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雍正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塵後簫歌


康乾盛世又稱康雍乾盛世,也是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後一個盛世,該時期經歷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持續時間長達一百三十四年。此期的大清國力最強,發展最快,疆域最大,而作為承前啟後的雍正皇帝,卻在"方今國家全盛,府庫充盈"之時,經歷了一件人生最痛苦的事。

愛新覺羅·胤禛(1678.12.13—1735.10.08),大清帝國的第五位皇帝,定都北京後的第三位皇帝。

胤禛是康熙大帝的第四子,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大帝在暢春園病逝,胤禛繼承皇位,次年改年號雍正。雍正帝在位十三年,於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1735.10.08)去世,廟號世宗,諡號為“敬天昌運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寬仁信毅睿聖大孝至誠憲皇帝”,葬於清西陵之泰陵。

應該說,雍正能夠執掌大清帝國,其本身就是一個奇蹟。

康熙十七年十月三十日(1678年12月13日),雍正出生於北京紫禁城,其生母為德妃烏雅氏。由於其生母烏雅氏出身低微,這就不具備他在康熙諸多皇子中的任何優勢,但吉人自有天相,因為孝懿仁皇后沒有生過皇子,只有一個公主還早年殤逝,而且清初時的後宮,是不允許生母撫育自己的兒子。因此,在雍正滿月之後,他便由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撫養,這就使他具備了接近康熙皇帝的先決條件。

雍正六歲即開始學習四書五經和滿文,並經常受到康熙的親自指點,年紀稍長之後,他便跟隨康熙帝四出巡幸,協助康熙辦理政事。

十九歲的時候,雍正跟隨康熙帝征討葛爾丹,並掌管正紅旗大營。隨後又侍從康熙帝視察天下、奉命前往盛京祭告祖陵、參加貢士會試的試卷複查事務、代康熙帝祭天封地。雍正的這些活動,令他的足跡遍了中國的主要地區,使他有機會了解各地的經濟物產、山川水利、民族風情、宗教信仰以及歷史問題,這無疑鍛鍊了他處理政事的能力,為他後來執掌大清帝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眾所周知,在康熙大帝的晚期,出現了九子奪嫡之亂。

當時的太子胤礽是立了又廢,廢了又立,所以諸皇子為謀求儲位,各自結黨營私,這無疑是犯了康熙的大忌。而雍正不但善於治國,更懂得韜光養晦,於是便他裝作對煉丹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為此他還專門作了一首題為《燒丹》的詩:“鉛砂和藥物,松柏繞雲壇。爐運陰陽火,功兼內外丹”,並且自稱是“天下第一閒人”。當然,雍正煉丹的目的,主要是做給康熙看的,證明他不謀皇位,只求煉丹,而此舉無疑使他獲得了康熙大帝的好感。

鑑於康熙在冊立太子上的失策,直接導致了吏治敗壞、黨爭之亂,因此,雍正在登基伊始就制定了立儲之法。

雍正元年(1703年)八月,雍正針對康熙晚期的弊端採取了補救措施。他一方面將寫有繼承人名單的詔書分為一式兩份,一份置於乾清宮“正大光明”匾額後,一份則留在身邊,待皇帝去世後,宣詔大臣共同拆啟傳位詔書,這樣就避免了諸皇子互相傾軋的局面。

在另一方面,雍正嚴懲貪官汙吏,重用漢人。

雍正初年,他重用的是年羹堯和隆科多。而終雍正一朝最受寵信的四位臣工:李衛、田文鏡、張廷玉和鄂爾泰,其中李衛、田文鏡和張廷玉皆是漢人,可見雍正一直在重用漢人,所以才有了“雍正一朝無官不清”的說法。

雍正除了任用能臣清吏之外,他自己更是勤於政事,並自詡"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

雍正帝在位雖然僅有十三年,但他卻通過列大刀闊斧的改革,迅速扭轉了康熙晚期積弊嚴重,在此基礎上,康乾盛世方能進入鼎盛時期。雍正“刻薄但不寡恩;冷酷但非無情”,其建樹之多、政績之大,不亞於中國歷史上的任何名主賢君,所以才會有了康乾盛世時期的"方今國家全盛,府庫充盈"。

