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神机妙算,为什么蜀国却成了三国里最先灭亡的一个?

90后女孩打工日记


作为蜀汉丞相,诸葛亮的第二任期是不称职的!在刘备去世后头三年蜀汉的危机应对,诸葛亮还算称职,但是之后为了实现中兴汉室收复中原的梦想不顾实际情况,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在经历夷陵战败之后,即便中原有变,蜀汉也不具备捡便宜收复中原的实力!

不要看小说《三国演义》把诸葛亮吹上天,作为政治家,评判好坏,主要看政策政绩,个人能力再强也没多大用。作为将军评判好坏要看指挥战绩,不看武力高低。

以下说说我认为的诸葛亮三大蔽政。

首先,不应积极北伐,应以吴蜀联盟来维持南北均势,不必要不北伐!总体上应该东和北防,西南两个方向可以小规模搞搞扩张,不能长期占用大规模人力物力;维持南北均势,以割剧图自保!

其次,搞荆州集团本位制,拒绝本土化。曹丕以推行九品中正制的方式实现了与北方势族的合作。孙权在张昭之后任命顾雍为相,以陆逊接替吕蒙任大都督为标志,在赤壁、夷陵两场大战后大量任用吴地士人,实现了人才的本土化。东吴本土士人为东吴政权效力就是在扩大家族实力,出兵抵挡曹魏就是在保家卫国。反观蜀汉,朝廷大权一直在荆州系手中,东州系、本土系长期靠边站,直到费祎遇刺,黄皓擅权。邓艾兵临成都城下,朝中官员降声一片!本土士族欢迎曹魏‘解放军’。当时士族基本都是读书人,垄断了做官的资源。士族中大族也叫势族,是门阀的前身,是地方实力派。蜀汉重用荆州士人,蜀汉政权某种程度上也算是流亡政府!

再次,忽视人才梯队建设。诸葛亮事必躬亲、凡二十仗以上皆自己出,忽视了人才培养,夺走了年轻人锻炼成长的机会,革命队伍后继无人;同时也加深了蜀汉政权对诸葛亮本人的依赖性,一旦其本人去世,容易给蜀汉政局造成动荡。

不过就算做好了这些,也只是为蜀汉延寿而已!除非蜀汉能够在三国国力竞争中胜出,才有翻盘的机会!


qzuser7570841


首先,诸葛亮的统一大计,被两个人破坏了!一个是关羽,没有东和孙吴,盲目挑衅,虽小战有胜,但丢失荊州,战败身死,使蜀国丟失战略要地,削弱了国力。另一个是刘备,夷陵之战,被东吴陆逊大败,损失军事有生力量,最后自帝城托孤,抑郁而亡。这二人,破坏了诸葛亮的军事战略联盟及统一大计,削弱自己力量,存亡胜负,早已判矣!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此时诸葛亮"隆中对"战略大计,已经破灭。

其次,三国之中,蜀国占据地盘最小,人口最少,经济相对落后,综合国力最弱,与魏国东吴,不在一个等级,大国即使暂时军事失利,但无关国家危亡,但蜀国经不起一点失败,即抗打力不足,这一点以后被证明。光凭个别人的政治军事智慧,改变不了力量的对比。失败也并不奇怪,毕竟实力是硬道理!

第三,诸葛亮明知不可为而为,希冀凭借军事主动进攻,北伐中原,侥幸取胜,实属穷兵黩武,自取灭亡。以及以后的姜维九伐中原,均以失败告终,加速灭亡。

第四,诸葛亮执政大权独揽,大小政务均出自丞相府。阻碍了人才的发现及培养,以至后继无人,接班人姜维,有失诸葛亮栽培,有小计,无大才,屯兵避祸,等于自宫。蜀国内部政治动荡,外来政权,荆州士人,益州本土三派斗争激烈,本土投降派占了上风。

主要的原因,汉末三国时代,北方中原地区虽经战乱,但仍是天下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经济发达,文化昌盛,自然修复能力极强。东吴及蜀汉相对经济文化落后。北方经过相对稳定,特别曹操正确的各项政策领导下,经济发展回复迅速。所以统一天下,仍是北方政权。


别当真58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隆中对》说尽当时天下大势,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并且做出了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卧龙、凤雏得一者可得天下”,蜀汉两者皆层拥有过,尽管凤雏逝世的非常早,但是卧龙孔明可是将自己的一切都倾注在蜀国身上,为何蜀国依旧是三国中最先灭亡的一个呢?连没有什么旷世之才的东吴都比他晚,这究竟是为什么?下面就跟着我一起去寻找答案:


当时魏国占据天时,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东吴占据地利,长江天险无人可轻视;蜀国占据了人和,刘皇叔仁义之民传遍天下,众人皆以刘皇叔为正统。但可惜乱战时期,礼乐崩坏,群雄逐鹿中原,“刘皇叔”这三个字的分量近乎于无,不被认可,只有强大的实力才能真正的“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蜀国当时占据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天府之国,物产丰富,但是打仗不是比生活水平,比的就是人口,粮食,地盘,易守难攻之地,也就意味着无人居住,因此,蜀国士兵相比于曹魏来说,少的可怜,当年刘邦能够凭借四川之地,最终一跃成为中原之主,就是在他人互相内耗的时候,趁机猥琐发育,最终实力凌驾于诸王。

