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川東關小學校長魯利平:用心做教育 努力讓人民滿意

在陝西省延安市洛川縣的教育戰線,洛川東關小學校長魯利平的辦學成績聲名遠播。一個普通的小學校長為什麼會受到社會各界一致讚譽,他究竟有何過人之處?

洛川东关小学校长鲁利平:用心做教育 努力让人民满意

陝西省延安市洛川縣東關小學校長魯利平

魯利平,男,現年47歲,中共黨員,大學本科學歷,高級教師。他是一個面容消瘦,言語不多的中年漢子。就是這樣一個沉穩質樸的教育工作者,紮根農村教育26年,擔任農村校長11年,創造了把洛川兩所偏遠鄉鎮中心小學在不同時段“轉危為安”的“驚人成績”。擔任東關小學校長一個學期來,依然堅守撲下身子做真教育的理念,收穫了累累果實。

他言語不多,但思路清晰。在辦學過程中,他不但能掌握教育規律“看準病”,更能抓住本質,開出辦好教育的良方。自擔任校長以來,他敢闖、真抓、實幹,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2007年8月至2013年7月任菩堤鄉中心小學校長,在全縣農村小學生源銳減的背景下,該校學生由2007年的93人增加至2013年的286名,學區內95%以上的學生都能在本校就讀,並且使這所全縣最偏僻、質量最落後的的學校教育質量跨入全縣前列。

2013年8月始任楊舒中心小學校長,當時楊舒中心小學學生流失率達60%,在校學生192名,教學質量全縣倒數,在他和全校教師的共同努力下,至2017年在校學生達到704名,學生淨增512名,教育教學質量也跨入了全縣鄉鎮學校前列。

2014年至2017年連續四次被評為全縣優秀校長,2015年被評為陝西省校本研修先進個人。學校為全國校園足球特色學校,校足球隊連續兩次獲得全縣小學男子甲組亞軍,楊舒中心小學為縣級文明校園、全縣教科研和實施素質教育優秀學校、師德建設先進單位,2016至2017年全縣目標責任制考核先進單位,2015年10月全縣學校管理現場會在楊舒中小召開,多所兄弟學校來校學習。

2018年9月,他被延安市政府授予“十佳優秀校園長”光榮稱號,光榮擔任洛川縣東關小學校長。

東關小學是洛川縣知名小學,辦學歷史悠久,生源充足,教師業務素質及教育教學質量較高。由於家長對教育期望值更高,他認為,東關小學在教育教學改革上,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校長的職責就是規劃學校發展、營造育人文化,領導課程教學、引領教師成長,優化內部管理、調適外部環境。他將基於此構建學校管理體系的頂層設計,形成全校上下認識一致,方向一致,行動一致的管理鏈條。有的放矢,因地制宜,凝聚新的發展動力,在繼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他想在任期內,將東關小學創建成一所“學校有靈魂、教師有思想、學生有智慧、家長有信心”的延安市示範小學。五年的目標分解和階段性規劃為:第一年規劃部署,第二年創新發展,第三年質量提升,第四年特色創建,第五年品牌形成。

為了達成工作目標,他採取多種措施。一是建構具有“領導力+執行力”的班子團隊,提高管理效能;二是實施“養成+展示+喚醒”的德育模式,落實“立德樹人”;三是實施“規範+特色+創新”的教學模式,正本清源,增效減負;四建設“精神+專業”的教師團隊,保障學校快速發展;五是拓寬“教育+互聯網”渠道,建造“智慧校園”。

紮根農村教育十幾年,走進縣城學校僅僅一個學期,他都是成績顯著,因此,筆者不得不把隨後較長時間與他的交流與一些走訪的思考做一簡單的呈現。

“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是黨的十九大對我國教育改革發展提出的新要求,而辦好公平而有質量的農村基礎教育就是核心所在。

菩堤鄉中心小學是全縣最偏僻的鄉鎮中心小學之一,在全縣農村小學生源流失的大趨勢下,2007年在校學生僅有93名,校舍破舊不堪。8月,魯利平被聘為學校校長,面對辦學困境,他知難而進,帶領14名臨時代課教師和11名老教師種花、栽樹、鋪路,改善學校辦學環境,走村入戶向有學生的家長宣傳、承諾招生,採取寄宿制和半寄宿制相結合的管理模式,解決本鄉孩子們的上學困難。堅持狠抓校本研修引領教師專業成長,突出品德和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提升學生素養,經過6年的努力,2013年在校學生增長至286名,淨增193名,本鄉95%以上的適齡兒童都能在菩堤鄉中心小學就讀,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穩居全縣小學前列。