然而雍正的傳奇還遠沒有結束,那就是他離奇的死因和人生最痛苦的事。

關於雍正之死,史書中的記載非常簡單,只是說他於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下午病危,當晚即死掉了,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雍正的死亡,史料中卻沒有記載。而在民間則有一種流行的說法,說當時有一位俠女叫呂四娘,她的父親和爺爺都因文字獄被雍正給殺害了。為了給親人報仇,呂四娘憑藉絕世的輕功和劍法,夜入皇宮砍了雍正的腦袋,而清廷為了皇家的顏面未敢聲張,只是說他暴病身亡。

又是暴病身亡,又是給人砍了腦袋,然而更可怕的是,雍正還攤上了一件人生最痛苦的事,他在"方今國家全盛,府庫充盈"之時卻無福享受。

用他老家的話來說就是“人死了,錢沒花了”。


刀墓手札


愛新覺羅·胤禛,前任掌門康熙的第四子,也就是嬛嬛口中的那個“四郎“。在激烈的九子奪嫡中勝出,成為清王朝的繼任掌門人,同時也成為現今影視劇中出場頻率最高的封建掌門人,成功當選“最受關注皇帝獎”,長長久久的活在了人們的心中。

此君在位時間並不長,僅僅十三年,但我卻對他給予了高度的評價。

他勤勉執政,攤丁入畝,耗羨歸公,改土歸流,廢除賤籍,秘密立儲,平定邊疆,創設軍機。對康乾盛世的連續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為乾隆朝創建大清鼎盛之勢,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和基礎,是中國歷史上最傑出的政治家之一和清王朝最傑出的政治家,沒有之一。

一、勤勉執政

四郎他爹康熙六下江南,他兒子乾隆也六次南巡。他呢?零。有人說他忙於政務,批閱奏摺,無暇外出。可事實上卻是,帝王出巡,動輒數千隨從,而且後勤、護衛、驛道、行宮等等支出不下千萬兩之巨。

四郎認為滿清天下得來不易,而且局勢初定邊境不寧,實在不應鋪張浪費揮霍無度。成功?我才剛上路。這估計就是他當時的真實寫照和想法。當然,估計這哥們也沒想到自己就幹十三年就領盒飯了。

二、攤丁入畝

雍正元年,四郎準了直隸巡撫李維鈞的奏摺,實行丁銀攤入田賦一併徵收的原則,改變過去按人丁、地畝雙重徵收標準,減輕了無地和少地的農民負擔。直接影響就是,許多之前偷逃人頭稅的百姓也不再躲避,真實反應出當時大清朝的人口數量和分佈情況,有助於加強管理和統治。

到乾隆朝時,這一政策經過長期的試驗和應用,徹底推廣並普及到了全國,具有非常明顯的歷史進步性。

三、耗羨歸公

耗羨,說好聽點兒是一種附加稅,說難聽些就是一種盤剝手段。

清初,官吏薪俸低,不足以養家餬口,辦公費不足,各級官吏向下索取節禮,而囊中羞澀拿不出錢的地方官吏便通過增加田賦來增加隱形收入。這種收入就叫“耗羨”或“火耗”。這種任意加賦的做法,明顯增加了百姓的負擔,也助長官吏的腐化和貪婪。

康熙朝時便認識到了這個弊端,但是卻一直沒能解決。雍正二年,山西巡撫諾敏乞折請求將全省一年所得耗銀提解司庫,耗羨歸公,以20萬兩留中,其餘分給官員。

此後,四郎認識到耗羨歸公的益處,通令各地全面辦理養廉,同時又嚴辭禁止各種陋規。以後火耗明確一分為三:一份給地方官養廉,一份彌補地方虧空,一份留地方府庫存銀。這樣,既增加了財政收入,又有助於廉政。

四、改土歸流

四郎在西南少數民族地區試行了改土歸流的政策。雍正四年,在西南邊陲,少數民族聚集地區取消土司制度,改派服從中央任免的流官。

改土歸流對於減輕對少數民族地區人民的壓迫和剝削有極大地幫助,對清朝實施全國性的統治和國家的統一有著重要意義。不過,清朝在推行改土歸流時忽視了宣傳教育,過度強調使用武力,對一些地區的反抗採取了殘酷的武力鎮壓,也給西南部分少數民族人民帶來了災難。

但是,不可否認,這是一次積極有效的探索和實踐。

五、廢除賤籍

四郎對於百姓實施了一些人性化的政策,那就是削除賤民籍。賤民由來已久,通常指奴僕、娼優、隸卒、樂戶、惰民、蜑戶(以船為家,以捕魚為業,不能上岸居住的漁民)等。

賤民幾乎沒有社會地位,不能與一般百姓為伍,不能讀書,沒有參加科舉考試的權利是社會上長期的不穩定因素。

雍正元年,山西、陝西等地因明朝建文帝末年時沒有依附朱棣而被編入“樂戶(官妓)”籍的後代,四郎下旨命令摘除其“樂戶”籍,使其成為普通民戶,標誌著清朝大規模取消賤籍的開始。

