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軍在池州地區的主要戰爭

(一)七佔池州

1、咸豐三年正月甲子夜(1853年2月26日)太平軍水軍從長江順流入池州境,直逼府城,府、縣官吏棄城逃走,太平軍穿城而過,東下南京。

2、咸豐三年5月19日,太平軍在春宮正丞相胡以晃,夏宮副丞相賴漢英率領下,溯江而上,6月攻佔池州城,蒐集糧餉器械後棄城西進。

3、咸豐三年7月初,石祥禎、韋志俊率軍進援江西;中旬,再克池州,城西鐵佛寺毀於兵火。不久,太平軍離城而去。

4、咸豐三年11月,西征軍回援揚州,18日進抵池州,太平軍水師自清溪口駛入,在百牙山與清軍激戰,後破城而入,清軍開西門逃竄,24日,太平軍離城東下。

5、咸豐四年(1854)四月,太平軍再佔池州,並在李陽河攔江磯到荷葉洲沿江築營壘駐兵;在貴池縣境殷家匯秋浦河東立大營;在池口架浮橋與烏沙地區相連。

咸豐九年,池州太平軍守將韋志俊降清、清軍復奪池州。

6、韋志俊部將古隆賢不肯投降,與清軍在流坡磯大戰一月餘,擊斃清軍千總、外委各一名、復奪池州。

7、咸豐十年四月,清軍為切斷駐安慶、樅陽太平軍與江南的聯繫,從水陸兩路進攻池州,清水師總兵李成謀率優勢水軍攻佔烏沙夾,焚燬池口秋浦河上的浮橋。太平軍降將韋志俊亦配合清軍自石埭發兵,連下泥灣、灌口和殷家匯,太平軍退守河東大營。五月,河東大營失陷,清軍圍攻池州城,太平軍守將齊天福、楊又青、丞相朱貴方戰死,池州失守,不久,太平軍復攻破池州。

咸豐十一年九月八日,清軍攻下安慶。次日派大軍順流而下直撲池州。九月,太平軍撤出池州城。

(二)甲子嶺之戰

咸豐九年(1859)七月,太平軍輔王楊輔清由景德鎮率部出擊石埭縣境龍巖清軍,清廷派兵救援,行至萬覺嶺時被翼王石達開部圍困。駐龍巖清軍欲從甲子嶺打開突破口,與援軍匯合,不料進入楊輔清部伏擊圈,清軍全部被殲。

(三)青陽圍城之戰

清同治二年(1863)七月,太平軍堵王黃文金等率部10餘萬轉戰江西南昌、湖口、彭澤一帶,失利,遂移師東下池州。七月十九日,會同青陽縣境廟前、貴池縣境茅坦兩路太平軍圍攻青陽縣城。駐青陽總兵朱品隆率所部退守城中。幾天後,太平軍環城築66壘,在縣城數里外築70餘壘,沿河設木城堅卡包圍,七月下旬至八月初,太平軍連日攻城,城中糧食斷絕,軍需日絀,守將朱品隆憂恐致病。八月初十日,浙江鹽運使李榕率部至洪山口,攻破太平軍元橋營壘。十八日,曾國藩調總兵俞吉三陸師,彭玉麟調俞俊明水師進駐徐家村,提督江忠義、紀明道、席寶田亦先後率部支援。二十四日,彭玉麟由池州趕到青陽,佈署反攻,二十七日午夜,江忠義等部於董家村山後泅水渡河,側背襲營,俞吉三部從正面進攻,餘部分頭接應。朱品隆守軍亦開城出擊,太平軍在四面受敵的情況下奮起反擊,中路和左路營壘相繼被清軍擊破後退走石埭。是役,太平軍圍攻青陽城38天,守城清軍、民眾餓死及被太平軍殺死者甚夥。太平軍戰死者逾萬人,米穀4萬石亦為清軍搶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