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寫得最悲涼的古詩詞是哪一首?

謝小樓


好玩的國學回答的問題,既好玩又有深度!

蘇東坡:幽默大師也也有獨自哭泣的時刻!蘇東坡最悲涼的一首詞!

蘇東坡不是北宋第一段子手嗎?不是善於開玩笑善於自嘲的人嗎?不是宋朝最豁達最看的開放得下的人嗎?不是儒道佛兼修,達到了極高境界的人嗎?他會悲涼嗎?

事實上,沒有人能擺脫來自紅塵的困擾。有的人為情所困,有的人為仕途所傷,有的人為前路無望所迷茫。

沒有人能躲得過來自人間的悲歡離合,就是孫悟空,還有七情六慾呢。所以,蘇東坡作為一個情感豐富特別文藝的人,悲涼是他性格中所固有的本色,他在哭的時候展現笑容,其實只是假裝堅強而已。

就像帶著面具的演員,就像表情滑稽的小丑,其實,在他們強顏歡笑的時刻,有誰知道他們內心的悲傷?

蘇東坡的整個一生,可以說是笑著活下去的一生,但是在微笑的背後,卻是由無數個悲涼的時刻組成的。之所以蘇東坡給我們一種特別達觀曠達的感覺,那是他的悲苦不願向別人提起而已,深刻的蘇東坡,怕我們不理解他的憂傷!

蘇東坡在很多詞裡,都刻意表達出一種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情緒,所謂“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把坎坷把挫折把旅途上的荊棘,看成是人生道路上的風景,無論在哪裡,他都能愛上那個地方,義無反顧。這就是他面對生活的一種超然的態度,,一種隨遇而安的心態,所謂心安之處是吾鄉!

但是蘇東坡在人生最為困難的時刻,他再也忍受不住無邊的孤獨,特別是獨在異鄉為異客的時刻,特別是在人長久,月嬋娟的時刻,特別是在中秋的夜裡,遠望北方的時刻,他再也不裝,再也不會掩飾自己的情感,在那個本應該萬家團圓的月圓的時刻,孤獨的蘇東坡,在孤獨的黃州,寫下他一生中最為悲涼的一首詞,這首詞讓我們同蘇東坡一起,感同身受人生的孤獨感,人生如夢的幻滅感,感到生命的無奈。

這首詞就是他的《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夜來風葉已鳴廊。看取眉頭鬢上。

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雲妨。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悽然北望。

這是一首中秋詞。談到蘇東坡的中秋詞,我們常常會想起,他的那首傳唱至今的“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那首在密州寫下的中秋詞備受喜愛,因為他寫出了自己對生活的達觀情緒寫出了全人類同感的情感體驗,那就是擺脫孤獨,擺脫寂寞,走向社會,和愛我的人和我愛的人在一起,這就是“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美好情感。

在這首詞中,蘇東坡是輕快的,是充滿了基督的精神的,所以能引起人們的強烈共鳴。而這首詞,蘇東坡直接寫出了自己的寂寞,自己對人生的深刻體驗,那就是——沒有誰可以抵擋寂寞!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

用夢來寫人生,無非兩種情緒。一種是人生的幻滅感,一種是人生的美麗的審美體驗。因為在夢中,生活往往很美好,原來不愛我的人開始對我死心塌地,原來實現不了事情開始美夢成真。這種體驗類似於莊周夢蝶。莊周在精神和身體上是不自由的,但是在夢中,他化成了蝴蝶,翩躚於美麗的花叢中間,此刻,人與自然,身體與靈魂,化為一體。而第一種夢體現的幻滅感,就在蘇東坡的這首詞中。人生很短如白駒過隙忽然而已,還沒有想好怎麼好好活著,已經要到了大夢初醒的時刻了,美麗中透著無邊的悲涼。蘇東坡開頭這一句,就已經把我們拉到一個極端悲涼的境界。

人生幾度秋涼。人生能有幾個秋呢?秋天是收穫的季節,也是即將萬木凋零繁華落地成塵的時刻。蘇東坡在反思,自己的春天從考上進士開始,但是自己在春天種下了龍種,收穫的卻是跳蚤。自己滿懷一腔報國之志,最終卻被貶到黃州這個地方,連鳥都不拉屎。這樣的秋涼,在自己已經進入不惑的年紀,還能有幾個呢?

