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作為全球超級大國,為什麼稱霸的時候沒有像德國和日本一樣遭到其他國家反對?

清風Dudus


這個問題是非常不準確的,彷彿美國的霸主地位是天上掉下來的,或者說是其他國家無償轉讓的。

事實上雖然今天的美國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但在成為超級大國之前,美國和其他國家一樣,在一步步膨脹和超越的道路上一直未能免俗。

所以美國在成為世界霸主或成為世界霸主之前,當然遭到了其他國家的反對,尤其是被美國踩在或即將踩在腳下的國家。但事實證明,這些所謂的反對,不但起不到壓制美國的目的,某種程度上還成為美國崛起的神助攻。

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與美國的自身特點緊密相連。

首先美國的地緣特點是典型的“南北無強國,東西兩大洋”,這意味著美國比世界上任何一個大國都要安全得多。

在將近300年的時間裡,除獨立戰爭、美加戰爭、美墨戰爭及南北戰爭,美國本土再未遭受大規模戰爭的影響,這使得美國有了一個空前安全的發展環境。

安全的國內環境對美國的發展無疑是極其重要的,除本國生產力得到空前發展,美國也成為世界各地動盪地區避難者的天堂,大量的世界精英漂洋過海來到美國,為美國的發展貢獻了源源不斷的生命力。

再加上在1867年之前,美國不斷在北美大陸上擴張,這使得美國成為幅員遼闊的國家,異常豐富的資源極大地促進了美國生產力的發展,為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率先開展提供了條件。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因特殊的地理位置,整個拉丁美洲成為美國的後花園,在其他列強為爭奪殖民者打得不可開交時,美國儼然成為整個西半球的統治者,這讓美國的體量空前龐大。

等到1894年美國成為全球經濟霸主時,雖然美國的綜合國力遠遠不及同期的英法等殖民帝國,但英法等世界強國同樣不具備徹底消滅美國的實力。

而美國似乎也並沒有坐以待斃,在不斷吸納全球精英的同時,美國早在1823年提出“門羅主義”,旗幟鮮明地反對殖民主義,對英法等殖民帝國釜底抽薪。

不僅如此,美國還漂洋過海,在東亞及歐洲地區參與爭奪,比如在我國提出“門戶開放”,在歐洲加入一戰,並參與了干涉俄國十月革命的戰爭。

此時的美國,在列強之間左推右擋,以最小的代價獲取了最大的收益。最關鍵的是,美國在激烈的全球爭奪中,不僅沒有成為其他列強的靶子,反而成為大部分列強的盟友和夥伴。比如一戰後美國成為歐洲列強的債權國,對協約國的英國法國及同盟國的德國都進行了大量借款,美國成為歐洲列強的“救世主”。

在如此高明的爭霸策略下,歐洲列強縱然想要阻撓美國的崛起,也逐漸變得有心無力。

一戰後的凡爾賽體系,是英法等傳統列強的迴光返照。雖然美國總統威爾遜提出建立國際組織國聯,但因為威爾遜總統會議期間的因病缺席,國聯最終成為英法操縱戰後國際秩序的工具。被戲耍的美國憤而在華盛頓舉行九國會議,確立了自己在遠東和太平洋地區的霸主地位。

此時的美國,儼然成為整個資本主義的領頭羊。

二戰中的德意日三國軸心,與其說有著稱霸世界的野心,倒不如說是為了報英法美等國的一箭之仇,所以軸心國針對的不僅僅是美國,更是整個資本主義世界,或者說當時的國際秩序。

所以他們在二戰中被徹底打回了原形,美國也由此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甚至全球的霸主。

在二戰期間,美國同樣不是首先參戰的國家,這使得美國最大程度避開了德意日三國軸心的鋒芒。

因為參戰最晚,美國再度成為最先參戰的英法等國的依賴,通過《租借法案》,美國向英國、蘇聯、民國等同盟國陣營提供了大量援助,成為整個反法西斯同盟的大後方。

在關係到自身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下,反法西斯聯盟中不僅沒有人希望美國當場去世,反而希望美國更加強大。即便是被美國奪取金融地位的英國,也不得不在此時仰美國的鼻息。

