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未來,日產還是那個“技術日產”

定義未來,日產還是那個“技術日產”

PART 1

一臺符合當今潮流的汽車需要具備哪些高科技裝備?

這個問題不難回答:車廂內應該擁有大屏幕的導航車機,能夠通過語音指令控制車輛的大部分功能,擁有自適應巡航、主動剎車等齊全的主動安全系統,引擎蓋內有一臺高效強勁的渦輪增壓發動機。

定義未來,日產還是那個“技術日產”

以上這些,幾乎都是過去十年間快速普及到汽車上的前沿技術。但是如果有一臺36年前製造的汽車,已經囊括了以上所有這些功能,你一定會對製造這臺車的人和企業感到十分敬佩。

1983年,日產汽車發佈了一臺名為NRV-II的概念車。雖然外觀上就是一臺四平八穩的三廂轎車,但是它卻擁有一系列在80年代不可思議的黑科技。

當時GPS全球衛星定位系統、測距雷達這些我們今天司空見慣的裝備,都還沒有在民用領域得到應用,但是日產準確預測了這些高科技在汽車行業的發展和應用方向。

定義未來,日產還是那個“技術日產”

搭載大尺寸彩色顯示屏的GPS導航、幾乎全液晶的儀表、集成在方向盤上的音響系統和“auto cruise”巡航功能按鍵。這些功能和佈局與當代的汽車幾乎一模一樣,位於車頭的雷達可以為“auto cruise”提供前方車距探測,當車距過近時還會自動進行剎車,其工作原理與當代的ACC自適應巡航和AEB自動緊急制動系統基本一致。

定義未來,日產還是那個“技術日產”

以發動機技術聞名於世的日產為NRV-II概念車配備了最大功率高達120千瓦的1.2升渦輪增壓發動機(升功率達到驚人的100千瓦),此外它還擁有一套可以識別二十餘個指令的語音識別系統,連雨刮都是雨量感應式的。在那個電視機大多數還是黑白的,SONY WALKMAN是全球最流行消費電子產品的年代,NRV-II的這些黑科技無異於科幻片一般的存在。

PART 2

36年後的今天,日產用智行技術將曾經只出現在概念車上的技術逐一化為現實。無論是i-SAFETY智能主動安全系統,還是可變壓縮比的VC-TURBO發動機,抑或是“智行+”車聯繫統,日產都在不斷為“技術日產”注入全新能量。

定義未來,日產還是那個“技術日產”

在2019年上海車展期間,除了全球首發第14代軒逸,日產還帶來了IMs和IMQ兩臺分別在北美車展和日內瓦車展上首發的概念車。在它們身上,不僅可以一窺日產未來的純電動車以及SUV設計趨勢,還能夠和曾經的前輩一樣,在驅動系統、自動駕駛乃至更具前瞻性的視覺增強技術方面昭示日產未來的技術發展方向。

定義未來,日產還是那個“技術日產”

其中IMs概念車採用了時下純電動車所流行的跨界車身形式,在車身上可以找到轎車、SUV、旅行車等多種車型的影子。無B柱的對開門設計結合2900毫米的軸距,讓車廂內部空間非常寬敞。

定義未來,日產還是那個“技術日產”

在寬敞空間下,日產IMs概念車的後排座椅極盡巧思,可以在三座和單座間自由切換,日產稱之為“2+1+2”佈局,全部座椅打開時保證實用性,兩側座椅放倒後,超大的中央座椅可以獲得更好的空間享受。

定義未來,日產還是那個“技術日產”

和IMs概念車一樣,IMQ跨界概念車也採用了日產家族式V-Motion設計語言,IMQ在構型上相對更接近“正統”SUV,高腰線和超薄車窗營造出強烈的未來感。

PART 3

在新能源技術成為潮流的時代,幾乎所有的概念車都不再使用傳統動力,日產IMs概念車和IMQ跨界概念車則採用了兩種截然不同的動力形式。

定義未來,日產還是那個“技術日產”

日產IMs概念車搭載的是由雙電機組成的全輪驅動系統,總功率可以達到483Ps,峰值扭矩800N·m,參數足以媲美當今最強大的V8渦輪增壓發動機,在性能出眾的同時,它的續航達到611公里,同樣超越了絕大多數量產車型。

日產IMQ跨界概念車的動力系統則更富創意,採用了基於日產智行的e-POWER智充電動技術。這是一套增程型電驅系統,本質上車輛在任何時候都完全依靠電機驅動,汽油發電機的作用是驅動發電機給電池組充電,換言之在駕駛過程中用戶可以獲得電動車平順強勁的駕乘感受,同時完全沒有里程焦慮。

定義未來,日產還是那個“技術日產”

在更接近城市用車場景的日產IMs概念車上應用純電動技術,在更多需要遠行的日產IMQ跨界概念車上應用增程式的“智充電動技術”,日產對電動汽車的理解相當清晰——純電動適合城市多元化靈活出行,而在長距離遠行中,增程式系統則有與燃油車無異的生存能力和超越燃油車的駕控感受。

定義未來,日產還是那個“技術日產”

除了前瞻未來的動力系統,日產IMs概念車和IMQ跨界概念車還展示了最高達到L4等級的自動駕駛技術。在L4級別自動駕駛技術中,車輛通過ProPILOT 智控領航和ProPilot Park全自動智控泊車等功能,已經可以在一定場景下實現完全自動駕駛。

此外日產最新的無形可視化(Invisible-to-Visible,I2V)技術也出現在IMs上。通過虛擬與現實場景的結合,可以創造出極致的未來用車體驗。當然,這背後離不開更強大的車輛外部傳感器和更快速更智能的雲端互聯。基於此,類似Brain-to-Vehicle 腦控車這樣人與車實現無縫銜接的技術也就有了落地實現的可能。

定義未來,日產還是那個“技術日產”

從1983年的NRV-II到2019年的IMs和IMQ,日產始終以技術作為對叩開未來汽車世界大門的鑰匙。如果說“技術日產”曾經用傲人的發動機和世人難以企及的性能讓我們印象深刻,那麼在接下來的歲月中,它仍然會在新能源、自動駕駛等前沿領域,用技術定義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