我們都想追求生命的質量和長度,但是不保證生命的質量,那麼生命的長度,也就是一種煎熬而已。所以,蘇東坡感到無邊的悲涼。

夜來風葉已鳴廊。看取眉頭鬢上。此句重點是寫自己容貌的變化,不知不覺,頭上已經添了許多秋霜。韶華易逝,青春不在,理想的熱血已經成為冷冰,在這個孤獨的黃州,或許還要增加更多的華髮。蘇東坡在另外一首詞中說: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在這裡,蘇東坡不怕華髮早生,只要有酒就行了。

但是在黃州,蘇東坡也有酒,但是已經沒有那個可以和自己浮一大白的人了。自從蘇東坡被貶黃州之後,朋友們聯繫少了,寫出去的信,也沒有迴音了。李清照還有云中錦書,但是蘇東坡,什麼都沒有。自己最愛的弟弟不在身邊,他是否也在盼著自己的來信?在這個月色異常清冷的夜裡,蘇轍是否也在獨自悲傷?


這就是下文所說的,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雲妨!酒逢知己千杯少,無所謂好酒劣酒,朋友之間在乎的是促膝飲酒的境界,而不是酒的好壞,但是因為自己的被貶,成為賤人,自己縱然有好酒,誰又會來和自己對飲到天明?

最後,蘇東坡只有把盞悽然北望,獨自飲下一地的月色,一地的清冷,一夜的孤獨!

所以,豁達的蘇東坡體現悲涼情緒的詞不多,這一首西江月卻展示了一個真實的蘇東坡。幽默大師也也有獨自哭泣的時刻!


好玩的國學


蘇東坡寫得最悲涼的一首古詩詞是悼念妻子王弗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蘇東坡十八歲的時候娶了四川眉山青神縣王家的王弗小姐為妻,妻子比他小三歲。王弗是大家閨秀,秀外慧中,面容姣好,婚後和蘇東坡十分恩愛。

兩年後,蘇東坡二十歲,和父親蘇洵,還有弟弟蘇轍一起北上進京參加科舉考試,名列榜首,一舉成名。但是因為母親突然離世,蘇東坡返回家鄉為母親丁憂盡孝。

那段時間,蘇東坡和妻子住在一起,夫妻恩愛,舉案齊眉。蘇東坡經常到青神縣的岳父家裡去,和妻子一起,遊山玩水。不久,妻子就為他生了一個兒子,取名蘇邁。

兩年之後,蘇東坡舉家遷往京城。他被任命為鳳翔通判,蘇東坡離開父親和弟弟,與妻兒一起到了鳳翔。在他還不夠成熟老練之時,蘇東坡需要妻子的忠言箴勸。夫人王弗在務實際、明利害方面,似乎遠勝過丈夫。因此在官場往來之中,王弗作為丈夫的賢內助,幫了他很多忙。

蘇東坡是大事聰明,小事糊塗,但是構成人生的往往是許多小事,所以蘇東坡事事多聽從妻子。

蘇東坡嫉惡如仇,剛正不阿,遇到看不慣的事情,往往不吐不快。王弗經常規勸丈夫,遇事不能太過莽撞直爽。蘇東坡交友廣泛,每逢丈夫和客人在廳堂中談論,王弗都會在躲屏風後仔細傾聽,擔心他太過心直口快而得罪旁人,或者被小人所利用。