在反法西斯同盟的不懈努力下,德意日三國軸心終於被徹底打垮,其挑戰美國的努力最終一敗塗地,反對美國崛起也徹底變成了天方夜譚。

所以優越的地緣位置、巨大的體量、強大的運氣以及高超的崛起路線,是美國最終成為超級大國的根本原因。

而美國作為超級大國,和以往的西班牙帝國及大英帝國等超級大國截然不同。

某種程度上說,美國的出現代表了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尤其是帝國主義國家的人心向背,這意味著美國稱霸不僅不會像德日這樣的帝國主義一樣成為眾矢之的,反而會得到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認同和鼎力支持。

所以可以說,歷史上的美國,盟友總比敵人多!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每一個時代有每一個時代的遊戲規則。

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的世界,特別是核武器研製出來以後,隨著世界各個國家的民族解放運動興起,人類對於戰爭的認識已經發生了極大的變化。雖然時至今日,戰爭與局部衝突依然不斷,但無可否認的是,再掀起一場世界大戰的可能性已經很小了。

戰爭,從來都是政治的延續。而現代世界政治的特點,隨著人民民主意識的覺醒,已經對人權保障的訴求,戰爭,是最後的解決手段。

戰後的美國,與蘇聯的冷戰,最初是建立在意識形態的對峙上的,當然意識形態並不是主要原因,而主導世界格局,訴求各自的利益才是目的。而雙方之間對世界霸權的爭奪,是通過軍備競賽,意識形態的管控,以及依靠雄厚的經濟實力使得世界各個政權之間,依附於其下。或以聯盟組織的形勢、或以扶植對立政權的形勢。

而戰爭成為了冷戰中最後迫不得已使用的手段,即便是訴諸戰爭,大部分時間都控制在一定範圍內。

美國的霸主地位,是建立在自身超級大國的前提下的,因為美國自身的經濟體量,在世界經濟中佔據主導地位,它可以通過國際性的經濟政策,來影響乃至制裁一些不服氣的國家,這種手段效果極好的同時,又不容易成為被群起而攻之的目標。

畢竟經濟這個東西,我們都知道重要,但只要這種所謂的美國式“經濟制裁”沒有實施在自己身上,沒有影響到自己,who care?大家最多也就是根據時事新聞,發發牢騷,指責下沒帝國主義而已。

說到底,還是自己國家經濟在世界市場沒有競爭力,導致國內市場也缺乏競爭力的緣故而已。如果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足夠影響世界市場,能帶動周邊乃至更遠地區國家的經濟,實現雙贏,自然能走上霸主的道路。

而二戰前的德日卻是不同的。二次世界大戰以前的世界,國家經濟的發展,在自身無法實現增速的時候,往往會通過戰爭的方式轉移國內矛盾,以及掠奪他國資源實現經濟增長,戰爭其實也是一種經濟形式。

這種戰爭轉移國內社會矛盾,掠奪式發展的經濟模式,是人類政治史上千百年來的的慣用手段,加上二戰以前民主政治,還不是比較主流的政治形態,世界各國人民對自身權利的訴求渠道比較閉塞,所以專制或者開明一些的專制,才是當時的主流。

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發動戰爭侵略他國,謀求自身經濟發展的模式,一定程度上,只要沒有波及到大部分國家,實際上大家都能忍受。比如二戰初期,英國的綏靖主義、美國的孤立主義一樣,其實它們一開始都沒有打算以戰爭的方式來遏制德日的發展。

畢竟,一次世界大戰,讓英法等過意識到近現代戰爭的的慘烈,再來一次世界性大戰是當時大家都不太願意看到的結果。

可是,當德日的侵略戰爭發展到停不下來,全國經濟都被綁架在戰爭上的時候,其成稱霸世界的手段,只能繼續以戰爭的方式進行下去。戰爭,能夠成就一個國家的霸權主義,但是不可控的戰爭,也能促使遭受到侵略的其他國家,乃至暫時還沒有受到波及的國家結成反對同盟,共同抵抗。

德國從普法戰爭開始,一直在訴求在世界格局中的利益,挑起了很多戰爭,日本從明治維新開始,也一直以戰爭的方式來實現國家實力的增長,它們過於依賴戰爭,使得它們最終站在了全世界的對立面。

