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強度太大容易受傷?不存在!羊小軍:找到合適的方法,讓跑步融入生活


跑步強度太大容易受傷?不存在!羊小軍:找到合適的方法,讓跑步融入生活

對於退伍軍人羊小軍來說,跑步是他一生的愛好。在跑友圈裡,半馬“110(1小時10分鐘)”完賽是他為大家所欽佩的地方。

今年40歲的羊小軍是金華磐安人,1998年入伍,部隊的生活給了他良好的身體素質和嚴謹認真的處事態度。

2002年復員後,他選擇了自己開店創業。但是經常在店裡待著不動,身體也隨之變差了很多,當時對於他來說,夏天是最難熬的——連飯也吃不下,一到下午就覺得人昏昏沉沉的提不起勁。

這樣的狀況一直到2015年有了改善,羊小軍重拾跑步。在運動鍛鍊的調養下,他覺得自己的身體正在逐漸恢復正常,而且越來越好。

現在的羊小軍身材健美,平時都不怎麼生病。自從養成了跑步健身的習慣,他每個月的跑量也在逐年增長——2016年260公里,2017年300公里,2018年490公里……到現在,羊小軍的總量已經累積到了16000公里左右。

如果是這樣的強度,普通跑者可能會望而生畏。但是羊小軍有著自己的訓練方法,為了減輕甚至避免運動傷病,他一般會在操場進行訓練,偶爾去跑一下山地訓練,去爬爬山。

“比賽季”每星期參加一場比賽,以賽代練,一年5個月左右不參加比賽,在“休賽季”的時候,羊小軍還會穿插一些核心訓練:“學習也是很必要的,我現在40歲了,不能把自己當年輕人來訓練,需要摸索出適合自己的方法。”

半馬“110”的成績是在2018年的浙江馬拉松精英賽中創造的。羊小軍回憶:“其實也沒想過自己能跑進70分鐘以內,因為在前10公里我被對手拉得有點遠。雖然後半程使勁追趕,但是沒追上前三名,這次跑進‘110’實屬意外之喜。”

羊小軍的全馬也在2018年紹興馬拉松中迎來了PB——2小時28分05秒。“每次參賽我都會盡力跑好,但不會拼命。這個成績比我的預期提前了2年。”

在羊小軍多年的跑馬經歷中,印象最深的還是2018年的杭馬。“那次跑得確實比較辛苦,賽前幾天喉嚨還發炎了,吃了藥以後感覺沒什麼精神。”不過羊小軍還是毅然上了賽道,“既然報名了就想盡力跑好。”

參賽杭馬那天的天氣比較悶,溼氣重,羊小軍跑到半程就已經很累了:“半程之後我全用技巧來跑了,比如更換著發力的方式,用髖關節提送或用手臂帶動身體,帶動腿,這樣可以省點力,而且跑完後我感覺自己的狀態超級好。”

這樣的好狀態持續到羊小軍接下來的每次參賽:“現在每次比完賽,感覺都很好,也許運動促進興奮吧。現在我的目標就是讓自己能跑得更久,不追求PB。”他提醒跑友,參賽訓練都是因人而異,千萬不要為了逞強而忽略自己身體發出的信號。

本報記者 華雨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