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后再考研和本科直接考研,差别在哪儿?

一只漂亮的花狸


工作后再考研和本科直接考研,二者区别还是很大的。

首先我们来说说二者广义的差异:

第一种本科直接考研涉及到:

①一些专业知识还在,英语底子也不差,政治也不会忘得差不多

②记忆力好,时间充裕,复习更加有保障

③可以在学校专心复习考研,不用担心其他的事情

④在学校学习氛围浓重,更有奔头

⑤还有同学或者研友一同战斗,不会孤单

第二种工作后再考研涉及到:

①没有太多的时间去复习,工作一天很累,学习的动力也不会很大

②没办法保证每天充足的时间去学习

③压力大,工作压力生活压力学习压力会压着你喘不过气

④没有浓厚的学习氛围,很难坚持下去

⑤孤军奋战,没有同学或者研友陪同,学习动力下降

那么,这些差异中的重点之处究竟在哪里呢?

一、备考复习时间有差异

从备考时间来看,二者就有很大区别,考研初试每年12月底进行,如果是本科在校生,初试时间是在大四上学期,他们大多是从大三下学期开始备考的,大三、大四课程不多,他们有大把的时间进行复习,甚至有些学校鼓励学生考研,为此还设置专门的考研自习室,某些课程还可以不去上课。

如果是在职考生,首先要工作,工作之余才有时间复习,复习时间上如何和那些在校生比?复习时间没保障,复习效果就会受影响。

二、备考精力有差异

本科在校生多为二十来岁的小伙子小姑娘,精力旺盛,记忆力强,复习效率高。在职考生更多的精力要放在工作上,再加之指不定哪天加班,如果再有家庭,精力就更跟不上了。

三、信息来源渠道有差异

本科在校生很多同学会一起备战考研,对于考研院校、专业、资料、报名等信息会互通有无、互相告知。但在职考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则相对有限,更多是靠自己查询,甚至很多在职考生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在考研,会觉得如果考不上多丢人,等考上了再给别人惊喜。这种获取信息的不平衡性也会导致在职考生备考难度加大。

四、备考氛围有差异

在校生大多三五成群一起复习备考,有问题可以互相探讨甚至可以咨询本科老师(有些教本科的老师也是硕士研究生导师),学习氛围比较浓重。在职考生更多是自己单独备考,遇到问题自行解决或者依靠辅导班的老师来解决。

五、选择全日制还是非全日制

这个问题主要集中在在职考生身上,究竟是选择全日制还是非全日制,在非全日制研究生纳入全国统考后就令很多在职考生特别纠结。这个问题对于在校生来说比较容易解决,他们更多选择全日制。

对于在职考生来说就得考虑考虑,有如下建议:如果工作还不错,比较稳定,可以选择非全日制,但是非全日制初试考查科目和全日制一样,国家线(或34所的校线)也一样,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简单,而且非全学费较高,一般不提供住宿;如果对工作不满意,想继续提升学历进而找一份更好的工作,可以考虑全日制,但是要想好你的竞争对手有很多在校生。

当然,在校生也有考非全日制的,有一些是主动考的(比较少),也有一些是从全日制调剂到非全日制的。如果选择非全日制,尽量选择知名高校。

总之,在职备考是有一定难度的,需要比在校生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汗水。当然在校生的日子也并没有很好过,2019考研人数达到290万,国家线几乎全面上涨,很多高分考生初试被刷,其中不乏在校生。

不管是在校考生还是在职考生,随着考研人数的逐年上涨,想考上研究生并不是一件易事,除了平时的付出之外,还需要大家做好院校和专业的选择,以尽可能的避免高分被刷。


关注【高教考试在线】,言你所研,愿你成研。


高教考试在线考研


实话实说,我更建议同学们本科直接考研,而不是想着工作后看情况考研。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时间问题。咱们上过大学都知道,一般大学生的大三阶段虽然专业课会多起来,但是自己可以掌握的时间还是比较充裕的,尤其是到了大四阶段,学习时间会更充分,这个也是复习备考的最好时间,一定要珍惜。上班之后,不光是工作压力,更多的是生活压力;你想想,每天早起上班,拖着疲惫的身躯上一天班,然后下班挤着公交地铁到家,吃饭洗澡后你发现已经不早了,这个时候你再要复习,时间和效率都是有限的;这个还是正常状态,你要是在有点应酬,找个男女朋友,你的有效复习时间就会越来越少,最后的结果不言而喻。

