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小曼的传奇人生

陆小曼的传奇人生

提起陆小曼,人们总会联想到她与徐志摩的浪漫爱情,还有她一生的放荡不羁、与寻常人不同的生命轨迹。

年轻时,她是那个十里洋场的名媛“北陆”,而爱情一去不复返时,她却变成了一具只有肉体、没有灵魂的躯壳。

然而这样一个看似奢华、不羁却实则苦命的女性,又有几人能真正理解她一生的悲哀所在?

~ 1 ~

原生家庭

陆小曼的传奇人生

陆姓是江南大姓,历史上陆姓入仕为官者众多,并且都廉洁奉公。这其中包括晚清朝议大夫陆荣昌,在战乱年代,他慷慨解囊,以自己的微薄之力奋力赈灾救民,民国时期的黎元洪曾为他亲笔题匾。而这位陆荣昌就是陆小曼的祖父。

陆小曼的父亲陆定,是晚清的举人,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是日本名相伊藤博文的得意弟子。在日本留学期间,参加了孙中山先生的同盟会。

民国初期,袁世凯当政,曾下令逮捕了陆定。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之后,陆定经人推荐在财务部任职20余年,后成为中华储蓄银行的创办人。

陆小曼的母亲吴曼华,是江苏常州人,多才多艺,对古文有较深的功底,且擅长一手工笔画。陆小曼的名字中“小曼”二字就出自母亲之手。

陆小曼在家中排行第五,但却是陆定夫妇唯一幸存的孩子。

~ 2 ~

成长经历

陆小曼的传奇人生

陆小曼,1903年11月,生于上海孔家弄。

1909年,6岁的陆小曼随父母从上海迁就北京。

陆小曼从小体弱多病,因此父母对她也异常宠爱。加上父亲陆定出入名流社会,府上高朋满座、往来无白丁,家族的名望很高,且资产殷实。在父母给予的锦衣玉食的物质基础之上,陆小曼也培养了温婉的个性。小时的她,调皮贪玩、又聪明伶俐。

陆小曼从九岁到十四岁一直在北京女中读书,学习国文、日文、英文、音乐、历史等多方面的传统教育。

到了十五岁,陆小曼父母不惜重金把她送进了圣心学堂。

这是一座法国人开办的学校,是专门为居住在中国的外国子弟创办的。只有少数的中国人花重金才能把孩子送进来。所以在圣心学堂里,陆小曼身边的同学都是部长一类的女儿,这里可谓是名媛云集。父母将陆小曼送来这里,也是希望她可以和权贵千金为伍,享受同样好的教育。陆小曼也如父母所愿,她不仅精通多门外语,写得一手好字,并且掌握了较高的绘画能力。

陆小曼的传奇人生

而这样家境好、相貌好、又多才多艺的妙龄女孩,在学校里不管走到哪里都有一群的追随者,高傲如陆小曼,她就像是一个公主,也是风光至极。

在她学业有成之后,为了真正的成为一位名媛,陆小曼又进一步踏入了北京的社交圈。

时值北洋政府统治时期,任职外交总长的顾维钧要在圣心学堂找一个既精通法语、又会英语的翻译去接待外宾,而陆小曼正符合要求,她得到了这个机会。

这时的陆小曼只有17岁,但在接待外宾的过程中,她不卑不亢,时刻表现出一颗爱国之心,从此她开始在北京的社交圈闻名。

~ 3 ~

包办婚姻——王赓

陆小曼的传奇人生

陆小曼19岁,刚刚大学毕业,父母就给她安排了一段包办婚姻。这段婚姻的对象,正是当时京城社交圈有名的青年才俊王赓。

王赓1895年出生,比陆小曼整整大了8岁。他也是江苏人,出身于一个家道中落的官宦家庭。虽然家道中落,但王赓读书勤奋,又气宇不凡,丝毫没有纨绔子弟的习气。

1911年王赓清华大学毕业后被保送到美国继续深造,1915年他学成归国。在20世纪初,出身于普林斯顿和西点军校两所重点学府的优秀学生,中国仅他一人。

1921年王赓晋升为陆军上校,少年得志的他真算得上是文武双全,仪表堂堂,在当时北京的社交圈中被视为难得的青年才俊。陆小曼的父母一下就看中了这位年轻有为的乘龙快婿,在他们眼中,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配得上他们视如珍宝的宝贝女儿。