六、秘密立儲

經歷過九子奪嫡的慘烈,四郎在皇位的繼承上顯得尤為關注,經深思熟慮和長久醞釀,開啟了一項重大創新,那就是秘密立儲制度。

鑑於康熙帝在預立太子問題上的失敗,四郎在雍正元年八月宣佈密建儲位法,將他的繼承人弘曆的名字用滿蒙漢文寫好,雍正御筆《夏日泛舟詩》軸放匣中,置於乾清宮“正大光明”匾後,駕崩後從匣中取出當眾宣讀。又以密旨藏於內府,以備核查。

而且,四郎嚴旨後世子孫:“坐堂之君不立嗣“,沿用這個秘密立儲的方法,避免了皇子之間因爭權而引起的激烈鬥爭。

七、平定邊疆

雍正元年八月,羅卜藏丹津乘康熙皇帝逝世、雍正皇帝繼位、皇十四子胤礻題回京奔喪之機,在青海發動叛亂並一路向內地擴張。羅卜藏丹津脅迫青海和碩特蒙古各臺吉在察罕託羅海會盟,自稱“達賴渾臺吉”,改稱固始汗時的蒙古舊號。

四郎獲悉羅卜藏丹津叛亂以後,一軟一硬做兩手準備。一方面令川陝總督年羹堯辦理平叛軍務,另一方面派兵部侍郎常壽到羅卜藏丹津駐地沙拉圖傳達朝廷旨意,促其罷兵停戰。雍正元年十月,任命年羹堯為撫遠大將軍指揮平叛並最終一舉消滅叛軍。

清朝政府迅速平定了羅卜藏丹津的叛亂,結束了和碩特蒙古割據青海、控制西藏的歷史,確立了清政府對青海地區的直接統治和管理。對於維護國家統一、促進民族融合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八、創設軍機

我們現在看滿清的大辮子宮廷劇,動輒出來的就是軍機大臣某某某,聽著就拉風的很。可事實上,如果此情此景出現在四郎以前,那就不是拉風那麼簡單了,因為你的大牙都笑掉了。

軍機處是清朝自雍正開始設置的中樞決策機構。初設時是為了當時用兵西北,平定青海、西藏時的軍事需要,以達到辦事密速的效果。一開始僅是臨時性機構,但後來四郎越來越覺得軍機處的益處太多,逐步成為總攬軍政大權的中樞決策機構,將國政大權和實權由內閣移出。

軍機處的設置,徹底清除了宰相制度在我國曆史上的殘餘和影響。軍機處沒有直接的下屬機構,所以權力雖大,但並不同於宰相,行成自己的派系和人馬,仍相當於皇帝的秘書班子。軍機處是我國古代封建中央集權達到頂峰的標誌和產物。


文史不假


雍正,是清朝第五任皇帝,前任康熙帝的第四子。在清朝的歷任皇帝中,雍正是一位比較勤勞的皇帝,也頗具才能。但對於雍正登上皇位之路,坊間也一直流傳著一些說法。比如說雍正為了皇位陰險狡詐、殘殺兄弟、篡改遺詔等等。其實,這雍正應該是背鍋了的,為什麼這樣說呢?



這得從雍正的前任康熙說起。我們都知道康熙在位時間長達六十一年之久,這就令得太子胤礽的地位相當的尷尬。為什麼這麼說呢?這胤礽就是康熙的第二個兒子,胤礽從週歲開始,就被封為了皇太子,也就是未來的皇位繼承人。這胤礽也是爭氣,從小就勤奮好學,長大後文韜武略都有不小的造詣。



按理說皇太子只管安分守己做好太子本份,等將來皇位始終都是自己的。結果他等來等去,等了三十多年,自己老爹康熙始終都沒掛,一直把持著朝政,沒有一點退位讓賢的意思。人生,又有幾個三十年呢?於是,等得焦燥的太子自然會不耐煩,情急之下就容易犯錯,犯錯自然要付出代價,最終胤礽也是被廢了太子之位。

這樣一來,原本對皇位並無覬覦之心的其他皇子也就有了機會,康熙的兒子也多,這樣可就熱鬧了,也就是史上所說的九子奪嫡。在九子奪嫡裡面,雍正(皇四子)的實力並不強,也不被人看好。那皇四子是憑什麼登上皇位的呢?