第二:知识的有效期。本科阶段,虽然有的同学学习不是太努力,有的时候上课也不是太上心,甚至很多的时候是考前一星期甚至是几天熬夜轮轴复习,但是毕竟平时还是能学到不少知识的;如果等你毕业之后,你会发现其实你在大学中学到的很多东西都不用不上,而且很多同学毕业之后找到的工作技能性并不会太强,那这个时候你再想考本专业的研究生,就会发现失去了太多太多。除了专业知识,英语、数学这两科都是需要有不错的基础,且需要持续性学习的,如果中间段了1、2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那捡起来也需要更多的时间。

第三:含金量问题。在职人员有很多考研的时候都会遇到很尴尬的事情,就是要考全日制的还是非全日制的。如果要考全日制的,一般都代表着辞职读研,这种选择就会影响两类人:家庭基础不是太好的或者是现在在职单位不错的人员。如果考非全日制的,其实含金量并不是很高,所以如果你不只是为了个文凭的话,个人推荐考全日制的。

最后说下,我想表达的意思是能在本科阶段就考,实在不行或者有其他的客观因素,你也可以选择工作之后再考研,而且我每年都会遇到很多在职的人员考上非全日制的或者全日制的甚至是985,211类学校的研究生,最终能否考上还是看你个人的决心和你为了考研能够付出多少。


考研张雪峰


这个问题很现实,拿自己和老公的考研经历说一下感受吧。

先介绍一下情况,我是大学毕业后直接考研成功,读了3年研究生。我老公则是工作11年后考研成功,今年9月即将开学,在职研究生,而非脱产。当初我考上研究生后曾在他面前炫耀,笑话他大学时没考上,可是,现在看来,这点“骄傲”并无多大价值。

2008年我大学毕业,当时纯粹为了学历高好找工作考的研究生。不可否认,大四那年拼了命在学习,最后终于拿到研究生录取通知。可是,接下来的3年,还如大学4年一般纯粹地按照学校安排的课程去上课,去考试,最终混到毕业。最后也找到了工作,当然学历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工作后才发现,大学以及研究生阶段学的东西对于工作而言只起到很小的作用,要想干得出色,更多的是需要经验。同时,工作中遇到专业瓶颈时,自学起来反而比上学时效率更高,更有目的性。而且,再回过头来看学校教育,其实教的东西非常有限,如果真的带着目的去学,估计一年就能把几年的知识学完。

再说下我老公,本科毕业第10年时考过一次研,没考上,今年接着考,终于成功。拿个学历是目的之一,但他更希望通过读研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解决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真正做到理论指导实践。

我这样说,并不是说工作后再考研好,而是想说明不管读本科,还是读研,我们一定要给自己规划好,而不是去盲目单纯地读书。


那些和我一样为了学历去读研的学生,在研究生期间,一定要尽快长大成熟,对自己的未来职业有个规划,尽可能多的进行社会实践,了解自己未来工作中将用到的知识,趁有时间多多涉猎。时间流逝中人会长大,但在职场里比在学校更易长大,尽早地了解社会,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更为现实。


济南时报


看到这个问题,又让我想起了自己当年考研的情形。我211重点大学毕业,交通工程专业,大四一直在准备考研,报的是一所985工科院校,结果初试就被刷下来了,伤心欲绝,迫不得已,步入社会,参加工作。

所以对于这个问题,我想告诉你我的建议。

工作后考全日制研究生几乎是没希望的

我当时考研落榜,想着工作几年再来考研。结果发现自己专业知识落后太多,英语水平已经达不到六级了,加上工作没时间复习,最关键的是记忆力下降,整个人都比较浮躁,这对考研来说,是最致命的,不能静下心来学习,就已经失败了。果不其然,我成功的落榜了。所以我要告诉你,参加工作后要考全日制研究生,几乎是没希望的,除非你考差一点的学校,或者你考在职研究生。

