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吕梁碗团是什么东西?

老家吕梁


说到山西,煤矿好像一直是老生常谈的一个话题,但其实在这里,山西的美食也是不容小觑的,将面食文化发挥到了极致的地步,其中一道“柳州碗团”就是吸引了无数食客前往,甚至有的美食节目也开始记录这道传统特色小吃,虽然它长相其貌不扬,但是凭借独特的风格和独有的味道,一跃成为现在的网红小吃。

而碗团的出现也并不是现代独有,其时间可以追溯到古时候西晋时期,当时民不聊生,战乱持续,对于当时的石勒军队来说,军粮是极其稀缺的,主要的主食也是荞麦,并且军士们都是将其做成稀饭一般的食物来使用(把荞麦磨碎了煮粥喝),当时有一位将士因为外出任务而误了吃饭的时间,回来的时候荞麦面粥已经凝固成了成了干硬的荞麦面块,几个将士因为太饿了只好就这样将就着吃,他们将其用刀切成小块小条配合着盐就开始食用起来,后来居然发现味道极其的好,于是又找来一些蒜泥、醋汁、酱汁和辣椒,吃完更是风味十足,于是他们将这个特殊的美食端去给石勒将军食用,他吃完也是大加赞赏,并下令次日做完给军队将士每人一份,至此之后此美食就从军队传开了,成了现在我们所使用的“碗团”。

碗团的制作过程并不复杂,只需要将荞麦去壳碾成粉末状,然后混合着盐、姜粉、冷水,将其揉捏成面团,在面团揉捏的差不多的时候继续加入冷水不断揉搓,将其稀释成稠糊状物,以挂的住碗或者勺子为最佳,然后再将其面糊放入细瓷所做的陶碗中,每个碗只装到八成,上锅蒸二十分钟就可以得到一碗正宗的碗团,在在将其在外面晾凉后,搭配上提前准好的蘸料就可以食用了。

刚弄好的碗团吃起来有种特殊的嚼劲,并且荞麦的那种清香味道在里面能体现的淋漓尽致,搭配上蘸料放入嘴中一点也不会感觉到油腻,相反会给人一种很难得的感觉,所以去了山西的旅客都会在当地吃上一碗碗团,这样才不会算是白来了当地。我曾听过吃过碗团的朋友说:“端上来的时候还以为是个空碗,却没想到看起来不怎么好看,吃起来却是如此的美味!”

如果以后有机会到了山西,这一碗“碗团”绝对是你除了当地景色和风土人情的美食首选,毕竟在外地还是很难见到这样的美食,作为一名合格的吃货,怎么能错过呢?


百味食间


碗团也被称为"碗脱"或"碗秃"。"碗脱"之名的来源是因为它用小碗蒸,熟后晾凉,可从碗中脱下。吕梁碗团尤以柳林的最为著名。在一个阔口浅底的碗里,一层银圆薄厚略发乌色的结晶面,用小刀把浅浅的一层面食割条,伴以辣椒油、陈醋等佐料,入口咬嚼,柔韧、滑腻、筋道、香辣,霎时酸甜咸辣味溢满口腔。很多人喜欢碗团这个名字,用圆圆的碗蒸出圆圆的碗团,象征团圆。

碗团不仅可以凉吃,还可以炒着吃。炒瓢内放点油,待油冒烟时。放入葱,葱发黄,把豆芽倒入,豆芽炒到八成倒入切块的碗团,浇上蒜、醋、辣椒,撒上盐、姜末、味精,倒入碗内即可食。有时也与羊杂割混炒。碗团四季食用,老幼皆宜,吃起来坚硬、醇香,已成为人们的常食零食。

柳林碗团的制作很讲究,面粉的选择为荞麦面,荞麦经过多次洗净脱皮和机磨,形成无杂质劲道的面粉。之后加入适量食盐、姜粉等佐料,冷水和面。再加少许冷水不断搓揉,变成糊状,再用手朝同一方向不时加水连续搅动稀释到面糊能挂住勺碗为宜。在面糊入碗前之时,先将碗置锅内蒸热,用湿布擦去碗内汽水,将面糊舀入碗内。每碗只盛八成,加盖以武火蒸之。蒸约二十分钟即熟。趁热取碗出锅,用双筷朝一个方向飞速搅动,摊贴至碗口边缘,使碗内呈凹形状,置于凉处晾冷即成碗团。

