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你瞭解別具魅力的通海傳統民居

带你了解别具魅力的通海传统民居

生活在通海,

濃郁的文化氣息,包裹著這裡

带你了解别具魅力的通海传统民居

悠久的歷史,

成就了這裡詩畫一般的生活

带你了解别具魅力的通海传统民居

我們每天行走在這歷史文化名城之中,

耳濡目染的對這南方小城,

有種肅然起敬的敬畏

带你了解别具魅力的通海传统民居

因為,那些我們時常路過的地方,

它都有一段歷史,

一種文化,一個故事

带你了解别具魅力的通海传统民居

每天路過的老宅,通海人們,

知道它的魅力嗎?

带你了解别具魅力的通海传统民居

曹家大院

曹家大院,位於通海縣秀山街道西街20號,建於清代同治年間,院落精美別緻,是通 海縣重點保護的傳統民居。

带你了解别具魅力的通海传统民居

院落坐北朝南,一進三院佈局,由主房(前後三間四耳的四合院)、大門和花廳組成, 佔地面積 409.6 平方米。

带你了解别具魅力的通海传统民居
带你了解别具魅力的通海传统民居带你了解别具魅力的通海传统民居

清光緒年間,曹家出了一名舉人並曾在安徽任知縣,得到了“亞魁” 匾額懸掛於正堂 明間。院內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瀰漫出時間的味道。它歷經百年,大構架仍然穩固,小木作構件雕刻精美,圖案豐富靈動。

带你了解别具魅力的通海传统民居带你了解别具魅力的通海传统民居

院落用地規整,內雅外秀、層次漸進、環境清幽。院中水井、水槽、石缸古樸自然。試想在這座院中,或栽花侍草,或撫琴弄畫,悠哉,悠哉……

带你了解别具魅力的通海传统民居带你了解别具魅力的通海传统民居
带你了解别具魅力的通海传统民居

在通海,保留下來的像曹家大院這樣的傳統民居有很多,一部分是通海古城內的重點保 護民居,一部分是散落在通海城鄉的普通老百姓的傳統民居。

那麼,通海傳統民居有哪些特色呢?

★嚴整對稱與自然舒展的平面佈局

通海民居建築是“一顆印”建築體系的集中體現。 “一顆印”民居稱為“三間四耳倒 八尺”,三間即指正房有三個開間,兩側廂房(又稱耳房)各有兩間,共四耳,與正房相對的倒座,進深限定為八尺,即為倒八尺。這種組合平面上嚴謹工整,外立面封閉嚴實,就像古代的一枚官印,因此被稱作“一顆印”。

带你了解别具魅力的通海传统民居带你了解别具魅力的通海传统民居

“一顆印”房屋均為兩層樓房,在正房與耳房相接處留有窄巷,安放樓梯,稱為樓梯巷。天井在中央,面闊僅一間,比例狹小如井,是最小形制的天井院。住宅各間用途以正房為主,正房中間為廳堂,供日常起居,常安裝槅扇門,鄉間則不做裝修,呈敞口廳形式,與天井院 混為一體。二層中間為祖堂或佛堂。正房上下樓的次間為臥室。左右耳房的進深較淺,一般 作書房、客房之用,農家則作為灶房及畜圈等用。

带你了解别具魅力的通海传统民居带你了解别具魅力的通海传统民居
带你了解别具魅力的通海传统民居带你了解别具魅力的通海传统民居
带你了解别具魅力的通海传统民居带你了解别具魅力的通海传统民居

通海民居在“一顆印”的基礎上衍生出多種組合形式。一般都在典型的“三間四耳倒 八尺”的基礎上擴展為“前三後三中四耳”、“三間四耳帶花廳”、“三間四耳帶躲間”等多種組合形式。單個院落本身可以增加門巷,增加內外空間的過渡;有將倒座的“倒八尺”擴大 為一間完整的房屋。而院落組合的變化就更多,既有橫向並列、縱向串聯,也有雙向拼連,還有通過院落內部的牆體分割形成“四馬推車”、“四合五天井”、“六合同春”等多種適應當地氣候條件與生活功能需要的基本平面形式。

