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批評兩句,17歲少年跳高架橋身亡。怎樣做好孩子青春期教育?

姑蘇講堂


母親批評兩句,17歲少年跳高架橋身亡。怎樣做好孩子青春期教育?

17歲孩子跳下高架橋,母親頓首捶足之痛

從網上看了相關視頻,視頻內容一共就幾十秒,但卻記錄了孩子跳橋的全過程,僅僅5秒鐘,他就選擇並且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它反應的迅速快捷,他的母親努力去抓它,但是沒抓住,同時在視頻裡也看到了他的媽媽頓首捶足之痛。



據網上的消息,是因為孩子和同學拌嘴,做母親的說了孩子幾句,孩子一生氣就從高架橋跳了下去。

自我反思孩子教育。

晚上回家的時候和妻子一起聊起了這件事。我們達成一致意見——教育孩子的時候也應該有挫折教育。

我家孩子現在上學前班,剛剛過了7週歲。每次和孩子做遊戲或玩的時候,我總是故意輸給孩子。想讓孩子通過贏獲得自信。但現在看來,讓孩子一直贏,也不是一個很明智的選擇。



於是今天晚上和孩子玩五子棋遊戲的時候,一改以前都是孩子贏的局面,我也讓孩子體驗了幾次輸的結果。我們每個人都喜歡贏,不喜歡輸。但出身社會,其他人能讓著孩子嗎,孩子能贏得所有人嗎?孩子難道不會有輸的時候?老是贏,還能輸得起嗎?

那天在網上還看了另一則視頻,視頻的內容是,一個比母親都高的男孩子對母親進行拳打腳踢,而母親則默默的承受著。孩子有錯,難道僅僅是孩子有錯嗎?

挫折教育也需有。

我們應該對孩子進行正向鼓勵教育,但適當的挫折教育也是必須有的。



相對於這個17歲的少年,其父母對其的挫折教育是失敗的。小的時候沒有對孩子進行良好的教育,長大了就更難了。

面對17歲的孩子,面對青春期的孩子,一味的使用強硬的手段是不行的。硬的不行,只能來軟的,只能先順應孩子,之後再通過恰當的契機,恰當的方法對孩子進行教育。

突然間想到,家長一味的溺愛孩子,而教師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懲戒權的缺失!


曉曉筆記


當我聽到又一起這樣的悲劇發生時,真的很讓人痛心!今天下午,辦公室的幾位老師在談這個新聞,有老師說現在的孩子心理真的是太脆弱了,一點批評都受不了,動不動就跳樓跳橋。他們走了,可知道父母有多麼傷心?我當時心裡就在想,孩子的這些行為,難道都是孩子的錯嗎?我們看到的都是行為,卻並不瞭解孩子行為的背後到底有怎樣的信念?對這個悲劇的發生,我將從正面管教的角度上來談談自己的看法。



孩子並不是從生下來就直接進入青春期的,中間並不是斷層的。青春期孩子的行為都與他們幼年時期是否得到過歸屬感和價值感有很大的關係。每個孩子從生下來開始,他都會產生自己的信念。他是被這個家愛的,還是不被這個家愛的?孩子的信念將影響孩子的行為。孩子小的時候會對父母有很強的依戀感。父母對孩子的態度直接影響親子關係。這種影響是持續的,會影響孩子的一輩子。

舉個例子來說,孩子在生下來後會大哭,而父母總是認為,在孩子哭的時候,不要去抱他,避免他產生這種依賴。其實在孩子幾個月大的時候,是非常需要你能夠及時去關注他,把他抱起來。如果孩子總是得不到滿足,他以後也許不再哭了,但也缺少了對你的依戀和信任。孩子在幼兒時期,父母總是很忙,孩子缺少父母的陪伴與關注。孩子對父母的依戀感就得不到滿足。有的父母還會把孩子一個人留在家裡,自己偷偷的溜出去。其實這樣做孩子都是非常缺少依戀感和安全感的。



當孩子缺少依戀感和歸屬感後,他對父母會缺少信任感。這個模塊就沒有建立好。就好比蓋一座房子一樣,他從小的地基沒有打好,等孩子長大以後,他的整個社會情感就會出現問題。就象少了一塊磚,整個房子都會搖搖欲墜一樣。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幼時所產生的信念影響著孩子青春期的行為。在家庭當中,如果父母總是批評指責孩子,那麼孩子就會產生一種信念,他認為,父母是不愛我的。你這個悲劇當中,母親應該不是第一次批評孩子,可能是長期以來的批評指責讓孩子感到自己是個沒用的人,自己總是不對的。心理學家阿德勒曾經說過,一個行為不當的孩子,是一個喪失了信心的孩子。當孩子完全喪失了信心後,他會認為他是不被這個世界愛的。一旦發生了一件事他就會選擇逃離這裡。



我們能夠理解母親批評孩子並不是為了想把孩子逼上絕路,她只是希望孩子能夠知道自己錯在哪裡。可是往往忽略了一種方式方法。沒有任何一個人喜歡被他人批評和指責。在正面管教當中談到孩子只有在感覺好的時候,他才能夠做得更好。在孩子跳橋的那個視頻中,我看到媽媽沒有抓住孩子,她後悔得在地上錘胸頓足。那場景讓人心痛!