而美國則不同,縱觀美國崛起的歷史,美國式的政治,在政治格局中總是見縫插針,在合適的時候用合適的手段來實現自己的利益訴求,屢試不爽,它能在不斷崛起的過程中,嚴格扮演一個惹人厭但卻不那麼能讓它潛在的競爭對手們團結在一起的角色。


文話史


首先,美國稱霸和德日的稱霸方式不同。

二戰時期,德國法西斯和日本軍國主義是通過戰爭的方式達到稱霸的目的,對於被侵略方甚至要趕盡殺絕,必然會遭到劇烈反抗。

而美國則是通過一種更為“潤物細無聲”的方式謀求稱霸大業的,在蘇聯解體之後,美國的霸主地位更為突出,一步一步實現了霸權地位,受到的反抗自然要少得多。

第二點,兩方的實力差距。

二戰時期,德日並不具備碾壓其他方的超級實力,這也是德國在莫斯科折戟,日本在中國被狙擊的根本原因。

而二戰後,美國是牢牢佔據世界第一大國實力,在蘇聯解體後,美國的軍事和經濟實力遙遙領先其他國家。這也是美國霸主地位的根基。

你覺得美國什麼時候會讓出霸主地位?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


老李有刀


美國成為全球霸主的過程中,一度也曾受到英國的排擠,但總體過程比較順利。這與美國獨特的地理環境,發展方式和歷史機遇都有關聯的。

美國與德國和日本相比,最大的優勢在於地理位置優越,國土面積廣闊

美國處於新大陸,自從美國獨立之後,除了與墨西哥有過幾場實力懸殊的戰爭之外,在整個西半球,再沒有哪個國家能夠與美國抗衡。而德國、日本位於歐亞大陸傳統範圍之中,諸強環伺。德國和日本想要稱霸,就必然會觸碰到其他大國的勢力範圍和利益,與其他大國發生戰爭和衝突,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


美國通過購買領土、戰爭等方式很快成為地跨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大國。90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使得美國有著非常大的發展空間,即使是現在的美國,仍然有很大的國內空間可以開發。而德國和日本領土面積狹小,想要擴張,勢必會受到傳統大國的打壓。

美國與德國和日本,採取了不同的稱霸方式

德國和日本在稱霸的過程中,奉行著傳統的搶奪領土的稱霸方式。獲得一個國家的領土,就必須徹底打倒一個國家,自然也會受到該國的拼死抵抗。


而美國的全球爭霸並不以搶奪領土為目的,而是提高對某個國家或某個大洲的控制力為目的。美國雖然也搶佔了一些領土,但是這些領土普遍很小,但地理位置極其重要,大多是位於全球重要航道或地緣政治的關鍵節點上。美國的這種稱霸方式,又被稱之為軍事基地帝國主義。美國佔領的領土少,有些還是以租借等方式騙取的,自然受到的反對、反抗也就會小得多。

美國稱霸的機遇非常好

美國的崛起與德國的統一和崛起,時間線重疊。正是因為德國在歐洲迅速崛起,與大英帝國爆發了激烈的衝突,才讓美國撿了便宜。

英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就元氣大傷。時間剛過去20年,德國又再次武裝起來,與英國爆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經過兩次世界大戰,德國固然是老本盡失,英國也是一敗塗地。而此時美國優越的地理環境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在戰爭之初,美國隔海觀望,大發戰爭橫財;戰爭後期,又越洋參戰,搶奪勝利果實。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這對英國自身已經難保,別說阻擋美國成為全球霸主了。

美國能夠避開舊時霸主和昔日強國的鋒芒,集蓄力量,廣積糧、緩稱王,時機成熟,一躍而上。美國成功上位的經歷,十分值得學習和借鑑。


衝擊時評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德國為了掙脫凡爾賽合約的束縛,振興凋敝的德國 ,煽動納粹主義,悍然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德日意跟英法俄打得如火如荼,到處生靈塗炭,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戰爭前期,美國坐山觀虎鬥,暗中積蓄力量,明知日本偷襲珍珠港,但還是實行苦肉計,調動起美國人民強烈的參戰意識,待兩大利益集團兩敗俱傷時,宣佈參戰。

所以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付出的代價最低,沒有傷筋動骨。並且通過租賃,銷售武器等手段大發戰爭橫財。所以國力極速提升,睥睨全球。

