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為何一定要攻打合肥?他在合肥之戰中輸了?其實是孫權贏了

三國時期,合肥之戰並非一場戰事,這是數次戰事的統稱。當時東吳與曹魏以合肥為目標,先後發起了多次爭奪戰。建安四年,孫策攻下合肥,當時他讓顧雍做合肥長。一年後,孫策遇刺身亡,後來曹操表劉馥為揚州刺史,劉馥就此佔領合肥,為了奪回此處,孫權多次出兵征討。赤壁之戰後,周瑜在南郡與曹仁周旋,而孫權則親率大軍十萬攻打合肥,只可惜這一次進攻因為曹魏設計,讓孫權誤以為有援軍而不得不撤退。

孫權為何一定要攻打合肥?他在合肥之戰中輸了?其實是孫權贏了

後來曹操率軍進攻張魯,孫權見時機成熟,當即率領十萬大軍再一次征討合肥。此時合肥城中僅有七千士兵,按理說孫權此番應該能順利攻克合肥,但由於合肥守將張遼沒有依城據守,而是主動出擊,先後兩次殺入孫權的大軍之中,導致孫權的十萬大軍戰敗而逃。公元233年,孫權兵想圍攻合肥新城,但由於此時合肥城遠離水邊,孫權二十餘日不敢下船。後來孫權率領大軍上岸之際,滿寵伏軍突起襲擊,孫權大敗而歸。後來諸葛亮第五次北伐時,孫權響應諸葛亮的號召,再一次出兵攻打合肥,卻由於曹叡親自督戰,再加上孫權的侄子孫泰被殺而無奈撤軍。不得不說,孫權在合肥城下明明已經吃了很多次虧,為何他還對合肥如此執著,非得要攻打合肥呢?

孫權為何一定要攻打合肥?他在合肥之戰中輸了?其實是孫權贏了

東吳之所以要攻打合肥,其實是因為東吳軍隊的優勢就是水軍。同樣是面對一條河,曹魏和蜀漢想到的是運送糧草和士兵,因此即便船上有無數士兵,那也不過是上了船的步兵,而不是水師,而東吳不同,由於長期在江邊,東吳的水師十分厲害,這些士兵在船上,就是威震一方的水師。而合肥是一個可以將這種水軍優勢發揮到極致的地方,正因如此,孫權必須奪得合肥,並藉此處作為據點攻入曹魏腹地,以完成北伐,因此合肥是孫權不得不打的地方。不過即便孫權十分想佔據合肥,但卻久攻不下,這其中就有很多原因了。

孫權為何一定要攻打合肥?他在合肥之戰中輸了?其實是孫權贏了

首先就是東吳的水軍問題,水軍的強大既是東吳的優勢,也是東吳的短板。對於孫權來說,水軍過分的強大,讓東吳再也無法離開水道,而攻打合肥畢竟是要上岸攻城,在第三次合肥之戰時,合肥新城因為遠離水邊,東吳大軍竟然待在船上二十餘日而不敢下船,當時孫權之所以沒有下船,就是因為東吳的士兵在船上戰力無雙,但一旦上了岸就難說了,可見孫權對自家軍隊的攻城能力也是很不信任的。

孫權為何一定要攻打合肥?他在合肥之戰中輸了?其實是孫權贏了

與此同時,孫權的戰略問題也影響了他在合肥城下的發揮。要知道東吳的政權是江東士族脫離中原士族後的一種獨特的政治形態,因此他們不需要像蜀漢政權那樣必須依靠北伐來證明自身的法理,正因如此,孫權對合肥的攻略並非佔據城池那麼簡單,這是東吳在國土防衛的一環,他通過以攻為守,對合肥前線不斷施加壓力,同時藉此機會迫使淮河巢湖一代的居民南遷或北遷,造成無人區作為緩衝,以保證東吳在長江地區的統治中心的安寧。雖然孫權沒有攻克合肥,但他在這段期間遷移了百姓,而滿寵即便說得再厲害,也不得不拆了合肥城後側築建新城,孫權死皮賴臉的打法雖然難看,但卻不能說完全沒有效果。

孫權為何一定要攻打合肥?他在合肥之戰中輸了?其實是孫權贏了

筆者認為,孫權看似在合肥城下丟盔棄甲,十分難看,但他通過合肥之戰爭取到了有利的資源,達到了防守的目的,就這點來看,孫權是贏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