既然孩子的幼年時期已過,那麼如何去教育青春期的孩子呢?

一、父母要耐心去傾聽孩子的內心。可能孩子確實是做的不對,但是這個時候孩子需要的並不是你的大道理,而是他非常需要得到你的傾聽和理解。我們要去與孩子共情,真的與他感同身受。孩子與同學發生矛盾是一件讓他非常難過或傷心的事情。父母可以靜靜地聽孩子說完,不要評判對錯。有的父母不願意聽孩子講,孩子還沒講完就會打斷孩子的話,那會非常傷孩子的心。會導致孩子有話再也不願意對你說。我們長期受到壓抑時,就可能會在某一天爆發出來。




二、父母可以去用啟發式的問題問孩子的感受,先讓孩子想辦法解決問題。當你去問孩子的時候,孩子能夠感受到是你對他的關心,而不是指責。要讓孩子學會如何去解決問題,而不要總是關注已經發生了的事情。我們要教給孩子的是如何面對未來。比如我們可以這樣去問孩子:你和同學發生了什麼矛盾?當你和同學發生了矛盾時,你是不是感到很難受?你以後還願意與他繼續做朋友嗎?想想看,你打算怎樣去做呢?啟發孩子自己去解決問題,不要用你的標準答案套在孩子的身上。



三、父母要正確看待孩子犯的錯誤。我們父母總會把孩子犯錯誤看成是一件非常可恥的事情。當孩子與同學發生矛盾,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同學天天在一起,怎麼可能沒有矛盾呢?夫妻天天在一起也會經常發生矛盾,爭吵啊!而且誰又不會犯錯誤呢?父母要輕鬆的去看待孩子犯的錯誤。想想我們小時候是不是也犯過錯誤呢?有沒有偷過家裡的糖吃?有沒有和同學打架?這些錯誤我們都可以拿出來分享給孩子,告訴孩子,沒有人是完美的。犯錯誤不可怕,錯誤是我們學習的好機會。我們以後就知道怎樣去做了。



四、父母要經常向孩子傳遞愛的訊息。其實有些父母批評孩子時並不是不愛他們,而是不懂方式。但是孩子卻絲毫感覺不到。他們認為你對他的就只有要求,只有批評。在平常我們就應該把愛傳遞給孩子,比如摸摸孩子的頭,拍拍孩子的肩膀,告訴他,你很信任他,你很愛他。讓他真正能感覺到父母對他的關愛。父母不要認為不好意思對青春期的孩子說這些。把我們的愛表達出來,對孩子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愛要說出來,感覺到的愛才是真正的愛。或者用微信的方式發圖片或打字表達出來。我的孩子已經讀大學去了,但是我每次在微信上與孩子聊天時,我都會稱呼我的孩子為寶貝,讓她能夠感到媽媽對她的愛。告訴孩子無論發生什麼事情都要告訴媽媽,因為爸爸媽媽最愛她。



在學校教育中,也希望能夠給孩子開一些生命教育的課程。讓孩子知道沒有什麼是比自己的生命更寶貴的。任何矛盾都可以通過一些方法去解決,方法總比困難多。無論碰到什麼事都可以和老師或同學說,誠實的表達出自己的情緒,大家會共同想辦法去幫助同學們解決問題。

對於負面情緒,成人要教會孩子用一種合理的方式去釋放。比如在操場上大叫幾聲、撕紙片、打枕頭等等。也可以在家裡一個安靜地方冷靜一下。用寫日記的方法把不滿情緒寫出來,等情緒好點後最後再撕掉。總之,家長可以用到很多方法去幫助孩子。但首先我們家長要給孩子做個良好的示範。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當孩子能得到父母的愛與包容,我相信孩子不會輕易離開這個世界,因為離開也非常需要勇氣。願母親能走出悲痛。希望世上不再有這樣的悲劇發生。不知道各位家長有什麼想說的話,可以在下方進行留言,我會回覆您的話。


雨後山林靜


現在的孩子學習壓力下,如果父母在很少關心孩子,只關注分數孩子是很累的,在加上孩子在青春期,一但父母不仃的說教,孩孑是很心煩的,所以說家長不要給孩子壓力,有空時多帶孩子走出去遊玩,讓孩子放鬆,放鬆試放一些壓力,才能更好的跟孩子溝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