在菩堤鄉中心小學成功的辦學思路,引起了多方關注。2013年8月他被聘為楊舒中心小學校長。期待或是等待他的應該是沉甸甸的一個詞:責任擔當。

楊舒中心小學地處洛川縣中塬的大鄉楊舒街,60%的小學適齡兒童都被老廟鎮的民辦學校招走,學生流失嚴重,家長負擔增加。2013年7月,在校學生僅有192名,被聘為楊舒中心小學校長後,面對楊舒中心小學的辦學困難,他把“塑造楊小嶄新形象,贏得家長信任支持”作為突破口,8月14擔任校長,25日就要開學,他帶領班子成員,一邊組織工隊刷新校舍,一邊進村懸掛條幅,張貼標語,逢集趕會,入戶向家長承諾,用真誠和班子成員辦好楊舒中小的決心打動家長,功夫不負有心人,8月25日開學,學生報到人數223名,學生盲目外轉的現象得到了遏制。初到楊舒中心小學的第一個寒暑假,他繼續帶領全體教師深入在外鄉上學的學生家庭,動員學生回鄉上學。2014年秋季學生報到人數331名,隨後學校轉移工作重心,紮實推進以教師隊伍建設和精細化管理為核心的“實幹興校工程”,以增效減負,用心做真教育為指向的“質量提升工程”,以教育培養和提升家長素質為主要內容的“攜手育人工程”,五年來,在上級的大力指導支持和全校師生及家長的共同努力下,2016年學校質量跨入鄉鎮小學前列,2017年秋季開學報到704人,較2013年新增512名。本鄉90%以上的適齡兒童都能在楊舒中心小學就讀,和在外上學相比較,每生每年可節約8000元,全鄉迴流學生每年節約總資金約400餘萬元,這不僅是經濟效益,更是最大的教育扶貧。社會認可,群眾滿意,學校成為全縣名校,多個鄉鎮學校來校學習交流。

菩堤和楊舒兩所生源流失嚴重的中心小學走出了辦學困境,成為全縣名校,正是他有仁愛之心,有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使命感和緊迫感,履行了一個教育者應有的責任擔當。

如何把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變成具體行動,讓立德樹人教育思想成為可操作的教育行為,各地都進行了有益的探索。他認為這裡的人,不僅指學生,其實還包括教師,“立德樹人”一定要實現成就教師、成長學生、發展學校的目標,這種協調發展的教育觀讓人耳目一新。

——引領教師專業成長。學校的領導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領導,他對教師說“我們教孩子六年,要為孩子想60年,不能重教書輕育人,重分數輕能力,必須真正把立德樹人作為學校的根本任務”。他堅信教師是學校發展的基礎,針對新任教師和老教師為主,缺乏中年骨幹教師的農村校情,確定並狠抓了以師德研修、學科研修、教育教學能力研修、學校特色發展課題研修和現代信息技術應用的培訓為主要內容的校本研修活動,引領教師專業成長。

近年來,培養出了省級教學能手2名,市級教學能手、教學新秀5名,縣級教學能手20多名。

——突顯學生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辦學特色。“教育就是培養良好的習慣”,社會和生活即課堂。魯利平一直踐行著葉聖陶的教育思想,七屆校長論壇,他五次上臺專題交流,其中《更新理念謀發展、真抓實幹提質量》《做實小事、做好細節、讓教育迴歸生活》《農村小學如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引起與會專家和同仁的一致好評。

——矢志不移抓學生的八大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寧肯不要分數,也要養成良好的品德習慣”。編印《好習慣成就好人生》《讓家長與孩子一起成長》《安全伴我行》校本教材,堅持近10年的垃圾分類回收處理活動,開展由“書香校園”到“書香家庭”創建活動,兩個市級科研課題《農村寄宿制學校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和《提高農村小學預習效率》的研究、實踐及順利結題,帶動了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實現了特色強校。有8名學生被評為延安市十佳少年和優秀學生,16名學生獲得縣級獎勵。學校足球、舞蹈、禮儀、書法、繪畫、講解團、秦腔社團等30多個學生社團,堅持開展活動促進學生素質提升。

洛川东关小学校长鲁利平:用心做教育 努力让人民满意

洛川東關小學秦腔社團學生參加陝西“百名少兒吼秦腔”活動

堅持把服務當地群眾和經濟社會發展作為學校的重要功能,通過引導、培訓和帶動提升家長素質來推動學校發展,是他辦好學校的一項“獨門絕技”。

新時代,家委會建設已經從家教知識培訓、攜手育人轉化為“提升家長文明素養、引領教化社會文明風尚形成”的現代學校制度建設階段。因此,他率先開始學校教育職能由“注重學生教育”向“注重學生教育和家長教育並重”的轉變。

一是做好家委會和家長學校工作,通過設立家長開放日,邀請家長參與體驗學校工作,分年級召開家長會等形式,多年來召開了各種形式的家長會100餘場,更新了家長的教子觀念,提升了家長素質。

二是於2016年寒假啟動堅持開展“親子攜手共創書香家庭”活動,“小手牽大手參與創建文明洛川、美麗東小”活動,提升了家長文明的素養。

三是結合洛川蘋果文化進校園活動,倡導三年級以上的學生週末認領蘋果樹,參與果園管理,引領家長提升務果水平。這些家長攜手共進活動,大大促進了學校發展,2017年暑假楊舒學校搬遷,600多名家長自發來校幫助,冬季下雪,家長總是會及時自發來校幫助清理積雪,助推學校發展。2018年“朵朵鮮花送老師,聲聲問候暖師心”慶祝教師節活動、“小手拉大手,創衛路上一起走”活動、“書香伴我行”演講比賽、“喜迎國慶,童心向黨”體操比賽、“小小手抄報、大大愛國情”手抄報比賽、“紅歌大家唱”歌詠比賽等,更好地培養了學生昂揚進取、樂觀向上的精神風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