碗团的历史相当悠久,相传西晋末年,匈奴贵族刘渊起兵反晋,从离石左国城派大将石勒发兵攻晋,营地扎在柳林三郎堡。自然灾害严重,军粮供应不足,军士就把荞麦磨碎后熬成粥喝。一天,几个军士外出,误了饭时,回来后,荞面粥已结块,士兵就把碗内的荞面团扒下来抓食。有人嫌味道太淡,便把荞面团切成条,随便撒了一些盐,浇了些醋、蒜泥、姜末、葱花等佐料,一吃居然非常美味。有人给石勒端去一份,石勒吃后,大加赞赏,让厨房如法制作,军士饱尝后精神大振。当地百姓闻讯后,去军营观看,军士就让百姓尝新。百姓尝后,甚感奇特,就模仿着去做,从此在民间得以流传。外国传教士来柳林后,把用刀、叉扎的习惯传到柳林,碗脱也由原来的用筷子夹变为用刀、叉扎食。


山西晚报


山西吕梁碗秃是山西吕梁著名的小吃。不细看还以为是几勺调料,其实不然,在调料下面是一层紧贴着碗壁的半透明的凉粉样的东西,不细看真不易察觉。碗秃,碗里秃着,名字大概就是这样由来的吧。

碗秃制作的大致工艺是:荞面和水成糊状,装入碗里,上锅蒸熟。面糊调好后入碗上锅,碗多为细瓷,以底浅容积小者为宜,面糊入碗前,先将碗置锅内蒸热,用湿布擦去碗里蒸汽水,将面糊舀入碗内,每碗只盛八成,加盖以武火蒸之。蒸大概二十分钟就熟了,趁热出锅,用筷子朝一个方向飞速搅动,摊贴至碗口边缘,使碗内呈凹状,置于凉处令冷既成碗秃。而且吃这种地道的小吃。一定要采用地道的方法,不能用筷子,而且用小刀,钢锯条磨制的小刀,先划成小块,在以刀为插,分而食之。

荞面碗秃,重在调料,蒜,醋,辣椒,盐,姜末,味精外还有芝麻和花生碎,粗粮都是没有味道的,吃的是调味品的味道
碗秃在吕梁十分普遍,盛行于离石,中阳,柳林,临县,汾阳等地,以柳林最为出名。


良人陌陌陌陌陌


用荞麦面做成的一种有点像凉粉的小吃,在晋北叫碗坨,吕梁叫碗秃,还有的叫灌肠。也有叫碗托、碗团的。都是凉拌的吃,也可以炝炒吃。

凉调吃的时候和凉粉、凉皮、擀面皮的调法是一样的。制作方法也很简单,荞麦面加水、调料和成硬面团,加少量冷水不停地揉搓盘性,边搓边分次少量的添水,只到变位稠点面糊,标准就是面糊能在碗上挂壁即可。



然后等蒸锅上气,先拿空碗上锅蒸预热一下,外把荞面糊分入碗中蒸熟,冷却后放凉倒扣取出,切块或条,加入黄瓜丝,焯熟的绿豆芽,醋,蒜泥,辣椒油等拌一下,就可以开吃了。


闲话散记


山西吕梁碗团是山西地方非常有名的一种小吃。

用荞麦和面加水反复和面并慢慢加水,直到掺成糊状,然后将粉糊盛碗入笼,蒸熟后晾凉,从碗中脱出成,故名碗砣或碗团。碗团这个东西不是柳林独有的,山西、陕西、河北等地都有。只是叫法不同而己。尤其是山西居多。在柳林叫碗团、临县就成了辣油碗脱、平遥就成了碗脱子,太原人叫灌肠(比如:徐沟灌肠、榆次灌肠),保德人叫碗脱,河北人叫爬糕。还有更多的叫法等着高人来普及。吃法大同小异,做法也大同小异。柳林碗团发展到现在,大的出现了三足鼎立的局面。这三足包括:沟门前、乔歌、晋柳。规模依次排列。这三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公司化运作,规模和产量己经远远高于任何一家家庭作坊的产量。沟门前在主推商超市场的同时,最近也在涉足小吃连锁加盟;乔歌是以小吃连锁店为主打,也在涉足真空碗团市场;晋柳只有一个单品,零星的供一些大小超市和特产店。据我估计,这三家的年产量和销售额应该能占到柳林碗团市场的一半以上。