带你了解别具魅力的通海传统民居
带你了解别具魅力的通海传统民居带你了解别具魅力的通海传统民居
带你了解别具魅力的通海传统民居带你了解别具魅力的通海传统民居

無論哪種形式的空間佈局都遵循一個原理:以間為單位構成單幢建築,再以單幢建築組 成庭院,進而以庭院為單位組成多種形式的組群。各房屋之間用迴廊、圍牆鏈接起來,形成 正方形或長方形的院子。

带你了解别具魅力的通海传统民居

★精巧靈活的木構體系

傳統民居皆由木構架、土坯牆、青瓦頂所構築。木構架普遍為穿鬥結構,這種木構體

系可以適應多種平面形式,承重與維護結構分工明確,因此有所謂“牆倒屋不塌”之說。所 有木構件間皆用榫卯鏈接,加上木材的特性,整幢房屋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带你了解别具魅力的通海传统民居带你了解别具魅力的通海传统民居

正房和耳房的下層皆有披簷。正房有廊步,設有廈柱(即下簷柱),稱腰廈。在耳房 及“倒八尺”建築沒有前廊,是由承重木枋出挑,支撐吊柱和挑簷枋以託披簷,稱挑簷。正 房及耳房的上下屋簷,彼此穿插相掩,正房各簷位置較耳房為高。以倒八尺的上簷最低,區 分出主次關係。這種屋簷疊落的建築風格具有古樸之風。

带你了解别具魅力的通海传统民居带你了解别具魅力的通海传统民居
带你了解别具魅力的通海传统民居

★豐富優美的立體輪廓

傳統民居房屋組合縱橫交替、高低錯落,立面處理各部分比例協調。屋頂形式基本為硬山和懸山兩種,利用舉架(俗稱“水分”)方法推算屋面坡度,有利於屋面排水和簷下采光。 加上起山的處理(即兩次間山架的頂端比正間頂端抬高五寸或三寸,通海地區稱為“提山”,使屋頂呈現優美的曲線,有利於房屋造型的生動。

带你了解别具魅力的通海传统民居
带你了解别具魅力的通海传统民居

通海縣傳統民居的屋面弧度較自然和緩,一般為四五舉、五舉起步。建築下部的臺基除發揮它本身的結構功能以外,又與柱的側腳、牆的收分等相配合,增加房屋外觀的穩定感。

带你了解别具魅力的通海传统民居
带你了解别具魅力的通海传统民居

★裝修精美雅緻、色彩淡雅恬靜

外簷裝修常用槅扇門及檻窗,耳房處常用檻牆帶窗,即全窗分為上下兩部分,下部為青磚檻牆,上部為可向內推起的錦窗,多為直欞條。門窗槅扇、梁枋木裝修、照壁、地墁等裝修豐富而不華麗,樸素雅緻。

带你了解别具魅力的通海传统民居
带你了解别具魅力的通海传统民居带你了解别具魅力的通海传统民居
带你了解别具魅力的通海传统民居

建築色彩有別於北方地區強烈對比色,通海地方山明水秀、終年青綠、四季花開,因此 建築色彩比較淡雅。城鎮民居多用白粉牆、青磚青瓦,裝修一般油飾青黑色、板栗色、硃紅 色線腳,格扇門、枋、雀替上施彩畫。

带你了解别具魅力的通海传统民居
带你了解别具魅力的通海传统民居带你了解别具魅力的通海传统民居

而鄉間民居多不施油飾彩畫,只用清漆飾面,以保持木材本色,具有通海自己鮮明的地方特色與獨特的審美價值。

带你了解别具魅力的通海传统民居

通海傳統民居有著深厚的歷史積澱和自成體系的營造技藝,有著不可磨滅的魅力,永遠為人們所欣賞!

带你了解别具魅力的通海传统民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