尽量本科以后直接考研


这个时候是考研的最佳黄金期,大四就可以开始准备。每天晚上去图书馆,去晚了抢不到位置,每年到了考研,图书馆都是被考研大军占领的,一堆堆的书,一叠叠的试卷。大家都在奋笔疾书,可以说,不亚于高考时候的紧张度。这个时候你处于知识记忆最牢固的时期,英语水平也是最好的时候,加把劲,是很有希望考上的。我当时就是为了考985院校,而落榜,如果考211,稳上。

最重要的是心态,学习氛围

在学校的作息时间比较固定,吃饭,看书,睡觉。但是工作以后就不同了,工作会直接影响自己的心情,心态各方面都不如在校的时候。氛围也没有在校好,一个人容易懒惰,进步慢,我们当时在校考研,都是互相督促,互帮互助,寝室都是考研的,学习氛围浓,心态好。

总之,建议所有的大学生在大四就开始准备考研,不要等工作在考研,否则失败率会比较高。


用户52116961906


最直观的字面理解,本科直接考研,叫应届生考研,工作后再考研叫做非应届生考研,差别在哪呢?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

一、目的性不同,本科直接考研,出于以下几方面原因,1、就业难的问题,由于大学生越来越多,找到合适的工作越来越难,许多大学生想通过提高自己学历的方法来找到一个合适的工作,2、随波逐流的,其他同学都考研了,自己也就加入其中,但考完研具体做什么也不太清楚,3、对本科专业或学校不太满意,想通过跨专业、跨校考研来选择一个自己满意的专业或学校。

非应届生考研目的出于以下几方面,1、现在的工作不满意,没有办法通过其他方式来改变,选择考研这条路,毕业后换工作,2、在工作中发现了一些自己的不足,希望考研来提高自个儿的能力,以期在现在岗位上、单位上有更大的发展。

二者相比较,工作后在考研的目的性更强,会知道自己最适合什么专业,会更好的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这是工作后再考研的优势。

二、时间和精力成本,本科直接考研,有大把的时间去复习,可以早早的做规划,可以大三左右就开始准备,复习时间充裕,没有外界干扰,复习效果好,考上研究生的几率大,在职考研的话,相对于本科直接考研来说,时间更加紧张,平时除了满足了工作之后,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时间用来复习,精力毕竟有限,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学习效果必然不好,相对于本科直接考研来说,处于劣势,辞职后专职考研,由于在校外各方面开销比较大,你需要付房费,水费,饭费等其他的各类,产生了很多额外的金钱成本。

三、学习氛围,复习效果,本科直接考研,你可以边上课边复习,有助于对知识的巩固和理解,学起东西来也比较快,很多同学在一起考研,有很好的学习氛围,复习效果也是比较好的,工作后再考研, 只有你自己一个人独自战斗,没有学习氛围,并且由于你脱离校园校园很久,很多知识都有些生疏和忘记,复习起来很吃力,复习效果不好,由于自己独自考研,心理上比较孤寂,心理压力大。

四、读研方式不同,本科直接考研的话,大部分会选择全日制研究生,工作后再考研,可以选择全日制研究生或非全日制研究生。具体怎么选看个人情况。

本人关注教育领域问题解答!欢迎关注并留言!


老彭谈教育


我觉得这个差别是有一个累计效应的。其中差别最大的当然就在时间了。

首先来讲,考研考的是什么?考的是本科所学的知识,考研都差不多统一考试,不会区分你是本科考的还是工作后考的,考的知识都一样,你觉得是学完不就就考合适,还是工作了把知识放了一段时间再考合适?本科考研复习的熟悉度是肯定有的。