戰後的美國通過馬歇爾計劃幫助歐洲恢復元氣。扶持日本韓國,遏制蘇聯和中國,感恩戴德的這些國家都成為美國的盟友和鐵桿粉絲。所以美國的霸權地位受到這些小弟的擁戴 取代大英帝國也順理成章。

美國推行美國的普世價值,進行文化侵略,自由平等,博愛,三權分立多麼誘人的蛋糕,全世界趨之若鶩,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目的,觀看當今世界 美國的文化侵略要達到的目的越來越明顯,而這些思想意識的滲透,對侵略國家來說是不可承重之殤。

打著普世價值進行的文化侵略,溫情脈脈,大家欣然接受,哪裡會激烈反抗呢?

美國對世界的侵略不是採取老牌帝國主義國家方式。八國聯軍侵略中國,以及德意日軸心國都採取侵略土地,進行殖民,鎮壓反抗者 扶持傀儡政府等,這些手段觸動利益巨大,肯定引起被侵略國家的激烈反抗,所以當下看,這些明目張膽的侵略都窮途末路,退出了歷史舞臺。

美國則更狡猾和隱蔽,它是採取懷柔政策 在世界各地建立軍事基地,錢職業,遏制敵對勢力 扶持小弟,控制世界秩序,確立其世界霸權地位 ,被其扶持國家都是鐵桿弟兄。


經濟上,美國通過世貿組織,世界銀行,關貿協定等確定美元世界通用貨幣處於絕對霸權地位,全球收稅,一旦受到覬覦和挑釁,航母耀武揚威,頓時風雲密佈,堅決予以打擊。薩達姆,卡扎菲就是例子。

所以,大家看到,美國的侵略不是赤裸裸的,而是披著普世的價值觀,含情脈脈,溫水煮蛙,慢慢達到其戰略迷迭。這種滲透式侵略從美國長遠看,更加隱蔽和恐怖。

國事事大,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一切利益驅使,中國任重道遠,天佑中華!


登山釣水


首先,美國人自稱”世界警察”。

所謂警察,是維護治安和秩序的。正因為有這個口號在前面,所以雖然這些年,美國人幹了許多讓人不齒的事情(莫須有滅掉伊拉克,南海上空撞死王偉,轟炸前南使館,資助isis),但還不至於引起眾怒。

另外,實事求是地說,美國人(不管政客為了選票還是美國的利益,還是有一些善良的美國人自發的行為)也確實幫助了一些人。這些被幫助的人,對於美國還是感激涕零的。

科威特被伊拉克侵略時,美國人出面了;

非洲出現種族屠殺事件時,美國人出面了;

鄰居家發生內戰時,美國人也參與了。



其次,出口文化,價值觀。

請千萬不要小看好萊塢電影的威力。

好萊塢不但是生金蛋的鵝,更大的問題是她向全世界輸出美國式文化和價值觀。

看著好萊塢電影裡的金童玉女,人們自然而然地開始與美國人一起呼吸,一起流眼淚。漸漸地,全世界的人民都在接受美國這個國家。而且,越想越美,越看越嚮往美國和美國式的生活。

我不是在信口開河。例如災難片,任何一部美國電影,都是美國總統在替全人類消災滅禍。任何一部電影,別看男主角又打又罵,一碰到美國國旗就會立刻老老實實,眼神中充滿了尊敬和崇拜。

偶像這麼幹,不更世事的年輕人會怎樣?



第三,美國有強大的經濟實力。

對於有錢人,人們一定會充滿了敬意。同樣地,對於有錢的國家人們也會充滿了敬意。

看看美國綠卡的申請難度,就知道美國在那些生活不如意的人心目中的地位。

一個做夢都想到美國追尋美國夢的人,他會對美國反感嗎?


