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燁|冷靜的創作,甜暖的幸福

“親愛的觀眾朋友們,歡迎您來到首都劇場。演出馬上就要開始了,請您對號入座……”

每次去人藝看戲,開演前廣播裡都會準時傳來甜美又親切的聲音。這聲音的主人,就是北京人藝的導演——唐燁。

唐燁|冷靜的創作,甜暖的幸福

《李白》《洋麻將》《天之驕子》《關漢卿》《故園》《壞女孩的惡作劇》……說起唐燁導演的作品真是一口氣說不完。這一次,我們採訪到了唐導。作為導演、作為觀眾、作為戲劇教育者,唐導從不同身份角度出發,耐心分享了自己的心得和體會。雖然最近高強度的工作讓她的聲音已經有些沙啞,但唐導依然微笑著,耐心回答著每一個問題,就像採訪那天灑在排練廳的陽光一樣暖。

唐燁|冷靜的創作,甜暖的幸福

木:最近看的戲,唐導滿意嗎?

唐:實話講,看的戲和預期總是有差異。就是感覺,好像和大家不太一樣……觀眾笑啊哭啊,我會覺得,咦,他們怎麼會有這樣的反應?

木:是因為您從導演的角度去看,所以和大家反應不同嗎?

唐:舉個例子吧。在我自己看來,無論是戲劇還是影視,喜劇都是最難排演的。因為高級的幽默才叫喜劇。真正的戲劇是讓你從心底覺得可笑,甚至看完之後,想到了還是會笑。現在大家常說一個詞叫“生理反應”。我不太贊同這種說法。有做戲的人說要讓觀眾看出生理反應來想笑。其實我們看到讓人特別激動的部分,確實會汗毛豎起來。但是,是因為我們心裡面很深的地方,有了觸動,才會有這樣的感覺。不是說要為了觀眾產生什麼生理反應,去設置笑點。我覺得這樣,略顯刻意。

唐燁|冷靜的創作,甜暖的幸福

《洋麻將》排練

其實我也不是一個淚點很高的人,還是挺容易被感動的。我覺得真正好的東西,觀眾是能夠看出來的。可能有的時候從業者們心裡太著急了,著急創作出一個世俗意義上成功大賣的作品來,而忽略了重點應該集中在創作本身。

我們關注的應該是把故事講好,把人物演好。而不是掐著時間看幾分鐘了,觀眾必須得有一個反應。

唐燁|冷靜的創作,甜暖的幸福

木:有的小團體會做一些純搞笑的戲,就是段子的集合。但是也有觀眾覺得好,想推薦給別人。這是不是一種比較畸形的發展呢?

唐:可能很多人對戲劇真正的含義有所誤解,認為只要在劇場裡或搬上舞臺表演的東西都可以歸類為戲劇。所以我們也會討論這樣的問題,舞臺上還是應該有界限、界定的。哪些我們應當在劇場裡演,而另外哪些是適合別的場所。比如二人轉,就適合田間地頭。大家幹活特累了,來一段子樂一樂,再接著幹活。要在田間地頭來一段芭蕾舞?不可能。芭蕾舞就應當在劇場裡,大家安心坐著去欣賞、品鑑。所以二人轉和芭蕾舞就不可能在同樣場所演出,因為它們功能不同。

唐燁|冷靜的創作,甜暖的幸福

戲劇在很多方面應該是有引領作用的。包括做戲劇教育也是這個理念。上次我去一個英文戲劇的全國大賽當評委,有一個小學的孩子們演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家四口,爸媽和兩個孩子回到家之後,有了一點矛盾,就開始互相指著鼻子罵對方。言辭激烈,行為衝動。最後為了表示和解,四個人在舞臺上擁抱,就結束了。我認為這樣的戲可以演,但是我更希望看到,真正的家庭中親人間恢復和諧之後,是怎麼說話的。二十多分鐘的戲全是講家人是如何暴躁地產生衝突,而我想看到的竟然完全沒演。