当时的陆小曼还初入社会,对于感情很懵懂,而父母之命下的这样一对看似才子佳人、绅士淑女的安排,她也没有拒绝。两人通过相亲认识之后,不到1个月便结婚了。他们的婚礼,当时可以说是震惊四方,婚礼仪式声势浩大、场面壮观、轰动京城。婚礼当日,有中外数百位来宾。

但从1922年结婚到1925年离婚,这段婚姻只短暂的维持了3年。

陆小曼的传奇人生

包办的婚姻,完全是一场利益均等的结合。王赓前途无量,却是个穷小子,需要当时陆家的财力支持,而两人相识后相处的时间如此短暂,完全无感情基础可言。婚后,王赓又完全一副军人做派,每天忙于事业,早出晚归,无暇理会妻子。而陆小曼,也因为时代的局限,在婚后完全退居幕后,只能在家里做起养尊处优的太太。

但对于受过西式教育,又生性喜爱出风头、喜欢抛头露面的大小姐性格的陆小曼来说,这种婚姻生活无疑是一种牢笼。

她慢慢的意识到自己并非像过去母亲一样的传统女性,只追求嫁个好人,相夫教子,对于生活和情感,她有更多的想法。婚姻褪去最初的羞涩,变成了两个人性格不合的牢笼,陆小曼只能每日跟同样处境的太太们打牌、喝酒、看戏、跳舞打发生活,一度萎靡不振。

而军人出身的王赓,本对这段婚姻寄予的都是自己事业发展的野心,更无暇去顾及妻子的异于常人、异于时代的精神诉求,两人可以说在婚姻里是渐行渐远的。

结婚后的第三年,王赓要去哈尔滨担任警长,陆小曼出身南方,过不惯北方天寒地冻的生活,于是她回了老家,从此两人两地分居,感情更生疏。

1925年,两人一同参加上海的名媛唐媖组织的聚餐活动,王赓有事先走一步,嘱咐陆小曼聚餐后不要再单独随他们去跳舞,但陆小曼不满王赓限制自己的行动,执意要去,王赓知道后,感到自己这个做丈夫的在妻子面前毫无脸面,就出口斥责了陆小曼。“你是不是人,说定了的话不算数。”其他要一同去跳舞的人都被王赓发脾气吓得溜走了,陆小曼一气之下回家告诉母亲,她要回北京,绝不再回王家。回到北京后,父亲也十分气愤,赞成了离婚。

~ 4 ~

一生挚爱——徐志摩

陆小曼的传奇人生

1922年,陆小曼与徐志摩相识在北京的交际场。当时徐志摩刚刚留学后回到北京,徐志摩与陆小曼当时的丈夫王赓也都认识。

两人一开始仅仅以朋友的身份相处,很多时候由于王赓忙于事业,叫徐志摩和陆小曼结伴出去游玩,但一开始普通的朋友的结伴游玩,渐渐让两人日久生情。

后来徐志摩向家中表明了心机,和妻子张幼仪离婚。在与陆小曼结婚之前,为争得陆小曼母亲的同意,徐志摩曾多次的拜访陆母,但是都吃了闭门羹。

后来由于陆小曼一直心系徐志摩,二陆小曼和前夫王赓之间的摩擦、隔阂也日渐加深,最终他们的婚姻还是走向了破灭,陆小曼才得以与徐志摩结婚。

陆小曼的传奇人生

1926年10月,两人的婚礼当日,他们请来梁启超做证婚人,但却在婚礼上遭到了梁启超的言语讨伐,梁启超说他们用情不专、还说徐志摩太浮躁、两个新人都十分难看和无奈。

婚后,徐志摩对陆小曼十分宠溺,因为没有了徐父的经济支援,而陆小曼还是坚持之前的小姐、贵妇做派,吃喝用度极尽奢华,经常出入各种舞会,徐志摩为了使妻子开心,一味迁就忍让,甚至是同一时间打几份工,供养妻子。