柳林做碗团用的是精乔面,太原的灌肠用的是普乔面。现在到好,竞争价格低所以大家都在想办法降成本,可是面的价格一直上涨,只有作假了。灌肠里基本没有乔面,碗团用白面乔面等。


@以上是我的个人观点,若您赞同我的观点的话请给我点个赞吧;若有不同意见也可在评论区留言,欢迎交流讨论,谢谢大家!@


洗煤那点事


,说到吕梁,那可真的是好吃的太多了,又是柳林的红枣又是汾阳的杏花村,但是在吕梁本地人来说,不管是走了多远,永远都无法忘记的是碗团,没听过人这就很尴尬了,碗团是什么东西,其实这只是一种用面食做的非常好吃的小吃。

要说碗团哪里的最正宗,那就不得不说柳林碗团了,柳林碗团是柳林的特产,之所以叫做碗团就是和这种小吃的样貌有关,因为它用小碗蒸,熟后晾凉,可从碗中脱下。而在柳林方言中,“团”、“脱”、“秃”,音节相似,但人又喜欢碗团这个名字,用圆圆的碗蒸出圆圆的碗团,象征团团圆圆的寓意,所以也就有了碗团的称呼。

碗团好吃,不仅可以热吃,也能够冷吃,多为冷,以蒜泥、辣椒、好醋为主要调料,当然最重要的就是家家户户秘制的碗团糊糊,再配以姜水、香油。这辣椒的做法也是非常的讲究,需得选用头茬,晒干后细研为细末,然后用麻油烧热后,适当配入花生仁,核桃仁等,并倒入辣椒粉,用铁勺搅匀,油多辣椒少,成稠浆,香气扑鼻,最后装入瓶、钵备用。是不是口水都掉下来了,那就快来尝一尝吧。


老家吕梁


山西吕梁碗秃是流行于柳林县及榆林等地的一种用乔麦制作成的小吃或主食,是乔麦粉加姜粉和少许食盐调成糊状盛在小碗蒸熟晾凉后脱倒出来成碗状圆形的面食。由于发音类似,所以也叫碗团、碗坨、碗脱、碗秃和碗秃子等,但当地人更喜欢叫碗团,因为它象征着团团圆圆。 柳林碗团源于西晋的战乱,是一种比较好保存和携带而且好吃的面食,由此而一直流存至今而且演变成各种不同做法可口、营养、方便的具有山西吕梁地区特有风味的地方名小吃,凉拌和热炒吃均宜。 柳林碗团在食用时,少不了两酱一醋:芝麻酱、辣椒酱和山西陈醋,更复杂美味的还加有花生醬、核桃酱、香油等等,十分考究。热炒少不了豆芽和时令鲜菜等,是一种引人入胜垂涎欲滴的美味小吃呢。看官不能不吃啊。具体做法可查度娘。


用户5548795449陈淑芳


荞麦面做的一种小吃。

荞麦面,更营养。而且口感极佳。这种面的特点是爽滑有弹性。所以碗团,或者叫碗秃,或者叫碗坨是一个意思,是一种凉吃的加调料的熟食制品。

制法也简单。把荞麦面调成糊状,象煎饼糊一样,但是要稀些。然后就是加热熟化。可以浅浅的放容器里蒸熟。也可以在锅里直接加热,不停地搅动,防止糊锅。然后便成一坨子。取一点放碗里或其它容器里薄薄的刮成面厚面片状。放凉即可切开加调料食用。

消夏,碗坨配点黄瓜辣椒油,吃着特别爽。消暑还提食欲。希望大家有机会尝尝。


飞扬46644226


山西吕梁碗托,是用陕西省定边杂粮乔面加工成一种糊状稠物,放在小瓷碗里,高温蒸熟的一种地方小吃。吃的时侯另外加一种炖粉条,辣油,吕梁各县都有卖碗托学俗,柳林,临县,离石比较多,我朋友有个碗托加工厂,悟空问答里朋友们有需要碗托可以私信我,我帮你们快递发货,价格很便宜,3元一个。


用户4593589797


碗秃是用荞面用水和成糊糊,加热,然后晾干,就成了碗秃,类似凉粉的做法,吃的时候浇上粗,蒜,秘制辣椒油,用小刀划开,即可使用,最出名的是吕梁柳林县碗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