三年後,蘇東坡在鳳翔任職期滿,次年正月,他攜妻兒返回京都,和父親還有弟弟一家團聚。蘇東坡居住在京城,等候朝廷新的任命。那年五月,蘇東坡的妻子以二十六歲之年不幸病逝,留下一個兒子蘇邁,年方六歲。王弗陪伴了蘇東坡十一年,她的離去,讓他深受打擊。

王弗病逝十年後,蘇東坡在密州擔任太守,有一天晚上妻子走進了蘇東坡的睡夢中。此情可待成追憶,蘇東坡細細咀嚼過往那些琴瑟和諧的美好時光,提筆寫下了堪稱千古第一的悼亡詞——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十一年的恩愛時光,往昔平常的生活場景,歷歷在目,如同倏然而逝的夢境。短短七十個字,讀來讓人悽然淚下,道盡蘇東坡對妻子王弗十年來無窮無盡的思念。

從古至今,悼亡之作成千上萬,但是蘇東坡悼念妻子的這首詞,公推千古第一!


END.


博書


當然首選蘇軾最深情的一首詞,句句是思念,字字是血淚,感人肺腑

說到蘇軾最悲涼且深情的一首詞,我首先想到的是,北宋熙寧八年正月二十日深夜,蘇軾從夢中驚醒,記下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這首詞是用來悼念已逝妻子王弗。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岡。

其實,縱觀我國文學史,從《詩經》開始,就已經出現很多“悼亡詩”。其中最有名的是元稹的《離思》。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以滄海之水和巫山之雲隱喻愛情之深廣篤厚,見過了大海和巫山,再看別的地方的水和雲就看不上了。同時表明看過你之後,再也沒有能使我動情的女子了。還有李商隱的悼亡詩《錦瑟》裡的“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他們的作品真切感人。有的寫愛侶去後,孤獨悽愴,睹遺思人;有的開始追憶往昔,慨嘆世事多變,命運無常;讀來都讓人感到心痛不已。


而當我讀到蘇軾的“不思量自難忘”時,我知道這便是千古第一悼亡詩。蘇軾呼喊道,吾妻,我與你生死相離十年餘,不用去細緻的思量,自是難以忘懷你。你的孤墳距我有千里遠,沒有地方可以讓我與你訴說心中的悲苦與淒涼。縱使你我夫妻二人再次相逢你也應該認不出我了吧,我的臉上沾滿了灰塵,兩鬢的白髮如霜一般。早已變了當年的模樣。

深夜在夢境中自己忽然回到了家鄉,在那小門窗旁,你正在對鏡梳妝。你我兩相望著,心中有千言萬語卻不知該如何說起,唯有相顧無言流淚千行。料想那明月照射長著短小松枝的墳崗,便是你痛苦哀傷、思念親人年年悲痛斷腸的地方吧。

讀來,句句是思念,字字是血淚,感人肺腑。


蘇軾的亡妻王氏在年少時便嫁給了他,自此以後,左右相隨十一年餘,後因重病不幸逝去,獨留年幼的長子蘇邁與蘇軾孤苦在世。王弗天性善良。雖是大家閨秀,卻十分賢良淑德,深的蘇軾父母的喜愛,在蘇軾考取功名的那段時光,相伴其左右。對於蘇軾來說,王弗不僅僅是他的結髮妻子,也是他的知己。兩人相濡以沫十一年餘,生活的點滴又豈能忘懷。


即便是十年過去了,那住在心裡的人又豈能忘懷。那天夜裡東坡又夢到了妻子王弗,我想這種經歷大家都有過,夢裡面夢到已故多年的親人,放佛那一刻覺得親人還在,一切都是那麼自然,但醒來卻發現,早已陰陽相隔,無法相見。十年了,歲月已經催白了東坡的雙鬢,時過境遷,時事更迭,與妻子王弗的那十一年感情,慢慢被掩埋,不去掀開無傷,一旦拂開,便如潮水般湧來,讓人淚流滿面。唉,有些話或許只能對著一個孤墳去說了。