吉林大福圓


美國稱霸之所以沒有像德國和日本一樣遭到其他國家的群起而攻之,主要是因為美式霸權的性質與德國和日本追求的霸權極為不同。美式霸權建立過程相比德國和日本有更少的侵略性,也不以領土佔有為目的。眾所周知,德國和日本在二戰謀求霸權期間,都實施了慘絕人倫的大屠殺,這讓二者成為世界公敵。

自從第二次工業革命以來,美國經濟憑藉其技術優勢和資源稟賦迅速崛起,在19世紀末就超越英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伴隨著經濟崛起,美國向外擴張的野心也開始膨脹。比如美國把拉美國家霸佔為自己的後院,佔領了墨西哥的240萬平方公里領土,通過美西戰爭控制了菲律賓。因為歐洲內鬥,歐洲列強對美國的這種行為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這是美國的幸運之處。此後美國參加了一戰和二戰,與當時的世界老大英國結為親密盟友。美國確實為打敗德日法西斯做出了巨大貢獻。二戰後,大英帝國分崩離析,日薄西山,而美國則順勢崛起。由於其在二戰中的巨大貢獻,美式霸權在西方國家眼中有較大的合法性,這使得美國在西方世界一呼百應,使得其與蘇聯的冷戰大對抗中佔有壓倒性優勢。

此外,美式霸權的一大特色是美國通過建立一系列國際機制讓美國霸權制度化,因而更具有合法性和穩定性。除了聯合國,美國還主導組建了關貿總協定(WTO的前身)、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銀行,把美國的經濟霸權和政治霸權予以制度化和合法化。通過建立北約和組建全球聯盟體系,美國又把其軍事霸權制度化和合法化。這使得美國霸權得以長期穩定,避免了像德日一樣被其他國家群起而攻之的命運。


睿恪煦


無可否認美國的價值觀是現代人類文明的一個巨大進步。

美國做為全球唯一的超級大國,也是實實在在的巨無霸!應該說美國稱霸世界的模式同日德那種侵略戰略掠奪殖民的稱霸模式有著根本上的不同。應該說日德的稱霸行為是排他的,在文明上是反人類的,所以他們才會遭到最激烈反抗也不可能稱霸成功!



美國的稱霸模式要溫和理智很多了,美國經常以領導者或組織者的身份把世界各國領導人召集在一起,按美國事先擬好的各種規則條款開會進行討論,最後大家簽字形成生效可執行的條約!而大量的各種條約的簽署和執行,就形成了需要監控和管理的一個秩序了!也就是所謂的世界秩序,而美國理所當然的拿到了這個世界秩序的管理者的權限了。世界警察頭銜一直都是美國人的!而美元的霸權色彩最濃,也充分的體現了其霸權的掠奪性!


美國首先是個移民國家,因此美國對世界種文化的包容性和接納程度都相當高,美國的這種普世觀其實也符合美國的人文價值觀。像美國這種沒有大規模侵佔別國領土,在文明上又能做到互通互融不排他,應該說美國還算一個很溫柔的‘霸霸’!


逐日行者


第二次世界大戰發動的背景是自1929年全球經濟危機以來,資本主義國家普遍陷入經濟大蕭條,各國都急於尋找出路。德國、日本作為世界列強,它們選擇了法西斯主義道路。它們發動世界大戰的目的是擴展自身生存空間,並試圖挑戰全球霸主地位。戰爭的失敗是必然的,一是邪惡的法西斯主義必然遭到全世界人民的強烈抵抗;二是其經濟實力不足以撼動世界霸權。

美國在二戰後成為一支全球力量,是全球兩個超級大國之一。在當時,其稱霸世界沒有重蹈德、日覆轍,甚至沒有遭到太多的反對,原因很複雜,下面淺談幾個方面。

1、戰後經濟實力無比強大

二戰後歐洲百廢待興,經濟崩潰,社會創傷亟需醫治。而美國作為戰勝國,遠離二戰主戰場,國內社會經濟沒有受到重創,從而使其國民經濟體系得以保全。不但如此,在二戰期間,美國通過租借法案向盟國提供經濟軍事援助,獲得巨大利益。

通過租借法案向英國、蘇聯、法國等盟國提供的大量物資,一部分免費提供,但大多數需要戰後償還。二戰後,英法蘇聯等戰勝國千瘡百孔,還要償還美國的鉅額債務。可以說,美國通過租借法案不但沒有在戰爭中收到重大損失,相反,它發了一筆橫財。當然,不可否認租借法案對二戰勝利起到了不可替代的的作用。

隨著復興和發展,美國在二戰結束後的十多年裡,其GDP在全球佔比不斷攀升,至1960年,美國GDP在全球總量的佔比達到驚人的40%,包括蘇聯在內,沒有一個國家或國家聯盟能夠與之抗衡。