是康熙遺詔。康熙作為千古一帝,自然知道自己皇兒眾多,也知道立遺詔的重要性。遺詔上明白無誤的說明了傳位給皇四子胤礽,也就是後來的雍正帝。有一種說法在坊間流傳,說是遺詔中原本是寫著將皇位傳給十四子,但“十”字被人改成了“第”四子。

但是滿文中的十字和第字根本不同,也就是沒法做手腳。也有說法康熙遺詔不是出自康熙皇帝的真跡,那麼作為遺詔的直接受益人,雍正皇帝自然是最大的嫌疑對象。而宣讀遺詔的又是雍正的心腹隆科多,所以康熙遺詔被疑有假也是很正常的了。



據說雍正繼位後為了穩固自己的皇位,對當年跟他爭奪過皇位的皇兄皇弟皇叔們痛下殺手。被下獄折磨致死的有,被長期軟禁的也有。這事不管真假,在歷個朝代中已經是度見不鮮了。勝者為王,敗者為寇,這也是“最是無情帝王家”的真實寫照。



對雍正皇帝來說,出身在帝王之家,各人所處的立場不同,很多時侯都是隨波逐流,身不由己的。雍正是清史上提的比較少的的一位皇帝,對他的評估,眾說紛紜,褒貶不一,爭議頗大,但不可否認他的功績。整理吏治,嚴懲貪官,建立軍機處,集中了皇權。改土歸流、,灘丁入地,刺激人口增長。廢除賤籍,銳意進取,勤政為民,是康乾盛世中間的連接紐帶,其承上啟下的作用不可忽略。

我們是瀚海自媒體工作室,歷史的記憶由我們為您講述,如果你喜歡我們的文章,希望留下您的點贊+關注,謝謝!


瀚海說史


評價一位帝王,必然是非常困難的,但不妨聊一聊自己的看法吧!

在史學研究中,雍正帝的口碑相當高,被譽為清代最為勤政的皇帝,也是最為關鍵的皇帝。

自努爾哈赤起兵開始,又經皇太極和多爾袞的努力,最終使得滿洲定鼎北京,在順治朝基本實現了統一。而素有千古一帝的康熙大帝,在開疆闢土的同時,更是實現了政治、經濟和文化的全面發展,並使得大清帝國顯露出了盛世景象。

然而在康熙晚年,由於一味奉行寬仁政策,吏治腐敗也日益嚴重。與此同時,由於邊疆連年用兵,國庫也開始入不敷出。在這種情況下,留給下一任皇帝的,可以說是一個爛攤子。

作為清入關後的第三位皇帝,雍正帝即位後厲行整頓,實施了近乎苛刻的手段,對官場的腐敗行為予以嚴懲。不僅如此,雍正自己也極為勤奮,精力充沛的他,在執政的十三年中,幾乎未曾有一日一時的懈怠,不是與朝臣商議政事,便是在深夜批閱奏摺。

雍正的勤勉,亙古少有。但凡翻閱過清代硃批奏摺的朋友,都會發現,經雍正批閱的奏摺,很少用“知道了”予以草草完事,而是常常動輒幾十字、幾百字地予以訓誡,做出批示。在這十三年中,雍正親手批閱的奏摺堆滿了幾間屋子,這樣的工作強度,是常人難以想象的。

可以說,如果沒有雍正的十三年,也就不會有後世乾隆盛世的出現,大清帝國很可能也傳不到20世紀。因為,康熙晚年的時局已經顯露出了十分明顯的弊病。

同樣,清代的群臣也非常慶幸,因為雍正帝僅僅活了十三年。畢竟,做雍正的臣子,太累,也太難。

世人皆言雍正薄情寡恩。的確,從隆科多、年羹堯、田文境這些大臣的遭遇中,足見帝王之術的可怕。對待功臣尚如此決絕,又何況是那些貪官汙吏呢?

