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尸体不火化,深埋土中,对以后的考古和病理研究能有作用吗?

一生好人2262


自我介绍一下,我是个法医,对,就是经常跟尸体打交道的法医,因为职业的缘故,这个问题我想从一下尸体如果深埋的变化还有考古两方面来回答(对法医学感兴趣的同学们可以关注我,或者关注我微信公众号(非著名法医),谢谢)。

人死后尸体深埋在土中会有什么变化呢?无论来棺材中还是直接深埋土中,其实也是一个缓慢腐败的过程,只是尸体腐败的过程要比直接暴露在外界中要慢很多。

比如尸体埋在土中,来看几个时间节点:

1、尸体软组织液化及白骨化的时间一般需要2~3年的时间,也就是全身的皮肤、肌肉、内脏腐败成灰黑色尸泥与周围泥土界限不明显。

2、尸体上的韧带和软骨腐烂会慢一点需要经过5-7年的样子,所以整个尸体在泥土中完全白骨化大概需要5年左右的时间。

3、白骨化尸体需要5-10年左右的时间。

4、10―15以后,尸骨开始风化变脆。

5、50年以后,白骨会变得质地疏松,骨密度变低,基本上外力轻轻击打可能就会破损。有很多考古工作,比如一些大墓,棺椁还在,但是墓主人尸骨已经不在了,不排除时间久远全部碎掉了。

白骨化尸体

当然以上只是大概的尸骨变化规律,这与死者埋葬的地方土质、湿度还有酸碱度有很大关系。

说不定埋在一个潮湿的地方或者地下水活跃的地方,尸体中的脂肪与水中的金属离子发生反应,而以保存型尸体的形态保存下来也未可知。比如马王堆出土的辛追夫人遗体,就是保存型尸体典型代表,听说考古人员还在她的消化道中发现香瓜子,但是这样的保存型尸体还是太少了。

辛追夫人

从上面来看,如果深埋在土中,一般情况下尸体的软组织包括皮肤、脂肪、肌肉、内脏,经过一段时间就全部化为尸泥,仅存白骨,这样的尸体在法医看来,做病理检验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了。但是一些保存型尸体,可能对病理检验有一定价值,但是意义也不大,毕竟保存型尸体内脏的结构几乎也是破坏殆尽,所以第一个问题,深埋在土中的尸体做病理检验价值几乎不存在。

第二个问题,考古的目的是什么?通过对遗址、器物的发掘,可以从这些方面探索当时社会、经济、生活等方面的情况,从而弥补史料的不足。特别是对于那些缺少文字记载的历史时期,要了解那时的情况,考古工作就非常重要了。

比如夏商周的历史情况,史书记载非常少,留传史料也不多,那么通过考古工作来研究那时的文明程度、生产水平和社会制度就非常重要了。这就是我们所谓的史前文明。


考古图片

但是现在科技的发展已经远非古代能够比拟的,现在所有的资料都可以以数字化的形式保存下来,即使数千年以后,只要人类还存在,这样的资料保存也是有据可查,现在人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发生的事件都会明显的摆在后世子孙眼前,所以考古还有必要吗?

所以现在深埋尸体对考古来说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综上两方面阐述,深埋尸体对后世做病理检验和考古实在没有多大的意义。

对法医学感兴趣同学们可以给一波关注,谢谢!


非著名法医


现如今的尸体不火化,埋葬于土中,很难说对考古和病理学研究有什么作用。

尸体不火化,埋葬于土中,随着尸体的腐化,就只留尸骨,尸骨能够判断尸体原先的性别,死亡年龄,尸体之前所患的一些疾病对骨头的影响、中毒情况。

目前病理学研究,更多的是需要对尸体的组织进行检验,活体细胞检验、活体组织检查、细胞学检查、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分子生物学检验等,尸体埋于土中,对病理学研究用处不大,而且,由于人类伦理道德的关系,很少说,为了病理学研究,去埋葬的尸体。


叶少蕴YeClarke


所谓考古对医学方面而言,尸骸留给后人的信息只能是通过骸骨研究得出死者的性别、年龄、死因等,不会有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因此,老农认为现代人尸体深埋对以后考古从医学方面来说意义不大。

以上是老农的一点看法,欢迎点评!


披星戴月一老农



真理7709466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