻下這些記錄,效果也是不錯的。


思維導圖。有一種記憶方法叫回想,思維導圖正是幫助你回想的工具。在製作思維導圖的過程中,也是對整本書的一個提煉,有助於你更好地理解書中內容。通常,思維導圖是我讀書筆記的一部分。

冥想。我是去年開始練習的,感覺效果不錯。每次冥想後,最大的感覺就是專注和平靜。在這樣的狀態下閱讀,效果自然會更好。


我最近在整理和總結相關的閱讀方法,爭取這個月寫成文章分享給大家。有興趣的可以關注下~~~


風哥聊成長


在我看來,讀書是否能夠記住書中的內容,不但受制於個人的理解和記憶能力,更是取決於閱讀方法的不同。



想要記住書中的內容,並將書中的知識化為己用,就應該做到以下三點:

第一,明確讀書的目的。在打開書本之前,你首先必須明確自己為什麼要讀這本書。為了通過考試?為了學習技能?為了興趣愛好?為了消磨時間?……不同的讀書目的,應該採取各自對應的閱讀方法,否則很有可能會事倍功半,甚至南轅北轍。

第二,帶著思考來讀書,而不是被動接受書中的知識。具體可以採用趙周老師在《這樣讀書就夠了》一書中講到的RIA拆書法,這樣一本書讀下來,不但能夠記住書中的主要內容,而且還能夠學以致用。



第三,手寫讀書筆記。不要對自己的記憶能力過分自信,俗話說的好:“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日本作者奧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一書中指出:記錄讀書筆記,可以加深我們對書本的理解,幫助我們更好地記憶書中的內容。



總而言之,如果你讀完一本書之後,感覺跟沒有讀過一樣。那麼,你就需要改善一下自己的閱讀方法了,不妨嘗試一下以上三個技巧,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愛讀書更愛自由


有的人為啥讀書能夠記住,有的人卻記不住呢?

原因很簡單,你根本就沒有去記。大多數人讀書都是隻讀不記,這樣的讀書只是為了打發時間的,記不記住也無所謂。

如果你想記住書中的內容,在寫作或者交談中運用,就要下一番功夫了,不能只是的簡單的讀讀就算了,你還要掌握一套讀書的方法。

奧野宣之有一本書《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這本書說的就是讀書的方法。下面我簡單說一下書中的內容。

1、書要讀三遍

第一遍通讀,讀書的過程中最好做上標記,認為不錯的地方,進行折角。然後讀第二遍,第二遍重點讀標記的葉面,如果認為仍舊不錯,就折上兩個角。第三遍再讀折角的部分,重要的句子和段落做上標記。

2、記錄

一般一本書讀完三遍以後,就要進行記錄了。記錄的方法就是摘抄,把自己認為重要的部分抄寫的筆記本上。

摘抄只是記錄的一部分,重要的是寫下自己的感受。

在摘抄句子的下面,寫出自己的感受。這個句子好,為什麼好,哪裡好,給你的感受是什麼,你能想到的都寫下來。剛開始的時候可能寫不了很多,就寫下簡單的幾個字就好。隨著越來越熟練,就能寫的越來越多了。

3、複習

摘抄和寫感受雖然能增加自己的記憶,記得時間會稍微長一點。但是時間長不看,也是會忘記的。要經常複習,翻看自己的筆記,同時也能獲得靈感。

上面是我看《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後總結出來的方法,具體內容,建議你看看這本書。如有不妥的地方,歡迎留言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