對於臣子而言,雍正帝是可怕的。因為,這位皇帝與眾不同,他反對腐敗、提倡節儉和規勸勤政,從來都不是說說而已。雍正皇帝一直陶醉在自己的理想中,並堅持以身作則,同時要求天下官員以他為榜樣。

可是,在家天下的時代,能夠達到這一境界的臣子,能有幾人?因此,更多的人,都是在隱忍中度日如年。但不管怎麼說,在這十餘年中,清朝的吏治是最好的,也是國庫最為豐盈的時期之一。

當然,因積勞成疾,雍正在位十三年後便暴斃而亡,卻也避免了矯枉過正的危險。從某種層面來講,也算是不幸中的萬幸。

簡單來講,雍正是一位稱職的皇帝,在清代歷史上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他上承康熙,下啟乾隆,把一副爛攤子治理地井井有條,並將其交給繼任者乾隆朝,從而為康雍乾盛世的出現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夕陽下的晚楓



在電視劇《雍正王朝》之前,普羅大眾對他更多的認識是,殺父弒母,屠戮兄弟,篡改遺詔,血滴子兇殘,喝鹿血亂倫,無頭暴卒,以及呂四娘俠義。然而這些對雍正野史流傳在民間文學中,市場甚廣。

後來在《雍正王朝》的火爆之後,普羅大眾對雍正的認識發生了顛覆。


原來這是一個銳意改革,克己為公的一代有成之君。之前說“康乾盛世”,現在史學界將之更名為“康雍乾盛世”。人們意識到正是因為雍正的銳意改革,才延續了康熙晚年的頹勢,打下了乾隆60年盛世的基礎。

雍正用了13年時間,將康熙晚年不足800萬兩國庫充盈到近7000萬兩。


他推行“攤丁入畝”、“火耗歸公”、“官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打破了康熙晚年形成的各種利益鏈條,直接拿士紳等既得利益階層開刀。雖然得罪了筆桿子,給自己留下了汙名,但也徹底刷新的吏治,恢復了政治清明。

他推行”改土歸流”加強了中央政府對邊境的控制與管理,穩定邊陲,消除了更多不安因素。


他設立“軍機處”,將中央集權制度又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峰。對於國家”集中力量辦大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終於為後來乾隆一舉蕩平準噶爾,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


他寵幸銳意改革的重臣,田文鏡、李衛、鄂爾泰、張廷玉,都得到了超其同等品級應有待遇。張廷玉成為有清一朝,唯一配享太廟漢臣的榮譽。這讓普羅大眾還認識到雍正原來還是如此”耿直可愛的漢子”。

隨著普羅大眾對雍正好奇的進一步加深,深入挖掘出一些“埋”得更深的史料。才發現原來雍正不但是一個改革之君。還是一個儒釋道皆修的大家。他對藝術的鑑賞水平也是遠遠高於他”農家樂”水平的兒子。

清朝入關定鼎八十年後,有了一位文學詞章並不亞於任何一位翰林進士,談禪說道,並不遜於禪門宗師的雍正皇帝。————南懷瑾


雍正同時還可謂是“拼命四郎”,每日批閱公文萬餘字,每日僅休四個小時,每年僅休一日。每日忙於案牘的雍正沒有閒暇時間去學自己父親和兒子幾下江南。於是苦中作樂,讓人將自己畫在各種情境之下,以供自娛。


如此高負荷的工作強度,終於拖垮了這樣一個有志之君,最終留下來一個暴斃之謎。實在令人嘆息。


炒米視角


我是劉忙觀點,致力於傳統文化傳播。

對一個人的評價,不能只從影視和文學作品中去獲得,而更應該從他所從事的職業、他留下來的文字以及他日常所使用的器物等多方面來應證。



雍正皇帝一生有三部著作:《雍邸集》、《御選語錄》和《大義覺迷錄》。《雍邸集》是雍正即位之前所寫的詩集,詩集記錄了雍正皇帝在雍親王府時期的經歷。《御選語錄》是雍正晚年親自所著,闡明他對佛學的見解,現在我們看到的《乾隆大藏經》,開篇的序言就是雍正寫的。《大義覺迷錄》,主要與文人曾靜進行辯論。書中闡述了華夷是一家,旨在宣揚清朝政權的正統性。乾隆即位後,下令銷燬了《大義覺迷錄》。



從《大義覺迷錄》裡,我們基本能看出雍正的一些個性:有精神潔癖,極度自律、極度勤奮,在道德上堪稱完美。

因為有這樣的性格,所以雍正有極強的權力慾,這到並不是因為他迷戀權位,而是因為他的好勝心遠高於他人,為了急於向外界證明自己,所以他不得不消滅政敵、迫害異己,所以變態的“軍機處”只能在雍正一朝產生,所以他必定也會勤政,我一度懷疑雍正是處女座性格。



