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國產節目超大膽!簡直是一部娛樂圈版的《都挺好》

現在"人設崩塌"成了娛樂圈明星當下最流行的"死法"。

在滿足了吃瓜群眾的獵奇心理之外,也讓這個原本就沒什麼煙火氣的圈子,越發被妖魔化了,彷彿每天都有不可告人的交易在運作。

這其中是少不了朝陽區群眾的熱心功勞,同時,明星經紀人這個職位,更被渲染上了神龍見首不見尾的神秘色彩。

《我和我的經紀人》

這個國產節目超大膽!簡直是一部娛樂圈版的《都挺好》

這個號稱中國首檔聚焦經紀公司的職場真人秀,出場自帶熱度。

每次更新都能收割一波熱搜。

也讓節目裡絕對的主人公——

隻手遮住半個娛樂圈的楊天真成功出道。

這個國產節目超大膽!簡直是一部娛樂圈版的《都挺好》

楊天真,國內最具實力、同時也最具爭議的明星經紀人。

她的業務能力早有江湖傳言,旗下藝人也跨度極大,從陳數馬伊琍,到春夏馬思純,再到歐陽娜娜趙又廷。

擅長宣傳、定位、營銷,傳說中"手握八百營銷號"。

是"豔壓型通稿"、"賣人設"等這一系列營銷操作的行業先驅者。

這個國產節目超大膽!簡直是一部娛樂圈版的《都挺好》

節目以壹心娛樂經紀公司為拍攝對象,旗下藝人朱亞文、張雨綺、白宇、喬欣、春夏,以及他們各自的經紀人,甚至是作為實習生的歐陽娜娜,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事業難題。

看到他們反覆討論著接下來每一步應該怎麼走,這些碰撞過程帶給我很大的觸動。

這個國產節目超大膽!簡直是一部娛樂圈版的《都挺好》

前兩期節目看下來,節目並沒有為了迎合大眾想象,刻意製造離奇劇情。

而是一上來就給吃瓜群眾們展現了一幅真實的職場眾生相。

這個國產節目超大膽!簡直是一部娛樂圈版的《都挺好》

印象最深的是那場經紀人會議

所有人坐定之後,沒有過多的客氣和寒暄,直接開始"真刀真槍"地直面自家藝人問題。

例如張雨綺

,人設倒是鮮明,個性強勢的直爽大女人

可就是執行得有點"過",私生活曝光所帶來的負面輿論一波接著一波。

商務總監直言,張雨綺的"吸金能力"堪憂。

不僅沒有新的商業問詢,已經談下的也完全是在力保。

這個國產節目超大膽!簡直是一部娛樂圈版的《都挺好》

楊天真聽完,當場要求張雨綺的經紀人筱雅必須嚴肅地和張雨綺談一談。

讓她明白目前的現實困境,自己拎拎清。

在她看來,張雨綺最大的問題,就是還不明白問題的嚴重性

這導致公司一直要做大量重複性的工作,根本耗不起。

這個國產節目超大膽!簡直是一部娛樂圈版的《都挺好》

再比如演員朱亞文的人設不夠清晰。

之前的人設本來是"行走的荷爾蒙",結果經營到一半,又曬起了娃。

這個國產節目超大膽!簡直是一部娛樂圈版的《都挺好》

沒能給觀眾和廣告主留下深刻印象,也就沒有突出的品牌優勢,難以接洽到合適的項目。

遇到先前效果不錯的綜藝再次發出邀約,朱亞文的經紀人和公司的商務總監也表達了截然不同的觀點。

這個國產節目超大膽!簡直是一部娛樂圈版的《都挺好》

僅僅從跟這幾個藝人工作的對接上,楊天真的業務能力已經能看出一二

而這也正是,她做這檔節目想要達到的效果——並不是讓大家看到真實的明星狀態,而是"洗白"經紀人這個群體。

不斷從各個片段,展示經紀人對藝人不可或缺的作用力。

或者體現經紀人在高壓下的適者生存。

這個國產節目超大膽!簡直是一部娛樂圈版的《都挺好》

她的業務能力雖然強大,但也實是讓她製造出了娛樂圈目前的怪相——用人設製造明星,不是用作品能力說話,而是順應粉絲需求,從而賺錢。

說白了,就是把明星當商品,包裝上架,賣出去。

就像她說的,她們不是資源型工作,但她們是銷售型公司,所以他們需要靠炒作人設,把藝人當商品,放到貨架上的銷售,甚至不需要管售後。

這個國產節目超大膽!簡直是一部娛樂圈版的《都挺好》

等到人設崩塌的那一天,恐怕就是她眼中藝人能量耗盡,被榨乾的那一刻。

但她手上還會有源源不斷的藝人來,被放棄的,被重點培養的,都被她所謂強大的公關能力玩弄於鼓掌。

所以想要解決國民度不夠、缺乏記憶點這些問題。

錘鍊演技,拿出一部好作品,比吹多少通稿都有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