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團購進入洗牌期,巨頭收割市場,如何在縣城開拓新市場?

閱讀本文僅需3分鐘:1、社區團購市場侷限;2、縣城為何更適合社區團購。

社區團購採取社區KOL(團長)+去中間商的模式,成功將社區O2O和社交電商相融合,吸引了大量關注,然而當創業者蜂擁而至時,才發現市場早已擁擠不堪,尋找新的市場迫在眉睫。

社區團購進入洗牌期,巨頭收割市場,如何在縣城開拓新市場?

要想回答為什麼縣市更適合社區團購,先要知曉一二線城市為什麼不再適合做社區團購:

市場來看,自18年的行業元年以來,一二線城市社區團購的市場已所剩無幾,不少小區都有不止一家拼團平臺,大大小小的玩家互相挖牆腳,手段無非是低價換市場,而受傷的除了對手外,還有整個行業的盈利機會。

品類來看,社區團購主打的生鮮品類(蔬菜瓜果),在一線城市小區一公里內已有各類連鎖超市、便利店提供服務,還有隔日達的生鮮電商,市場極度飽和,社區團購在發達的零售業面前並無明顯優勢,更高的渠道成本又讓利潤捉襟見肘,導致團長積極性受挫。

社區團購進入洗牌期,巨頭收割市場,如何在縣城開拓新市場?

用戶群來看,大城市很多小區作為準“白領之家”,在通勤時間和加班的雙重作用下,自己下廚做飯的人並不多,表現在數據上,就是北上廣深,夥同一眾新一線城市撐起了外賣單量的半壁江山,用戶群的不足導致社區團購難以走通“薄利多銷”這條路。

那麼,為什麼縣市更適合社區團購?

社區團購進入洗牌期,巨頭收割市場,如何在縣城開拓新市場?

用戶角度:廣大三四線縣市生活成本低廉,且有大把空閒時間做飯,消費結構又決定了生鮮產品佔據了相當部分的家庭支出,而經歷了多年的高速經濟增長,他們同樣存在消費升級的需求。

與此同時,縣城擁有大量的夫妻店和全職寶媽,再加上相比大城市更緊密的鄰里關係,更明顯的價格敏感度配合秒殺活動,而社區團購“物美價廉”的賣點恰好契合縣城用戶的消費力,起步難度相對還要更低。

供應鏈角度:俗話說,出了縣城就是村,而農村地區作為生鮮產品主產地,可以說縣城市場擁有絕佳的供應鏈優勢——更少中間環節意味著更低的進貨價格和貨運成本。

社區團購進入洗牌期,巨頭收割市場,如何在縣城開拓新市場?

此外,縣城市區面積的狹小和大片高密度的居民區,可大大減少前置倉的投入,使得配送效率進一步提升,對於對時效性要求很高的生鮮配送體驗十分有利。

市場角度:我國擁有數千個縣城及地市,在城鎮居民比例中佔據絕對優勢,而縣市擁有大量的居民區,得益於社區團購低投入的特性,可快速得到推廣複製。

與此同時,相對於大城市的擁擠,縣級市場可以說仍然處於空窗期,幾乎不存在競爭,沒有了低價競爭、互搶市場的擔憂,平臺就能著力提升生鮮品質和豐富選品,維持用戶的高粘性。

社區團購作為一種用戶導向的模式,不應該由平臺來挑用戶,而是主動尋找客戶的需求,並儘可能的滿足,在這個過程中自然能得到回報。


社區拼團一站式開放共享平臺

——找技術、找資源、找攻略,請關注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