因為大家站在舞臺上,臺下的孩子就可能去模仿。可能大家本來和父母說話不這樣,但一看舞臺上演著熱鬧好玩,回家就學著這樣說了。所以我們要告訴孩子們,怎樣是對的。

唐燁|冷靜的創作,甜暖的幸福

《故園》謝幕

大人的戲劇也是這樣。不過這就要說到“主旋律”。現在我們把主旋律都給妖魔化了,一說到主旋律的戲,大家都會覺得不想看。這大概是因為創作中,太注重政策、口號這些。我們劇院也會排主旋律的戲,比如2015年的《故園》。當時有領導來看了之後說,這是全國77臺戲中,唯一一個沒有喊口號的。這個戲裡我們講的是愛國沒錯,但更重要的是去講這群人,為什麼會“自發地”有這些行動。

唐燁|冷靜的創作,甜暖的幸福

木:都說現在好劇本難得,戲劇創作者們幹勁還足嗎?

唐:我朋友圈裡有編劇早上七點就會曬一個辦公桌前電腦的照片——“開始工作”,大家還是有幹勁的。但是我們為什麼說好劇本少呢,因為大家對於好劇本的評判標準都不相同。2012年有一個劇本送到我們劇院,帶著十頁紙的專家推薦。最終我們藝委會還是沒有通過,那一年我們上了《甲子園》(藍天野、朱旭、鄭榕、呂中、濮存昕等藝術家獻禮人藝建院60週年之作)。標準還是不一樣的。

唐燁|冷靜的創作,甜暖的幸福

《甲子園》排練

唐燁|冷靜的創作,甜暖的幸福

木:除了經典劇作以外,我們也很想看到反映當下生活的戲。

唐:其實我也很想看到。我們有幾個這樣的戲,但是都不盡人意。按照我們的標準,劇本如果是九十分,我們可以儘量呈現出接近滿分的效果;但如果劇本是六十分,我們再怎麼努力結果也只能是七十多分。比如說,現在作家都希望寫得深刻,希望寫的東西能留住,那麼很多東西就深刻不起來。再加上反映當下現實的內容其實需要規避很多東西,表現什麼、怎麼表現、能表現多少,這個度都需要好好把握。

唐燁|冷靜的創作,甜暖的幸福

唐燁|冷靜的創作,甜暖的幸福

木:有沒有比較偏愛的題材類型?

唐:我一直挺想做京味戲的。因為說到北京戲,不能老是《茶館》啊。所以下個月我可能要開始排一個戲叫《人五人六》。講的是北京從第一個證券交易所建立開始,大家的“金錢觀”在如何慢慢發生變化。八十年代,如果一個詩人去飯館吃飯,是有可能給免單的,因為對文化的尊重。現在呢,是什麼人也不好使啊,都覺得錢是最重要的。不能說人們對金錢的追求已接近扭曲,但確實是從一個極端到了另一個極端。

唐燁|冷靜的創作,甜暖的幸福

木:現在經常看戲的觀眾一進劇場,基本都能看到很多熟面孔。對新觀眾的增加還有信心嗎?

唐:現在其實已經比2000年那時候好多了。二十年前演《李白》的時候,觀眾真的不多。但是現在再演,每天都有很多觀眾來,甚至二刷三刷。先甭管為什麼要看這麼多遍,至少他們感興趣。所以我和博物館幾個同事做戲劇教育的理念是這樣的——我們不是為了培養演員。我們通過這種戲劇普及,讓孩子們愛上閱讀,不要沉迷電子產品。比如有的學校排《四世同堂》,是孩子們自己選出來的作品,一整個年級都在讀《四世同堂》,大家一起討論,喜歡哪個人物、為什麼喜歡……大家對戲劇作品瞭解了,也會更有興趣走進劇場看戲。獨生子女家庭走出來的孩子也能鍛鍊到協作能力,不再那麼以自我為中心。

唐燁|冷靜的創作,甜暖的幸福

《李白》排練(唐燁與編劇郭啟宏)攝影:韓軍

唐燁|冷靜的創作,甜暖的幸福

木:有沒有一貫以來堅持的導演理念?