其次就是本科考研是在一个还相对有氛围的环境下复习,大家都是同学,都一样的天天早出晚归,按部就班,万一自己偷懒看见同学勤奋,也是对自己的一个督促作用。而到了工作后就不一样了,你如果辞职的话,每天没有收入,可能还要向家里要生活费,心里难免有一丝愧疚,如果不辞职考的话,又没有那么多时间,我有个同学就是工作的时候复习,只能偷偷晚上在宿舍看书,白天根本没时间也不敢让领导知道,这个效率立马就下来了。

最后再谈时间吧。其实上两条也间接说的是时间。最大的时间问题就是你工作了考研,说明工作不是很顺利,这种情况下考研,你可能面对的是当时考研的同学快毕业了找到了工作,或者没考研的工作顺利都是有头有脸了,而你却在考研,考上了还要读三年,这无疑会在无形中给你增加压力,尤其是心理上的精神上的压力,你觉得你会承受的住吗?搞不好考上了你明明90后却要叫96后师兄师姐,哈哈哈叫的出口吗?当然这是玩笑了。

如果确实想考研,趁着还没毕业,就静下心来考吧。

生活不会亏待努力的人!加油!欢迎关注我!


看哥聊考研


首先本科之后考研,你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准备考试,因为毕竟你是一个学生,让你应付考研相对容易一点。同时,大学期间有大量的闲余时间,你有大事的时间,如果你不去实习及忙于找工作,你一心备考的话,几乎大部分时间都可以用于考研的准备,这非常有利于考研,因为你的时间非常的充足。同时你更要考试的思维,你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准备。

然而一旦你工作了,其实你就没有太多的精力了,每天都要工作八个小时,尤其是刚刚开始,就业,从一个学生变成一个需要打拼的社会青年,你工作的单位可能给你很多的任务,你必须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而且作为四实习生,你可能需要学更多的东西,所以除了工作以外,你还得要自学跟工作有关的知识点,而这些学习,需要下班之后花时间去做去完成,那么连下班的时间都不够了,请问你还哪里有时间去考研哪里有时间去复习呢?

所以你要考虑好要专心致志地去做一件事情,要么准备考研,要么准备工作,不要想着边考研边工作,这样子反而两方面都不会成功。

总结起来还是建议,在上学期间就考研,不要出来工作了,再边工作边准备考研。





全脑开发培训


本科直接考研和工作后考研,它们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就业门槛不同。如果是本科直接考研,等到毕业找工作的时候,你的选择性就大些,大多数岗位的薪酬也相对高些。

第二、学历证书不同。如果工作后选择辞职报考全日制研究生,其待遇就与你大四毕业直接考研相同,可以获得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双证,假如你考在职研究生,就只能获得硕士学位证书,没有研究生毕业证书。

第三、考试目的不同。本科直接考研,很多人存有盲目性,随大流,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只是觉得身边的人都在考研,也加入了考研大军。经常出现每年报考研究生的人数巨多,然而考试时,数量只是前期报考人数的一半还少。

第四、学习环境不同。大四的时候有很多同学都会选择考研这条路,这时候学习有气氛,和大家一起复习,一起拼搏。如果工作后,你就基本一个人单打独斗了,而且这时候你对考研相关的信息很难了解的那么清楚,并且除了工作还要受到其他方面的影响,比如生活、爱情这些都是要考虑的。

另外,是边工作边考研呢,还是工作几年后辞职全身心投入考研?这些都要考虑,实际上考研是一个比较有难度的选拔性考试,边工作边考研,往往考研成功的可能性比较小。绝大多数都是辞职(少数保留工作但不需要上班)而全心全意备考的,那么这个时候再捡起久违的书本,是一个挺大的挑战。