全詞感情真摯,夢境與現實相互,虛實相間,情感抑揚頓挫,用最樸實的語言寫出最悲痛的思念。我想,生死兩相離大概是人世間最遙遠的距離吧。


每天讀宋詞


蘇軾寫得最悲涼的古詩詞,一定是那首吊念亡妻王弗的詞《江城子》了。現在摘錄如下:

《江城子》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悼亡詩在中國文學史上,從《詩經》就開始產生,悼念之作通常以悲切感人為特點,一般寫於愛侶過世後,當事人目睹遺物追憶往昔,將自己深沉的思念和追憶,用文字抒發,讀來令人心痛傷感。而用詞的文體來抒發悼念,是蘇軾的首創。



蘇東坡是在十九歲時與年方十六的王弗結合的,王弗不僅年輕貌美,而且親和孝悌,她與蘇軾過著恩愛情深的生活。可惜天命無常,王弗二十七歲就早早離開人世,她的離開是對蘇軾的一大打擊,他心中的悲慟和精神上的痛苦,不言而喻。

蘇軾這首悼亡之作在藝術手法上有它的特色,比如它有“記夢”的情節,而且明確寫出做夢的日期。下闕的五句是回憶夢境,其餘為直抒胸臆,訴說悲傷,寫得真摯樸素,沉鬱感人。 

“十年生死兩茫茫”,這一句就首先讓人無限感傷。恩愛夫妻,撒手永訣,轉瞬已有十年時光。“不思量,自難忘”,過去美好的情景當然令當事人難以忘懷。而且那十年間,蘇軾因反對新法頗受壓制,心情是悲憤的。

後來蘇軾被貶到密州後又逢災年,他忙於處理政務,生活困苦到難以維持的地步。蘇軾此時的繼室為王潤之,正是出於對愛妻王弗的深切思念,他續娶了王弗的堂妹王潤之,據說她頗有堂姐的風韻。

即使如此,蘇軾依然把亡妻掛在心間,即使因瑣事不能經常想念,也放在心間永遠不曾忘卻,那種深深根植於心底的深情,是難以消除的。

“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一句,讓人想到即使她的墳墓近在身邊,隔著陰陽生死,又怎麼能共能話淒涼?這一句表達了作者孤獨寂寞、淒涼無助而又急於訴說的情感。

世間最令人傷心的,莫過於相愛的兩人一生一死,陰陽相隔,思念心切讓人茫然,又平添傷感,所以只好祈禱能在夢裡和她多見一面吧!

看到蘇軾的這首詞,也會讓人傷感的預想:

自己和相愛的那個人,到底誰會先走?到那時,自己又該如何面對痛徹心扉的想念呢?


蘭闍讀書


蘇軾寫得最悲催的一首詩詞是:《西江月》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夜來風葉已鳴廊。看取眉頭鬢上。

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雲妨。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悽然北望。

這首詩與《水調歌頭》的超然達觀的格調不一樣。這首過於悲歡,過於悽楚,給人一種濃濃的生之憂愁,沉重得有點不著邊際。

蘇東坡本來是一個豁達之人,但是再樂觀的人,難免也有失意得不可開交的時刻。偶爾有一首悲涼的詩詞,訴說一下情懷,排解一下鬱悶,我覺得情有可原。

這樣的蘇東坡,才是可愛的,真實的。而世人把他描寫得過於達觀,過於超然物外,反而不真實,不飽滿。



煙醉湖


蘇軾寫得最悲涼的詩,小樓覺得是烏臺詩案時寫的《獄中寄子由二首》的第二首。這首詩讓我們瞭解到,即使豁達如蘇軾,在面對死亡時,依然有著深深的恐懼。

獄中寄子由二首(其二)