可惜,此一时彼一时,魏国占据北方大地,人口、粮食都极为丰富,发展速度远远甩开了蜀国,只需要再等几年,蜀国就连和魏国掰手腕的资格都没有了,诸葛亮正是发现了这一点,才想要趁还有喘息之力在中原插一颗钉子,以便日后还有逐鹿中原之主的机会,因此,诸葛亮举全国之力“六出祁山”,可惜,最终还是失败了,钉子没有插成,反而把蜀国的整理实力拉低了好几分。不过也没有什么可惜的,本来就是一场豪赌,输,则功败垂成,被魏国吞并;赢,则入主中原,享万世之荣耀。



其次,那就得“桃园三结义”三兄弟一起挖坑了,关羽大意失荆州,将蜀国最最重要的一座城池输掉了,没有了荆州,蜀国实力下降几近一半。刘备为了给关羽报仇,发动“夷陵之战”,最终火烧连营七百余里,张飞更惨,居然被部将所杀,部队就此解散。三兄弟弥留之际挖的这个大坑,完完全全把蜀国推入了覆灭的边缘,诸葛亮终归是人,就算是神也无法挽救当时的蜀国了,更何况是诸葛亮。

最后,那边是蜀国地处丘陵盆地,人口,资源缺乏,只有足够的基数才能推出足够的人才,毕竟你见我哪的绝世大才会出现在山野之中,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没有良好的环境的熏陶,如何能成为大才?大才需要站在前任的肩膀上才行啊!蜀国本来就缺乏人口,焉能有足够的人才?最终出现“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局面正是基于此种情况啊!


因此,三国鼎立之中蜀国最先灭亡。


荡漾飞剑356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诸葛亮图!


首先诸葛亮神机妙算但是面对曹操的压倒性优势并没有什么用,虽然联合孙权坑了曹操一回,但是在后来由于蜀国与吴国交恶,三气周瑜。所以更加的难以抵挡曹操的进攻。加之曹操后来又重用在谋略上不下于诸葛亮的司马懿与刘备的死亡。让蜀国的情况更加严峻。但是我认为最严重的还是刘备死后手下大将更加不重视诸葛亮的命令分分被诛。而那些跟随刘备一起打天下的老将却均已老迈年高!造成后来诸葛亮手下以无可独挡一面之将。以至于蜀国后来的最先覆灭!



神知吾不知


个人认为,诸葛亮神机妙算与蜀国兴衰没有关系。如果你仔细梳理三国演义的故事,你会发现,前期的诸葛亮事事先知先觉,在任何劣势的环境里都能找到应对方法,反败为胜,比如草船借箭,借东风等。而在后期,虽然诸葛亮能够先知先觉,但是局限于蜀国自身实力,或者因为对手太强大,从而一筹莫展,铩羽而归。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呢?答案就是,前期的刘备集团一直走上坡路,赤壁之战开始,孙刘联合,打败曹操,攻灭蜀国。有句话说,历史是胜利者写的。既然最后结果是胜利了,当中的过程随便你吹了!就像现在那些抗日神剧,抗战取得了胜利,所以后人随便啷个海吹胡侃。但是后期呢,诸葛亮要么失利,要么失败,所以作者不好怎么吹了,只好说:诸葛亮能干是能干,但是环境、天命不允许啊!


小河流77


用今天的话来说,不可与趋势为敌。

诸葛亮先生就是搞个了与天下大势为敌的路线图。这是他个人的最大悲剧。无论何种原因,他进不了或者不能进入曹魏政权体系去主持天下大事,所以走了天下三分的路线。而这个隆中对的路线图即决定了蜀汉其实最先灭亡的结局。以北方曹魏占据的起点优势和后来的发展优势,任你诸葛亮的六出祁山和姜维的九伐中原,有用吗?没有用。哪怕是偷袭成功,打下许昌都没用。用毛泽东主席说的,决定性的因素在哪里?东汉王朝衰败、三国纷争上百年后,蜀汉集团其实已没有了统一天下的正统性优势,反倒是曹魏政权取得了北方世间民心。

到曹操逝世之前,曹操已经拥有了称帝并统一天下的民心优势。而蜀汉却已经失去了这个条件。蜀汉之亡国,只是技术操作上的早晚难易问题了。


宏论discussion


蜀国先灭亡和诸葛亮神机妙算一点关系都没有。

天下乱,蜀先乱;天下兴,蜀先平。

从另一个角度来解读为什么先要灭蜀。我国的地理环境是西高东低的走向,越往西边地势越高,海拔越高;大部分江哥流域是自西向东,汇入大海。就是因为这样的地理环境才导致四川盆地在军事上是多么的重要。

如果魏国的战略策略是先攻东吴再灭蜀汉,孙刘同盟的蜀汉可是近可居高临下驰援东吴,远可挥师北上攻打魏国。

所以要统一全国,最难啃的骨头就是蜀汉,魏国当时是出奇兵,加上刘禅投降才拿下蜀国,不然按照蜀道之难的天堑,不会那么轻松拿下。


伤心猪儿虫


失去了荆州,这就是等于隆中对战略失败了,又在夷陵之战又丧失了大部分人才和精锐,能够维持国运这么多年已经是通天之能了


七个名字真不容易


感觉这问题驴头不对马嘴啊,什么意思?蜀国的灭亡和诸葛亮神机妙算有何关系?明知道诸葛亮是人何来神机妙算?

如果你是说三国演义诸葛亮也算到了,蜀国会灭亡,也算到了有人会偷渡阴平小道。如果你是说正史,看来国家基础教育还有待加强啊。




史盲精彩


诸葛亮如果真如《三国演义》的描述乃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有智慧的人,诸葛亮的结局水镜先生早就一语明了,"虽遇其人,末逢其时"。就当时的时势而言刘备从织蓆营生到成立帝国并当上皇帝,实属不易,除刘备贤德之外太多都是诸葛亮的谋略。但是刘备的力量相对曹操、孙权太弱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