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江苏60条”的雄心

深度!“江苏60条”的雄心

近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江苏实施方案》发布,涵盖60条相关政策,又被称为“江苏60条”。

去年12月1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发布,明确三省一市各自在区域一体化发展中的定位,“发挥苏浙皖比较优势”,如江苏发达的制造业,浙江领先的数字经济。

根据《纲要》定位的比较优势,具体实施方案中,江苏围绕“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展开,并提出了具体的规划,随着这些规划落地,势必会带来省内甚至长三角内部新一轮区域发展格局。

作为经济总量长期名列全国第二(次于广东)的省份,江苏的雄心,将为长三角一体化带来无限可能。

1

苏南更创新,苏北更融入

先说第一个关键词:一体化。不言而喻,对接上海,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是苏浙皖在长三角一体化中的共同机遇,利用机遇的方式却不太一样。

对比江浙两省的实施方案,两省都提到了“全省域”,意味着此次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省域内所有地级市的“福利”,这也是前提。但不同的是,浙江强调直接“全省域全方位融入”,江苏侧重于全省域一体化发展”,强调先在本省内实现一体化发展再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印证了江苏省内条块状发展的现状。

作为全国经济发展的优等生,“苏大强”内部的发展备受关注。一直以来,受长江天堑的阻隔,苏北、苏南区域发展不平衡一直存在。2019年,江苏省13个地市GDP全员跨入3000亿行列,但是排在首位的苏州达到1.9万亿,而体量最小的宿迁,刚过3000亿,差距悬殊一目了然。

省域内的平衡发展是苏大强当下的头号难题,也关系着苏大强未来持续稳健发展。此次江苏的实施方案,将“六个一体化”写入“总体要求”,即产业创新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区域市场一体化、绿色发展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省内全域一体化。

仔细体会,这六个一体化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前五个一体化可以看作是省域一体化的内涵或载体,而前五个一体化最终全部实现的结果或许就是省内全域一体化。

事实上,在过往江苏省内以及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实践中,产业创新、基础设施、区域市场等前5个一体化都有不同程度的尝试,也就是说“省内全域一体化”才是“六个一体化”的重中之重。

如今,省内全域一体化也不能算是新词汇,早在去年7月,中共江苏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上,专门讨论《〈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江苏实施方案》时,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就提出了六个一体化”,其中,首次提及“省内全域一体化”。

“就江苏而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热点在苏南、重点在跨江、难点在苏北,要‘三点’并进、区域联动。”在上述会议中,娄勤俭一语中的。

如何用苏南热点地区带动苏北地区发展,是苏大强省域一体化必须直面的问题,此次江苏实施方案提供了两个路径:首先,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引领作用。实施方案提到了9个长三角中心城市,即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盐城、扬州、镇江、泰州。

一方面,要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区域集群和强劲活跃增长,另一方面,要增强它们对徐州、连云港、淮安、宿迁的辐射带动作用;其次,用都市圈同城化和互动发展带动。实施方案明晰了南京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徐州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下一步发展的方向。

以苏锡常都市圈为例,它们不仅要对接上海“五大中心”建设,融入上海大都市圈,还要积极深化与泰州、南通跨江融合发展。值得一提的是,在都市圈发展中,还特别提到了苏北城市宿迁、连云港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路子。

深度!“江苏60条”的雄心

不难看出,在这两个路径中,都着重考虑了对苏北城市的辐射和带动,未来“加快苏北全面融入一体化发展”值得期待,在苏北城市融入省域一体化过程中,也将带来新一轮的城市竞争。它们在融合中互相较劲,势必会敦促各地寻求潜力动力和新的增长点,实现差异化发展。事实上,这也是所有长三角城市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时该准备的功课。

2 省内城市连接是基建重点

全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经济增速放缓,各省纷纷使出浑身解数确保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江苏也不例外。幸运的是,长三角一体化为江苏带来新的机遇,围绕“高质量”发展,江苏实施方案中,提出“打造强劲活跃增长极”。

