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江蘇60條”的雄心

深度!“江蘇60條”的雄心

近日,《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江蘇實施方案》發佈,涵蓋60條相關政策,又被稱為“江蘇60條”。

去年12月1日,《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發佈,明確三省一市各自在區域一體化發展中的定位,“發揮蘇浙皖比較優勢”,如江蘇發達的製造業,浙江領先的數字經濟。

根據《綱要》定位的比較優勢,具體實施方案中,江蘇圍繞“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詞展開,並提出了具體的規劃,隨著這些規劃落地,勢必會帶來省內甚至長三角內部新一輪區域發展格局。

作為經濟總量長期名列全國第二(次於廣東)的省份,江蘇的雄心,將為長三角一體化帶來無限可能。

1

蘇南更創新,蘇北更融入

先說第一個關鍵詞:一體化。不言而喻,對接上海,主動融入長三角一體化是蘇浙皖在長三角一體化中的共同機遇,利用機遇的方式卻不太一樣。

對比江浙兩省的實施方案,兩省都提到了“全省域”,意味著此次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是省域內所有地級市的“福利”,這也是前提。但不同的是,浙江強調直接“全省域全方位融入”,江蘇側重於全省域一體化發展”,強調先在本省內實現一體化發展再融入長三角一體化,印證了江蘇省內條塊狀發展的現狀。

作為全國經濟發展的優等生,“蘇大強”內部的發展備受關注。一直以來,受長江天塹的阻隔,蘇北、蘇南區域發展不平衡一直存在。2019年,江蘇省13個地市GDP全員跨入3000億行列,但是排在首位的蘇州達到1.9萬億,而體量最小的宿遷,剛過3000億,差距懸殊一目瞭然。

省域內的平衡發展是蘇大強當下的頭號難題,也關係著蘇大強未來持續穩健發展。此次江蘇的實施方案,將“六個一體化”寫入“總體要求”,即產業創新一體化、基礎設施一體化、區域市場一體化、綠色發展一體化、公共服務一體化、省內全域一體化。

仔細體會,這六個一體化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前五個一體化可以看作是省域一體化的內涵或載體,而前五個一體化最終全部實現的結果或許就是省內全域一體化。

事實上,在過往江蘇省內以及長三角區域一體化實踐中,產業創新、基礎設施、區域市場等前5個一體化都有不同程度的嘗試,也就是說“省內全域一體化”才是“六個一體化”的重中之重。

如今,省內全域一體化也不能算是新詞彙,早在去年7月,中共江蘇省委十三屆六次全會上,專門討論《〈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江蘇實施方案》時,江蘇省委書記婁勤儉就提出了六個一體化”,其中,首次提及“省內全域一體化”。

“就江蘇而言,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熱點在蘇南、重點在跨江、難點在蘇北,要‘三點’並進、區域聯動。”在上述會議中,婁勤儉一語中的。

如何用蘇南熱點地區帶動蘇北地區發展,是蘇大強省域一體化必須直面的問題,此次江蘇實施方案提供了兩個路徑:首先,發揮中心城市的輻射引領作用。實施方案提到了9個長三角中心城市,即南京、無錫、常州、蘇州、南通、鹽城、揚州、鎮江、泰州。

一方面,要打造高質量發展的區域集群和強勁活躍增長,另一方面,要增強它們對徐州、連雲港、淮安、宿遷的輻射帶動作用;其次,用都市圈同城化和互動發展帶動。實施方案明晰了南京都市圈、蘇錫常都市圈、徐州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下一步發展的方向。

以蘇錫常都市圈為例,它們不僅要對接上海“五大中心”建設,融入上海大都市圈,還要積極深化與泰州、南通跨江融合發展。值得一提的是,在都市圈發展中,還特別提到了蘇北城市宿遷、連雲港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的路子。

深度!“江蘇60條”的雄心

不難看出,在這兩個路徑中,都著重考慮了對蘇北城市的輻射和帶動,未來“加快蘇北全面融入一體化發展”值得期待,在蘇北城市融入省域一體化過程中,也將帶來新一輪的城市競爭。它們在融合中互相較勁,勢必會敦促各地尋求潛力動力和新的增長點,實現差異化發展。事實上,這也是所有長三角城市在融入長三角一體化時該準備的功課。

2 省內城市連接是基建重點

全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經濟增速放緩,各省紛紛使出渾身解數確保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江蘇也不例外。幸運的是,長三角一體化為江蘇帶來新的機遇,圍繞“高質量”發展,江蘇實施方案中,提出“打造強勁活躍增長極”。

