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暨一老人用废旧材料编菜篮 10年2000只都送人!

退休老人王伯棠,凭着年轻时积累下来的手艺,使用收集来的打包带等废旧材料,编织出牢固实用的塑料篮,不管谁有需要,他都免费相送,累计送出近2000只,用实际行动倡导着环保理念。

诸暨一老人用废旧材料编菜篮 10年2000只都送人!

收集废弃打包带做成环保篮

王伯棠今年78岁,家住山下湖镇解放村,说起编织篮子这门手艺,那可是有来头的。

高中毕业后的王伯棠应征入伍,部队里得空的时候就会打畚箕,他的手艺就是那时候学的。退伍后,王伯棠当过教师,又到国税局工作,直到退休,这门手艺都没有机会再派上用场。

10年前的某一天,王伯棠去菜场买菜,他看到几乎所有人都拿着好几只塑料袋,只有一个人在用篮子。“我当时就想,这么多塑料袋,太不环保了。如果人人都提着篮子,那就好了。”王伯棠又想到自己当兵时学的手艺,而做畚箕和菜篮子的工序差不多,他就萌生了制作篮子的想法,还取名为环保篮。

环保篮,顾名思义,除了可以替代塑料袋,材料也是废品再利用。王伯棠经常骑着自行车,到解放村附近的工厂、垃圾站寻找废弃的塑料打包带,或是向收废品的人购买,然后洗干净、晒干,进行编织。

有时候编织篮子需要用到铁丝,王伯堂就会自己掏钱购买,5块钱一斤。他折算了一下,每只篮子的成本大概是2元。这一坚持,就是10年。

费力气又费脑子的技术活

王伯棠介绍说,一只环保篮的编织,有好几个步骤,要用到五六样工具,不光费力气,还费脑子。

首先,要先把一厘米宽的塑料打包带剪成等分的三份,再根据篮子的大小选择根数,一根一根交叉编织,编织的时候要有松有散,掌握力度

初步成型后,用削好的竹片挽一个圆。削毛竹是一个耐心活,稍不留神就会被毛竹的边边角角划破手。

然后,把竹圈和编织的篮架子用绳子缠在一起。这时候就费手劲了,“一定要用力,篮子才不会散架。好在我身体还可以,这些都不成问题”。

最后一步就是给篮子装毛竹手柄,这一步非常考验技术。两片毛竹要经过测量、打磨,竹节又要刚好卡在篮子的边缘。这些工序下来,一个环保篮才算完成。

“10年前刚拿起这门手艺的时候有些生疏,编一只篮子要花两天时间。”渐渐地,王伯棠的技术越来越精湛,继而他开始研究材料的优劣,打包带颜色的搭配,篮子款式的设计。

王伯棠现在编织的是第二代环保篮,材料换成了更加耐用的硬塑料打包带,款式也有篮子、小筐等。

诸暨一老人用废旧材料编菜篮 10年2000只都送人!

送给邻居亲戚甚至陌生人

这些年下来,王伯棠编织了近2000只环保篮,都是免费送给亲朋好友、隔壁邻居。有时候邻居到他家串门,带走一只;有时候他送蔬菜给亲戚,连篮子一起送了;有时候朋友说这个篮子好,想要几只送人,他就大方地随他们自己挑。

不光是熟人,就连陌生人王伯棠也不吝啬。有一次,王伯棠拿着几只环保篮去坐公交车,想把篮子送到朋友家去。乘客看到了,以为他是卖篮子的,就上前询问价格。“我回她说,我的环保篮,只送,不卖!我简单向她介绍了一下,顺便送了一只给她。她开心,我更加开心。”

偶尔也有朋友会向王伯棠定制篮子,他都乐呵呵地接受,“前几天,家住枫桥的战友跟我说,他想要一个装钩刀的篮子,可以绑在腰间的那种。我没有编到过,就让他把图片发给我看,我照着款式给他定做了一个,准备改天去市区打门球的时候给他带去”。

王伯棠编织的环保篮,非常实用。村民去田里收菜,或是去池塘里洗番薯,都会用上王伯堂送的环保篮。“因为这个篮子底部是镂空的,泥土就都钻出去了。他送我3只,都用了10年了,一点都没破。”村民王大伯一个劲地夸王伯堂编织的环保篮。

看到邻居拎着自己编织的篮子上街买菜或是在地里收菜,王伯棠就非常开心,他觉得自己的付出都值得,“现在大事做不了,做点小事给生活增加点乐趣。我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给解放村的每家每户都送一只我做的环保篮,让他们不再用塑料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