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仿古畫,讓張大千“擱筆”,從此不再仿石溪

臨摹

俗話說的好,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其實,在繪畫上也是如此。初學者往往是從臨摹古人名畫而從中領悟繪畫之道的,而在國畫界負有盛名的黃君璧先生,則是尤其注重臨摹這一點。

他的仿古畫,讓張大千“擱筆”,從此不再仿石溪

黃君璧與友人張大千

1

10年摹佳品逾300張

黃君璧曾對弟子表示,初學國畫應從多方面的臨摹開始,浸透了古人作畫之奧秘,日後才能創造出高妙的佳作。後來1936年,黃君璧又在《美文》刊物上刊登《國畫與寫生》一文,說到:對寫生和臨摹的理解是中國國畫學習之初必須解決的問題。可見,臨摹在其繪畫生涯中佔據著不可忽視的地位。

他的仿古畫,讓張大千“擱筆”,從此不再仿石溪

《停琴聽阮圖》

黃君璧曾在十年時間中,臨摹的古畫超過三百多張,包括宋、元、明、清各代名家畫作,如明代仇英的《停琴聽阮圖》、王石谷的《綠水青山長對吟圖》、唐寅的《春山伴侶圖》。

他的仿古畫,讓張大千“擱筆”,從此不再仿石溪

《策杖尋幽》

在此期間黃君璧20幅仿古之作《黃君璧仿古畫集人物山水花鳥第一集》出版,也讓其善仿古的能力被眾人認可。

他的仿古畫,讓張大千“擱筆”,從此不再仿石溪

《富貴花》

2

張大千:自與定交,予為擱筆

許多人都知道,張大千與黃君璧是惺惺相惜的知己,兩人對彼此的才能頗為認可。(回顧:張大千名揚天下,卻唯獨慕名親自登門拜訪他....)

張大千甚至一度在自己的一副《仿石溪垂釣圖》中題款稱,其認為三百年來黃君璧獨擅石溪一脈之奧妙,自此不再仿石溪。

他的仿古畫,讓張大千“擱筆”,從此不再仿石溪

黃君璧與張大千合照

張大千曾在自己一幅《仿石溪垂釣圖》中題款雲:石溪一脈,三百年來惟吾友黃君璧獨擅其秘。自與定交,予為擱筆,敬之畏之,又不僅如禪草衣之於王山人。客來山傳其遠遊西康,遂放膽為此,它日君璧或見此畫,應笑我於無佛處稱尊也。

張大千的題款,雖為戲語,一方面可看出張大千對黃君璧臨摹古畫技藝之敬佩;另一方面又顯示出自恃甚傲。他借用了以下這則清史掌故:南田見到王石谷的山水畫後自知不及,恥為天下第二人,遂改攻花卉以避之。同時又借用北宋末期黃山谷在蘇東坡過世之後,題東坡名跡《寒食帖》時那種東坡之下天下獨尊的故事。

張大千意在推崇黃君璧的同時,亦示自已在臨摹古人的名跡上不甘淪為第二人的微妙心情。

他的仿古畫,讓張大千“擱筆”,從此不再仿石溪

黃君璧仿古畫集欣賞

他的仿古畫,讓張大千“擱筆”,從此不再仿石溪

他的仿古畫,讓張大千“擱筆”,從此不再仿石溪

他的仿古畫,讓張大千“擱筆”,從此不再仿石溪

他的仿古畫,讓張大千“擱筆”,從此不再仿石溪

他的仿古畫,讓張大千“擱筆”,從此不再仿石溪

他的仿古畫,讓張大千“擱筆”,從此不再仿石溪

他的仿古畫,讓張大千“擱筆”,從此不再仿石溪

他的仿古畫,讓張大千“擱筆”,從此不再仿石溪

他的仿古畫,讓張大千“擱筆”,從此不再仿石溪

他的仿古畫,讓張大千“擱筆”,從此不再仿石溪

他的仿古畫,讓張大千“擱筆”,從此不再仿石溪

他的仿古畫,讓張大千“擱筆”,從此不再仿石溪


他的仿古畫,讓張大千“擱筆”,從此不再仿石溪


他的仿古畫,讓張大千“擱筆”,從此不再仿石溪


他的仿古畫,讓張大千“擱筆”,從此不再仿石溪


他的仿古畫,讓張大千“擱筆”,從此不再仿石溪


他的仿古畫,讓張大千“擱筆”,從此不再仿石溪


他的仿古畫,讓張大千“擱筆”,從此不再仿石溪


他的仿古畫,讓張大千“擱筆”,從此不再仿石溪


他的仿古畫,讓張大千“擱筆”,從此不再仿石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