有一次,徐志摩指责了陆小曼,陆小曼这个公主脾气一下子就上来了,听不得别人说她一句,就连徐志摩也不可以。听到徐志摩的话,陆小曼很生气,直接拿着烟枪就砸向徐志摩,幸好徐志摩躲得及时,只把金丝眼镜打下来了,不然估计得破相。

1930年,徐志摩为了赚多一点家用,决定应胡适之邀,北上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书,仅半年的时间,徐志摩北京、上海、南京多地奔波。但依然无法填满陆小曼的花销。

这段婚姻一共存续了5年时间,知道1931年,徐志摩在年由南京北上的飞机上遇难,陆小曼换上一身素衣,不再出去交际。

这段民国时期的惊世爱情,后人褒贬不一。但徐志摩死后,陆小曼的余生却一直在用自己的来表达对徐志摩的爱与怀念。

~ 5 ~

20年守护——翁瑞午

陆小曼的传奇人生

虽然陆小曼与徐志摩的爱情冲破世俗、轰轰烈烈,但持续的时间却并不长,真正伴随她后半生的男人叫翁瑞午。

翁瑞午1899年出生,父亲是广西桂林的知府,而且是一个知名的画家。在父亲的熏陶下,翁瑞午也精通书画,小时候跟着父亲去了香港,毕业于香港皇家学院,后翁瑞午回到上海,成为当时的上海名人。

翁瑞午在画工、美术方面的造诣很高,与张大千等人是好友。除了画画,翁瑞午还擅长推拿,20来岁就享誉上海滩。在徐志摩未罹难之前,翁瑞午就与徐陆夫妇相识已久。陆小曼因为身患疾病,于是就有人介绍翁瑞午给徐志摩,于是徐志摩请了翁瑞午给陆小曼推拿,也正是因为病痛的困扰和推拿,让翁瑞午和陆小曼两人有了半生的羁绊。

除了推拿,翁瑞午与徐陆夫妇的相交,还一起探讨文学、绘画以及戏曲。他们三人经常在一起时,还会一起演戏,有时候翁瑞午还会带着女儿来徐家做客。

在徐志摩北上之前,还特意叫了翁瑞午去他家里,帮忙照看陆小曼,没想到的是,这一次嘱托,一个答应就成了一辈子的承诺。

徐志摩过世后,陆小曼的处境相当悲苦。徐家对她是憎恨的,他们本来就看不起陆小曼,这时候又把徐志摩的意外身亡的事怪罪到陆小曼身上,连徐志摩的丧礼,都没有让她去参加,更别说接济她的生活。

而此时的陆小曼才29岁,她没有生活来源,还有严重的鸦片瘾,如果没有翁瑞午,真的是走到绝路了。为了继续供养陆小曼,翁瑞午卖了自己真爱的古玩画作,筹够足够的钱保证陆小曼的花销。还在她生病的时候亲自照料,从没嫌弃过她。

1951年,翁瑞午的发妻陈明榴去世,他就萌生了娶陆小曼的想法,并且询问了大女儿翁香光的意见,可翁香光沉默不语,推脱说要想几天,然后就遥遥无期了。过后,陆小曼还写信给远在美国的翁诚光,问她是何意见。翁诚光没有给陆小曼回信,只是写信给在香港的姐姐翁文光,都表示不想知道家里的事情……很明显,3个女儿都是不同意陆小曼做自己的“继母”的。

不过翁瑞午与陆小曼也没有逆着3个女儿的意思,而是一如既往地生活在一起,没有领证,没有名分。而外界对他们的非议仍旧不减。

~ 6 ~

为爱而活的人

陆小曼的传奇人生

徐志摩唯一创作的一部剧本《卞昆冈》,是与陆小曼合作完成的。婚后,徐志摩希望陆小曼的注意力从纸醉金迷的生活中转向文学创作,夫妻两偎依在梳妆台旁,你一言我一语地演示,推敲,最后这部《卞昆冈》由徐志摩执笔完成。