我爱我家廖传学


其实作为一个本科后考研,硕士毕业后工作,工作后读博的过来人,分享下我的真实感受。我想从收益上来谈谈,到底是直接考硕士好还是工作后再考。

首先,短期经济收益。有些人可能觉得工作后自己有收入了,经济状况会由自己掌握,实现经济独立,自由地做自己想做而没做的事。但是现实是除了一些眼下热门专业外,本科毕业月收入真是微薄的可怜,以药学领域而言,基本在税前4K-5K左右(北京),交完五险一金和个税到手能有多少,再扣除房租水电伙食费,还能结余多少?够自己自由支配?我甚至听过本科工作后还要靠父母接济的。当然这是毕业初期,后期随着工作时间延长工作经验的积累,工资会增加不少。但大部分人往往恰好达到或略高于应届硕士的薪酬水平。而直接读硕士期间,虽然没有工资性收入,还要交学费,但是2014年以后,补助和奖学金额以及覆盖率也得到提高。而且根据各课题组的经费情况,劳务费方面也会有不错收入,尤其中科院系统和我所了解的协和的一些所,生活来说是不愁的甚至会不少积蓄。这方面我认为直接读研优于工作。

其二,长期经济收益。其实以上讨论了读研期间和直接工作三年的短期收益,接下来讨论一下三年后的长期收益。1、此时的收入水平起步其实是相当的,但是就加薪潜力和升职潜力来说,拥有硕士学位的员工显然是比本科大的很多。把加薪和升职潜力考虑进来,我认为直接读研是优于工作后读研。

其三,时间收益。人生几多春秋,校园生活美好得让人恋恋不舍。我个人很希望能延长这份美好。此外,人年轻的时候精力充足,能够很好的应对课题研究不顺的压力以及有耐力应对生活压力,毕竟这时候大部分是没有家室的,没有负担。而工作后再读研可能在读研期间就面临结婚生子的压力了,毕竟年龄到了。因此,这方面我认为直接读研是优于工作后读研。

其四,硕士学位的优势。获得硕士学位后进可攻退可守,硕士毕业后可以直接工作,如果工作机遇不错发展很好,就更好了,如果发展不是很好或者工作对学位要求很高,还可选择读博,进一步攻读博士学位(出国或国内)。



最后讨论一下,工作后准备读研的难度。考研和考博是不一样的,考研的难度还是很高的,纵然比不过高考,但是还是非常激烈。没有充分的准备,折戟的概率还是蛮大的,而工作恰恰无法满足充分准备这个必备条件,不是说不可能而是说很难。我认识的朋友有辞职全心准备的或者选择在职研究生的,但是边工作边考研还成功的,我是没听过。

因此,综合以上,我强烈建议大学第三年的时候就开始准备考研吧,不要等到工作后再看看考虑是否读研,让自己后悔。


JavenL


根本的差别是,有工作经验的人,会更懂得珍惜时间,方向也更明确。

本科直接考研,当然要容易得多。很多人开始大三就开始准备了,这样毕业后直接读研究生,无缝对接。如果我们从“获得硕士学位”这个直接目的来考虑,毕业后直接考研,节省了时间。但是,应届生直接读研究生,其实有一个很大的缺陷,会把大学无忧无虑的状态延续到研究生生活中去,大学时候懒散,读研究生的时候也会懒散。

那些有过工作经历的人就不一样,他们知道社会是怎么一回事。他们要么是因为对工作不满,要么是感觉到自己的知识不够用,或者,他们找到了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方向,要通过考研成为专门人才,不管是哪一种情况,工作后读研的人都会更珍惜这次的学习机会。他们不太会逃课,因为这种“浪费”他们直接会换算成钱:我这是损失了多少?相比之下,直接读研究生的人,逃课的就多了起来。

还有一个区别是,工作后读研的人,经济条件要好很多。我读研究生的时候,有一个同学,他本科后在深圳的法院工作了四五年,后来不想干法官,而是研究文学。他有一笔不大不小的存款,每次一起吃饭的时候,他都会显得比较阔,这很让人羡慕。我们这些直接读研的人,虽然靠自己打工也能赚一点生活费,但是却是不折不扣的穷鬼,想约会女孩子都不敢进很好的餐厅。

因此,那些工作后读研的人看起来更有魅力一些,就是自然而然啦。他们更成熟(年龄上会大一点),也会更有钱,而且他们有社会经验,懂得社交礼仪,有时候也有点社会资源,这都让他们成为更有魅力的人。后来琢磨,还是工作几年再读研究生比较好,不要考虑年龄和时光,因为最终还是要看一个人能活多少年,至于研究生晚读几年,实在不算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