作為中國第二大經濟強省,未來要打造一個全新的、能撐起其經濟體量的“強勁活躍增長極”並不容易,依舊要圍繞其優勢產業——製造業做文章。目前江蘇製造業的總量佔全國1/7左右,多年來連續位居全國第一。問題就變成,製造業的“強勁活躍”與“高質量”發展如何實現?事實上,實施方案也給出了答案。兩個主要的途徑: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區域產業創新協同。

深度!“江蘇60條”的雄心

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加強城市間的聯繫,加速都市圈同城化和都市圈之間的互動,更意味著人才、技術等生產要素的高效流動,從而活躍區域內的經濟發展。此處的基礎設施包含物理的交通基礎設施和信息基礎設施兩類。

交通和信息的互聯互通是一體化發展必要的載體,對江蘇區域發展而言,解決跨江難題是關鍵。江蘇實施方案提到,圍繞打通沿海、沿江和省級通道,今年,江蘇將有滬通、五峰山、南京長江五橋3條過江通道建成通車,同時,滬通一期、連徐、鹽通、連淮揚鎮淮鎮段4條鐵路也將建設通車。

此外,還有北沿江、通蘇嘉甬、滬通二期、滬蘇湖、合新、鎮宣、寧宣黃、寧揚寧馬、寧淮、鹽泰錫常宜、蘇錫常快線等規劃項目開工建設。“到2035年,基本實現一日聯通全球、半日通達全國、長三角區域內2小時覆蓋、長三角核心城市間1小時通達、都市圈1小時通勤。”

不僅如此,江蘇也在加快建設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實現網絡和應用升級改造,打造下一代互聯網產業生態,為產業創新提供平臺和基礎。

3

哪些城市被寄予重任?

如果產業發展是經濟發展的支柱,那麼,區域產業創新協調才有可能撐起強勁活躍增長極。江蘇實施方案為區域產業創新協調的推進提供了9個要點,其中,7個提到了“創新”、“技術”,且不少提到了具體可行的舉措。

深度!“江蘇60條”的雄心

具體來說,在共建產業創新大平臺方面,江蘇實施方案提出,以上海為龍頭,以南京、蘇州、無錫、杭州、合肥為重要極點,以沿滬寧產業創新帶、G60科創走廊、寧杭生態經濟帶為支撐,共同打造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

在培育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方面,鼓勵南京、蘇州、無錫等城市開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應用示範和創新發展;支持無錫等建設國家級車聯網(智能網聯汽車)先導區、常州建設空間信息綜合應用創新服務平臺,加快構建產業生態,推動實現無人駕駛汽車產業化應用。

這些都為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技術或平臺支持,方案提出,到2025年製造業增加值佔GDP比重不低於35%。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方案提到,圍繞電子信息、生物醫藥、航空航天、高端裝備、新材料、節能環保、汽車、綠色化工、紡織服裝、智能家電等十大領域,打造新型電力(新能源)裝備、工程機械、物聯網等13個先進製造業集群。

此外,還提出加快發展新能源、智能汽車、新一代移動通信產業,延伸機器人、集成電路產業鏈,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和“隱形冠軍”。

值得一提的是,在江蘇實施方案中,無錫被提及約20次,其中,區域產業創新協調中,就被提及三次,無錫的創新擔當展露無遺。

無錫能在此輪區域產業創新中脫穎而出,離不開近幾年從無錫製造到無錫智造的成功轉變。早在2015年,無錫市下發《關於以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高端化為引領全力打造無錫現代產業發展新高地的意見》,提出大力推進產業智能化。隨後,發佈“三年行動計劃”、“實施方案”、“資金管理實施細則”等多項政策文件,搭建智能製造的產業生態,發展工業互聯網、車聯網等等,成為省內智能製造的先行者。

在省內全域一體化的前提下,“科創+產業”的融入將更深入,再疊加13個先進製造業集群的集聚效應,蘇大強未來強勁活躍的增長極值得期待,這也會推動江蘇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再上新臺階,無錫能否在接下來江蘇省製造業這輪發展中實現強者恆強,是不小的考驗。

來源:江南智造總局

深度!“江蘇60條”的雄心

今日頭條、騰訊企鵝號、搜狐號、新浪看點、一點資訊、界面、網易、虎嗅網、鈦媒體等平臺,

覆蓋商業財經核心受眾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