2000年,由徐志摩、陆小曼合作编写的话剧《卞昆冈》终于在上海首次公演。这是一部诗歌话剧,不少台词单独欣赏就是一首诗。剧本唯美,连一个肉铺老板的语言都充满了文气。剧情发展和推进不是高潮迭起,所以显得有些冷清。不过观众并不过于计较,他们只是透过这出话剧,静静“欣赏”徐志摩和陆小曼。

徐志摩死后,陆小曼像变了一个人,她奔波几十年,来整理出版徐志摩的遗作。从八年抗战到解放,直到1954年春天,出版商终于找到了陆小曼千辛万苦整理的徐志摩的全集稿子,但因不合时代性,所以暂不能出版,直到1957年,才出版了《爱眉小札》,《徐志摩全集》等书籍。

陆小曼用尽余生,用实际行动在表达着她的爱和思念。

陆小曼的传奇人生

《爱眉小札》里是陆小曼整理的志摩日记,其中有三分之一是小曼的日记,它将陆小曼和志摩的刻骨铭心之恋完完整整公布于世,被称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唯真唯美的佳作。

“你我从今起,对爱的生活负有做到他十全的义务,我们应得努力,我们的爱,并不浅薄,即使有道德罅隙,也是最精纯完美的。”

她的卧室里一直挂着徐志摩的大幅遗像,她总要买一些鲜花送给他,陆小曼说:艳美的鲜花是志摩的象征,他是永远不会凋谢的,所以我不让鲜花有枯萎的一天。

她用漂亮的正楷写下: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放在自己书桌的玻璃板下。

~ 7 ~

素一说

陆小曼的传奇人生

很多人喜欢拿林徽因完美的人生与陆小曼作对比,结论变成陆小曼是糊涂的过了一生,一手好牌生生在她手里变成了烂牌。

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像林徽因这样中规中矩的一生,有老公、有孩子、有事业,就真的都如意了、都幸福了吗?能做公主,谁愿意做女强人?

随性的人,他们的人生轨迹总是超越了普通大众的。陆小曼就是那种随性的人,她活的比林徽因来的真实、也来的任性和自我,这不能简单的用活的好坏和对错来判断,但是陆小曼的一生,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传奇,经历也丰富和跌宕起伏。

相比晚年的撂倒、年轻时候的风光、社交圈里的名媛身份,更多的揭示给人的是,一切虚浮躁动的表象下,都藏着一种不真实,不长久。但是如果没有经历过这些,又如何能谈千帆过尽,如何又能放下?

在我们养育子女的时候,常说的一种理论是,女儿要富养,让她见过更好的,那么她绝对不会为了男人的一句话一颗糖而跟他走。

反观之,陆小曼的原生家庭是把她捧在手心里,掌上明珠一般养大的,她什么好的都见过了,反而却不在意这些物质的东西,更追求精神上的共鸣与应和。所以她不接受王赓大男子主义的爱,她要一个理解她、时刻关心她,照顾她的爱人。所以她即使在徐志摩死后,无所依靠,晚年依然重复了少年时的生活模式,找一个可以依靠的人——翁瑞午,但她从来没想过靠自己,要自强自立。

虽然在人生轨迹上,陆小曼跌跌撞撞,没有孩子、没有丈夫、也没有事业,但是她依然被人们记住,更是因为她的美貌、才华、和多姿多彩的人生经历。

在看多了那些虽然有些小缺憾,但是大方向上事业有成、独立自强的女性之后,再回看陆小曼的人生,的确是又让人唏嘘之处,但却无法将她与失败者画等号。

人生的好与坏,真的很难评说。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很多好与坏、大起大落似乎都是人生必须要经历的,只是有些人生来就富贵,而后穷困潦倒,而有些人生来无所持,却后来发迹。命运是一个难以捉摸的东西。

但不得不承认,陆小曼这样的一生,也并非一无是处,至少她活的够真实、够洒脱。

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