馬歇爾計劃相關協議簽署


2、馬歇爾計劃既援助歐洲又控制歐洲

1947年開始的四個財年,為了儘快幫助戰後歐洲回覆經濟,美國實施了“歐洲復興計劃”(因該計劃由時任國務卿馬歇爾將軍提出,因此又成為馬歇爾計劃)。馬歇爾計劃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對被戰爭破壞的西歐各國進行經濟援助、協助重建的計劃,對歐洲國家的發展和世界政治格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馬歇爾計劃的實施,使得歐洲資本主義陣營國家經濟迅速回升,並進入高速增長期。同時,馬歇爾計劃的政治後果,是那些接受援助的國家不得不在政治上依附美國,更無力反對美國的全球霸權。馬歇爾計劃成為後來北約建立和冷戰局面形成的歷史前提之一。


3、歐洲對蘇聯的恐懼

西方社會對沙俄、以及其繼承者蘇聯的恐懼幾乎與生俱來,尤其是蘇聯時期。二戰時期,蘇聯對全球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起著關鍵作用,國際影響力不言而喻。二戰後,蘇聯在被自己解放的歐洲土地上建立起社.會主.義陣營,建立華約組織以對抗以美國為首的北約。

作為兩大陣營對抗前沿的中西歐國家,尤其懼怕蘇聯勢力對他們的滲透,因此更加緊密與美國抱團。

華沙條約組織會議


4、美國開放的國際戰略

美國謀求全球霸權的政策,與英國、法國、西班牙等幾個前全球霸權國家有很大不同。它不追求掠奪殖民地,而是通過開放的政策,與英法諸強抗衡。

美國並不像英法那熱衷擴張自己的殖民地範圍,從而直接掠奪殖民地資源,奴役殖民地人民。相反,它以強大的軍事經濟實力為後盾,強調自由開放的國際貿易和自由的國際金融體系,同時,不斷插手別國事務,扶持親美政府,已達到控制這些地區的目的。相比較英法而言,美國的霸權主義路線顯得溫和許多,也不容易產生劇烈的對抗。

當然,美國是戰後發動戰爭最多的國家,它發動戰爭的目的,是鞏固其在全球政治、軍事、經濟霸主地位,同時恫嚇那些尚未與之發生戰爭的國家。此時的美國,已經成為全球霸權,牢牢掌握全球話語權,沒有任何國家或者國家聯盟能夠撼動它的全球地位。


天闕867


這與美國和德、日的擴張路線不同有關:事實上任何一個世界級的大國都不可能閉關自守自家的一畝三分地,而是必定要向全世界擴張的。儘管在我們現在這個年代國與國之間互相尊重領土主權是國際交往的底線,侵略戰爭似乎離我們已遠去,但任何一個大國都有其海外利益的存在,只不過相比以往的大國擴張而言如今的世界大國很少再明火執仗以武力侵略別國,而是採用了看起來更為溫和文明的擴張模式。

實際上在世界近代史上各列強就出現了兩種不同的擴張模式:一種是以德、俄、日為典型代表的武力侵吞領土,再以強權對其進行全面控制的模式;另一種是以美、英、法為代表的綜合運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各種手段進行滲透的模式。前者因為直接侵佔別國的土地、殺戮別國的人民,因此給人以暴力野蠻的印象;而後者儘管也是基於自身的利益擴張需要,但對被滲透國家而言帶來的也不全是壞處——至少美國推行的門戶開放政策就並不只是對其自身有利,被打開國門的國家其實也能從對外貿易中分一杯羹。

美國出於和其他列強競爭的需要總是極力將自己打扮成弱小國家的利益代言人,由於事實上美國也的確很少侵佔殖民地,這也使其說法具有一定市場。二戰後美國成為了世界霸主(儘管蘇聯也是具備同其分庭抗禮的實力的另一個超級大國,但就整體綜合國力而言美強蘇弱的格局從未改變),從而掌握了話語權。美國開始以自己的價值觀構建普世價值體系,由於美國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各領域實力的全面強大以及在二戰中為戰勝法西斯勢力所作出的貢獻,其所構建的普世價值體系爭取到了很多國家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