《大義覺迷錄》的主角有兩個,一個是雍正,一個是曾靜,給人的感覺像最高領導人回答記者問,記者的問題極其刁鑽,而領導人更是偏激,雍正在這部書裡的回答委實精彩,但因為太過於明察秋毫了,所以統治不可能長久,自己的性命也不可能長久,這就是水至清則無魚的道理。



因為眼裡揉不得沙子的剛介個性,他為政過於嚴猛,幾乎得罪了所有的社會階層,對官員過於嚴厲,對貪汙零容忍,獲得了抄家皇帝的惡名。對百姓也是如此,他相信嚴刑峻法是改善治安的重要途徑,但上有好者、下必甚焉,雍正一朝的冤獄特別多。所以,說他刻薄寡恩也不為過。



雍正皇帝有精神潔癖的證明還表現在瓷器上,他的藝術素養高,對瓷器的要求也極嚴,他事必躬親,對瓷器的包裝、裝潢、用料、式樣都有很細緻的指示,甚至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



雍正皇帝駕崩後,他的兒子乾隆給他上了廟號世宗,諡號敬天昌運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寬仁信毅睿聖大孝至誠憲皇帝。從世宗和憲皇帝這兩個稱號,我們也能看到一些端倪。憲這個字,有博聞強記、賞罰分明的意思,但也有冷酷無情、缺乏人性的意思。世宗有著守成令主、承上啟下的作用,也有得位不正,皇族內部帝系轉移的含義。由此,可見,乾隆皇帝認可雍正的能力和對國家的貢獻,確不認可雍正創立的制度和他的處事風格。果然,乾隆即位之初就改變了帝國的航向,基本推翻了雍正的政策。

想了解真實的雍正皇帝,大家可以閱讀這三部書。


劉忙觀點


雍正如果懂得明哲保身,就不會得罪官紳階層和文人士子,留下了身後“罵名”!

歷史上的雍正,是一個工作狂人和意志堅定的皇帝。

工作狂人;

雍正在位期間勤於政事,自詡“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據說,他每天的睡眠時間不超過4小時。這一點,我們可通過雍正和眼鏡的故事,就能明白到了。

雍正是我國唯一的“眼鏡控”皇帝,他一生共用了十餘副眼鏡。而且在自己的寢室、書房和坐轎上都會放置眼鏡。

其實,這是由於雍正太勤政了,為了隨時隨地都能處理國事,而不受自己的視力所耽誤。所以,才配置如此多的眼鏡。

也正因為雍正操勞過度,最終使得雍正的視力下降得越來越嚴重,只能越發的依賴眼鏡。

從中可見,雍正的工作強度,可是空前的。縱觀中國歷史,幾乎找不出第二個能比他更勤政的皇帝了。

意志堅定;

雍正更是一個意志堅定的皇帝,他在位之初面對的可是康熙晚年積累下來的諸多弊政。那時的清王朝,吏治鬆弛,百姓凋弊,朝堂上更是派系鬥爭劇烈,可謂是危機四伏。

而雍正不僅需要糾正這些弊政,還需要推動自己的改革。他在位期間,推動了火耗歸公和攤丁入畝、開豁賤籍、官紳一體當差納糧等一系列改革,緩和了尖銳的社會矛盾,促進了社會公平和生產力的發展,為日後的乾隆盛世打下了極為紮實的基礎。

但是,這每一項的改革,那都得罪了龐大的官紳階層,是在動他們的既得利益,是在與虎謀皮啊!因此,改革的阻力,是空前的巨大。龐大的官紳階層從明的暗的,源源不斷的向雍正施加壓力,甚至聯起手來共同阻礙,甚至對抗雍正。這些保守勢力與八爺黨這些反雍正勢力彼此勾結,共同逼迫雍正。

因此,雍正的改革,如果不是意志堅定,是難以推進的。而雍正,他做到了!在他並不長的統治期內,他在很大程度上推進了這些改革,成就了清朝的繁榮昌盛。但卻讓自己承受了本不該有的“罵名”!

而巨大的工作量和政治壓力,也在不斷消耗雍正的身體。到後期,雍正不得不開始大量服用丹藥,以提升精神。結果,操勞過度加上丹藥的副作用,最終沖垮了雍正的身體,使得雍正成為歷史上真正意義上累死的皇帝!