唐:具體到每個戲肯定會不同。不過,一直以來就是沒有很強勢地想要臺下的觀眾看到我。其實現在很多戲也存在這樣的問題,就是所有人都想說話都想要表達。北京人藝“一棵菜”,什麼叫一棵菜?就是所有人說的是一件事兒,所有人都是為了舞臺表現去努力。燈光舞美等等幕後工作人員都會說,我是為演員服務的。現在有些戲,舞美要說話,導演要說話,編劇、音樂……所有人都要說話。這樣舞臺上就很亂。比如舞美設計出一個景,不管你怎麼用、是否合適,反正我給你了。這就很奇怪,也是我比較強烈的感受。

我想要追求的是大家能說“這個戲真好”,而不是說“這個景真好”或者是“這個劇本真好”。我們常開玩笑說,單說這一個好,那就是其他的不好唄。(笑)

唐燁|冷靜的創作,甜暖的幸福

攝影:韓軍

唐燁|冷靜的創作,甜暖的幸福

木:對於經典劇目的重排復排,有沒有什麼難忘的感受?

唐:不同的人、不同的年代的表達都是不一樣的。以《洋麻將》為例,當年夏淳老師寫的筆記中有一句“揭示資本主義的黑暗”。我一下子有點不懂。後來問了翻譯盧燕老師,那是1984年的戲, 當時大家都一味在羨慕美國很好。盧燕老師就翻譯了這個本子,說:我要讓大家都知道,美國並不是大家想象中那麼好的,美國的老人在養老院裡也是很孤獨的。我們很羨慕的兒孫繞膝的生活,就是當時中國社會的生活。然而中國人當時是在羨慕美國。

唐燁|冷靜的創作,甜暖的幸福

《洋麻將》排練(濮存昕、唐燁、盧燕、龔麗君)

還有就是為什麼有的演員能成為藝術家?比如濮老師在排練的時候,即便是復排演了很多場了,每天來排練場,他在表演上都會有新的變化。大家如果覺得更好,就保留,如果不如昨天的,就不變。一直保持這種精益求精的態度,讓我很欽佩。

戲劇植物園

木:如果用一種植物來形容自己,什麼比較合適呢?

唐:我比較喜歡竹子一類的植物,總是安靜地待在不顯山不露水的地方。比如文竹就是在書桌一角,不是在客廳正中間那種。但是它能給人很舒服的感覺。

我也不是很引人矚目,也不想這樣。我覺得其實每個人只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結果就會不一樣。我也經常和年輕的演員們說,你們只要把自己事兒做好,別放著手上的事情不做去盯著別人,就好了。

唐燁|冷靜的創作,甜暖的幸福

唐燁|冷靜的創作,甜暖的幸福

唐燁導演不僅是優秀的戲劇導演,也是一位出色的譯製片導演+配音工作者,那些陪伴我們長大的動畫片角色,比如《天線寶寶》裡的拉拉,《迪士尼樂園》裡的米妮等,都是由唐導傾情配音的。而央視八套引進的一些海外經典電視劇目,如《唐頓莊園》《尼基塔》《實習醫生格蕾》等,均是由她擔綱譯製片導演。《亂世佳人》中的斯嘉麗特、《唐頓莊園》中的大小姐瑪麗、《實習醫生格蕾》中的格蕾也是她用聲音為我們詮釋的。

在唐導眼裡,我們並不是所謂“粉絲”,而是愛看戲的“戲迷小妹妹”。唐導對我們笑著說謝謝,其實我也發自內心想要感謝唐導,以及像唐導一樣的戲劇工作者。是他們認真努力的創作,才有了觀眾們的“有動於中”,以及走出劇場之後回味的甜暖幸福。

唐燁|冷靜的創作,甜暖的幸福

木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