蘇軾

柏臺霜氣夜悽悽,風動琅璫月向低。

夢繞雲山心似鹿,魂飛湯火命如雞。

眼中犀角真吾子,身後牛衣愧老妻。

百歲神遊定何處,桐鄉知葬浙江西。

蘇軾

蘇軾因「烏臺詩案」被關進了御史臺的大獄中,在獄中,他與自己的大兒子蘇邁約定,給他送飯時只送蔬菜和肉,如果聽到不好的消息就把二者換成魚。

後來蘇邁因為糧盡,要找人想法,只得囑託一個親戚代為送飯,卻忘了將與父親蘇軾的約定告訴他,結果親戚給蘇軾送了一條魚。蘇軾見了大驚,以為命不久矣,於是寫下了這兩首詩。

詩的第一首是寫給弟弟的,而這一首,是寫給妻兒的,詩中,有對妻兒的愧疚,也有對死亡的恐懼。

柏臺霜氣夜悽悽,風動琅璫月向低。柏臺,即烏臺,御史臺。琅璫,指屋簷下系的鈴鐸。寒冷的月光下,御史臺監獄陰冷森森,夜月低沉,風吹動屋簷上的鈴鐸,聲音悽惻。

夢繞雲山心似鹿,魂飛湯火命如雞。面對即將到來的死亡,蘇軾的內心如到處亂撞的鹿,感覺自己的命運就像將被扔進鍋裡煮的雞,蘇軾用形象的比喻描寫出了他此時惶恐的內心。

眼中犀角真吾子,犀角,詩後自注「犀角,杜琮事」。《新唐書·杜悰傳》:“ 悰,於大議論往往有所合,然才不周用。……故時號‘禿角犀’。”琮與悰是筆誤。犀牛以角為貴,脫角則僅存其名而無實用。後因以之嘲諷徒有其名而無真實才能的人。蘇軾因詩文身繫獄中,且生存無望,難免盼望孩子們象杜某那樣才能平平,卻能安享富貴。

身後牛衣愧老妻。牛衣,給牛禦寒的草蓑。《漢書·王章傳》。漢代王章生病無被,躺在牛衣中,向妻涕泣、訣別。遂用“牛衣對泣”等謂夫妻共守貧窮,或形容寒士貧居困厄的淒涼之態。

百歲神遊定何處,桐鄉知葬浙江西。當年蘇軾在杭州任期間,大有功德於杭州人,因此杭州人民得知他入獄,為他作道場累月,蘇軾得知後,得到很大的精神安慰,因此希望自己能葬在浙江。

蘇軾石像

從這一首詩中,我們看到了一個凡人蘇軾,看到了他對死亡的恐懼,很多年後,當他真正面對死亡時,他已不再像這次這樣恐懼,而是平靜地說:「吾生無惡,死必不墜。」

在我們的映像中,蘇軾是一個曠達的人,是一個充滿人生智慧的人,但是,他的曠達,他的人生智慧,是通過他不斷地對人生思考獲得的,是經歷人生一個又一個苦難洗禮獲得的。

古人曾評,李白是仙而人,而蘇軾是人而仙,這個評價很在理。李白生來就是謫仙人,而蘇軾,則是在苦難中,不斷地對人生反覆思考,最終獲得人生的超越,所以,蘇軾的人生,才能給我們更多的啟迪。

答者:謝小樓


謝小樓


問題:蘇軾寫得最悲涼的古詩詞是哪一首?


前言

悲涼,就是悲哀悽涼的意思,淒涼有孤獨、冷清的意思,所以符合這種情境的蘇軾作品可不少,至於哪一首稱得上“最”,可能就見仁見智了

一、悼亡詞 江城子

古詩詞中的三大悼亡詞有蘇軾的這篇《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這是蘇軾懷念亡妻的一首詞。

二、死裡逃生以後感悟

烏臺詩案以後,蘇軾撿了一條性命,被貶謫到黃州,在這裡他寫了一首《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從詞中可以看到,作者借月夜孤鴻這一形象託物寓懷,展示的是其孤高自許(揀盡寒枝不肯棲)、蔑視流俗的心境。  但是無人欣賞理解,不能一展抱負的心態也表露無疑: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