這些歷史要讀


在看古裝電視劇的時候,很多男性同胞可能都非常羨慕皇帝的生活,一個人就可以擁有成百上千個女人,不過很多皇帝也因此落了一個"帝王多情"的標籤。其實,身為皇室子弟,他們本來很多時候都是身不由己的。如果他們真的能遇到自己心愛的人的話,他們也是可以做到非常專情的。

在清代多位皇帝之中,人們最熟悉的還是康熙爺孫三人。尤其是近幾年來的清宮劇,更是將這幾位帝王的感情生活描繪得天花亂墜,估計隨便找一個歷史小白都能說出這三位帝王,曾經和哪些女人發生過關係。尤其是雍正帝,因為他正好生在了九龍奪嫡的時候,這讓他的人生故事增添了不少傳奇的色彩。

要說這雍正帝,從小心機就比較深,而且權力心很重。當時為了爭奪皇位,其他的皇子們都在四下奔走,他當然也沒少幹這種收買人心的事情,不過他藏得比較深,表面上裝的很乖巧,連康熙這麼老奸巨猾的人都能騙過去,可見雍正帝的道行有多深。他自小就關心國家大事,而他的政治才能在他繼位之後體現得尤為明顯。不過,此消彼長,他在政治上放的心思多了,難免會冷落他的妃子們,甚至很長時間都不曾召見妃子們侍寢,老百姓們紛紛稱讚他是個一心為民的好皇帝。

從雍正的私生活以及他從小養成的生活習慣來看,雍正是一個非常自律的人。不過,難道雍正真的對男女之事這麼不感冒嗎?身邊明明有許多如花美眷,卻能做到充耳不聞?其實,這只是因為他沒有遇到喜歡的人罷了,當他後來真的遇到自己喜歡的女子的時候,他也是非常瘋狂的。

雍正到了51歲的時候,遇到了一位年輕的妃子,這次他就開啟了他的專寵模式,說他將這位妃子捧在手心也不為過,那就是謙妃。謙妃年紀正好,青春貌美,而且還非常有才華,性格溫柔體貼,還風情萬種,可以說集女人所有的優點於一身,這讓她在後宮裡面特別惹眼,當時已經上了年紀的雍正看見了也難免春心蕩漾,有了當年的戀愛的感覺,於是就特別寵愛謙妃。

皇帝的其他女人要想在後宮中晉升段位,一般都要花上許多年的時間,但是謙妃進宮沒幾年,就從答應升級為嬪妃,由此也可以看出雍正帝對她的寵愛。雍正帝在去世之前還拉著謙妃的手,說了五個字"我捨不得你",這讓身邊侍候的人都感動不已。一輩子清心寡慾的雍正帝,能在晚年的時候找到自己心愛的姑娘,也算是非常幸運了。


老張頭愛三農


先說題主描述的場景。這一幕是雍正的小兒子弘晝為了躲避差事,自導自演了一出給自己辦喪事的“活出喪”鬧劇,讓人啼笑皆非。

當我們感嘆皇家子弟荒誕不經的時候,雍正皇帝向我們揭示了其中真實緣由。雍正對弘晝說:“這一點你比阿瑪強,小小年紀就知道明哲保身。”原來,弘晝深知這次差事的兇險,處事圓滑的他不能明著抗旨,就想出這個看似荒唐的辦法脫身。



那麼,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差事讓一個皇子左右為難呢?答案是抄一個人的家。

雍正皇帝對待犯錯的官員非常嚴厲,動不動就抄家,所以有了“抄家皇帝”的稱號。不過,這次抄家的對象不一般,要抄的是雍正的弟弟,康熙皇帝第八子胤禩的家。胤禩和雍正一直是競爭皇位的對手,而且胤禩在朝中擁有極大的勢力和眾多的擁護者,被尊稱為“八賢王”,聲望遠遠超過當時的雍正。雍正即位之後,視其為眼中釘肉中刺,欲除之而後快。



弘晝知道去抄八叔的家是一件費力不討好的差事,所以費盡心思脫身事外。後來事實證明弘晝是正確的,前去抄家的皇長子弘時就在胤禩的慫恿下,陰謀殺死弘曆也就是後來的乾隆皇帝,最後被自己的父親雍正處死了。


至於雍正說弘晝比自己強,是指雍正還是皇子的時候所辦的差事。康熙年間,國庫空虛,不是沒有銀子,而是銀子都被各級官員借用了。康熙皇帝下令追討國庫欠款,這是一個燙手的山芋,沒人願意碰。胤禛主動站出來,接下了這項任務。辦差期間,遭到了官員們的抵制,兄弟們的掣肘,胤禛不僅沒有辦好差事,還逼死了人命,最後被康熙皇帝責罰。

