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三國——平定蜀漢的兩大功臣為何都死於非命?

談談三國——平定蜀漢的兩大功臣為何都死於非命?

​《三國演義》的後期,魏國兵分三路,分別由鍾會、鄧艾、諸葛緒率領,向蜀漢進發。姜維雖然成功繞過了諸葛緒、鄧艾的牽制,但是畢竟一個人分身乏術、無力迴天,再加上指揮上的失誤,鍾會的大軍成功的奪取了漢中,姜維只好退守劍閣,與鍾會久持不下。但是,令姜維和鍾會都沒想到的是,鄧艾竟然偷渡陰平、奇襲成都,劉禪在猶豫再三的情況下開門投降了,蜀漢自此滅亡。

談談三國——平定蜀漢的兩大功臣為何都死於非命?

在我們看來,滅蜀漢的第一功勞和第二功勞自然是鄧艾、鍾會二人莫屬,但是弔詭的是,不論是鄧艾還是鍾會,都沒有一個功臣一樣的結局,鄧艾因為“謀反”的罪名被殺死,而鍾會則是因為真的謀反被部下殺死,兩個人的下場都很淒涼,這是為什麼呢?

談談三國——平定蜀漢的兩大功臣為何都死於非命?

先說鄧艾吧,鄧艾之所以被以“謀反”為由被處決,在我看來主要是因為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功高蓋主。鄧艾的大軍如從天降,以極小的代價就成功攻下了成都,消滅了蜀漢,讓分裂幾十年的國家有了統一的大勢,如此之大的功勞,作為統治者的司馬昭自然是要忌憚的,因為不僅是曾經驍武憑陵的曹操,還是陰險狡詐的曹丕,還是詭計多端的司馬懿,因為這樣或者那樣的原因,窮盡一生的努力,都沒有成功拿下蜀漢,但是鄧艾這個種地的“小結巴”竟然做到了!這不得不讓司馬昭對他“另眼相看”,這是鄧艾遭殃的根本原因。

談談三國——平定蜀漢的兩大功臣為何都死於非命?

鄧艾 動漫形象

第二、鄧艾的自我膨脹。鄧艾這個人是有一定的野心的,蜀漢劉禪投降,鄧艾竟然自作主張代表魏國接受投降,擅自模仿東漢將軍鄧禹的做法,以天子的名義,任命大批官吏。他自作主張封劉禪行驃騎將軍、蜀漢太子為奉車都尉、諸王為駙馬都尉;對蜀漢群臣,則根據其地位高低,或任命他們為朝廷官員,或讓他們領受自己屬下的職務。在司馬昭看來,這就是謀反!不僅如此,鄧艾進入成都以後,將陣亡的蜀漢士兵屍體築成京觀,來彰顯自己的文韜武略,然後終日歌舞昇平,大擺宴席,慶功倒是不假,似乎也透露出鄧艾的自我膨脹,這讓本來就忌憚他的司馬昭更加疑惑……

談談三國——平定蜀漢的兩大功臣為何都死於非命?

鄧艾 三國殺形象

第三、鍾會的嫉妒。曹魏滅蜀漢,主要是三路大軍,那麼他們的統帥自然就是功臣,依次是,攻下成都的鄧艾頭功,攻下漢中的鐘會次之,起牽制作用的諸葛緖再次之。問題在於,主力部隊的統帥鍾會竟然不是頭功,被協軍鄧艾搶了先。鍾會的部隊明明是魏國大軍的主力,而且攻下了蜀漢的重地漢中,可以說功勞很大。不僅如此,鍾會的十萬魏軍在劍閣晝夜不停的與蜀漢的守軍作戰,將蜀漢的主力部隊,即姜維的部隊死死的牽制在了劍閣,軍隊付出了巨大的犧牲。可以說鍾會的十萬軍隊既有功勞也有苦勞,但是最後的功勞卻被鄧艾的“小動作”奪走了這讓鍾會十分嫉妒,再加上姜維的攛掇、挑唆,鍾會更是對鄧艾十分記恨。

談談三國——平定蜀漢的兩大功臣為何都死於非命?

鍾會 影視形象

再說鍾會,鍾會是曹魏後期的名將之一,也是消滅蜀漢的功臣之一,功勞僅僅次於鄧艾。鍾會的下場是因為謀反被部下誅殺,鍾會謀反的原因我認為有以下幾個:

第一,狼子野心。我們知道,“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鍾會出身很好,家族裡父親鍾繇、兄長鍾毓都是當時曹魏的名臣。鍾會自幼聰慧敏捷,年紀輕輕就身居朝廷重要職務,因此他的志向很高,當志向太高了,對於當時的曹魏而言就是野心家。

談談三國——平定蜀漢的兩大功臣為何都死於非命?

鍾會 三國殺形象

第二,嫉妒作祟。鍾會是滅蜀的主將,率領主力部隊進攻漢中,而鄧艾、諸葛緒都是偏師,主要的任務是牽制姜維。鍾會經過浴血奮戰拿下來漢中,但是在劍閣和姜維相持不下,戰鬥非常慘烈。最厲害的敵人姜維是鍾會在對付,最難打的劍閣是鍾會在進攻,最嚴重的傷亡是鍾會軍隊在承受,偏偏讓鄧艾撿漏,奇襲成都,頭功被鄧艾奪走了……你說憋屈不?不僅如此,在三國時代,人們很看重一個人的出身,鄧艾的出身比較低下,是從一個屯田種地的下級軍官逐漸升遷上來的。但是鍾會不一樣啊,正如前面所說的,鍾會可是名門望族的出身,怎麼甘心居鄧艾之下?

談談三國——平定蜀漢的兩大功臣為何都死於非命?

姜維 三國殺形象

第三,姜維攛掇。姜維是蜀漢後期的頂樑柱,劉禪投降以後命令姜維投降鄧艾,姜維心存僥倖,為了復國,詐降鍾會。鍾會與鄧艾不和的事情,早就被姜維發現了,姜維將這個事情視為“天賜良機”,天天在鍾會面前煽風點火,不僅訴說鍾會被鄧艾搶功勞的憤懣,還替鍾會謀劃如何除掉鄧艾奪回功勞,甚至在蜀地割據一方,成為一方霸主。這些引誘的言辭讓本來就有野心、嫉妒心的鐘會終於向鄧艾下手。只不過最後沒有成功……

談談三國——平定蜀漢的兩大功臣為何都死於非命?

姜維影視形象

第四,司馬昭的不信任。司馬昭同樣也是一個聰明人,對鄧艾和鍾會的小動作,他早就心知肚明,他最想看到的就是鄧艾和鍾會互相牽制,而不是兩個人團結起來,因為二人一旦團結起來還是很可怕的。司馬昭根本就不相信鍾會,在鍾會誣告鄧艾謀反的時候,司馬昭第一時間集結軍隊到長安,等的就是鍾會與鄧艾自相殘殺,然後他再坐收漁利。

談談三國——平定蜀漢的兩大功臣為何都死於非命?

三足鼎立

綜上所述,不論是鄧艾還是鍾會,都因為這樣或者那樣的原因走上了一條“不歸路”,導致了悽慘的結局。對此,你怎麼看呢?歡迎留言、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