三、人生總結 六言詩

蘇軾臨終前不久,做了一首六言詩,算是對自己一生的簡短的總結,《自題金山畫像》: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繫之舟。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蘇軾一生因此既不容於新黨,於不見容於舊黨。雖然每一派人都想拉攏蘇軾入夥,但是這個倔強的詩人不肯屈服於強權,也不受功名利祿的誘惑,一生顛沛流離,正如其詩中所說: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結束語

蘇軾少年得志,卻因為反對新法受到排擠,後來又遭受烏臺詩案的迫害貶謫到黃州。多年後舊黨得勢,蘇軾得到了短暫的重用,可是他又看不慣舊黨的一些作風,結果又受到打擊,62歲還被貶謫到海南島儋州(今海南儋縣)。 好不容易遇到赦免,卻在北上的路上死於常州。

作為當時影響力巨大的官員,蘇軾陷於新舊黨爭的漩渦,仕途坎坷,卻造就了一位偉大的詩人。不過蘇軾的很多作品,流露出的不是這種悲涼而是樂觀向上的精神,無論遇到什麼困苦,總能夠從中看到蘇軾的樂天派的心態,這也是後人喜愛並推崇他的原因。

下面這首《定風波》最能表現蘇軾的特點: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瀟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1、蘇軾最悲涼的詩就是大多數人共認的這首《江城子》,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2、這是一首悼亡詞,用詞的文體抒發悼念,是蘇軾的首創。這是蘇軾悼念結髮亡妻王弗所寫的。哪年十六歲的王弗與十九歲的東坡成親了,王弗貌美如花且善良賢惠,東坡年少英俊且才華橫溢,佳人對才子,千古不變的愛情佳話,但是美好也會無常,王弗東坡的錦瑟年華定格在王弗的二十七歲那年,王弗香消玉殞,離開人世的王弗是對東坡的一大打擊,他心中的悲慟和精神上的痛苦,不言而喻。

3、十年後的夜裡,蘇軾夢後,寫下了這首千古絕唱,十年了,不敢想卻難忘,盤結於心,解不開拂不去,你千里之外,獨自臥泉,是何等的淒涼。如果真有還生,我們走在對面,你也認不出我來了,我已經是塵滿面,鬢如霜了啊。昨夜我又夢到了你,你在小窗前梳妝,我倆相看淚眼,無語凝噎。冷月清光灑滿松岡之下,那裡是你我的斷腸處。

4、他們的感情是如此的深厚誠摯,相伴十年,思念一生!


搖曳盛開


淺談蘇軾所有詩詞中讀來最令人悲痛欲絕的句子。除了千古絕唱的悼亡詞《江城子》還有一首便是病逝前兩個月寫下的《自題金山畫像》。遇赦返回朝堂的途中來到金山寺,寺裡,那幅李公麟所畫的東坡畫像還在──那是寺裡的住持冒著極大的危險保存下來的,蘇軾看著自己的這幅坐像,心中百感交集,寫下了《自題金山畫像》,對他的後半生作了總結: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繫之舟。

  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心已像燃燒殆盡的木灰,再無溫度,身宛若沒有繩索的孤舟,四處漂泊,居無定所。敢問一生中所立的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其中前兩句都典出於《莊子》,第一句出自《莊子·齊物論》“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第二句出自《莊子·列禦寇》“巧者勞而智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遨遊,泛若不繫之舟。

這是中華文化史上的曠世奇才蘇軾暮年時對自己人生的總結,他的一生幾乎都在貶謫的途中,越貶越遠,直至貶到天涯海角煙障蠻荒之地—海南。一路跌跌撞撞,想來一是因才華過盛,二是心直口快,最後便是當朝主宰者昏庸無能。通體語句平實簡練,卻句句發自肺腑,每每讀此詩句都令人心酸不已。




文心暮歌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我個人覺得這一首是他寫得最悲涼的詩了,每次讀都能感覺到一種深沉的情感,能夠感覺到詩人的孤獨與悲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