通過雍正做皇子時所作所為,我們應該能夠看出雍正皇帝最大的特點——敢於任事。不管是即位前的追討欠款還是即位後的銳意改革,都說明雍正敢辦事、辦實事,這一特點讓雍正皇帝革除了康熙末期造成的種種弊病,引出了更為繁榮的乾隆盛世。


淡墨殘煙


即使是放在整個中國史裡,雍正也可以算是一位個性非常獨特的皇帝,雖然他在位時間不算長。要完整全面評價雍正帝,寫一大本書都可以,很難在問答這樣的篇幅中來完成,只能是略略談一談。

首先,置於整個清朝歷史發展脈絡中,雍正是康乾盛世中起了承前啟後的關鍵作用。康熙晚年,困於皇子奪嫡內鬥,治國力不從心,於是吏治廢弛,國庫嚴重虧空,國家步入了下行軌道,雍正上臺後以鐵腕治吏,解決火耗虧空問題,將康熙末年只剩700萬兩白銀的國庫,充盈到7000萬兩。

雍正是一位非常勤政的皇帝,在位13年硃批1000多萬字,不好女色,幾乎常年無休,最後累死在御案前。

此外,鑑於康熙末年九王奪嫡的教訓,雍正創立了秘密立儲制度。即由在位皇帝認真觀察考查諸子,將其中最符合繼位執政條件的人,親筆書寫密詔兩道,一道放置於乾清宮最高處“正大光明”匾後;另一道隨身攜帶,一旦去世或在彌留之際,才令大臣宣示,被命為嗣皇帝的人立即登位。這樣做,一可以杜絕紛爭,避免前此的內鬨;二則在不分嫡、庶、長、幼的情況下,可以挑選出最符合條件的人繼位。此舉旨在解決了滿清開國以來始終存在的皇權繼承紛爭,其後乾隆、嘉慶、道光、咸豐等,都是按此規定順利接班。

雍正建立軍機處。皇權和相權的鬥爭延續了兩千多年,自朱元璋廢除丞相之後,所有權力收歸皇帝,然而也給皇帝帶來了極為繁重的工作,所以相權又以內閣的形式復生。清朝承襲明制,雖有內閣,但是因為皇權的極大膨脹帶來的極其繁重的工作,所以雍正建立軍機處,處理日常大量軍政要務,但是並沒有決斷權,只作為皇帝的機要秘書處。如此雍正即掌握了絕對集中的皇權,又可以高效地處理日常政務。

除此之外,雍正為了解決貪腐問題,一邊嚴懲貪汙,一邊採取厚俸養廉。他大力改革賦役制度,推行攤丁人畝的財政政策,有利於無地少地貧難下戶可以減少負擔。他嚴查虧空,充實國庫。在社會上,解放丐戶、蛋家、世僕等所謂“貶民”,恢復這一部分人民的平等地位。在雲、貴桂等少數民族地區,大力推行“改土歸流”的政策,有利於促進當地的社會進步,大力加強統一。在鞏固邊防上,他截平青藏地區的叛亂勢力,追剿仍圖再起侵擾中原的蒙古貴族集團,相繼取得軍事的勝利。

雍正得位沒有問題,學術界早有公論。康熙晚年,雍正採取的策略是“不爭是爭”,他一面篤信佛教,超然物外,一面鐵腕任事,每次康熙交付的差使都完成得很漂亮。最後成為勝者。佛教徒的另一面是,雍正性格中有非常刻薄的一面,將存在威脅的對手八弟九弟改名阿其那(豬),塞思黑(狗),又如懲治年羹堯時將其一路逐級貶官,極盡羞辱之事;別出心裁賜錢名世“名教罪人”匾額,給予羞辱式的懲處,不一而足。

雍正又有很真性情的一面,比如他和田文鏡等重臣的往來奏摺中那些個性的語言,“朕就是這樣漢子”,“朕亦很想你”之類。

特別讓人不理解的則是《大義覺迷錄》一書的發行,雍正處理曾靜反清案的手法也是很個性,此書保留了曾靜、呂留良、嚴鴻逵等大量反清言論,並揭示出康熙時諸皇子爭奪王位、雍正得位及其後的相應措施等具體細節。看起來這是雍正乾的最蠢的事,它的刊佈並未能收到預期效果,反而在實際上傳播了對清王室極為不利的言論,因此在乾隆即位之初即下令禁燬,重新收押曾靜將之處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