作为中国第二大经济强省,未来要打造一个全新的、能撑起其经济体量的“强劲活跃增长极”并不容易,依旧要围绕其优势产业——制造业做文章。目前江苏制造业的总量占全国1/7左右,多年来连续位居全国第一。问题就变成,制造业的“强劲活跃”与“高质量”发展如何实现?事实上,实施方案也给出了答案。两个主要的途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区域产业创新协同。

深度!“江苏60条”的雄心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强城市间的联系,加速都市圈同城化和都市圈之间的互动,更意味着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的高效流动,从而活跃区域内的经济发展。此处的基础设施包含物理的交通基础设施和信息基础设施两类。

交通和信息的互联互通是一体化发展必要的载体,对江苏区域发展而言,解决跨江难题是关键。江苏实施方案提到,围绕打通沿海、沿江和省级通道,今年,江苏将有沪通、五峰山、南京长江五桥3条过江通道建成通车,同时,沪通一期、连徐、盐通、连淮扬镇淮镇段4条铁路也将建设通车。

此外,还有北沿江、通苏嘉甬、沪通二期、沪苏湖、合新、镇宣、宁宣黄、宁扬宁马、宁淮、盐泰锡常宜、苏锡常快线等规划项目开工建设。“到2035年,基本实现一日联通全球、半日通达全国、长三角区域内2小时覆盖、长三角核心城市间1小时通达、都市圈1小时通勤。”

不仅如此,江苏也在加快建设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实现网络和应用升级改造,打造下一代互联网产业生态,为产业创新提供平台和基础。

3

哪些城市被寄予重任?

如果产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支柱,那么,区域产业创新协调才有可能撑起强劲活跃增长极。江苏实施方案为区域产业创新协调的推进提供了9个要点,其中,7个提到了“创新”、“技术”,且不少提到了具体可行的举措。

深度!“江苏60条”的雄心

具体来说,在共建产业创新大平台方面,江苏实施方案提出,以上海为龙头,以南京、苏州、无锡、杭州、合肥为重要极点,以沿沪宁产业创新带、G60科创走廊、宁杭生态经济带为支撑,共同打造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

在培育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方面,鼓励南京、苏州、无锡等城市开展新一代人工智能应用示范和创新发展;支持无锡等建设国家级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先导区、常州建设空间信息综合应用创新服务平台,加快构建产业生态,推动实现无人驾驶汽车产业化应用。

这些都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或平台支持,方案提出,到2025年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不低于35%。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方案提到,围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空航天、高端装备、新材料、节能环保、汽车、绿色化工、纺织服装、智能家电等十大领域,打造新型电力(新能源)装备、工程机械、物联网等1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

此外,还提出加快发展新能源、智能汽车、新一代移动通信产业,延伸机器人、集成电路产业链,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隐形冠军”。

值得一提的是,在江苏实施方案中,无锡被提及约20次,其中,区域产业创新协调中,就被提及三次,无锡的创新担当展露无遗。

无锡能在此轮区域产业创新中脱颖而出,离不开近几年从无锡制造到无锡智造的成功转变。早在2015年,无锡市下发《关于以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高端化为引领全力打造无锡现代产业发展新高地的意见》,提出大力推进产业智能化。随后,发布“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资金管理实施细则”等多项政策文件,搭建智能制造的产业生态,发展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等等,成为省内智能制造的先行者。

在省内全域一体化的前提下,“科创+产业”的融入将更深入,再叠加1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的集聚效应,苏大强未来强劲活跃的增长极值得期待,这也会推动江苏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无锡能否在接下来江苏省制造业这轮发展中实现强者恒强,是不小的考验。

来源:江南智造总局

深度!“江苏60条”的雄心

今日头条、腾讯企鹅号、搜狐号、新浪看点、一点资讯、界面、网易、虎嗅网、钛媒体等平台,

覆盖商业财经核心受众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